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萍
【摘要】新課標提出要發展小學生的語文高階思維能力,以此來拓展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力。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簡要解讀教材及其核心目標,重點立足單元要素,依托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單元作業設計研究。引導學生在學與練中鞏固所學,掌握方法,發展高階思維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單元作業題設計;高階思維;語文素養
2021學年開始,學校語文組在區教研員的指導下,進行了指向高階思維的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的實踐。并用理論來推動實踐,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作業設計,豐富理論儲備,提煉設計策略,以點帶面,提升團隊的整體研修實力。
研究初始階段,教師認真學習了布魯姆和安德森的認知能力分類理論,同時參考了《小學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指南》中對單元教學內容的分類,設計了以事實性、概念性、程序性、元認知為知識維度,以知道、理解、應用、綜合為認知維度的教學目標分類表。為教師利用教育目標指導教學實踐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落實課程標準提供了便利。
接下來,結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來談談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一、教材解讀及其核心目標分析
1.單元教材解讀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祖國河山”這一人文主題編排,語文要素有兩方面,其一指向閱讀教學,“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其二指向習作教學,“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教師要解析要素,解讀文本,前后勾連,進行整體設計。
再看單元教材編排,對這一語文要素的落實也是循序漸進的。《富饒的西沙群島》以泡泡圖的形式提示學生關注關鍵語句;《海濱小城》借助課后題引導學生從段落中找出關鍵語句;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重點討論、梳理關鍵語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其作用,“詞句段運用”安排了圍繞一個句子說一段話的練習。從這個過程可見,學生需要經歷從“習得”到“嘗試運用”再到“梳理”的過程。
2.單元核心作業目標分析
基于上述思考與分析,聚焦高階思維,建構作業目標。整理了10條單元作業目標(見表1),重點分析第6、10條單元作業核心目標。
核心目標6的單元作業目標是能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故教學目標分類如下。
這條作業目標意味著學生在閱讀一段話的過程中,調用已獲得的方法,說出一段話的意思。這一過程,需要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一程序性知識,并運用至新的閱讀情境之中,對段落內容進行分析。
核心目標10的單元作業目標是選擇一處美景,梳理所寫的景物及特點,圍繞一個意思用一段話寫下來,把觀察到的美景分享給同學;并能自己改正錯別字。故教學目標分類如下。
這是一條復合型目標,由多個行為構成。首先學生從選擇的美景中梳理出景物及其特點(應用);之后,他們回憶如何圍繞一個意思,從幾個方面把這個意思寫下來,形成片段(綜合)。寫的過程中不斷監控自己的行為(應用),并用一定的形式展示出來,從他人的展示中獲得新的方法(元認知理解)。
二、指向高階思維的小學語文單元作業題設計例談
如何讓語文要素更落地?如何讓作業“去”碎片化?教師一邊實踐,一邊反思,并梳理出一些指向高階思維的單元作業題設計的策略。
1.作業內容:力求“學”“練”一體
教師設計的每一課時作業與課堂教學高度關聯,并體現在要求上的逐步提高,指導上的循序漸進,使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訓練,逐步獲得相應的學科能力。只有整體架構,才能更好地融合“學與練”。
以《海濱小城》為例,教師是這樣來整體架構的:①課前預習,掃清閱讀障礙。②第一課時學習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運用學法,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分層概括;繼而品讀詞句,加深對關鍵句的認識;最后借助關鍵句理解整段話的意思。課后作業借助思維導圖,再理文脈;重點閱讀語段,鞏固學法,把握意思。③第二課時學習時,采用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展開,小組成員在分工交流,品讀詞句中再歷過程,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2.作業題組:關注能力漸進發展
那么,如何設計出基于目標,關聯整體,形式內容多樣,又指向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作業呢?教師做了如下嘗試。
(1)從單一題例到題組整體架構。教師關注各“學習任務”之間的邏輯性,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當習題間有邏輯聯系,可以統整教學并進行題組練習。將相同或相通能力層級的作業設計進行合并融通,使練習進程更高質有效。
(2)從單一維度向立體多維發展。習題不在同一維度,但題目之間有能力層級的發展聯系,就可以依循能力線索,進行練習。這樣,以綜合能力線索統整題組,就可以實現從一維到二元,二元再到立體的學習體系構建。
3.綜合性作業:強化“讀”與“寫”整合
針對作業短平快的特點,教師嘗試實踐性長周期作業的研制。此類作業緊扣單元內容特點,引導學生以同伴協助的形式,展開主題式活動。學生通過閱讀、實踐和探究,鞏固并深化單元所學知識,強化讀寫結合。那么,本單元的綜合性練習活動的特點是什么?教師梳理總結了以下三點。
(1)設計契合單元特點的閱讀活動。部編教材通過“快樂讀書吧”欄目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體系,其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將課外閱讀納入作業體系,尋求契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趣味化方式,促進學生自發進行深層閱讀。
(2)設計圍繞單元主題的實踐活動。梳理三至五年級各單元主題后,發現與自然和生活有關的單元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將作業融于生活、融于實踐活動,真正讓做作業的過程成為獲得知識、鍛煉能力的過程。
(3)設計體現單元文化的項目探究。中國許多優秀傳統文化在部編教材的選文中都有很好體現,如大美山河、愛國深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單元內容中涉及的文化進行探究。
綜上,綜合性作業設計一定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緊扣單元目標,注重知識的鞏固,兼顧知識的延伸,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其內容和形式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真正體現“學語文、用語文”的理念。
三、實踐再思考
“雙減”背景下,對單元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努力實踐創新,規避作業設計中輕素養培養,輕綜合貫通,輕實踐操作,輕個性差異,輕合作互助等問題,從學生需求、興趣及教學目的出發,豐富作業內涵,活化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分層設計作業等,力求做到作業設計科學有效。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小學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素芳,朱艷.基于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單元整體的作業設計研究[J].新教師,2021(09).
[3]賴新明.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教師博覽(語文教學),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