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摘要:背誦文言文一直是初中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本文中,筆者總結了幾種幫助學生背誦文言文的方法:誦讀法、試背法、舉綱張目法、接力訓練法、分“部”完成法、情境再現法、課前聽讀法。
關鍵詞:初中學生 文言文 方法探究
部編版初中人教版語文教材,對現代文和文言文的比例做了調整,文言文占到了兩個單元,尤其與以往不同的是,大部分文言文都需要背誦。如何指導學生背誦文言文,無疑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誦讀法
誦讀是文言文入門的有效途徑。初中生重在積累字、詞、句及文言句法,并要背誦大量的古代精品佳作,為今后的文學賞析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學生原本文言基礎不佳,再加上時代距離遠,文言語感弱,導致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甚至有畏難心理,識記任務讓學生感覺很困難。因而,在讓學生多讀、多記、多練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鍛煉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以及意志力。注重誦讀正是培養學生學習文言自信心的有效方法。誦讀法是背誦文言文的準備階段,可分這樣幾步走。[1]
(一)誦讀前的準備:1.教師范讀,或者聽課文朗讀錄音;2.要求學生學會生字詞,掃清語言障礙;3.正確誦讀,特別是要讀出語氣;4.點撥課文內容大意。
(二)誦讀的形式:學生齊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大多數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以后,教師還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進行朗讀比賽。通過反復誦讀,我們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課文的語句按先后順序“錄”在他們的“記憶帶”上,憑聲音的直感,如吐字、停頓、語調、語氣等,達到口熟的目的,從而激發起學生背誦課文的欲望,為背誦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試背法
這種方法要和誦讀法結合起來使用。因為考慮到單純地反復閱讀效果并不好,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文章還沒有完全記住前積極進行嘗試再現,回憶不起來時再閱讀。這樣容易記住,保持時間也長。特別是生疏的語句,學生要注意多嘗試再現幾次。因為嘗試再現是一種比閱讀更積極的智力活動,又是一種自我檢查的過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識記內容的重點、難點,并及時改正記憶中的錯誤。此法尤其適用于記憶力較好的學生。
三、舉綱張目法
學生如何把文章背誦出來,猶如漁人提起大網的總繩一撒,所有的網眼就都張開。在講解分析課文中,引導學生采取舉綱張目法效果會更佳。所謂舉“綱”,就是在講解課文時,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一段一段地進行,根據每段課文所寫事物或講述問題,找出中心詞或概括成一句簡短的話,然后按順序聯成一串,這便抓住了這段文章的“綱”。依據這個“綱”就能聯想起整段文章。所謂張“目”,就是每段文章中,每個事物或問題是用哪幾句話描述的,每句話是怎樣講的。對于這些細“目”,學生也要一個個理清。重點是語法結構復雜和含義深刻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是背誦的“攔路虎”。學生只有徹底理解它,才能迅速記憶它。例如《桃花源記》中漁人的行蹤為:逢桃林——入桃花源——桃花源人生活——出桃花源——找桃花源——尋找未果。《陋室銘》則可按照文章先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與古賢名士相比,寫得層次分明。這樣可以總結出文章的關鍵語句,然后按順序來背誦。[2]
舉綱張目,就是在理清文章綱目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研究綱、目之間及目、目之間是怎樣聯結起來的,也就是說,要搞清句與句、句與段之間的關系是因果,是種屬,還是部分與整體……到此為止,文章思路就變成了學生的思路,對課文內容的詳細記憶,也自然能“舉綱張目”了。舉綱張目對強化記憶和提示背誦內容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把《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內容提煉為“朝服問美——暮寢思美——諷王以美——齊王納諫”,不僅能讓學生在背誦時能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背誦時會成為一條鮮明的線索,提示自己的思維往下一個內容轉換,確實可以大大提高記憶、背誦的效率。只要學生能理清思路,背誦就迎刃而解了。
四、接力訓練法
為了培養興趣,增強效果,在背誦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開展背誦課文的接龍比賽。具體做法如下: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都是參賽選手,同選一篇課文,從第一個學生開始,一人一句,依次進行,先背誦完的小組獲勝。下次比賽,以獲勝的小組為“擂主”,其他小組可“攻擂”,擂主可爭取“衛冕”,此法可在課上進行。這是一種有效檢查學生背誦效果的手段,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使每個人都努力背誦課文。
五、分“部”完成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或者是單元課文的整體背誦。具體操作如下:每一組學生負責一段,規定完成的時間,再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換,還可讓每一組負責一篇課文,適當放寬背誦時間,然后交換。這種方法可以和舉綱張目法配合使用,檢驗時可用接力訓練法。此法的好處在于能減輕學生背誦負擔,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六、情境再現法
此法適用于詩歌和寫景抒情的散文。好的詩歌和散文都有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意境。背誦時,學生可在腦中回憶形象和意境,如有圖片的提示,效果更好。部分課文會有插圖,插圖一般都是和文章相關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注意并記住這些插圖,當我們背誦這些課文的時候,插圖就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出現,從而產生聯想記憶。例如《醉翁亭記》一文的二、三兩段分別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朝暮四季圖,一幅“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圖。如果能把這些山水風光、游人活動、個人情感等畫面熟記于心,背誦就信手拈來了。這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記憶。
七、課前聽讀法
這也是加深學生記憶的方法之一。利用每天語文課前三分鐘,教師讓學生輪流上臺朗讀課文,一方面鞏固背誦成果,另一方面還可鍛煉學生的膽量,一舉反三,強化記憶和背誦效果。
當前,我們強調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訓模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強調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不能忽視背誦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因為沒有豐富的、熟練的舊知識作為基礎,就難以產生新的思維;沒有豐富的、熟練的詞匯積累就難以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通過背誦,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學的感受力,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體悟民族文化的優美。
學生運用恰當的背誦方法進行積淀,講話或作文時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文學造詣就會不斷提高。背誦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閱讀和記憶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培養和提高寫作的能力。有一句諺語說:“能背誦多少書籍,就能獲得多少知識。”可見,背誦確實是學習文言文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梁秀美. 如何促使學生練習背誦文言文[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出版者不詳],2019:265-266.
[2]趙偉娜.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背誦的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