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芳 孫攀峰 劉艷美
摘要:對現階段該課程思政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從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方式、實施效果評價及保障措施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力求破解困境,為該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有效方案,助力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獸醫人才。
關鍵詞:動物藥理與毒理;課程思政;現狀;對策;研究
一、課程思政實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不夠理想,其教師的“主力軍”作用、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和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1]。對現階段課程思政的實施現狀進行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思政元素挖掘“表面化”
目前,各門課程思政建設都處于探索階段,常常陷入“浮于形式”和“隨性講解”的尷尬局面,也不符合國家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2]。現階段,動物藥理與毒理課程思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職業素養;二是樹立安全用藥意識;三是培養科學嚴謹的職業品質。
思政元素挖掘“表面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雖然各學院、學科都在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但最終的重擔都落在了專業課教師身上,學院各部門聯系不緊密,難以形成合力,忽略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關聯性和系統性,從機制上缺乏協作聯系而影響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二是教師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思政底蘊不足,部分教師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課程思政和專業教學的結合提升到“做人”與“做事”相統一的高度,出現應付現象,導致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停留表面[3]。三是各學校都普遍存在缺乏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導致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和認識“表面化”“片面化”,從而出現在專業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力不從心,甚至“硬聯系”的現象。
(二) 課程思政實施“硬融入”
通過對部分高職院校動物藥理與毒理課程授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的結合過于生硬,部分教師甚至出現課程與思政的脫離情況。出現課程思政的“硬融入”問題,與課程本身的特點和缺乏經驗積累有很大關系。本門課程有重理論、專業性強的學科特點,課程思政的融入本身存在較大難度。另外,大部分教師缺乏課程思政經驗的積累,但因為每節課“必有思政”的壓力和要求,只能生搬硬套,導致課程與思政脫離,令學生感覺思政元素的融入十分牽強,難以起到有效的育人效果。
(三) 課程思政育人成效“評價難”
“以評促建”是高校課程思政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目前,本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大多是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評價,沒有形成完善的評價機制,很多教師思路混沌、無從下手,甚至有部分教師無評價和反饋,進而陷入“評價難”的困境。
調查發現,思政育人成效評價不像知識和技能評價那樣可以通過測評等方式清晰明了地體現,本身難以量化的特點就提升了評價的難度。其次,評價機制不成形、不完善、不細化,導致很多專業課教師“摸不著頭腦”。此外,多數院校只注重評價教師這個“執行端”,把思政評價的重心放在教師的教案、課件、課程設計中是否融入課程思政,而很少以“需求端”學生素養的提高、“三觀”的培養等方面來衡量育人效果。
(四) 課程思政持續發展“保障難”
課程思政將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而不是曇花一現,更不是雷聲大雨點小。但現階段,很多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只做表面文章,缺乏保障機制,未落實獎勵政策,難以維持長期穩定發展。
要保障課程思政的持續穩定,教師是基礎,更是關鍵。獎罰措施不兌現,很多教師沒有從內心引起重視,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導致很多教師出現思政教育實力不足、動力缺乏、應付心理和不腳踏實地的情況。另外,課程信息化建設落后,慕課、視頻、動畫、VR仿真系統等優質資源不能共享,影響思政元素和課程內容的融合效率和效果。
二、課程思政實施困境對策研究
(一) 多渠道充實“鹽分”倉庫
本門課程雖藥學知識理論性強,但與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可與課程內容結合的思政元素不應只局限于關愛動物、安全用藥,要打開思路,深入挖掘,增加“鹽分”獲取渠道,充實“鹽分”倉庫。
首先,增加思政元素的多樣性,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胡編亂造”。要提高教師的思政底蘊。因大部分專業課教師只專注于專業研究,思政素養的積累不足,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也參差不齊。要強化專業課教師思政意識,使之重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思政元素的積累,養成自覺關注國家、社會、科技發展、傳統文化的習慣,并從歷史、政治、經濟、人文、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拓寬知識廣度,從中提煉出與專業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中。
其次,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每位任課教師對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及對思政元素的挖掘都有所不同。通過集體備課,可以借集體的力量開展課程思政;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開展頭腦風暴,分析探討思政元素。這些藥學典籍是我國先輩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們集體備課,集思廣益,使思想碰撞迸發出激烈的火花,有利于豐富課程思政元素。
再次,可以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為思政元素的積累貯備資源。專業任課教師可將思政元素豐富且實施成熟的課程思政設計、教學案例、教案、課件等教學材料,融入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并作為標準樣板,為年輕教師、新進教師、課程思政經驗不足的教師等提供參考,幫助他們快速成長,適應課程思政教學新常態。
(二) 多手段提升“融鹽”技能
目前,大部分教師缺乏思政與課程融合的經驗,只能在專業課程中強行植入思政元素,為了思政而思政,導致學生難以理解老師想表達的意思,很難消化課程思政成分。只有提高教師的思政融入能力,才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思政元素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外化為自己的行為。探尋快速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政融入技巧,提升“融鹽”技能的手段迫在眉睫。
一是讓教授者先受教。學校應完善培訓機制,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真材實料”地開展課程思政培訓,讓教師學習“融鹽入湯”的技巧和手法。如,目前教師對《本草綱目》的講解以前主要以文字羅列和簡單陳述為主,枯燥無味,學生也是“昏昏欲睡”。通過培訓學習,教師能將李時珍苦心鉆研、歷時30 年艱苦努力終寫出世界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的故事結合圖片或者視頻講述出來,以人物故事為載體,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藥學知識,并將奮斗精神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二是組織開展示范課、課程思政競賽等活動,形成濃厚的課程思政學習氛圍,激勵教師不斷進步。鼓勵教師將從培訓、網絡公開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學到的思政元素用巧妙方式融入到課程內容中來,學以致用,同時,設置獎勵機制,提高教師參與度,在競賽中相互學習切磋思政元素的融入技能。
三是進行教學改革,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喜好和特點融入思政元素。高職院校學生喜歡動手操作,思維活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更多運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實踐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操作中、實踐教學中、小組討論中、分析案例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思政元素。
(三) 多方位落實思政評價“做細做實”
一要認清評價對象。傳統的教學評價還停留在對知識、技能和素養為核心的評價上,在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需要注重學生思政效果的評價[4]。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獲取相應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把評價的對象從教師轉向學生,以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作為主要參考因素,從效果上判斷課程思政實施的情況。
二是細化具有課程特色的評價體系。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課程思政健康發展的保障[5]。探索并制定動物藥理與毒理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對評價的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時間、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進行細化,并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基礎上融入增值性評價,鼓勵學生參與公益服務和崗位體驗,增加實戰經驗并提高職業素養,使評價具有本課程的特點。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中,利用學習通教學平臺,通過問卷調查、行為觀察、開放性測試等形式,對動物藥理與毒理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表1)。
三是“擲地有聲”地開展課程評價。要制定課程評價實施細則,狠抓落實,獎懲分明,在“人人參與”的氛圍中開展課程思政。這樣,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教師才能認真實施課程評價,部分“想偷懶”的老師找不到“借口”。若教師們都行動起來,慢慢地,總能對思政育人效果評價從“摸不著頭腦”到“輕車熟路”。
(四) 多途徑保障課程思政“持續發展”
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改革方向,一種新型課程觀。保障課程思政的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從機制上著手,使教師們熱愛課程思政,傾心研究課程思政。另一方面,要加大信息技術的融入,借助信息技術,更好開展課程思政。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主力軍”。要給這支主力軍提供持續的動力,就要完善各項機制,包括培訓機制、監督檢查機制和激勵機制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培訓學習,持續給教師“充電”。定期有效地開展監督檢查,除了檢查教師的執行情況外,還要重點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反饋。借助監督檢查,達到“人人參與思政”“人人重視思政”的目的。激勵措施要真正落到實處,不能成為空中樓閣。通過課程思政大賽等活動獎勵課程思政建設優秀的教師,并對課程思政實施不力的教師做出相應懲罰。從各項機制上保障課程思政的實施有充足動力,持續穩定向好發展。
另外,要加大信息化建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課程思政的需求,課程思政的融入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因此,要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保障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如在講解抗生素的合理用藥時,要培養學生正確選藥、合理用藥意識,可以借助VR 仿真軟件,模擬動物醫院真實場景,對就診的病畜模擬實施藥敏試驗,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這樣,學生不僅學習了專業知識,鍛煉了技術技能,也能將正確選藥、合理用藥意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外化為自己的行為。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全面推進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現階段動物藥理與毒理課程思政的建設仍存在思政元素挖掘“表面化”“硬融入”和育人效果“評價難”“保障難”等諸多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深入研究解決對策,包括幫助教師煉就一雙慧眼,發現與課程內容相匹配的思政元素,尋找如鹽入湯的融入技法,提高融鹽的能力,掌握思政效果評價的方法,并探索了保障課程思政持續發展的途徑。
參考文獻:
[1][3]賀敏超,班蘭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施困境與解決路徑[J].廣西
教育,2021(43):123-125+131.
[2][5]曹允,孫健,張玉仙,等.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及探索:以動
物藥理課程為例[J].山東畜牧獸醫,2021,42(10):50-53.
[4]黃煜棟,徐莉君.“課程思政”下的課堂教學質量量化評價研究[J].
科技通報,2019,35(10):217-221.
基金項目:2023年度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校級科研團隊項目“寵物養護與疾病防治科研創新團隊”,項目編號:HNACKT-2023-01。
作者簡介:盧慧芳(1986-),女,河南中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動物醫學。
(責任編輯 張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