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榮

[摘要] 情境代入式學習引導學生帶著積極的心理狀態進行情境體驗,聚焦人境合一、素養指向、多維創新實踐,以信息技術實現有效融合,以活動學習達成真實體驗,以激活想象促進思維生發,綜合展現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語言知識積累、語言能力培養,思維方法引導、思維品質提升,并實現學科素養的內化。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境代入式;學習策略;路徑設計
“素養為本,生為中心”的課堂要以學習活動為載體,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環境,探索情境代入式學習的方式,研究代入式學習的策略。在情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在課堂情境中代入式學習文本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情境代入式學習:“人境合一”的理想學習樣態
“代入感”本質為一種心理狀態。代入感包含真實、認同、體驗三個要素。真實即實際狀況,讓個體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認同則是與個體的思維情感保持一致,從而產生共鳴。體驗是個體與事件的充分互動,個體在智力和精神上都會大量投入,以期留下深刻的印象。情境代入式學習就是將“代入感”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帶著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按照真實的角色要求進行思辨、體驗,完成特定情境下的教學任務,產生深刻的體驗和感受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在情境代入式學習中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環境感受融入解讀文本的途徑、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生發各種思考方法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逐步養成自主情境代入式解讀文本的能力。
二、素養指向:情境代入式學習的價值追求
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需求出發,把握教材的內容方向,篩選出富有活力、貼近生活的情境素材,將豐富有趣的生活情境代入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躍起來。此外,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和綜合能力為目標,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意識,注重實際操練的過程體驗,通過激勵性評價,營造生成性、發展性、創造性的素養課堂。
情境代入式學習,力圖探明一整套學生情境代入式解讀文本的方式方法、實施途徑和調控策略,這有助于促進教師融合情境開展代入式閱讀與教學,形成教學個性;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化閱讀與學習,形成閱讀個性;有助于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促進自主化教學課堂的生成,有效提高學生自主解讀文本的能力,助力“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課堂轉型,實現學科育人價值向綜合育人價值的轉變。
三、多維創新:情境代入式學習的路徑設計
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維度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真實的情感體驗。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以角色體驗、實物感受、情境再現等多元活動,引領學生浸潤式實踐學習,讓情境代入式學習真正發揮感染作用、啟發作用、激趣作用、誘思作用,助力思維成長。具體模型如下圖所示:
1.以信息技術實現有效融合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實現圖、文、聲、像并茂,為學生呈現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直觀材料。形象的畫面、生活化的情境朗讀、恰當的背景音樂,使學習環境更加輕松愉悅,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意愿,促使學生會學、愿學、樂學。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對學生的思維有沖擊力的多媒體素材,文字、音頻、影像要能適應文本場景的渲染、生活經歷的勾連,還要融合教學內容、目標、學情,形成個性化教學設計,制作圖、文、聲、像并存的媒體素材,運用在學習體驗中,從而促使學生思考、想象??偠灾瑢幙刹挥?,勿要濫用,爭取慧用,多媒體的運用旨在誘發學生內心與文本的聯結。
2.以活動學習達成真實體驗
生活化情境創設中,學習活動和學生的生活體驗要實現融合,要將課程化的內容形態轉化為完整的故事情節,基于小學生的想象大膽、善于聯想的年齡特點,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究性學習?!袄首x”為線,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相機用畫面、肢體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情境,在品讀、表演中體悟作者的情感,以此激發學生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之情?!鞍l現”為線,教師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發現”環節的學習,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通過導學單、動作演示等多角度的情境代入式學習,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學習方法?!皢栴}”為線,教師要引導學生追求真知,敢于探究以提出問題,主動合作以研討問題,開拓創新以解決問題。
3.以激活想象促進思維生發
第一步,活化文字,生發想象?;罨淖中枰{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歷,審視文本中的文字信息,運用不同的形式進行理解、剖析、思考,與文本作者產生共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本的語言想象成動態畫面,讀中想,想中讀,真切融入課文描寫的情境,讓文字“活化”起來。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感知語言文字的情感,激發學生與文本共情,開掘多元表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實情境,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知識的語用價值,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轉化為具有個性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步,借助插圖,引發想象。教材中的插圖為學生提供了理解文本內容的另一種角度,為學生開辟了想象的廣闊天地。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插圖,激勵學生大膽想象,開發創造性思維。其一,“靜”圖審讀,激勵表達。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從圖中獲取相關的信息,學會將圖畫信息整合、重組,引發對畫面場景、人物、事件等內容的聯想,激勵概括表達。其二,“動”圖聯想,驅動深度。插圖是課文的線索,教師借助插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把原本靜止的語言符號,借助插圖這一介質,轉化成有聲有色的動態畫面,“過電影”式引發想象,促進語言表達,提升對文本的深度理解。特色鏡頭,引發思考。插圖在文本中是體現故事的高潮或突出人物品質所呈現的直觀表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圖畫中加深對人物神態、動作等細節的感受,揣摩人物的個性品質,對照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體悟人物的美好品質。
第三步,補敘課文,放飛想象。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想象力的補白訓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理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閱讀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追隨文本不斷推測,能將學生的思維打開,將文本內容與生活情境相勾連,將情境代入課堂探究性學習中,在“思考、想象、操練”這一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佐藤學.教師的挑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胡娣.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J].江西教育,2021(27).
[4]劉儒德.探究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陳錫銀.語文體驗式學習方法的創意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