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福
【摘要】近年來,啟發式教學模式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該教學模式廣泛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基于此,文章介紹了啟發式教學的應用策略與啟發方式,并圍繞“確定下五子棋過程中誰先走”等問題,深入探討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啟發式教學中關注學生發展、引起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思維、聚焦啟發時機、強化師生交流等內容的具體應用,以供教職人員參考.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
引 言
以學生為核心的啟發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主動提問、自主思考,這不僅能夠增強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為了保證啟發式教學發揮預期的效果,文章圍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開展了相關研究.
一、啟發式教學的啟發方式
啟發式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啟發方式的影響.因此,本節提出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啟發方式:數學問題啟發、生活現象啟發、數學實驗啟發.
(一)數學問題啟發
通過數學問題進行啟發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法,數學問題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媒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思考、質疑及反思,結合數學問題,學生能夠自發地整理素材,并在解題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認知水平.為充分應用數學問題開展啟發式教學,教師需要對問題難度進行科學的劃分,同時問題的選用需要結合學情認知,以此實現對學生的初步啟發和數學思維意識的調動,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探究活動.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位置與方向(二)》的教學中,為實現對學生解題思路的拓展,教師可以提出一道需要利用方向、位置知識解答的應用題,如:“處于坐標軸中心的學校即將刮起臺風,學校的東偏南30°方向為臺風所在方向”,通過給予具體數據,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臺風的具體位置及到達學校的時間.為順利解決教師提出的應用題,學生需要基于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思考,同時利用圖形對題目條件進行展現,最終求得臺風方位等信息.這種啟發式教學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實用性的認識,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生活現象啟發
生活資源在數學教學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因此啟發式教學可以結合各類生活現象進行開展.實際的生活體驗給學生認知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學生能夠從中發現問題和規律.通過對生活素材的科學整合,小學數學啟發式教學可對學生生活現象進行直觀呈現,進而實現對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遷移,學生可由此實現對數學概念的自主解釋,數學問題也能夠由此更好地解答,這種啟發式教學在學生學科素養培養方面能夠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回歸現實生活的數學教學也能夠順利開展.
(三)數學實驗啟發
數學實驗作為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性操作活動,其同樣可以用于小學數學啟發式教學,通過數學實驗,學生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直觀認識,同時可實現對數學概念的檢驗,結合具體的實驗現象,學生能夠更好地在啟發式教學中開展邏輯推理,最終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建構.在啟發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科學地開展數學實驗活動,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啟發,在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總結結論、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教學中,教師可在啟發式教學中引入實踐性數學實驗,如教師提供礦泉水瓶、硬幣、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素材,引導學生通過圓規、直尺、量角器工具開展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思考什么是“圓”?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認識什么是圓,并了解不規則的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屬于圓,通過實踐性數學實驗導入教學,學生能夠加深對圓的認知并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可在這一過程中持續拋出問題,加深學生對圓的認知并使學生持續思考,啟發式教學與實驗教學可由此實現充分融合,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啟發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為保證啟發式教學的應用效果,具體應用策略也不容忽視.本節將介紹五種策略:關注學生發展、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思維、聚焦啟發時機、強化師生交流.
(一)關注學生發展
為了更好地應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更新的自身教學理念,多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在傳統觀念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學生學習能力弱,從而過分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雖然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進度,但教學質量不免受到影響.在應用題教學環節,雖然很多數學教師選擇手把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難度因此大幅度降低,但是學生思想不免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為規避相關問題,在啟發式教學下,教師需要真正“放手”,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啟發式教學的優勢.如,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題干,為保證學生能夠自主發掘問題中具備應用價值的條件,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科學引導與啟發極為關鍵,通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均可實現顯著提升.
(二)激發學生興趣
在更新教師教學理念的同時,啟發式教學的開展還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將直接影響啟發式教學的具體效果.近年來,我國小學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拓展性教學內容,但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較好地結合教材實現對知識點的有序銜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深度很容易受到影響.為強化知識點的銜接效果,啟發式教學可考慮變更教學活動的順序,以此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強調新舊知識的融合,利用啟發式教學的模式,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實現對新知識的了解及掌握,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教學效果也得到有效增強.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采用夸張的引導語言形式,如采用新奇、有趣的語氣,輔以適當的肢體動作,啟發式教學能夠給學生營造較為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動力、好奇心、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激發.
(三)拓展學生思維
數學教學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其能夠為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在開展啟發式教學前,教師需要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這種設計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基礎能力,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高低進行分組.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教師還需要劃分重點與難點,問題設計需要同時結合知識點針對性地進行,保證問題能夠發揮預期的引導作用.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拋出針對性設計的問題,即可通過問題引導和啟發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實現知識的深化.考慮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較為緊密,小學數學教學可引入“生活教育”理論,開展更加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啟發式教學.具體實踐需要強化對學生生活的關注,保證教學活動結合生活角度拓展,進而實現對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
(四)聚焦啟發時機
對于啟發式教學來說,啟發時機的科學設定極為關鍵,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具備較高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知識,同時對教學經驗有一定要求.在理論層面,3~5s為教學最佳等候時間,教師可結合該理論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時間.考慮啟發式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實現獨立思考,如果教學過程中的啟發對象毫無思緒且缺乏準備,那么教師需要及時更換啟發對象,而對于在獨立思考過程中出現方向錯誤的啟發對象,教師則需要轉換角度進一步啟發,以此實現對啟發時機的最佳把握.在關注啟發時間的同時,啟發策略與啟發時機的結合同樣不容忽視,如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進而更好地增強教學效果.在具體的啟發時機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是否需要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情況也需要得到重視,保證學生在接受引導前盡可能處于“呼之欲出”的狀態,這種情況下的啟發能夠使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收獲愉悅感與成就感.
(五)強化師生交流
師生交流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交流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如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思維局限性、知識薄弱點不同,進而實現啟發式教學下的因材施教,這一過程需要關注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追蹤、學習成長檔案的建立,以此制訂學習計劃,為啟發式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的啟發式教學需要實現對啟發對象的針對性選擇,教師不應單純關注學優生或學困生,而是需要實現對所有學生的平等對待,同時教師需要聚焦引導時機的科學把握,進而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為強化師生交流,教師必須聚焦學生的思維方式,關注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和發散思維情況,真正尊重學生意愿,由此開展的啟發式教學,教師不得對學生提出的不標準答案進行盲目反駁,而是需要通過師生交流獲取學生得出該答案的原因,進而為啟發式教學提供切入點,從而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
三、啟發式教學的具體應用
(一)案例背景
以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教學為例,該教學需要以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為基礎開展,由此開展的啟發式教學需要引入游戲活動,讓學生了解規則的公平性和發生事件的可能性,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啟發式教學需要得到科學應用.
(二)創設情境
為了保證能夠引出“公平的游戲規則”這一教學重點,教師需要在啟發式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掰手腕游戲,該游戲在教師指定的較為瘦弱的女生和較為健壯的男生間開展,在女生輸掉比賽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比賽的公平性,有的學生提出:“女生太瘦弱,游戲不公平”,通過學生自主進行的思考及師生間的交流,教師可以將游戲規則的重要性直觀地傳達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環節的關鍵在于將游戲的不公平性傳達給學生,進而激發學生對更加公平游戲規則的思考和討論,教學內容能夠隨之引出,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能夠奠定堅實基礎.
(三)小組探究
引出教學重點“公平的游戲規則”后,教師需要進一步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如提出“確定下五子棋過程中誰先走”問題,教師在拋出問題的同時需要給出拋硬幣、擲骰子、石頭剪刀布等可供選擇的解決問題途徑,進而通過劃分學習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在拋硬幣小組的討論中,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方法:“下五子棋的兩人各選擇硬幣一面,硬幣哪面朝上,選擇那一面的人先走”.基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法,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實驗數據,通過直觀的PPT和實驗數據,學生能夠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在擲骰子小組的討論中,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方法:“若擲骰子得到小于3的點數,則選擇點數小于3的人先走,若擲骰子得到大于3的點數,則另一人先走”.基于學生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需要引導擲骰子小組成員進行實踐和記錄,在完成實踐和記錄后,學生反映:“擲骰子20次時,小于3的點數僅出現5次,這種游戲規則不公平”,此時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不公平的原因并設計新的游戲規則,直至學生發現骰子小于3的點數僅有1和2,大于3的點數有4,5,6,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評價,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加深了對游戲規則公平性及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認識;在石頭剪刀布小組的討論中,教師需要引導小組成員思考石頭剪刀布游戲的公平性及公平的游戲規則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最終得出:“游戲規則公平意味著可能性相等”的結論.
在小組探究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度思考什么是公平的游戲規則,并組織學生分小組圍繞拋硬幣、擲骰子、石頭剪刀布共三種方法進行探究,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實踐驗證,使學生加深了對新知識的了解,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小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應直接向學生傳達結果,也不得進行相關總結,而是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結論,同時需要對學生探究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進而更好地增強教學效果.
(四)拓展練習
啟發式教學法在應用中還需要聚焦拓展練習環節,這一環節教師需要開展層次性的問題設置,為學生提供由易到難的練習題.考慮《可能性》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較為緊密,因此拓展練習環節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與生活相關的可能性問題,如:“為學生提供展示一種紅、黃、藍三色的轉盤,紅色占轉盤的50%,黃色和藍色各占25%”,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該轉盤上指針停在不同顏色區域的可能性,在學生提出不公平的回答后,還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基于轉盤設計公平的游戲方式.也可以提出:“商場計劃開展抽獎活動,轉盤上指針停在紅色區域代表中獎,現存在兩種轉盤,一種為剛剛提到的紅黃藍三色轉盤,一種為紅黃藍綠四色轉盤,四色轉盤的紅黃藍綠所占面積相等,教師需要由此引導學生分析商場老板會選擇哪一種轉盤進行抽獎”.通過結合實際的拓展練習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能夠大幅提升,教學內容的重要性也能夠更好地傳遞給學生,階梯式上升的兩道拓展問題可同時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啟發式教學法在《可能性》一課教學中的應用以學生對可能性大小存在一定的認識為基礎,結合游戲活動和小組探究,教師可通過啟發式教學法使學生深刻了解“何為公平游戲規則及事件發生相等的可能性”,問題探究屬于教學重點,在探究實踐中,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真正使學生感受事件發生的相對可能性,進而實現對游戲規則公平性的判斷.
結 語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在此基礎上,文章涉及的創設情境、小組探究、拓展練習等內容,則直觀展示了啟發式教學的具體應用方式.為更好地開展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啟發式教學還需要聚焦核心素養培養、教學氛圍營造等方面.
【參考文獻】
[1]尹繼香.啟發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讀寫算,2021(35):69-70.
[2]林穎琦.基于核心素養下“認識三角形及其性質”教學對比與啟發:海峽兩岸小學數學教學比較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8):98-99.
[3]王卿.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啟發策略[J].江西教育,2021(09):52.
[4]陸逸茹.從“誘導”與“啟發”角度探究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變革[J].考試與評價,2021(03):131.
[5]林嵐靜.淺談啟發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策略[J].讀寫算,2021(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