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芬
摘? 要:小學美術是美育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術欣賞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圖像識讀素養、審美能力、文化素養和創新素養。文章指出了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價值體現,探討了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教學策略,圍繞教學內容拓展新思路,注重優化教學技能,將美術欣賞課教學生活化。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育;教學策略
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上,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開展教學工作,要圍繞教學內容拓展新思路,注重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將美術欣賞課教學生活化,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主要體現在:通過引用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去鑒賞、認知、感知和理解美,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美術的內涵和核心價值,并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教師要制訂出有效的欣賞課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良好的綜合素質及藝術修養,進而實現美術核心素質教學的理想目標。
一、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價值體現
(一)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素養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生活中有各樣形式的圖像展示,如電視廣告、電影海報、景區標識等,還有互聯網平臺或多種媒介平臺涵蓋的豐富的圖像資源,包括具有藝術創造性的圖畫、圖片、照片和美術作品。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信息直觀地呈現出來,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視覺效果。這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解讀圖像信息,進而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及文化素養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講解和傳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教師要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經典美術作品、圖片、視頻、美術符號等進行細致分析和解讀,引導學生多去觀察、認知、體會、領悟和理解,并積極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邏輯和判斷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素養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核心目標。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欣賞課的教學環節來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充分挖掘學生美術創作的潛質和天賦,表現出學生獨特的想象力和表現力。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發現和感知美術作品外表上的美,使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思想和核心價值,感受到美術作品創作的全過程;另一方面,教師要適當拓展教學資源,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客觀思維進行研究、判斷、分析,實現獨特性美術作品的自主創作。
二、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在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意識,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一)圍繞教學內容拓展新思路
第一,教師要巧妙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除了挖掘小學美術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外,還要引用各種豐富的教學資源到課堂中,通過對學生的逐步引導,不斷激發他們創新和創作的熱情。
比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小鳥的家”一課時,教師一是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物品,將其改造成小鳥的家,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造能力;二是要引發學生對動物的關愛和對生存問題和自然環境的關注。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個動聽的故事、一首優美的歌曲,并提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故事情境和音樂鑒賞中,尋找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并結合生活實際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可以從室內設計、建筑裝潢、生存法則、生態自然環境等多領域出發,激發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地進行藝術創新和創作,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發掘美術作品中的本質。
第二,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應用價值。教師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直觀具體的情境氛圍可幫助學生大幅度提升感知力、理解力、認知力、想象力、空間構造能力等素養,也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這是美術教師在欣賞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手段。
例如,在講授“小鳥的家”時,教師一是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各種造型的鳥窩,并與我國的鳥巢建筑物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直觀地去發現各種鳥窩的構造特點,然后提出一些合理的設計意見和建議,從而優化鳥窩和鳥巢建筑物的空間布局;二是要引導學生制作更加環保的鳥巢,并以繪畫的形式設計建造圖紙,從而增強學生的圖形觀念和空間觀念。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作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構思能力。
第三,教師要根據教學主題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理解能力等基本因素,并通過互聯網平臺搜集到的相關圖片、視頻素材,借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呈現出來,使學生在這種逼真的意境下更好地去欣賞其中的內在美。學生在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創新和創作,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認知。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美麗的花”一課時,為使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過程中,更好地發掘事物的本質、感知美術作品的內在美,教師一是要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公園進行觀摩,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大自然,在自然中尋求美、發現美,在真實的意境中,觀賞到不同類型的花以及它們的形象美,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二是要讓學生邊欣賞自然景色的同時,邊進行繪畫創作,有效提高學生觀察的敏銳性,從而發現美術作品的內在美;三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客觀思維,產生一系列的想象和聯想,進而不斷完善創造性思維體系,這對提升學生個性化的創作能力具有很大幫助。
第四,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用心觀察。除了巧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之外,教師要注重創設一種真實的情境環境和氛圍,真正地讓學生敞開心扉、放開自我,用心去觀察、感知、欣賞、體會、領悟、理解一切事物的美好,這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和精神涵養。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天然的紋理”一課時,教師一是要運用故事中斷法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將故事講到關鍵之處戛然而止,讓學生猜測要發生的事情;二是要運用聯想法鍛煉和活躍學生的邏輯思維,即教師將所欣賞的美術作品用擋板遮住一部分,讓學生只看到可見的部分,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創造出完整的事物,充分發揮想象空間;三是要適當用身邊的教具,啟發學生的創作能力。
開展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認知力、感知力、想象力、創新力、創造力和理解力,而這些綜合素質最終是為了創作美術作品而服務的。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要善于利用身邊的教具來啟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幫助學生開闊思路,創作出多樣化的作品題材,這樣學生的判斷美、審視美和欣賞美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二)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改理念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深入,教師要積極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切實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第一,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每位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發展能力、感知能力、領悟能力也有所不同。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內心情感的體現程度也不一樣,因此很難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發掘事物的本質。所以,教師可以將分層教學策略運用到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促使每位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層面上進步與提升。如在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時,針對觀察能力較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且畫面整體的結構要層次分明、簡單明確,讓學生能夠從中精確地收集到較為完整的信息資源。像在一幅描繪景物的美術作品中,學生可以清晰地發現其中包含了紅花、綠草、大樹、藍天、白云等景物。針對觀察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用一些比較抽象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所描繪的情境結構比較復雜,要求學生快速、精準地找到所有的信息資源,以有效提高學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第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互動與交流是小學美術欣賞課中重要的環節,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要為學生設置不同的討論話題,引導學生善于從多角度去看待事物、認知事物和理解事物。學生在相互的交流和探討中,實現有效的思維碰撞和意見互換,這能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具體,同時也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課堂中形成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第三,適當采用寓教于樂教學法,引導學生“玩中學”“做中思”“思中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樣化的美術游戲,通過做游戲,間接地展現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審美能力,同時教師強化對學生的指導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形成個性化的審美風格。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導入“兒童繪畫涂色”軟件,將相關的美術作品素材導入到軟件系統中,把圖畫原有的色彩轉化成沒有顏色,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審美觀念對圖畫填充顏色,鼓勵學生盡情去繪畫。在涂色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會比較喜歡鮮艷色彩,所運用的顏色都是紅色,這時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些有效的指導性意見,逐漸幫助學生發展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境界。
(三)將美術欣賞課教學生活化
美術創作是生活藝術的重要體現,其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均源于生活實際。
第一,在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美術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將美術知識、美術作品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藝術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豐富了生活環境,改變了人的情操、品質和修養。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將美術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同時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了解和體會,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及價值,從而進一步發掘美術作品的本質特征。
以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舞臺上的布景”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欣賞各種舞臺上的布景感受舞臺布景對劇情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工合作,制作一個舞臺布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次,為有效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有舞臺,即在任何地點都可以構建一個個性化的舞臺背景。學生根據故事情節中體現出的悲傷、歡喜、憂愁、激憤等情感色彩,同時結合生活實際設計適合的舞臺場景,如以大海為背景展現出舞臺布景設計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大街小巷為背景展現出舞臺布景設計的現實主義化色彩,讓舞臺表演變得更加真實、動人。最終,通過生活化元素在美術作品中的融入,使學生更好地欣賞作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結語
小學美術教師必須重視美術課程教學,特別是在欣賞課教學中,要通過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方式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審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各方面的綜合素養,進而深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和理解,達到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