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名 賈彬
摘要:在初中時期,生物教師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和生物理論結合起來,保證學生在開展生物知識學習期間能夠掌握心理健康相關知識,進而保證初中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學 滲透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
如今,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我們必須提高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關注程度。應用何種方式將心理教育與生物授課結合起來是如今生物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在生物授課期間科學滲透心理教育知識,能夠強化學生與教師的溝通與交流,保證教師能夠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而良好地開展生物授課。
二、生物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生物授課過程中必須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學生擁有豐富的經歷和體驗,因此在授課期間必須將學生作為主體,開展授課期間授課內容需要依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設計,進而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用。
(二)體驗和認知結合原則
初中生對生物課的認識與感受存在差異。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認知方面比較容易,但是在具體感觸方面則容易出現一定的不同。因此,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以認識與感受兩方面著手。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把情景授課的方式良好地應用于初中生物課堂上,將學生置于課堂主體位置,發揮教師作為課堂主導者的作用,在授課期間教師要提供適當的指引。并且,生物教師要能依據生物授課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狀況展開有關授課情景的設置,從而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1]
(二)利用生物課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生物科目學習的知識和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生物科目授課能使學生認識到了生命的寶貴,從而形成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和生活的觀念。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引導學生樹立珍視生命的觀念,加深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和重視,引導學生對大自然形成正確且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心懷感激之心去愿意保護大自然。大自然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與生命觀。
結語
總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工程,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充分挖掘生物學科中所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才能讓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絢麗綻放。
參考文獻:
[1]李潔,初中生物學教學德育實施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