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超
摘要: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的應用,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帶來了曙光。結合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內容,將其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相結合,能夠充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在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效果的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綜合性學習 單元滲透 優秀傳統文化
我國豐富的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國發展的基礎,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最直觀的體現。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吸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并且將其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相融合,為學生開展高水平的語文教學活動作準備。
一、激發學生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動性
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會講解有關傳統優秀文化的內容,但是這些傳統文化內容相對較少,很難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也沒有為學生提供傳統文化內涵的探究、挖掘機會,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結合單元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搜集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1]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相關內容時,課程中包含了有關成語故事,也有一些古老的小故事。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搜集、挖掘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分享的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通過翻閱書籍、網絡搜索、聽故事等方式拓寬視野,將自己搜集來的成語故事、古老神話等進行分享。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究主動性,也在相互的分享中對傳統文化內容掌握得更加廣泛、深入。
二、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積極地進行拓展閱讀
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閱讀是最能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也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傳統優秀文化滲透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傳統文化的書籍,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知識時,需要學生對《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等傳統神話故事進行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這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普及相關閱讀素材,讓學生每天都進行相關傳統文學作品的閱讀。為了激勵學生的閱讀主動性,教師可以采用打卡排名的方式,讓學生們在相關的閱讀平臺上進行打卡,每一天的閱讀情況都能夠直接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這樣,學生們帶著競爭的目的,會認真閱讀傳統優秀作品,從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領會目標。
三、將傳統優秀文化與學生的生活進行連接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部分教師向學生講述傳統文化內容時往往采用理論講述的方式,很難吸引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注意力,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對此,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2]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知識時,傳統的古詩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這時,教師可以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挖掘古詩中的生活風俗。學生在閱讀、理解古詩內容時,就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提升對古詩文化的理解。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中,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主動性,從而在小學階段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燕,徐華軍. 小學語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化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10):31-35.
[2] 潘昕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 科教導刊,2022(2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