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陳英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頒布,音樂課程在地位、課時以及教育意義等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初中音樂教學也應因時而變,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不斷對音樂教學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初中音樂教學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音樂教師需積極構建高效課堂,從設計學生的“學習”入手,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體態律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 ?興趣性 ?微課教學 ?奧爾夫教學法 ?節奏律動
對于初中音樂教師來說,莫過于學生們能沉浸音樂,愛上音樂課堂所賦予的鼓舞與收獲。[1]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音樂課堂,生“勢”、生“動”成為了教師們關注的焦點和重心。初中音樂教師,應注重配合學生的身體動作,將節奏律動積極融合到音樂教學中,從而實現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的目標。[2]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初中音樂教學模式雖然已獲得了質的飛躍,但在初中音樂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仍比較單一,只是單純講授理論知識,不注重初中音樂課堂的興趣性。
(二)藝術缺失
音樂是積聚美感、積蓄想象的藝術,而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享受音樂。在婉轉動聽的音符中,學生不但感受到此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但是實踐證明單一的初中音樂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3]部分教師實際教學中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缺乏藝術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更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豐富了音樂教學的方式和內容,提升了音樂教學質量,但實際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仍然采用以往的觀念教學,教學模式比較固定,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二、微課滲透,提升課堂
(一)專研微課,認知信息
微課,即微型講堂,也是結構化數字資本。它是指運用信息技術,依據學生認知的規律,研究出碎片化學習的過程、內容以及擴展素材的方式。課堂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有與該課堂內容相關的課件、材料、學生反饋及練習測試、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手段與資源,每個內容相互呼應共同創造一個主題式的、半結構化的資源教學應用環節。[4]
微課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經由視頻等形式在網上實施課堂教學的方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微課教學可以打破時空限制,使得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學習。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播放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微課視頻。[5]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對一些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二)增加內容,緊抓目標
以往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通過板書和講授的方式進行初中音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很難在課堂進行知識的延伸。而在初中音樂課堂微課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情反復觀看微課教學視頻,打破以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在時間上的限制。[6]同時,微課視頻包括的內容也比較全面,可進行必要的知識拓展延伸。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愛好自主學習,有助于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三)主體突出,回歸本真
新課標強調在音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興趣愛好等方面自由選擇音樂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對初中音樂知識的接受能力,選擇不同歌曲,同時讓學生利用微課視頻反復觀看、學習。可見,微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教學活動,有利于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7]
三、巧用律動,樂玩課堂
“音樂課堂應該做到的是通過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演奏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奧爾夫在一本書中提到的。奧爾夫教學法的四種最基本的動作就是拍手、拍腿、捻指、跺腳。[8]
(一)《布谷鳥》——節奏練習
《布谷鳥》這首歌是收錄于2015年01月31日發行的專輯《對酒當歌》中,學生在一些社交軟件上接觸過《布谷鳥》這首歌的節奏練習,教研員楊老師鼓勵我應用這首歌教學,堅定了我把這首歌帶進課堂的信心。
這首歌是典型的4/4拍,全曲節奏型密集,速度比較快。情緒是輕快活潑的,這給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曲的律動以拍手和拍腿為主,通過幾種節奏交錯進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情緒。
教學先引導學生觀看圖譜并聆聽旋律,思考該曲的旋律和速度有什么樣的特點?在這個設計環節是想讓學生能夠抓住曲子的中心,為后面節奏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認識并掌握曲子的基本結構后,讓學生用“A”和“B”來即興創作,同時告知學生“A”代表拍手,“B”代表拍腿。即興創作完成之后進行單人表演并總結:我們用“A”代表拍手,并且時值為一拍,“B”代表拍腿,時值也為一拍。如圖所示:
接著難度升級,用“AA”和“BB”表示時值為一拍的“拍手”和“拍腿”,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節奏的練習,保證節奏整齊、清晰。在最后一拍俏皮的結束全曲,可用整齊的捻指“C”來擔任。
(二)《軍民大生產》——杯子舞
《軍民大生產》是五聲商調式,一段體結構,曲子健壯豪邁,整體性強,一氣呵成。采取隴東民歌《推炒面》的曲調,并填入陜甘寧邊區軍民大生產運動情形的歌詞,表現了邊區軍民的樂觀精神。歌曲多采用同音重復與跳進相結合進行,增添了歌曲的動力感。
根據《軍民大生產》的歌曲特點,教師要通過利用杯子統一把“一領眾和”的氣勢表達出來,可設計統一敲打杯子的動作。讓學生先輕聲自由創作,其他學生配合領眾和的聲勢,取其精華,得到以下表達形式。
我們用“A”來表示拍手,“B”表示拍腿,“C”表示敲杯子,如圖所示:
接下來難度升級,用“AA”和“BB”表示時值為一拍的“拍手”和“拍腿”,如圖所示:
四、結語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音樂學習過程中節奏的掌握與理解對于音樂素養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運用簡單的身體語言或者道具表達音樂韻律,培養初中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并且旋律與節奏這些音樂元素的學習是初中階段學生應該掌握并應用的重要音樂知識。實踐證明,運用體態律動教學法能幫助初中生提高音樂創新能力,使中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充滿美感的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多元教學模式特點,將音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經驗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為后續拓展與提升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珍.“微課”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探究[J].北方音樂,2014(16):116-117.
[2]袁珍.淺談微課在中職音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5(14):145.
[3]劉友芳.初中音樂教學實踐研究——以奧爾夫為例[J]. 文藝生活,2017,01.
[4]張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國內研究現狀評述[J].北方音樂, 2018,09.
[5]閆鳳.淺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 [J]. 才智 ,2013(16).
[6]娜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中小學音樂教學[J]. 內蒙古藝術 ,2007(01).
[7]陳繼萍.小學音樂游戲教學策略研究[J]. 黑龍江教育, 2015(07):75-76.
[8]李淑艷.將音樂游戲巧妙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J].新課程,2014(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