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摘 要:在教學體系不斷優化的背景下,推動高校教學更新和完善,對民族聲樂專業教學而言,多種風格演唱模式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本文分析了多種風格模式應用的重要意義以及應用現狀,并對優化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應用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民族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5-0-03
多種風格演唱的模式是高校民族聲樂專業教學中的一種形式,這種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聲樂風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表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適應不同的演唱風格和技巧,通過實踐演唱來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一、高校民族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模式運用的重要意義
高校民族聲樂專業演唱教學課程是培養優秀聲樂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運用則是提高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方式的重要手段,應用多種風格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
(一)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高校在開展民族聲樂專業演唱教學過程中,應用多種風格演唱的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可以采用聽課、觀摩、研討等形式,讓學生在聽到其他同學的演唱后與自己的演唱效果相對比,進行反思和總結,以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1]。還可以邀請專業人士舉辦講座、演出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民族聲樂的魅力,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化藝術特點和表現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應用多種風格演唱的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網絡課堂、互動問答、在線答題等方式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高校也可以通過組織音樂節、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掘、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華,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促使高校教學模式創新
在民族歌曲演唱中應用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可以推動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項目式學習、問題式學習等教學方式,很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和實踐,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2]。同時,教學評估、教學反思等方式,也可以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民族聲樂人才。
二、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在高校民族聲樂專業中的應用現狀
(一)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意識不強
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發展,但是傳統教育理念依舊存在,普遍表現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形式,教學課堂上也是以教師為核心,課堂上學生對教師的服從性較高,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再加上學生能夠表現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意識不強。對高校聲樂專業演唱教學而言,學生實踐技能非常重要,部分學生可能缺乏自信、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而影響學習效果,這也不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F階段,部分專業教師還沒有轉變自身教學理念,依舊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樣很容易出現教師不教,學生便不主動學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便失去自主學習的意識,難以長期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影響其未來發展。
(二)教學形式單一化
高校聲樂專業教學中演唱風格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求學生必須將演唱風格相應知識點弄清楚,充分掌握演唱技巧。聲樂專業演唱教學形式單一化帶來的影響較多,專業教師經常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往往在接受教學時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難以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而導致聲樂專業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單一化教學模式學生更多在模仿教師的演唱風格,缺乏自主思考和獨立表達的能力,難以在就業市場上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3]。因此,聲樂專業教師還需要制定多元化教學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堂教學氛圍缺乏活躍度
高校民族聲樂專業采用多種風格演唱的模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表演能力。然而,由于課堂教學氛圍缺乏活躍度,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演唱實踐的積極性也不高,很難保障學生學習效果。如果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不高,可能會降低學生的表演能力,多種風格演唱模式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表演動力,促使他們的表演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這樣的教學環境也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聲樂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出色的表演技能,還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因此,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尤為重要。
三、高校民族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應用路徑
(一)重視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
高校民族聲樂專業教師在演唱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通過制定科學的授課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一方面,專業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將更多優質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并且確保這些內容與時代發展相符合,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鼓勵他們對知識的探索和思考。另一方面,專業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各種民族音樂演唱教學機會,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了解社會的現狀,進而提升專業學生實際體驗。另外,高校還應當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包括學生在社會、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發展[4]。專業教師還應當不斷豐富教學資源,融入現代化元素,結合多種風格演唱模式提高學生的聲樂知識含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感受到聲樂知識的魅力,也能夠激發出自己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可以體驗到多種不同的聲樂表演風格,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
(二)基于多種演唱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高校聲樂專業教師要想讓學生意識到演唱表演課程的重要性,就需要積極開展各類聲樂演唱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促使其了解更多演唱技巧以及演唱形式。高校專業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析、發現問題,認真體會不同的唱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風格演唱各類音樂,促使學生自主研究和實踐聲樂學習過程中的原理和技能,使其在實踐中找到靈感,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例如,在實際聲樂演唱教學中,專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學習和掌握常見演唱風格和類型,促使學生掌握更多聲樂演唱基礎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表演自己掌握的技能,同時邀請其他學生進行點評。然后由教師對不同風格聲樂演唱進行教學,如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等,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這樣促使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有利于學生改正錯誤。在教學期間,專業教師應當為學生改正錯誤、糾偏給予正確指導,組織學生嘗試各種風格唱法,同時指導學生規范演唱的呼吸方法、動作等重點內容,促使學生掌握更多不同的基礎唱法。專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教學情境,為學生展示不同風格演唱視頻,結合演唱場景,以此加深學生對不同風格演唱的印象,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練習、演唱的意識。為此,高校聲樂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實踐意識,豐富和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培養學生創造力做好鋪墊。
(三)立足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開展學習活動
高校民族聲樂專業開展過程中,還應當根據學生個性化發展特點開展學習活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想要學習的知識,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模式。為此專業教師可以舉辦個性化演唱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認知表達出來,組織學生之間共同探討。學生在探討過程中,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甚至也會與其他學生的想法產生共鳴。首先,專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常見的聲樂演唱知識,并且要求學生回顧自己所學的知識,這樣既可以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熟練程度。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邀請學生演唱歌曲片段,并組織其他學生對其表演進行點評,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其溝通互動的效果,使其能夠相互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思想碰撞,進而培養其創新能力。最后,高校聲樂專業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學習不同的風格演唱方法,比如,同一首歌采用不同的演唱風格,然后組織其他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以提高課堂互動效果,提高學生對不同風格音樂演唱的認可度,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另外,專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借助現有的音調、節奏、曲譜等調整自己演唱方式,在鞏固學生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創作水平。此外,專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演唱工具、肢體動作等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聲樂學習技巧,進而提升創新能力。
(四)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活動
高校聲樂專業教師要想徹底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就應當積極構建合作探究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的過程中得到更大的進步。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差距,為此,專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還需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促使學生在合作中積極展現自我,最大化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例如,在高校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首先,專業教師應當提升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利用微課、微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正確演唱的方法以及規范的呼吸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借助聲音和呼吸來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其次,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小組合作方式探究多種風格演唱的相關知識,共同摸索不同風格演唱的呼吸方式以及技巧。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專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如何調整演唱氣息,找到音樂演唱中最佳的學習方法。并且通過小組合作模式也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糾偏、相互促進,不僅可以提高小組成員的學習效果,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加其合作默契,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學生之間在交流中也會產生豐富的情感,尤其是針對歌曲內容表達的情感更容易觸動學生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此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5]。最后,高校聲樂專業教師還需根據時代發展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方式,給學生布置多元化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五)優化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的評估體系
高校民族聲樂專業教學是培養具備高水平演唱能力的聲樂藝術人才的重要途徑,要想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優化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綜合素質。因此,優化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評估體系尤為重要,以評估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是民族聲樂專業演唱教學活動的核心,他們的專業能力和教學經驗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演唱經驗和教學經驗,以及教師對各種演唱風格的了解和認識進行評估,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其次,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進行評估。教學內容制定應該符合學生的聲樂水平和個人特點,以便于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綜合素質。同時,教學內容要具備一定的科學合理性,能夠滿足不同風格演唱的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成果來評價教學內容是否合理。再次,對教學方法評估。不同的演唱風格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評估演唱教學模式的重要指標之一,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也是評估的關鍵點。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演唱技巧得以提高。最后,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綜合素質是評估演唱教學模式最直接的指標,通過對學生的演唱技巧、音樂感知能力、藝術表現力等方面的評價,可以全面了解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升高校民族聲樂專業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四、結束語
高校聲樂專業教學中應用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對提升學專業水平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使高校教學模式創新。但是教學中依舊存在教學形式單一,學生主體地位意識不強等問題,還需要重視學生實際發展情況,基于多種演唱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立足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開展學習活動,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優化教學評估體系,提高高校聲樂專業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宇文熒彬.構建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的教學模式[J].戲劇之家,2021(29):90-91.
[2]覃冬春.構建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的教學模式[J].藝術大觀,2021(21):106-107.
[3]武瀟.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探討[J].北方音樂,2020(10):125-126.
[4]鄧錳.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探討[J].明日風尚,2019(20):90-91.
[5]劉秋娥,王立寧.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探析[J].河北農機,2019(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