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頻穎
摘 要:數學作為推動學生學習成長的核心學科,對學生知識掌握、思維發展、跨學科實踐都具有多元影響。核心素養理念下,數學教學要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本循序轉變,重視對學生的啟蒙引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引領學生智慧探索。數學課堂教學要優化目標指引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樂學課堂,增強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在問題思考、模型構建、實踐運用中實現全面進步,實現數學能力全面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思維;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6-0102-0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強調,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教育對數學發展的期望,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重要一步。以新課標為指引,小學數學課堂要以培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推動德育與治育同步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數學核心素養內涵解讀
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以“雙減”理念為指引,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要向課堂要質量,提高學生數據分析、空間意識、符號、概念、運算、推理各方面的能力,引領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實踐,有效創新。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要讓學生找到適宜的學習方式,快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知識處理現實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抽象思維形成有效的數學模型,借助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完成邏輯推理與數學的分析,讓學生舉一反三,為學生智慧學習遷移應用奠定良好基礎,也能讓學生今后再解決一些綜合性問題時更加游刃有余。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教師而言是一項重要挑戰,更是現代育人理念有效落地的重要一步。
2.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學習參與感不強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落實,小學數學教學確立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目標,更推進了結構化內容的整合。教師以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雖然數學教材中對一些過難的內容進行了刪減,傾向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但對內容的結構化整合,加之探索與綜合實踐課程的融入,使數學整體邏輯性顯著提升,一些數學問題結合生活情境提出,學生學習理解的難度大大增加。很多數學問題不僅要進行數據的計算,更要進行建模和正逆向思考,這給學生學習理解帶來了重重困難。對一些缺乏生活觀察意識,數學思維靈活性不強的學生來講,數學內容理解的難度大大增加,學生學習參與感不強,學生學習潛能不能有效釋放,甚至一些學生看到綜合性問題就逃避退縮,缺乏積極主動應對意識,這都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2)學生創新探索能力不足
很多問題需要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參與,但在數學課堂落實中,學生存在很強的思維惰性,對于一些簡單問題,學生還會在頭腦中進行思路規劃,嘗試演繹歸納,而對一些相對復雜的內容,學生不能站在學習探究的角度有效理解,對于教師引入的案例,學生缺乏探究興趣,不能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回應互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欠缺,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能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也不能嘗試質疑,這為學習過程的順利推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學生并未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只記住了教師所講解的公式定理,在實踐應用中就會頻頻碰壁。
(3)教師呈現的知識過多過密
為了服務學生課前預習,提升學生課堂獲得感,很多教師在課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從網絡上精心搜微課資源,與同事錄制大量講解視頻,還設計了一些主題任務,讓學生在課后學習探索。但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教師發送的微課視頻不能及時學習,對于教師安排的一些綜合性任務也不夠重視。教師呈現的知識過多、過密,這樣一些閱讀類任務、視頻觀看類任務、項目探索類任務學生不能全盤接收,教師所準備的豐富資源,學生缺乏參與體驗,就會對數學的理解非常淺薄,慢慢失去學習興趣。
3.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實踐的積極對策
(1)優化教學指引,構建樂學課堂
小學生有一定的思維惰性,缺乏學習目標,大多數學生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教師教學指引作用有效發揮,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督促者、引導者、陪伴者,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堅持提升,才能實現高效學習,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2)堅持以生為本,實施科學引導
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掌握、螺旋遞進的過程,優化目標指引,要真正讓學生明白數學學習的意義,體驗數學學習的獲得感、成就感,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單純知識引導,讓學生機械掌握,會出現學生能力發展不均衡,前期所學知識也會在后期快速遺忘,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這些都要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生為本,實施目標指引,為學生學習進步提供有效動力。以“認識時間”這部分知識為例,涉及了時、分、秒的基本概念,還要讓學生認識進制單位,學會基本的時間換算,后兩項對學生來講就比較困難。尤其是電子表的應用,使很多圓盤時鐘逐步被取代,很多學生在時間換算方面比較困難,常常帶入十進制計數,產生思維混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嘗試制作一個簡單的時鐘圓盤。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認識圓盤的基本組成,學會一些整時、半時的讀取和表示方法。大部分學生對圓盤時鐘足夠熟悉,能夠正確讀數,規劃時針、分針路徑后,再結合問題情景讓學生計算經過時間。循序漸進中,讓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學會進行簡單時間換算,提升學生珍惜時間意識。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層層引導,加上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效模擬情景認知,可以讓學生扎實掌握這部分知識。針對部分學生思路理解中一些易錯問題,或單位換算中遇到障礙的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入微課講解,讓學生在課后觀看,還可以告訴他們一些順口溜、小訣竅,幫助學生系統掌握這部分知識。
(3)倡導學練結合,助力學生鞏固應用
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存在學得快、忘得更快的問題。一些數學知識在教師帶領下,學生可以全面理解,課堂以外讓他們獨立完成實踐任務,學生又會暴露各種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數學課堂要積極學練結合,讓教學重點落實到位,學生高效吸收有效運用。利用學生的求勝心理,可以讓他們對抗競技,提升運算的速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同時在小組內部讓學生互幫互助,嘗試反復講解分析,這樣更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扎實掌握,降低學生課后鞏固復習負擔。以小數的乘除法為例,這是整數學習完成后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計算難點,同時對后續分數乘除法的運算有基礎性價值。為了讓學生形成連貫思維,扎實掌握,可以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進行速算挑戰。將小數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便運算及四則混合運算類題目抄到答題卡上,各個小組以抽卡的方式,進行挑戰說話,看哪個小組做得又快又對。在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掌握的前提下,讓學生從做題人向出題人轉變,結合自己在教材、練習冊或試卷中遇到的一些易錯題目,讓學生摘抄整理,填到答題卡上,讓其他同學一起抽卡訓練,這樣的練習方式避免了枯燥重復性訓練,結合易錯題目融入競技體驗,讓學生相互講解競技,可以進一步靈活學生數學思維,構建樂學課堂。引領學生頭腦風暴,實現共同進步。經過兩周左右的反復練習,學生在運算速度,運算準確性等方面都能循序提升。
(4)靈活數學思維,促進智慧成長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思維層面的進步,優化教學引導意識,讓學生學習遷移,舉一反三,這樣學生在遇到創新型問題時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第一,逆向思維,降低解題難度。在數學問題解答中,很容易就會發現一些問題通過直接運算,很難找到中間量,或者會使數據運算變得非常復雜,這時候就要引導學生逆向思考,找到問題解決方案,與已知條件相整合,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思路。例如,問題:“一個養雞場有雞和鴨共225只,先賣出雞的[27],又買來75只鴨,這是雞和鴨的只數正好相等,現在養雞場有多少只雞?”如果進行正向思考,既不知道既有多少只,又不知道鴨有多少只,很難能算出現在有多少只雞。而如果逆向思考,根據后來兩者數量相等來計算,再結合總量是225只,很容易就能找到答題的突破點。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非常多,引導學生轉化思維,通過逆向思考,可迅速找到問題解決的方式。還要讓學生關注一些細節信息,進行正向驗證,形成完整流暢學習體驗。
第二,思維發散,鼓勵一題多解。很多數學問題的解答都有多種方式,在數學學習中不要讓學生拘泥于一種思路,而是要鼓勵他們思維發散。對課程設計的廣泛資源有效挖掘遺憾,更好地數學建模運用,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為例,可以讓學生通過平移、拼接、旋轉等多種方式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前期所學的圖形。如學生想到了將兩邊的兩個小三角形同時切掉,組成一個大長方形和一個小長方形。還有學生想到了將左邊的三角形切掉,平移到右邊形成一個大長方形。也有學生想到直接從底面中點做垂線,將形成的兩個四邊形反向拼接,形成一個大的長方形。結合動態的模型,讓積極嘗試,拖拽演示,思路講解,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既能實現不同內容的聚合串聯,又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扎實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這樣學生可以在操作中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高處處相等,今后在一些綜合性問題解答中,也能快速得出結論。
第三,鼓勵發問,提升學生質疑能力。核心素養理念引導下的小學數學不要讓學生接受式學習,而是要鼓勵學生積極質疑,有效發問。結合學生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學習中的一些知識盲點,容易忽略馬虎的細節突破創新,進一步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嚴謹性。以三角形的內角和為例,掌握了直角三角形內角和180度后,學生就提出任意一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否也是180度?結合學生提出的疑問,可以讓他們親自去畫一個任意三角形,并將它的三個角裁下,拼一拼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沿用這一思路,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探究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避免讓學生接受是學習,鼓勵他們積極質疑、有效探究,對學生今后解決一些圖形的反轉、平移、對折問題有很好的幫助。遇到問題多想幾個為什么,試一試怎么做,可以讓學生問題考慮的要更加全面,數學的邏輯推理能力也能有效提升。
(5)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問題解決意識
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非常緊密,加之新課改的推進,一些綜合性問題的出題角度越來越新穎,對學生問題探究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就要善于構建直觀問題情境,提升學生建模意識,讓學生更好地學用結合。比如,生活中涉及了大量單價、數量與總價;速度、時間與路程以及部分與整體的數學問題,都要在課堂中有效嵌入,讓學生嘗試厘清其中的數量關系,進行數學建模,推動問題的綜合性解答。如下面的問題,超市購進一批礦泉水,每瓶凈重500g,一箱12瓶,請問20箱共重多少千克?同時這一部分問題還可以與前面所學的價格計算問題結合在一起,已知每瓶水的進價為1.5元,售價為2.5元,如果這批礦泉水全部賣出能夠盈利多少。這類數學問題帶有明顯的生活探究性,對推動學生遷移運用具有重要價值。教材上也涉及了一些綜合與實踐問題,如我們身上的尺,讓學生通過一拃一步一庹一腳來測量自己的身體數據,教學簡單的數據統計,這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圖表、動畫、數字羅列等多種方式進行相應的統計,以小組為單位計算平均數據,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完善學生知識脈絡,促進學生學練結合。
4.結語
總之,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引,小學數學教學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優化教學引導意識,助力學生高效學習掌握。同時要讓學生有積極可突破的目標,關注學生思維層面的發展,讓學生有所學,有所思,有所獲,進一步開放數學實踐的空間,真正推進教學做合一,豐富學生學習獲得,提高數學教學的綜合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靜.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基于小學數學課堂實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12).
[2]蔣佳邑.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
[3]陳白蘭.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文理導航,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