路后青
摘要:新課標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他們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有效達成新課標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英語? 小組合作? 教學
引言:《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改變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在日常教學中,我依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交叉進行,靈活多變,綜合應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教學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小組成員之間共同協作,互相幫助,共同協作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小組成員的表現會影響團隊能力的發揮,團隊的整體表現最終也會反過來成為評估個體的參考。正因為如此,小組合作式教學能確保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要點
在英語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是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組合作準備課前發言,互促學習。為了使課前幾分鐘的Free talk的內容豐富多彩,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教師課前提出Free talk的主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然后以小組成員演講或小組集體表演等形式進行。如在教“Weather”這個單元時,每個組員上網查找全國或世界各地的天氣情況,然后小組交流。用英語把各地的天氣寫下來,每人展示一張圖片,說說各地的情況。有的學生還打印出英國和澳大利亞在圣誕節那天的圖片,一張是白雪皚皚的圣誕節,一張是晴空萬里的圣誕節,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地方天氣也不相同。這一方式既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讓學生互相督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小組合作預習新課,激發學習熱情。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讓小組學生根據要求查閱生詞、預習課文、小組討論,將疑難問題做成組內筆記,然后向老師提問,逐一解決疑點。小組合作中,教師還可以提出難度稍高的預習要求。
(三)合作表演,展示學生的個性風采。每學完一課,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選出最佳小組。為了小組的榮譽,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一般來說,領導能力強的學生都樂于承擔編劇、導演的角色,其他學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能力。教師要做好評析,并幫助表演有不足的小組分析原因,引導他們總結經驗,爭取下次演得更好。例如學了“A picnic”這課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室外野餐情境對話。所有學生在小組長的帶動下,通過組員共同努力,表演很出色。后進生也在同學的激勵和幫助下積極參與。這樣,學生輕松地實現了自主學習,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個性、風采。
(四)小組合作完成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作業形式,力求作業多樣化,如寫英語小作文、讀英文故事、表演對話、制作英文賀卡、做英語手抄報等作業,小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和做作業的樂趣。
(五)小組合作訂正錯誤,促進有效學習。教師講評學生的不足,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在小組內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中等生、后進生,相互探討,共同改正錯誤。學生共同學習、探索、研究問題,是對話式、互動型學習。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實際,努力探索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