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大學思政課堂教學改革是順應發展的大勢所趨;改革中最為廣泛使用的模式是利用網絡開展線上線下課堂的混合式教學,這一新生教學模式還需要在實踐探索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在教學改革實踐中,要掌握改革現狀,把握改革方向,始終堅持以目標、問題和結果為導向,優化促進教學改革。通過教學改革,促進教學創新,不斷增強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充分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時代特征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沖擊和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利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成了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關鍵。慕課、翻轉課堂則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而此前疫情中高校在線教學的普及開展,極大地加速了這場改革的推進和擴大。
一、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探索總結
疫情期間,混合式教學的大規模開展為深入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混合式教學采取的主要模式就是利用現成的網絡慕課資源,結合翻轉課堂開展教學。如以現成慕課資源為依托,教師布置慕課學習內容和翻轉課堂討論內容,讓學生自主完成線上慕課學習后再利用課堂教學開展翻轉課堂討論和教學互動,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對該模式有優勢也有不足。
(一)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1.容易突破傳統教學時間、空間的局限。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學生線上學習較傳統課堂更為自由和靈活。如慕課學習,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約束,靈活運用計算機、手機等現代化學習工具,自主選擇時間進行慕課學習。同時,慕課還方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進行回看、復習。
2.方便不同高校共享優秀教學資源。線上教育平臺的精品教學慕課資源都是由高校組織本校最強師資精心打造而成的,隨著改革的推進,慕課資源也將不斷豐富,可供學生選擇的也將更多,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慕課進行學習。精品慕課的共享,極大緩解了高校現有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帶來的教學問題。
3.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傳統授課教學模式下,教師雖然可以通過點名等方式保證到課率,但這種方式無法保證學生的課后學習狀態。另外,缺乏學習自覺性的學生往往人到心未到,上課不認真;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敢大膽發言,回答問題不積極。而線上教學通過一些現代化技術手段,如教學視頻中內設通關問題等方式,督促學生認真學習;線上學習討論模式又與學生習慣的網絡交流模式相似,學生能突破性格拘泥,大膽利用網絡交流工具參與學習討論。從實踐來看,學生網上參與討論交流更為積極;從思政課調研數據看,經常參與互動同學比例高于50%,9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教學互動,大大超越學生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參與互動的比例。
4.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進行慕課學習,主動消化慕課知識,收集相關材料,深入思考問題,為翻轉課堂討論做知識儲備。
5.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改革的最大優勢就是科技手段能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如,利用超星學習通開展線上教學,通過使用簽到、搶答、測驗、討論等功能,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也促進了教學開展。又如,在學習通上對學生進行測驗,系統可以很快統計出學生答題情況并進行分析總結,幫助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利用平臺發布學習任務點,教師可以根據系統任務點完成情況適時統計掌控學生學習情況,而慕課教學視頻播放中自帶的通關測試題,也利于督促學生認真學習慕課。平臺搶答和討論功能的使用,也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手段還在不斷地優化和豐富[2]。
(二)混合式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混合式教學實踐在探索中前進,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混合式教學改革如何推進。混合式教學是教學改革大勢所趨,很多高校雖早已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探索,但一般僅僅局限于部分課程、部分師生,推進速度較慢。其主要原因在于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不愿意進行改革探索,有抵制情緒;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是非常時期的臨時舉措,其條件技術皆不成熟,很多教師一不小心就把網課上成水課,改革積極性反而備受打擊;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素質能力要求更高,教師需要應對更多教學挑戰;平臺慕課資源價格較貴,購買有經費支出要求;對學生混合式教學中學習狀態掌控不好,容易將混合式教學淪為“水課”。改革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讓已經習慣于傳統教學舒適區的老師能夠大膽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各學校在進行教學改革的時候,既需要有激勵教師教學改革積極性的措施,又要有容錯保障機制為老師免除教學改革后顧之憂[3]。
2.混合式教學模式如何設計。混合式教學改革,就是要革新傳統教學模式,打造更有親和力的課堂。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思維,打破固有教學模式,在探索中尋找一套更符合學生特性的思政課教學方案,將是進行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改革過渡時期,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要以穩步推進為基本方針,一方面設計慕課之外的課堂教學要充分照顧教師的傳統教學習慣;另一方面又要圍繞突出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大膽革新,充分利用好混合式教學中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3.學生網絡學習實效如何保證。這實際上包含了兩個問題:一是學生自主慕課學習實效如何把控。雖然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通過一些程序設計,如設置學習任務點、內設通關測試題,不能向前拖拽教學視頻播放等來保證學習效果,但是有網絡就會有黑客,防止學生刷課則成為混合式教學中自主慕課學習環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另外,教師需要通過如檢查筆記、慕課思維導圖等方式加大慕課學習督促力度。二是學生翻轉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提升。翻轉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消化慕課學習成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但是如何保證翻轉課堂的高質量是教學設計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堅持“三導向”促進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
作為新生事物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在探索中前進,要邊實踐邊總結,不斷完善教學方案,優化教學設計,突出教學效果。為優化促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我們需要在實踐中堅持三導向:
(一)堅持目標導向
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堅持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為目標導向。
首先,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就要著重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授課中要充分發揮思政課解疑釋惑的育人功能,用真理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的思想困惑。如講授社會主義的本質這一內容,學生們會思考什么才是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有的學生甚至會提問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還是社會主義嗎?此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就凸顯出來。在解答學生問題時,教師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用事實說話,運用鮮活生動的案例比較分析鑒別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使學生真正理解并發自內心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把正確價值引領、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為社會主義大學課堂的鮮亮底色,以理服人,在共鳴中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
其次,增強思政課的理論性就要注重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提高。馬克思曾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作為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同時活學活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來厚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論基礎。只有這樣,教學才有厚度,有理論根基,也才能以理服人。在具體教學中,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課程具體內容、中國故事相結合,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方法論講清楚,把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講清楚,使學生樂于學、學得進、學得好。
再次,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就要大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要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教師就不能一味講授,而重在引導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思政課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就要敢于運用翻轉課堂模式,讓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學生成為教學主體,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也能通過翻轉課堂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現狀,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認同感,發自內心地堅定“四個自信”。
最后,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就要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在教學中既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教師又要大膽使用線上平臺提供的眾多先進教學手段,豐富學生學習方式,并關注學生在不同學習方式下的學習狀況,如教學視頻學習情況、學生討論區討論情況以及學生測驗的數據分析情況,以便在全面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和答疑輔導。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翻轉課堂,了解學生思想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解惑。同時,要強化教學互動,注意挖掘學生學習興趣點;引入學生關注的時事案例,豐富教學內容。
(二)堅持問題導向
思政課不僅在于對知識點的講授,更在于對學生政治素養的培育,因此,教師要在思政課教學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思政課教學改革堅持問題導向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含義:
一方面要善于發現學生思政課在線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四川某高校針對思政課網絡教學實效性進行調研,調研問題除涉及一些教學基本情況外,還包括參與教學互動情況、注意力集中情況、能否跟上教師節奏、對教學滿意情況(涵蓋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及總體滿意度)以及自身知識掌握情況等。從調研來看,有超過93%的學生能跟得上老師教學節奏。但是,也有30%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全程保持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通過創新或緊扣學生興趣點等方式,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注意力。
另一方面是要用問題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生學習目標。思政課教學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運用好啟發式教學手段,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要設計好教學問題鏈,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學習。
以思政課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線上教學采用慕課+翻轉課堂方式,以教師在線輔導學習作為慕課的合理補充。教師要在學生慕課學習前布置好慕課學習任務,從關注學生的焦點問題出發,圍繞本章重點和翻轉課堂主題討論設計系統的問題鏈,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為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慕課學習中就能更有針對性和自主性,就好比游戲闖關,問題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沉淀一定知識基礎,再進行翻轉課堂主題討論,才能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4]。
(三)堅持結果導向
混合式教學改革堅持結果導向,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的育人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教學中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突出思政課育人功能。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政治素養及道德品質,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用事實說話。要講好中國故事,通過精心選擇的典型案例,以事服人,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塑造學生觀察當代中國社會的正確立場、觀點、方法,發自內心地認同國家的政治理論。如利用抗擊疫情防控事例,教師可以通過縱向比較(中國近現代歷次疫情防控)和橫向比較(中國與國外此次疫情防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價值情懷和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團結精神,從而堅定“四個自信”。
另一方面,設計好教學實踐。思政課教學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近年高校都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紛紛打造多形式多樣化的實踐課堂。如,設計搭建“主課堂+拓展課堂”的立體化教學實踐體系:主課堂教學改革主要圍繞“教學內容的深度研究”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兩方面展開;拓展課堂主要圍繞課內的參與型的實踐教學,課外校園體驗型的實踐教學,社會調研的拓展型的實踐教學,以及考核模式的實踐性創新,網絡學習陣地等展開。
結束語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是教學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作為新生事物,它推進的實踐探索不會一帆風順,要總結探索中遇到的問題和教訓,堅持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為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思政課的育人結果導向,不斷完善教學模式,促進思政課的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充分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張樂,張云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8(1):38.
[3]曹明.提高思政課翻轉課堂實效性應注重三個結合[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9(4):99-102.
[4]趙晶.MOOC環境下的外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2):112-113,120.
作者簡介:王薔薇(1981— ),女,漢族,四川綿陽人,四川旅游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法學、政治。
基金項目:本項目受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新征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形式探析”(項目編號:CSZ22075)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