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平 張玉芬
欲樹人必先立其根。我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個理念——全方位思政理念,開展思政工作的關鍵是把德育的核心內容有機分解到每一門課程、每一個學習現場、每一個生活場景中。在推進這一進程中,我校構建全員、全課程育人格局的思政課程體系也越來越清晰,也讓思政之鹽真正溶于課程之水。
一、把好源頭水,培養樂教“思正”教師
育人之心如上善之水,有千變萬化之形,教師要始終如一地利好他人而不爭,才能完成好培育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在專職思政教師不足的校情下,班主任是思政生力軍,我校把建設“專、精、尖”班主任隊伍作為突破口,有計劃地培養專兼職思政教師。
首先,學校開展思政課比賽、班會課評比活動,開展主題班隊會觀摩、黨員教師思政教學示范課等活動。其次,開展班主任隊伍“青藍工程”活動,讓名班主任、老班主任與新任的經驗不足的班主任進行師徒結對,實現以老帶新。最后,以評促育,開展“八好班集體”創建考評活動,將考評過程及結果反饋到年段與班級,讓班主任及時跟蹤,調整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通過對以上措施的多年堅持,我校思政教師的人數不斷增加,思政課水平也不斷提升。
二、守好一段渠,聚焦多方思政課堂
思政理論課直接關系著“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學校必須認識到上好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切實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校在全體教師思想層面樹立上好思政課的意識,階段性地在黨支部活動、行政會、全體教師會上進行專題教育,同時扎實穩步推進各類思政教育活動,在“潤物細無聲”中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政課意識。同時,思政課程要與課程思政相結合,課程思政要求實現“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我校在日常管理中不斷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監督和引導,構建“五個聚焦”學習模塊,確保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德樹人教育。
1.聚焦課外,閱讀不停步。我校時常開展同年級學生共讀一本書活動,號召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做好讀書筆記,撰寫讀后感。學校也開展多種形式的征文比賽。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在讀書實踐中積累了語言、陶冶了情操,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2.聚焦健體,鍛煉不能少。學生在校期間,教師教導他們做好眼保健操,緩解視力疲勞;教導他們做好課間操,鍛煉身體。課后時間,學校號召學生進行跳繩、打乒乓球等運動,保證每天鍛煉一小時,增強免疫力。通過以上措施,學生逐漸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生病請假的現象也減少了。
3.聚焦家務,勞動不停歇。勞動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教育。城居生活中,學生的勞動實踐多有不足。我校除了安排學生參與學校大掃除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等生活技能。家長在與子女一起完成家務勞動的過程中,拉近了心理距離,建立起了良好的親子關系。
4.聚焦漢字,寫字天天練。漢字是中華文明傳承之根,也是中華民族凝聚之魂。我校常年開展寫一手好字的比賽,在學生中樹立“寫一手好字,必將受益一生”的意識。同時,我校要求教師做好學生寫字指導,要求學生在寫字時做到“三到”(心到,眼到,手到),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學生在長期的寫字指導中明白了寫端正字、做正氣人的道理。
5.聚焦時事,新聞多關注。學生學習之余,學校號召他們通過收看《新聞聯播》了解國家大事,豐富社會知識。對一、二年級學生的要求是做到“新聞我會說”,能說清新聞中的內容;要求三、四年級學生做到“新聞我記錄”,學會記錄新聞的重點內容;要求五、六年級學生嘗試“新聞我來評”,對新聞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在新聞的熏陶中增長見識,厚植家國情懷,進而有助于健全人格的發展。
可以看出,將思政工作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管理體系,扎扎實實地推動思政課程育人隊伍上的擴充、載體上的拓展、內容上的豐富及方法上的創新,才能有利于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從而助推每門課程“守好一段渠”,實現共同育人的目標。
三、種好責任田,搭建豐富的思政舞臺
為了更好地實施家校共育,為了讓學生在寒暑假不踩空檔,我校巧用連接線,把學校課程思政轉化成生活思政,構建以學生全面成才為中心的生活思政舞臺,持續開展各類學生學習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1.指南引導,開路搭橋。學校在寒暑假、中長假放假前引領學生重溫《德化縣第三實驗小學學生居家學習活動指南》,要求行政層面帶頭做好宣傳,讓學生、家長認識到假期學習的重要性,為學生居家學習的順利開展鋪路搭橋。假前,學校利用大型集會,班主任利用班隊會、晨會課,組織學生討論、學習指南的條例,讓每一個學生知道在家里該學習哪些內容、該怎么學習,調動學生假期持續學習的積極性。
2.家長監督,跟蹤指導。學校通過微信群、家長會等家校溝通方式讓家長認識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讓家長監督學生參與家庭勞動、課外實踐。家長對學生假期學習、實踐的認可與支持,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學校適時指導家長對子女提出合理要求,引導家長做好學生寒暑假學習、參加活動的記錄,并反饋給班主任。這樣通過教師、家長的共同配合,有效確保學生假期學習不掉檔,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3.處室檢視,推波助瀾。要求學生在假期學習,要求教師在假期參與學生管理,剛開始時讓部分學生感到不習慣,也出現部分教師不認真對待的情況。針對此情況,學校德育處收集學生假期學習、參與活動的圖片,通過微信平臺推出“不出門 知天下事”“我勞動 我成長”“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寫方方正正漢字”等激勵性語言,讓家長、教師、學生充分感受不斷學習成長的意義。開學時,學校及時對假期閱讀、寫字、勞動、鍛煉等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利用德育工作例會或班隊會對優秀指導教師給予獎勵,號召廣大師生向優秀分子學習。
4.班級承包,責任落實。假期學習活動的具體落實處在班級,各班主任從學習活動氛圍的營造,到學習活動照片、視頻的收集,最后到美篇視頻、學生學習活動成果的分享,都傾注了心血,也增強學生居家學習的樂趣和信心。此時,學校層面的工作轉為督查落實、評比促進。比如,以班級為單位,每周以不同的主題在年級群做一個美篇分享,以“公開、分享”促“共勉、監督”,帶動班主任做好學生假期學習的輔導工作。
5.回聲比賽,精彩紛呈。為了檢驗學生假期居家學習取得的效果,學校開展階段性的“居家學習·回聲比賽”活動,讓學生將自身在假期閱讀、寫字、勞動、鍛煉、收看新聞的感悟分享給其他人。這既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口語表達能力的舞臺,也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學習榜樣。學校也將上述學生假期學習活動安排到教學常規中,通過課堂教學傳授學習、鍛煉的技巧,并結合平時的教學管理分類開展訓練及比賽活動。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第三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