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楊華
摘? 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出現了以下問題:一是童話教學方式陳舊,教師忽視了童話的工具性;二是教師的創新意識不足,童話教學效果一般;三是童話的選文形式,僅突出了改寫和說教的作用;四是教學過于表演化,未啟蒙小學生的審美意識;五是學生被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的參與感不足;六是童話教學受到忽視,教師沒有正確認知童話的教學價值等。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水平與質量,教師需要主動反思,并探索全新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思維啟蒙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為充分發揮童話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需要開展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主動發現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優化對策,為學生構建沉浸式的童話學習模式,切實提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現狀
第一,童話教學的方式陳舊,忽視了童話的工具性。通過對當下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模式分析可知,教師秉持了傳統的教育理念,童話教學方法單一,導致童話教學沒有很好地啟蒙小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第二,教師創新的意識不足,童話教學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師的童話教學創新意識不足,導致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效果不佳,這阻礙了小學生童話學習水平的提升,影響了小學語文整體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第三,童話的選文形式,僅突出了改寫和說教的作用。童話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時,應當突出童話教學內容的啟蒙功能,為學生建構童真快樂的童話世界。在選擇童話教學文本選擇時,部分教師選擇的童話教學文本過度突出了改寫與說教的教育功能,使童話教學工作失去初心,直接影響了童話教學工作成效。
第四,教學過于表演化,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未得到有效啟蒙。在具體的童話教學時,教師沒有進行合理的鋪墊和引申,沒有夯實學生的童話學習基礎,這不利于學生對童話內容的學習與內化。
第五,學生被動參與教學活動,參與感不足。在具體的教學引導時,由于教師未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導致學生被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利于學生發揮思維創造力與想象力。
第六,童話教學受到忽視,教師沒有正確認知童話教學價值。由于教師對童話教學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正確地認知童話的教學價值,進而給后續的童話教學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探析
(一)更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進童話世界
其一,在“雙減”背景下,為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挖掘小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師要為小學生尋找有力抓手。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育中,為充分發揮童話教學的價值與優勢,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挖掘出童話教育的工具性,啟蒙小學生內心的真善美,引領小學生的意識形態,保證童話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其二,教師應當給予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圍繞六年級小學生的實際學情,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思考,并圍繞童話故事進行自由創作,或根據童話故事的人物,編創全新的童話內容;對童話故事進行續編,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小學生在主動學習探究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童話教學世界中,這增強了小學生的童話學習感知和文本閱讀興趣,為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鋪墊了基石。
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節》一文時,教師可以圍繞“春節”主題進行童話教學的拓展延伸。首先,為契合六年級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認知范疇,教師圍繞“春節”主題,篩選出合適的童話故事教學內容,如“貼春聯”“門神”“驅趕年獸”“老鼠過年”“春節守歲”等。其次,在開展具體教學工作時,為增強學生的童話學習感知,教師可以基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童話故事短片,并以“春節”為串聯點,完成多個童話故事的串聯,引導小學生走進童話世界,對春節的來歷進行更多的了解;最后,在春節主題的童話故事教學時,教師可以合理滲透《北京的春節》課文的相關內容,并增強小學生對傳統民族風俗文化的認同,從而增強小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提升教師的語文素養,發散學生思維
其一,教師的童話教學能力,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效果將產生直接影響。如果在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階段,教師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仍然秉持“老一套”的童話教學模式與策略,會不斷打擊小學生的童話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由此可見,新時期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開展階段,為保證小學生童話內容學習的質量,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拓寬小學生的思維視野,教師需要不斷進修、提高自我的教學素質與童話知識儲備,進而將童話知識儲備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以契合小學生童話內容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滲透語文的教育內容與思想,實現對小學生思維意識與情感精神的熏陶。
其二,為有效提升童話內容的教學質量,教師則需要轉變教學視域,基于小學生的思維視野,分析童話內容,并契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解析童話內容,引導學生對童話內容中的思想內涵進行吸收、內化。
其三,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對童話內容的想法與見解,促使學生相互交流分享,為學生營造愉悅、快樂的學習氛圍,這有助于學生對童話內容進行多視角解讀,彌補學生的知識盲區,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三)合理選擇童話文本,增加感性內容
其一,為保證童話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選擇童話教學文本素材,保證童話故事的感性內容,進而實現對小學生情感、思維、意識的啟蒙,合理發揮出童話教學的價值。
其二,開展教學工作,教師需要選擇改動較少的童話故事文本,以保留童話故事中的童真與趣味,避免童話文本內容過于突出說教導致童話教學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其三,鑒于開展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在實際的教學創新時,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并契合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童話教學文本素材,以保證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如在長篇幅的童話文本教學時,為保證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課外閱讀的補充。為保證學生童話故事閱讀學習的可持續性,教師可以契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特點,為學生推薦個性化的童話閱讀文本,并突出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閱讀進階變化,有效夯實小學生的語文童話閱讀基本功,促使小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不斷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
其四,在小學生閱讀童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同時基于線上線下一體化教育平臺的支持,保證教師教學反饋、教學評價、教學點撥的實時性與動態性,使得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注,這有效調動了學生主動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可挖掘出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潛能,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
例如,在開展小學六年級快樂讀書“閱讀世界名著花園”主題教學時,為保證小學生童話故事閱讀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選擇童話故事的文本素材時,應當契合小學生“小升初”的學段特點,合理選擇具有感性教育與理性啟蒙的童話故事內容,并完成對世界名著的篩選,以拓寬小學生的童話思維視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再如,教師可為學生篩選以下不同的童話閱讀書籍,如《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企鵝旅行記》《高士其科普童話》《中國民間故事》《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小王子》《叢林傳奇》等,通過為學生篩選國內外優秀的童話故事作品,給予學生自主的選擇空間,以挖掘學生的思維創造力,發揮出小學語文童話的育人潛在價值。
(四)引導學生自信誦讀,感受童話魅力
其一,在進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時,教師采取童話課本劇、角色扮演教學引導方式,能夠非常自然地調動小學生的童話故事學習興趣。但教師若過度突出表演化,則會導致童話故事失去本真,不利于小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吸收內化。
其二,在小學語文童話故事的教學引導時,為有效啟蒙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形態,促使學生吸收內化童話故事的內涵,教師則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信誦讀,促使小學生感知童話的魅力。通過自信誦讀與角色扮演的有效銜接,可有效避免童話教學的表演化,引導小學生對童話文本內容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思考。因為,在自信誦讀過程中,學生逐漸完成童話故事的情感內化,并抓住了童話故事的文本核心思想,靈活調整了朗讀的抑揚頓挫,投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使童話故事誦讀感染力得到有效提升,為后續進行童話角色扮演鋪墊了基石。
其三,在小學生進行童話故事的角色扮演時,教師應可給予學生自主創作的空間,引導小學生自由組成表演小組、劃分童話人物角色,并對童話故事進行文本處理,以增強角色扮演的藝術效果。教師通過靈活、及時的點撥,不斷啟發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與創造力,推動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水平的持續提升。
(五)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建構教學活動
其一,為保證小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童話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突出小學生的童話學習主體性,圍繞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以及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為小學生建構針對性的童話教學活動,促使童話教學內容、小學生知識儲備、校園文化、小學生生活經驗進行有機融合,引導小學生主動進行實踐探究,進而對童話故事中的道理與價值觀進行理解、內化,保證小學生語文童話學習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其二,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時,為增強小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引領小學生的文化意識形態,促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教師需要圍繞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童話故事教學內容,并組織專屬的童話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思考。
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對《中國民間故事》進行閱讀思考,實現對《中國民間故事》中童話故事的群文閱讀,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沉香救母、十二生肖、精衛填海、女媧造人、盤古開天等,基于豐富多樣的傳統童話故事熏陶,促使小學生在童話故事閱讀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完成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散學生的童話思維想象力,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鋪墊基石。
(六)轉變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童話教育理念
為保證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與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轉變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科學的童話教育理念,以保證后續童話教學改革創新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首先,教師應當深入學習“雙減”政策、素質教育思想、立德樹人理念、個性化教育要求;其次,教師應科學合理地界定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目標,圍繞該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改革、創新,挖掘出小學語文童話內容的潛在教育價值。
三、結語
為促進小學生心智的良好發育,教師需要基于童話教學內容,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價值觀,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是非對錯辨識能力,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