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芬
摘? ?要:基于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教師必須注重數學閱讀課程的開發,而數學閱讀課程的開發可以依據教材、依靠生活、依托活動進行。數學課程的開發,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優化學生的數學閱讀品質,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落實數學學科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閱讀教學? ?課程開發
在當下的數學教學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教師容易忽視數學閱讀教學,注重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對學生的數學閱讀教學的忽視,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力,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從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出發,教師應注重對數學閱讀課程的開發,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優化學生的數學閱讀品質。
一、依據教材,開發數學閱讀課程
在開發數學閱讀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從教材出發,以教材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建構、理解與應用。
以教材為依據,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作為數學閱讀的例子,作為數學閱讀的“用件”,作為數學閱讀的“引子”。以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作為閱讀的例子,要求教師將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作為一種引導與示范;將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作為閱讀的“用件”,通過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積極開拓、觸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資源與素材;將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作為閱讀的“引子”,通過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探究其與學生生活的關聯;將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作為樣本,引導學生認識例題與習題的意義和作用,認識到例題與習題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不同的教師,對數學教材有著不同的解讀,彰顯著教師的教學智慧。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以教材中的“你知道嗎”作為“引子”,讓學生充分發掘關于“圓周率”的相關歷史,發掘“祖沖之”的相關資料,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幫助學生建構關于圓周率的知識框架。
以教材作為“中軸”,能幫助教師建構高質量的數學閱讀課程。在建構數學閱讀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警惕兩種傾向:一是去數學化的娛樂性傾向,即讓數學閱讀課程失去“數學味”,成為一種休閑式的閱讀課程;二是過度數學化傾向,即讓數學閱讀完全成為一種擺設與形式,仍然是“做數學題”。因此,教師既要觀照數學學科的特質,又要觀照具體學情。只有站在數學學科的本質和學生成長的高度來設計研發數學閱讀課程,才能讓數學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支撐。
二、依靠生活,開發數學閱讀課程
生活是學生的一種生命狀態,而“生活世界”是開發數學閱讀課程的根基。小學數學課程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開發小學數學閱讀課程時,教師一定要鏈接學生的生活。可以說,小學數學學科的外延與學生的生活外延是相等的。依據生活素材,開發數學閱讀課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生活是開發數學閱讀課程的源頭活水。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感覺數學學科知識距離自己比較遙遠,容易產生一種天然的隔閡。以學生的生活為依托開發數學閱讀課程,能讓學生的數學閱讀更貼合實際,不僅能深化他們的數學認知,還能豐富他們的數學情感,引領他們的數學行為。以學生的生活為依托建構、開發數學閱讀課程,能引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彰顯生活的意蘊、意趣與情意。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從教材出發,不僅引導學生開發關于圓周率的閱讀課程,還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開發關于圓周率的科學應用、圓周率的生活應用閱讀課程,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圓周率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重要因素,既在保密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也在工程軟件設計中有著重要的應用。通過鏈接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對圓周率的認知不再停留在數學學科的領域,認識到了圓周率之于社會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學生的生活為依托,引導學生開發數學閱讀課程,能讓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無縫對接”。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一種“大數學觀”“大閱讀觀”“大教學觀”。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閱讀才能真正突破課堂的桎梏、教材的桎梏,進而在與文本對話、與他人對話中走向廣闊的生活世界。生活既是開發數學閱讀課程的根基,也是數學閱讀課程的原點和歸宿。在開發數學閱讀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聯系學生的生活,觀照學生的生活,這是開發數學閱讀課程的應然之舉。
三、依托活動,開發數學閱讀課程
活動不僅是智慧的根源,還是學生建構數學經驗、數學智慧的重要方式。活動既包括外顯的身體活動,也包括內隱的思維活動。依托活動,教師能有效地開發數學閱讀課程。在活動中閱讀,是閱讀的一種新樣態,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性。依托活動開發數學閱讀課程,能充分發揮數學活動的育人功能,彰顯數學活動的育人價值。
以活動為依托開發數學閱讀課程,教師要將活動的意義作為開發數學閱讀課程的重要旨趣。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活動應當是學生數學智慧的表達,是學生實踐活動的確證與表征。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筆者不僅開發數學的史學課程、生活課程,還開發數學閱讀課程。在應用“滾圓法”“繞圓法”探究圓的周長并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商時,筆者提出問題:“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商有怎樣的特征?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商為什么不確定卻總是趨向于某一個數?”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不同的圓周率的研究方法。數學活動課程的開發,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滾圓法”“繞圓法”的局限性,進而催生學生的數學思考:“怎樣探索才能讓圓周率趨于精準?還有哪些探究圓周率的方法?”數學閱讀課程給了學生充分的探究時空,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催生了學生的數學思想,激發了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數學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的數學閱讀走向主動的數學閱讀,從膚淺的閱讀走向了深度的閱讀。在學生的數學閱讀過程中,筆者還滲透、融入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文化精神,讓學生的數學閱讀更睿智、更深刻。
數學閱讀課程的開發,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讓學生的認知、思維不斷地延伸。對此,教師不僅要立足于數學的視角來開發課程,還要立足于學生的視角來開發課程。只有這樣,數學閱讀課程才能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抓手。另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研發閱讀課程的學習單,讓學生的數學閱讀成為一種有序、“有向”的學習活動。開發數學閱讀課程,既能深化學生的認知,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優化學生的學習品質。數學閱讀課程能不斷地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實現數學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郭學銳.對“數學好玩”的追問與思考:對話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主編劉堅教授[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5(6):10-12.
[2]平國強.拓展性課程的內容價值取向與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7(4):16-19.
[3]韋力慧.淺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29):58-59.◆(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中云中學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