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艷
[摘 要]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制造行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制造行業具有運營資金投入多、周期回轉速度慢等特征,在內部財務控制過程中會存在較多風險。制造企業需要從內部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內部監督等角度分析和關注內控運行存在的問題,采取優化措施實現高質量發展。基于此,本文對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基于財務視角提出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探討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策略。
[關鍵詞]財務視角;制造企業;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為了實現自身良好的發展,制造企業需要全面加強內部控制,尤其是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必須優化內部結構,分析自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轉變依靠資金投入和擴大生產規模的傳統經營模式,積極建立并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升企業風險防控能力,做好內部控制管理。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是制造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1 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資產安全完整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開展內部控制工作需要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全面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有助于規范管理流程,提升成本管控效果,實現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開展。此外,財務管理人員通過深入貫徹和落實內部控制規范,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并根據規章制度落實資產管理內容,在根本上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
1.2 保障財務信息真實準確
在財務視角下制造企業通過內部管控,有助于落實財務規章制度,規范財務工作流程,讓財務管理工作不受風險隱患影響,減少財務數據不真實和不完整的情況。此外,通過內部控制能夠幫助管理人員重點關注財務信息管理,并結合企業收支編制財務信息報表,最終為制造企業管理層的決策制定提供有效參考[1]。
1.3 強化風險防控能力
通常來講,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到市場環境、供需關系等因素影響而出現財務風險問題,與此同時也會受到自身發展因素的影響。為了預防各種風險問題出現,財務管理人員要結合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密切關注行業動態,通過調查、分析、評估與預測,科學制定財務規劃,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從而提升內部管控質量,抵御市場風險。
2 財務視角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 內部控制環境薄弱
當前部分制造企業并未制定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內部控制意識不足。管理層在開展內部控制過程中認為其會對自身管理權力產生制約,所以存在抵觸情緒,導致內部控制缺乏權威性。比如:在市場決策制定前期未能進行市場調查,導致決策存在主觀性;管理層未能做好員工培訓工作,主動了解內部控制各項規章制度和內容,導致員工未能全面了解內部控制相關制度。其二,未能形成科學的治理結構。部分制造企業沒有設置內部控制管理部門,導致分工不明確,權力交叉,影響內部控制效果。其三,文化建設和法律建設不足。企業未立足于戰略高度針對財務內部控制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或制定的制度與實際情況不符、可操作性不強等,導致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無章可依[2]。
2.2 財務管理關鍵活動控制滯后
部分制造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不高,在預算管理實踐的過程中依舊沿用傳統方法,導致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比如:預算編制的過程中缺乏合理性,導致成本控制質量不高;制造企業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沒有科學落實預算方案,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此外,固定資產采購金額大,對制造企業生產有著重要影響,也需要在內部控制中重視對其引起,并且針對固定資產的成本核算科學選擇財務管理方法,然而部分制造企業未能科學制定管理措施。
2.3 風險防控意識淡薄
部分制造企業并未對風險評估、控制的過程加以重視,也未能完善相關機制,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其一,制造企業對市場環境的變化重視不足,一旦外部環境變化,制造企業沒有制定應對措施就會導致財務風險出現。其二,在制造企業內部也存在諸多風險,比如貪污腐敗問題就會影響資金的正常使用,不利于相關業務的開展;再如財務部門內部缺乏監督機制,沒有合理進行預算編制,預算考核指標單一化,都會導致內部財務風險出現,影響內部控制質量。其三,制造企業沒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難以及時識別風險[3]。
2.4 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其一,部門之間的職能重疊,存在權責不清晰、多線管理問題,在各部門工作出現問題后缺乏明確規定導致互相推卸責任。其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對財務工作的監督,并且績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確保獎懲工作公平公正,造成制造企業內部員工參與內控工作積極性不足。其三,對各個部門缺乏管理,沒有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與生產制度,企業主要關注產量和產值,存在生產浪費問題。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對財務管理和生產進行全面控制,處理細節問題,而部分制造企業對上述問題處理不到位。其四,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導致預算執行受到影響,如缺乏預算計劃、沒有科學規劃資金的使用規定等。
2.5 內部審計重視不完善
其一,審計的方法較為單一。一些制造企業依舊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審計,更為重視結果導向,這種審計方法實時性和動態性不足,并且覆蓋面小,不利于及時發現審計中的問題,而審計人員也沒有及時更新審計方法和技術手段。其二,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通常來講,制造企業在財務部門下設立審計小組,這種模式下,審計工作受財務部門影響較大,難以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與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其三,內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對企業戰略與業務流程了解不足。在賬本審計和生產經營實際不一致的情況下,就需要審計人員到生產一線,但審計人員并未深入業務一線,難以保證審計質量。其四,缺乏完善的內審制度,導致審計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對企業的經濟活動與財務收支加以監督[4]。
3 財務視角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策略
3.1 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其一,完善制造企業的治理結構,針對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等權力主體的權責進行明確劃分,科學制定董事會相關制度,強化股東對管理層的監督和管理,讓董事會保持獨立性。與此同時,需要完善監事會制度,監管人員需要定期對監事會的職責履行情況加以監督,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建立獨立的管理委員會負責內部控制,明確劃分各部門權責,實現部門之間的相互制衡。其二,在整體上對內部控制加以重視,管理層需要在內部控制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并且聘用高素質人員及時找出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其三,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比如制造企業可以定期召開內部控制專題討論會,并且組建研修班和培訓班,讓員工了解和學習內部控制內涵、作用、章程與方法;其四,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并落實薪酬政策,并且結合績效考核結果發放薪酬。此外,引進人才競爭機制,營造公平的工作環境,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減少人才流失。
3.2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與制造企業的財務活動密切相關,促進了各項業務的結合,并且對具體的措施與管理起到了制約作用。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為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科學落實財務制度。為了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制造企業需要結合運行情況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并要求財務人員遵守相關財務管理流程,提升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同時需要賦予財務管理人員一定權利,使其參與到業務開展過程中。其二,科學制定財務風險評估機制。可通過財務管理人員對日常生產和經營中的財務數據加以分析,識別數據異常問題,進而通過財務手段規避財務風險;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專題培訓,提高財務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其三,完善財務監督機制。在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期間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對日常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審計,如果發現異常及時提出建議,起到風險防控的作用[5]。
3.3 強化風險防控能力
企業在發展中會遇到多種風險,關鍵在于采取相關措施規避風險,或者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其一,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制造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做好分析工作,結合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發展戰略,有效應對風險,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其中主要的措施就是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動態跟蹤內部控制過程,及時識別和預防發現的風險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并且在抵御風險的過程中總結經驗,進而提升風險防控質量和內部控制水平。其二,制造企業在建立風險預警體系的同時可以打造風險評估體系,綜合分析存在的風險,減少生產經營中的損失。其三,制造企業需要建立反舞弊機制,加強對員工的監管,避免出現貪污腐敗問題,降低資金風險。各個崗位人員需要做到權責一致與不相容職務分離,實現不同崗位人員之間相互監督和制約。其四,制造企業需要加強預算編制,提升預算編制的執行效果,強化預算執行控制,實現資金的規范使用。各個部門也需要落實績效考核要求,借助平衡計分卡、KPI等管理工具,科學設置考核指標,發揮績效考核作用。
3.4 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中,需要保證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避免流于形式,進而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具體來說:其一,促進部門之間的聯系,達到整體管理和提升內部控制的目標,各個部門都需要參與到內部控制工作中;其二,在明確每個部門和崗位人員的責任后,借助企業文化宣傳內部控制要點;其三,借助財務制度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讓各項工作合理開展;其四,科學制定內部控制和監督體系,對合同加以審查與審批;其五,監督企業資金、生產設備、生產直接材料,避免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其六,組建審計部門,在審計工作開展之后可以對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加以監督,保證按照目標進行生產制造。在內控體系中制定監督制度也是為了實現內部控制流程的安全運行,及時掌握不同階段資金的使用情況,跟蹤企業的經濟活動[6]。
3.5 強化內部審計有效性
制造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需要通過相關途徑提升審計工作質量,主要措施如下。其一,加強信息化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轉變傳統的審計思想與方式,開展各項內部審計工作,擴大審計工作的覆蓋面,提升審計效率。審計人員要備份財務數據信息,防止財務數據丟失,進而保障財務信息的安全。其二,確保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審計工作的開展不得受到上級部門的影響,而是要獨立開展工作,制造企業的總經理應該直接領導審計機構,聽取內部審計匯報,提出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其三,內部審計人員需要提升專業能力,扎實掌握和審計相關的法規,明確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把握審計工作要點,并且需要主動學習和審計相關的知識,推動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其四,制造企業需要定期圍繞審計工作召開交流座談會,引導審計人員熟悉企業的業務流程與治理結構,在實踐中提升業務水平,將審計人員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其五,科學執行內部審計制度,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指導,督促審計人員做好自身工作,推動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4 結語
在制造企業中,內部控制制度是減少經營風險和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舉措。當前部分制造企業對內部控制重視不足,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內部控制環境薄弱,信息與溝通不到位。制造企業需要在關注生產各業務開展的同時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升內部審計的有效性,最終達到內部審計預期效果,實現長久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胥玉蘭. 財務視角下制造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探討[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4):140-142.
[2]孫倩. 基于財務視角下的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問題[J]. 中國民商,2021(7):187-188.
[3]吉夢璐. 制造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12):129-130.
[4]潘珊珊. 財務管理視角下制造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路徑分析[J]. 新金融世界,2021(6):125-126.
[5]馬麗. 財務視角下中小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探析[J]. 新營銷,2021(2):126-128.
[6]王輝. 基于財務視角的制造業內部控制探析[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