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夢,杜巍巍
(吉林藝術學院 藝術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線上學習,房間成為個人教室,書桌成為學習‘主戰場’。”師生在網絡多媒體平臺創建虛擬授課教室,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共同建立多元的教學模式,實現跨時間、空間、場景的舞蹈教學。在“新冠疫情”期間,為確保線下線上教學同質等效,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開展了“云”舞蹈教學,騰訊會議、學習通、微信等網絡平臺成為“教學場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設置“前、中、末、后”四個教學環節,即“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末研討”“課后答疑”,增強師生互動,豐富教學活動。
舞蹈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現的人們的內在精神世界,同時以人的肢體為藝術媒介,通過身體運動傳情達意。舞蹈實踐課教學要求教師言傳身教,在課上面對面、手把手地對學生進行糾正和指導。互聯網具有虛擬性,在網絡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視覺和聽覺來判斷和理解每個動作元素的意義及運動路線,無法切身感受動作幅度、力度,從而導致動作完成的準確度相較于傳統教學來說大大下降。其次,線上教學受設備和網絡影響,在直播課中經常出現網絡速度延遲和卡頓問題。一方面,在教師播放音樂時,每位學生的網絡速度不同,所聽到音樂的開始時間也不同,因而容易造成課堂節奏混亂;另一方面,學生可能會因為卡頓而退出直播會議室,從而使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受到影響。最后,由于部分網絡攝像頭可能不具備鏡像功能,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很難逐一辨別動作的“點”“線”“面”,如進行蒙古族單一元素“硬肩”教學時,身體的“面”正對一點方向并進行左右兩肩前后交替運動,強調動作的“點”要干脆、有韌勁,但因鏡像功能的缺失,學生在看清動作路線、掌握動作要領方面的困難大大增加,甚至無法準確、高效地完成動作。
課堂教學是雙邊活動,對教而言,教師是主體,從學來看,學生是主體,因而教與學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但線上教學與傳統課堂在空間和時間上存在很大差別,當學生首次接觸線上教學時,面對空間不足、學習環境欠佳以及網絡教學平臺的各類突發因素影響,大多數學生可能會茫然失措,并且部分學生在群體授課中自律性不足,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進而影響主動思考能力和與教師互動交流的欲望,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習積極性下降。
線下課堂面授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處在同一空間內,師生間彼此“看得全、摸得著”。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采用“示范教學法”,學生可以真切感知到每個動作的張力、幅度、情感,從而進行模仿、訓練、創造,以達到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因“新冠疫情”這一特殊原因,教學活動轉移至線上,學生們在虛擬的網絡教室相聚。當傳統單一“教與學”的教學模式與線上“云”課堂發生碰撞,相關問題也層出不窮。在網絡課堂上,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動作不到位,學習成效低于預期目標。
舞蹈實踐課教學內容的開展受限于空間因素。線下面授時,學校內的舞蹈教室一般具備足夠大的空間,并配備地膠、把桿、鏡子等基礎設施;而線上舞蹈教學活動的空間場地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類似學校的舞蹈場地在個人家中往往難以實現。空間因素的局限性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推進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置,如教師在課程內容安排上需要避免幅度較大的動作訓練,并在舞蹈劇目練習中減少起跑助跳技巧等。除此以外,線上舞蹈實踐課中網絡攝像頭的放置位置也極為重要,應保證能夠看到學生的全身,并且場地足夠寬敞、無雜物。
由于舞蹈課程具有特殊性,其較強的實踐性和表現性的特點決定了在線上教學中需要采用直播和錄播兩種模式相互配合來進行舞蹈教學。教師需在課前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及重難點通過錄播的方式發送給每位學生,讓學生提前對本節課的所學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這是舞蹈課程教學在線上開展時較為突出的特點,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舞蹈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直播課程與錄播課程的相互結合更有助于線上舞蹈課程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在直播課程教學中,舞蹈教師要清晰地說明本節課所學重點,在講解中細致入微地將每個動作示范到位,確保教學任務和目標得以完成。將兩者充分結合是線上舞蹈課程必須采用的教學方法。堅持在線上舞蹈課程教學中走雙結合的路線是實現教學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也是舞蹈課程在線上教學中突破自身的創新舉措。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主導者和課程推進者,面對由新技術、新形式帶來的課程轉型,其自身的應變能力顯得極為重要,因此教師需要不斷精進教學能力、提高自身素養。第一是專業能力。利用網絡實現“云”教學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教學形式下,教師與學生處在同一空間內,教師能夠切實把握學生的上課狀態、學習成效。而在“云”課堂中,師生不在同一空間內,學生之間也是相互獨立的,如此一來便減弱了班級凝聚力,也更容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實踐性強、銜接性強的舞蹈專業教學中,一個動作沒掌握可能會導致后續動作無法正常銜接。所以在“云”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精準地講解教學內容外,還要改變單一的“教與學”模式,加入“小組討論、相互糾錯、游戲教學、情景教學”等,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第二是表達能力。語言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所以語言功底在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在動作講解與分析上,教師需要進一步分解、細化、深化,在保證整體課程邏輯性的基礎上,將動作以單一元素形式呈現。此外,在保證每個動作講解完整的情況下,教師還可將單個動作要點的講述時間適當縮短。第三是信息技術能力。線上“云”課堂教學主要集中在“騰訊會議”“微信”“學習通”三大軟件進行開展,因而教師必須具備熟練使用軟件的基本能力,熟悉預定視頻會議、錄制會議、分享文件等操作流程。
為優化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以設置“課堂搶答”加分環節,面向所有學生提問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內容。當“開始搶答”指令下達后,以最快速度舉手并答對問題的學生勝出,每答對一個問題,答題者將會獲得0.2 分的平時分。以問帶學的模式能夠快速讓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集中自身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生與教師兩者之間的互動性,提升課堂積極性和活躍度,有利于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師在線上教學活動結束后要及時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交流和答疑,通過錄制視頻的形式要求學生在課后有針對性地練習、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并將作業發送至指定“微信作業打卡群”,通過“一對一”“點對點”的模式精準查看學生的完成情況并逐一批改,指出視頻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及改正方法,還可以選擇優秀的作業范例在課堂上進行公開展示并計入平時成績,在檢驗學生的課上學習成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課后實踐與反思能力,讓學生能夠在線上和線下的雙向學習中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轉換學習方法,突破空間限制,減少非面對面教學中不可控因素增多可能帶來的影響。在線上“云”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后自主練習完成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并將練習成果錄制成視頻發送到微信打卡群,能夠有效提高其主動學習能力。學生上傳的視頻必定經過了多次錄制、自我觀察、自我練習、自我調整,整個短視頻的錄制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用心領悟、用心思考的過程,超越了以往線下課堂中單一的被動模仿、被動訓練,在無形中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探索”學習轉變,因而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舞蹈具有審美性和創造性。舞蹈劇目中的每個動作傳遞了不同的情感,同時演員也根據自身內心的感受和領悟對舞蹈表演進行二次創作。例如在蒙古族舞蹈訓練課堂上,根據音樂《土爾扈特故鄉》改編的一支舞蹈傳遞的是蒙古族人民因戰亂迫不得已遷移后對故鄉的熱愛與思念之情。在線上教學時,學生只能依靠視覺和聽覺進行舞蹈內容學習,所以教師先通過文字表達為學生營造出相應的課堂環境氛圍,學生隨之自然而然地在這種特定環境下進行深度聯想,并將產生的情感帶入舞蹈動作中,如此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線上教學改變了傳統教授模式,轉變了以往的學習風格。線上教學能夠促進學生信息科學技術能力的提升。很多學生每天都會通過互聯網進行購物、聊天社交或休閑娛樂,但是較少運用網絡中的教學資源。但在線上教學中,每位教師使用的教學軟件并不相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探索不同軟件的使用方法,開闊自身的網絡視野,了解豐富的專業知識內容。所以,線上教學能夠使學生接觸各種形式的在線教育軟件,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
“互聯網+教育”豐富了教育領域中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線上“云”教學成為諸多高校在特殊時代背景下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措施。教師應主動轉變教學模式和育人策略,關注學生發展,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探索網絡教學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以適應互聯網的步伐,利用優質的在線教育資源來豐富在線課程,完善教學軟件開發,促使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利用有限的條件創造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