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相竹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沈陽 110122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教育部門、各大高校的重要職責。其中,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日常課程體系的構建中,除了對具體教學內容與相應知識點的設計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意志品質的塑造,也是高校輔導員以及各專業教師、思政教師所需思考的關鍵問題。而高校輔導員顯然是與高校學生接觸更多的人,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行為習慣的培養,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高校學生的“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構建中,需要高校輔導員發揮自身作用,貫徹落實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任務。
在高校輔導員構建“1+N”日常教育課程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1+N”日常教育課程到底是什么。在整個“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中,這種課程體系的形成所指的就是高校經過對思政教師、校內外黨務、輔導員等團隊中堅力量的整合,以形成合力、構建育人共同體,按照高校學生的日常教育課程體系,遵照個性化、分眾化等原則,去推進“N”門必修、選修、公共課程的產生,而針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正是在這種模式之下得以迅速推行,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政元素的影響。之所以站在高校輔導員的角度去推進“1+N”日常教育課程的構建,究其根本,是因為高校輔導員有屬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程教師之間有著相似之處,但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專業課程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所關注的重點一般會在學生的知識掌握與學習成績上,但是,高校輔導員除了對于學生成績的關注之外,他們工作的重點明顯更傾向于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正是由于高校輔導員的這一特點,他們會更加關注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更能夠踐行我國新時代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
高校輔導員想要更好地促進“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落實,“思政課程”的設計明顯是一個更好的抓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在思政必修課程已經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高校內部才能夠進行相應選修課程的構建。而想要保證思政課程的建設效果,校方將符合條件的高校輔導員推上思政教師的崗位,明顯是一種更為有力的舉措。由高校輔導員起帶頭作用,推進思政課程的體系化建設,聯合相關部門、相關教師、相關工作人員,讓與思政課程建設相關的各方共同努力,以推進“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并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做到與時俱進、機動性、靈活性更強,從而保證時代新人培育目標的達成[2]。
在高校輔導員“1+N”日常教育課程的設計中,需要輔導員本身重點關注的是自身角色的有效轉變,在“1+N”課程體系中,高校輔導員的角色需要轉變為“思想政治教師”,在實際開展學生思政課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輔導員需要將培育時代新人作為根本性任務。高校輔導員的出現是在20 世紀50 年代,在輔導員的工作中,由于時間發展的推移,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制度,但是,各個高校的輔導員綜合素質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這就使得“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會受到一定限制,校方一定要重點關注這一問題,并以培訓活動的組織,豐富高校輔導員的知識儲備、文化素養,讓輔導員的思政教育能夠契合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思政課程高質量建設的需求。接下來,筆者將針對高校輔導員“1+N”日常教育課程的設計,做出具體闡述與分析[3]。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工作開展的根本任務,在我國持續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實際進行高校學生教學的過程中,整體思想政治及教育手段的落實必須圍繞著學生來進行。需要相關部門明確的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中,輔導員是主干力量,同時,在高校輔導員“1+N”日常教育課程的設計中,輔導員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學校中,可以說與學生最親近的人,就是輔導員,因此,輔導員也需要重視自身作用的發揮,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有效提升[4]。
在課程的設計中,關于代表作制度的革新與探索,是保證課程體系設計有效性、可行性的關鍵舉措。在課程設計中,代表作制度的貫徹落實是對專業教師科研水平的一種評價,關于這種評價制度的探索,是高校教師評價改革的主要驅動力量。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衡量主要是看其代表作,而這種制度對于輔導員貢獻的衡量也同樣適用。對于輔導員人生價值、育人成果、所做貢獻的評價,也需要根據其“代表作”來進行衡量。但是,輔導員的代表作與教師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他們的代表作并不是論文學術的研究成果,他們的代表作更主要的是體現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就是說,本文所研究的思政課程建設正是輔導員價值的體現。在思政課程的設計中,輔導員本身選取了怎樣的教學內容、有多少學生積極參與了教學活動課程,都是衡量輔導員水平的關鍵,同時也是課程設計的重點。
在高校輔導員構建“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除了上述對于學生主體地位、輔導員關鍵作用、代表作制度踐行的關注以外,還有一點需要在課程設計中突出強調,那就是關于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規劃。同時,需要相關部門注意的是,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應側重深度輔導,活動組織所起到的僅僅是輔助作用。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與規劃中,輔導員要認識到人才培養的核心正是課程內容,由此也就能夠看出課程教學內容的確定,對于課程設計的重要意義[5]。而我國對于新時代高等院校評價突出重要考核指標的選取,也放在了學生人均課程門數、是否有教授級別教師為學生上課等方面,除此之外,高校輔導員本身也需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課程的構建,及時關注人才的綜合性發展,自身也需明確怎樣的課程才是真正適合學生的課程,并進行課程體系的規劃與建設。
在本文中,高校輔導員構建“1+N”日常教育課程的實現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體現,接下來,筆者將針對其進行分點闡述與分析。
想要實現高校輔導員“1+N”日常教育課程的構建,就需要各大高校內部的思政教師、輔導員教師等,進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己鑄己》自修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并且要將總書記對思政教師所提出的要求與修持方式,進行時刻的銘記與貫徹,這樣思政教師與輔導員本身的道德素養、個人能力、思想政治精神與理論水平,才會有明顯的提升。此外,作為思政教師的輔導員也需要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捍衛、做到“兩個確立”與“兩個維護”[6]。而在這一環節中,還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己鑄己》的修身大課研習方式,這種方式中,主要會包含四方面,分別為內容、目標、措施、方法,這四點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內容之中的思想對標、思維對標、自律對標、情懷對標、視野對標以及人格對標,分別對應目標中的強、新、嚴、深、廣、正;措施中的學、悟、果、思、行、果;方法中的及時跟進、檢視思想、內化(覺悟)與外化(辦法)、結合工作、起而行之,最后一點對應的也是內化(覺悟)與外化(辦法)。
在高校輔導員“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中,其最終的育人目標就是培養“時代新人”,而之所以出現這一觀點和概念,是基于教育工作者對于未來新人、人才的主觀愿景。這種觀點在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中,至今未有明確且清晰的定論,不同的學者對于其根據自身的研究重點,進行了相應的界定。有的學者認為作為時代新人必須要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其精神層面的體現,必須具備奮進者、奉獻者、開拓者、堅定者等特征,同時,時代新人也必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而有的學者則認為作為“時代新人”需要具備四種特征和內涵,首先,就是需要具備實踐能力,并伴隨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其次,就是要具備社會責任感,并伴隨奉獻社會、崇德向善的基本追求與理念;第三,就是要具備創新精神,并將勇于創新開拓賦予自身所肩負的責任之上;最后,就是要具備愛國情懷,并將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信念賦予自身的理想之上。
這些學者所提出的觀點,可以說都是站在自身研究的角度所提出的概念,而在本研究中,對于“時代新人”所具備特質的分析與探究,是基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重要講話,并站在宏觀角度出發,所作出的探索與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持續推進了“一己任、六精神”的時代新人綜合素質模型,而這種“一己任、六精神”則體現在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時代新人的“一己任”;②健康是其生命基礎;③品位是其生活狀態;④自信是其精神氣質;⑤斗爭是其奮斗姿態;⑥信仰是其政治靈魂;⑦實踐是其專業品質。上述幾點就是時代新人所應具備的特質,同時,也是高校輔導員構建“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的關鍵所在,只有持續推進對于“時代新人”特質的有效探索與分析,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才會更具針對性,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才會更為完善和健全。
在實際進行思政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首先要保證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國防教育與軍事理論》課程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課程教育效果,對于這四門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實際上是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推進學生行為轉變的課程。將這四門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設置,進行緊密結合,讓思政教學手段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相互融合,進而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除此之外,校方也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思政選修課程的構建,例如,某些學生較為單純且當今社會也較為復雜,為了保證學生不會輕易上當受騙,學校可以就針對以“防詐騙”進行主題課程設置,這種課程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提升自身的防詐騙意識;而針對一些團結合作意識較為欠缺的學生,輔導員也可以設置互助式團結活動為主題的課程,讓學生在正式的課堂中,團結合作完成各項任務,這種課程的設置,除了能夠使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得到迅速的養成之外,對學生探索意識的形成,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種“N”種思政課程的構建,能夠使輔導員的思政教學力量得到有效的發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也能夠得到有效推進。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高校輔導員構建“1+N”日常教育課程的思路、高校輔導員“1+N”日常教育課程設計以及高校輔導員構建“1+N”日常教育課程的實現策略三方面,進行闡述與分析,希望在構建“1+N”日常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高校輔導員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結合新時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與學生發展的特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大思政”課程體系構建的重要講話與精神,充分發揮輔導員的關鍵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養與意志品質的有效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