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民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
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其中,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受到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可和青睞。盡管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入手,但仍有個別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缺乏深刻的認識,導致其運用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和效能性,因此需要引起廣大教師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積極推動案例教學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展開各種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當對教材進行有效的分析,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多種高效的信息技術,收集和整理多種具有較高典型性的案例和事件,然后從中精選代表性強、針對性強的案例或生活化片段,以實施具體的教學[1]。
例如,學習“讓家更美好”一課時,引用案例為:小李在期末考試的復習階段面臨著學習、作業和各種模擬考的多重挑戰,回到家中卻無法享受寧靜,每當父母看到他“停止學習”時,便會發出幾句“嘮叨”,這讓小李感到焦慮不安,同時也常常引發親子沖突。這時,教師利用案例進行分析,在展示案例后,引導學生反思:假如你是小李,你會對父母的這種態度產生何種感受?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們會如何應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優先引導學生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認識到家長的嘮叨是建立在關愛的基礎上的,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在各種現代化信息科學技術不斷出現與發展的背景下,教師能夠把經過精心挑選的案例以各種現代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經驗,促進學生更加直觀認識到案例當事人的情況與思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例如,在“尊重自由平等”一堂課時,就可借助多媒體教輔工具在設置情境時進行案例呈現操作。案例基本內容如下:某班同學小張一直無故遲到,沒有交作業,當老師對他進行教育后,他竟然回答說:何時交完作業,上學就是我的自由了。播放完這一環節后,老師停播錄像,通過合理設問的形式,帶領學生探討小張的答案,促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意識到小張答案是對于自由這一價值的誤讀。這說明科學設計案例展示方式對于促進教學整體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在學生們進行探討的過程當中,通過對學生們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一途徑來促使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全面尊重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促使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3]。
例如,在“我與集體共成長”一課時,老師會優先考慮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給每組設隊長一名,請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具體討論活動,把每組成員提出的問題以及不一致的觀點和看法等記錄下來,然后把小組成員對于相應問題的一致意見收集起來,同時向其他同學進行陳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案例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實踐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鑒于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開展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發揮案例教學法實效性,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有利于教學實效性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向霞.實施案例教學,充實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內容[J].學周刊,2023(6):3.
[2]馬艷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J].學周刊,2023(5):3.
[3]馬銀利.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探究活動的方法[J].天津教育,2023(5):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