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嫻
【摘? 要】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化學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采用以下五種方法:一是借助實驗內容來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二是設計分層任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三是組織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思考能力;四是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五是通過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和模型理解能力。有效地實施這五種方法,將有助于確保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扎實掌握,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并培養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幫助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并具備健全人格和基本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成長為能夠助力未來社會與國家發展的全面型人才。教師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加強對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研究,提升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能力,這就能實現為社會輸送全面型人才的目標。
一、借助實驗內容,培養化學核心素養
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化學基本素質,尤其是加強宏觀認知與微觀解析技能。實驗助于學生直觀掌握化學概念,同時增進實際操作和分析技巧。通過不斷完善和提高實驗內容,可以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驗是學生觀察化學物質的有效途徑,教師可利用化學實驗和實驗內容來組織宏觀識別與微觀分析的培養活動,進而實現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酸堿中和反應”的時候,就可以設計多樣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從多個層次分析物質,并融入多樣的教育資源,助力學生形成“結構決定物質”的觀念。教師可以先運用投影儀展示鹽酸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并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介紹鹽酸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這就能助力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且為培養學生宏觀辨識素養打下基礎。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課題,并鼓勵學生結合課題、材料猜測實驗的內容與目標。通過這樣的猜測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且使學生期待后續的實驗活動,提升學生思考和實踐實驗的欲望。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實驗:在稀鹽酸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并鼓勵學生猜測實驗后稀鹽酸溶液的變化。為激發學生進行實驗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假設,并記錄下學生的想法。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述實驗的步驟,激勵學生總結實驗的結果。接著,教師可以讀出猜測正確學生的名單,從而使學生在化學學科和實踐操作中獲得成就感。接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與實驗相關的微觀示意圖,鼓勵學生歸納微觀圖中的化學概念。借助化學實驗,教師能提升學生對化學物質和現象的認識,同時培養宏觀識別技能和微觀分析技能。學生通過實驗過程能更直接地領會化學知識,逐步深化對其的理解,不斷優化和提升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掌握化學知識,為未來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設計分層任務,培養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知識是復雜且多樣的,學生無法了解化學概念與規律,并不能根據化學概念與規律進行記憶,這將提高化學學科的挑戰性和學習壓力。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識別化學概念和規律,從而助力學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快速理解知識,有效記憶知識。當然,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培養內容,教師指導學生辨識化學觀念與規律,就可以培養學生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初中階段學生的辨識水平并不相同,基于此,教師可以設計分層辨識任務,在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情況下,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與碳單質相關的知識時,就可以向學生介紹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同時鼓勵學生思考如何結合化學知識驗證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這就能保障學生對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化學實驗,向學生介紹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這就能提升學生理解的效率。然后,教師可以提出結合碳單質知識驗證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活動,同時鼓勵學生討論驗證的有效方法,這就能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強、知識水平高的學生,會快速提出建議,而教師通過分析其的表現,就可以了解其的學情,從而為其設置難度較高的分層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基礎知識設置較低層次的學習任務,并要求基礎一般的學生詳細解答,如:常溫下的碳單質具有哪些性質?學生在詳細解答的過程中,就能對培養的素養形成一定認識,且加深對基礎知識的印象。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利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化學反應變化的分層任務,鼓勵其在完成分層任務后,助力基礎一般的學生完成任務。教師以此設計分層辨識活動,通過化學實驗,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掌握化學概念和規律,并培養對變化觀念的理解和平衡思維能力。這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組織小組合作,培養化學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知識并不是直觀呈現的,這使得學生需要通過分析微觀結構模型、探究推理獲取,以此對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培養內容,這同樣有益于學生高效學習。所以,在初中化學課程中,教師應重視提高學生的證據分析和模型領悟能力。教師過多地引導學生可能會限制學生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適當將課堂交于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索的機會。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證據推理、模型認知,這樣一來,為培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奠定了堅實基礎。以“分子和原子”一課為例,通過分子模型,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保證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模型認知素養。教師可以以“二帶三”的形式組建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學習小組提供分子模型。學生需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分子模型展開探究,并根據探究結果理解化學知識,這就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模型認知能力,同時豐富學生合作學習的經驗。以“二帶三”形式組建學習小組,可以保障學習小組的學習效率,但考慮到初中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經驗并不豐富。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觀察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這樣及時進行提點、指導。然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知識設計問題,同時鼓勵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講解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過氧化氫模型,引導學生結合對知識的理解,動手實驗,從而鍛煉學生證據推理能力,同時增加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教師這樣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生可以培養協作意識,提高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培養證據推理能力和模型理解能力。
四、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化學核心素養
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如關聯現實生活,教師可以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化學。例如,在教學“制取氧氣”一課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首先,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他們親身體驗制取氧氣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激發學生思考制取氧氣的條件,并提出疑問。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在潛水艇和空間站內是如何解決氧氣供給的, 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情境化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制取某種氣體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制取氧氣的步驟,并引導學生分析制取氧氣的條件。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給予恰當的評價和指導,這樣既能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向學生展示實驗器材后,教師可告訴學生并未準備過氧化氫的催化劑,然后向學生提問:“其他物質是否可以作為這個反應的催化劑?”這將引發學生的思考。為降低難度,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攜帶的硫酸銅、氧化銅、石灰石、三氧化二鐵等物質,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實驗后討論,得到了“二氧化錳并不是這個反應唯一的催化劑”的結論。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再設計一個問題:如何證明某種物質是不是某個反應的催化劑?需要設計幾個實驗?需要證明幾點?通過討論得到“催化劑不僅要求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還要求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結論,最后讓學生討論:如果實驗室中沒有二氧化錳,能否用高錳酸鉀代替做催化劑?總之,教師通過創設特定的化學教學情境,指導學生質疑、發現、創造、應用,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五、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化學核心素養
通過把化學概念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教師能幫助學生更迅速且高效地掌握化學知識,從而提升他們的化學能力。因此,在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學習化學,還需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對生活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人,只有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才會為促進未來社會發展而努力。教師可以根據化學物質對生活的影響設計問題,以化學知識與生活相關為特點,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教師組織問答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與科學態度。
在化學實踐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化學實驗中的安全問題,從而使學生產生社會責任感,且規范實踐實驗。在運用紅磷實驗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描述實驗步驟,同時鼓勵他們分析實驗中需注意的事項,這就能引出:要將紅磷裝置在密封試管中。學生在提到這一注意事項時,教師可以順勢提問:“為什么要將紅磷裝置在密封試管中?”并邀請多位學生回答。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回答記錄在黑板上,并逐一帶領學生分析,由此使學生認識到錯誤使用化學物質的危險性。為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以往實踐過的實驗,并鼓勵學生分析實驗中的危險性。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關注度引回實驗,并要求學生規范實驗步驟。而教師在學生做實驗時,需要錄制視頻,并在結束實驗后播放視頻,與學生討論實驗中的手法、問題和改進策略。當然,教師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制作無視危險性的化學實驗視頻,并與學生討論視頻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實驗的危害,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思考處理所造成的危害的方法。這樣的活動組織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與生活聯系的認識,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本文主要探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核心化學素質。首先,通過實驗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宏觀認知和微觀分析技能。接著,教師可以設計分層任務以發展學生的化學基本素養。此外,組織小組合作有助于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思維和學習能力。同時,創設教學情景有助于提高化學核心素養。最后,組織問答環節可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態度。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課程中,教師可采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以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冬新.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分析[J].家長,2019,321(35):164-165.
[2]金春燕.整體化教學落實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J].名師在線,2019,108(35):27-28.
[3]許紅青.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路徑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157-158.
[4]梁宗惠.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初探[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