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華
[摘 要]我國于2015年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將更高效地應用于水利經濟發展中。水利經濟領域也需要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加強改革,提升規劃水平,從而保障水利經濟的發展規劃能夠真正與“互聯網+”這一背景相適應。基于此,文章首先闡述“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其次分析“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規劃重點,最后提出“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規劃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水利經濟;發展規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4.056
[中圖分類號]F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4-0171-03
0? ? ?引 言
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相對較少,并且區域之間分布不均,綜合利用率不高。從數據上看,2010—2019年我國年用水總量穩定在6 000億m3,2020—2022年的年用水量有所下滑,但整體總量還是非常大。當前,在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我國可將“互聯網+”的科技優勢與水利管理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大數據進行信息匯總互通,將信息技術更好地運用于水利經濟發展規劃,促進水利經濟發展規劃向著智慧化方向轉變[1]。
1? ? ?“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互聯網+”行動計劃被提出,到被應用到水利經濟發展時日尚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主要問題匯總如下。
1.1? ?發展體系不完善
我國水利經濟發展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重規劃、輕總結的問題仍然存在,相關體系未能建成閉合回路,不同區域、部門之間未能及時共享階段性發展成果[2]。
1.2? ?溝通不暢
我國還存在一些以部門為單位、以專業為單位的團體主義理念,形成“信息孤島”,這就導致部門間的溝通不暢,水利經濟發展規劃相關信息不能及時匯總交流,水利經濟規劃方案不完整、不全面,達不到最佳效果。
1.3?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雖然將一些業務轉移到線上,使操作更為便捷,但是相關數據資源比較分散,對大數據、物聯網、虛擬化等技術開發利用的層次低,不能有效完成對信息的梳理分析,未創建綜合性的服務平臺,這就導致不同部門和不同業務之間信息共享不足,不能使水利經濟發展相關部門有效協作聯動。水利系統的應用軟件功能比較基礎化,操作平臺單一,未達到理想效果。
1.4? ?地域發展不均
不同地區受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對“互聯網+”的認知程度不同,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模式、建設進度各不相同,發展規劃的起點也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不同地區水利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2? ? ?“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規劃重點
2.1? ?跨界融合
在“互聯網+”的思維指導下,利用科技手段和互聯網平臺提升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水平,通過跨界融合集賢聚能,增強技術研發到應用推廣的垂直性,同時為參與實踐主體力量集聚提供支點,讓互聯網與水利管理進行深度融合,進一步推進建設新的發展生態。打破水利經濟發展規劃壁壘,逐步在感知、數據、互通、應用、運維等方面進行技術升級與模式轉變。提高水利經濟發展規劃的開放性,保障規劃結果能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開發、利用齊頭并進[3]。
2.2? ?創新驅動
水利信息化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對國家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水利經濟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問題開始暴露出來,水資源粗放式利用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通過創新驅動探索新出路,結合時代背景,充分利用現有科技優勢,設計新思路、新方案,應用5G技術,進一步建造智慧水務[4]。
2.3? ?結構重塑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劇,社會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水利行業也需借助互聯網重構結構,保障水利經濟發展規劃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可通過大數據匯總水利相關信息,利用技術手段創建區域性、虛擬性、綜合性的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模型,通過模型可以看到規劃目標、問題點、關鍵點、難點等。同時,可利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全景技術實時顯現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為水利經濟一體化規劃給予支持,還可通過數據分析來預判未來發展趨勢,對規劃方案的價值進行判斷,更好地提升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水平。
例如,湖北省武漢市早在2017年在長江荊州段完成長江水利委員會“河道采砂管理視頻監控項目”試驗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見圖1),試點先行,分步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提升河道采砂管理水平。
2.4? ?生態共享
水利經濟發展要與生態發展有機結合,創建“互聯網+”生態,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匯總分析市場需求、民生需求、環保需求,打通規劃發展渠道,引入新資源,消除水利經濟發展“孤島”問題。發展生態化水利經濟建設不能一概而論、一蹴而就,應開放生態共享,結合地域特色,有計劃性、層次性地推進,保障微生態健康穩定。
3? ? ?“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規劃路徑
3.1? ?加強頂層設計,推行一體化理念
進一步理解“互聯網+”的內涵,了解信息技術優勢,讓互聯網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水利經濟發展,為水利經濟探索新出路;加強智慧水利頂層設計,通過互聯網平臺開發水利經濟發展規劃項目,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導向,將智能預警、節能降耗、漏損分析、市場運營、科學研判等視為頂層設計的支點,通過信息化決策、智慧化運營提升水利經濟發展水平。推行一體化理念,擴大發展視域,更好地為水質監管工作、水利工程建造、水資源調配等工作服務。另外,要遵循可持續性發展原則,將民生需求放在第一位,既要做好生態文明建設也要做好經濟改革,合理規劃,科學發展水利經濟[5]。
3.2? ?創新模式,多樣化運用信息技術
通過物聯網打造水利系統智慧管理網絡,將以往不同部門、不同區域、不同專業之間的聯動壁壘擊破。加強對自動化設備的應用,重視大數據技術的開發應用,以獲取海量水資源相關信息,并利用技術手段篩選、分析、共享這些數據信息。打造數據庫,既要保障數據庫具備宏觀性、整體性,亦要具備微觀性、區域性,以最佳模式服務于供水、防汛、水質凈化等的規劃管理工作,實事求是地發展水利經濟。通過移動通信技術建造無線應用平臺,使用可移動電子設備拍攝高清圖片,記錄和反饋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利用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等技術完善平臺功能,如災害預警、發展監督、視頻會議等,提高平臺效用。打通水利經濟規劃發展渠道,滿足多方聯動的一體化發展規劃需求。
例如,浙江省就開發了智慧水利云平臺(見圖2),整合應用各類新技術提升效能,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此外,比較典型的還有省市縣三級防汛防旱綜合指揮平臺,通過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圖在線實時監測防汛情況,利用“互聯網+智慧水利”將更多數據關聯起來,匯總防汛相關信息,發布減災相關調度決策,實現市縣區多級聯動指揮、跨平臺信息發布等,構建防汛信息化管理全流程體系,使防汛防臺的效率大大提升,值得業內學習借鑒。
3.3? ?因地制宜,提高“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效率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有各自的特點,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無論是經濟基礎、硬件設備還是人才儲備都不一樣,各地區水利經濟發展規劃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深刻分析當地現狀及需求,量力而行,不能照搬硬套其他地區的經驗成果。要做好區域性水利經濟發展與國土整治、生態文明建設等全局關系的協調,著重解決各區域最為突出的水利經濟發展問題,在因地制宜原則的指引下落實水利經濟發展目標[6]。
例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氣候獨特,屬典型的暖溫帶內陸干燥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雨稀少,無霜期長,光熱豐富,晝夜溫差大。據1976—2010年氣象資料統計,伽師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4 mm,自然降水少而集中,多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水總量的65.2%,且日照時間長,年平均蒸發量為2 251.1 mm,為降水量的42倍。因此,當地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方案則不應沿用前文提到的湖北、浙江等地區方案。另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新疆平均水平相比較低,是新疆喀什地區的農業大縣,最直觀的水利問題是缺乏量水配套設施、灌溉水利用率低,所以相應的水利經濟發展規劃則應圍繞促進灌溉用水管理、促進地下水資源高效利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等目標來進行。
3.4? ?完善體系,增強“互聯網+”時代水利經濟發展規劃的可持續性
推行“識別問題—擬訂方案—系統評價—方案論證”體系,確保方案具有科學性、法律約束性以及實用性[7]。首先,實地勘察、搜集資料、發現問題、剖析問題、了解需求,以此為基礎制訂“互聯網+”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方案,保障該方案目標明確、計劃合理、利于實施;其次,利用互聯網動態追蹤,合理使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收集水資源相關信息,使用遠程遙感等技術對比分析,探討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方向是否正確,若有偏離,及時修正方案,以期達到理想效果;最后,復盤前期數據,將水利經濟發展規劃相關資料整理復核,剖析研究,統攬規劃歷程,尋找規劃短板,若存在問題(如水質監管不到位、數字設備更新滯后、信息安全不到位等),則要及時調整規劃方案,引進新軟件、新設備、新技術,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有效完善“互聯網+”水利經濟發展規劃體系,解決水資源節約、開發、保護等具體問題[8]。
4? ? ?結束語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水利經濟發展規劃過程中要加強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具體發展規劃過程中,需做到跨界融合、創新驅動、結構重塑、生態共享,還要加強人才儲備,多樣化運用信息技術,支撐“互聯網+”水利經濟發展規劃活動順利展開,使水利經濟發展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馬靜.水利工程經濟管理的有效方法及效益提升:評《水利經濟與水利工程管理》[J].人民黃河,2022(8):167-168.
[2]李昭倫.北方灌區水利經濟的特點與發展構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4):102-104.
[3]牛玉芬.濱州市引黃灌區水利經濟發展的建議分析[J].經濟管理文摘,2021(24):3-4.
[4]烏云格日勒,楊永軍,邢振梅,等.基于綠色發展背景下的區域水利經濟管理的思考[J].現代農業,2021(3):68-70.
[5]孫英輝.加強水利工程經濟管理的方法研究:評《水利經濟與水利工程管理》[J].人民黃河,2021(6):165.
[6]高彩虹.互聯網+水利經濟規劃發展要點[J].今日財富,2022(2):28-30.
[7]張玉凈.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好水利經濟發展規劃[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9):95-96.
[8]鄭媛媛.基于生態文明區域水利經濟規劃的綜合調控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