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協同育人視角下的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

2023-10-08 01:34:49李妙然曹一偉張霞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校

李妙然 曹一偉 張霞

摘 要:構建協同育人的教育生態是推進新財經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基于協同育人的新財經改革一方面可以促進產學研創的深度融合,助推學校“雙一流”建設;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高素質復合型財經人才。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專業升級改造、特色專業及實驗班建設,教育國際化水平提升,校內外教育、科研、實踐育人資源整合與重構是六所代表性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的共同點。立足國家和區域戰略的實現,提高高校社會服務能力,建設高水平國際化師資隊伍,構建全方位、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的實踐教學支持體系,打造學校與多元主體互相支撐、合作共贏的協同育人新格局,節流與開源并舉、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是地方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推進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高校;協同育人;新財經教育改革;籌款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23)03-0042-09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建立高校與企業、行業、科研機構、社區等合作育人機制,全面提升高等學校教學水平。”[1]2018年10月,教育部出臺《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要求“構建全方位全過程深融合的協同育人新機制”[2]。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出臺《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中提出:“推動有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專業團體開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理論與實踐研究” [3]。從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國家高度重視協同育人在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從現實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了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也迫切需要具有扎實財經知識、良好信息素養、優秀職業道德以及家國情懷的交叉復合型新財經人才。新財經教育改革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構成,也是高校順應時代需求進行的自我革新。新財經教育改革是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高校內部各院系、管理部門及服務部門相互協同、合作育人,而且需要高校與國內外其他高校、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家庭等多元育人主體協同發力,創新高校協同育人體制機制是推進新財經教育改革的關鍵和重要保障。

一、協同育人視域下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的價值邏輯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經濟現代化是其他現代化的基礎。財經類高校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財經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發揮高校作為育人的核心主體作用,而且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協同育人主體參與,提升財經類高校協同育人能力,既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新文科改革、新財經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促進財經類高校產學研創的深度融合

高校與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有效對接,實現產學研創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在我國推進經濟管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財經類人才。構建高校與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主體協同的合作育人機制,一方面可以優化、整合、共享校內外的軟硬件設施、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優質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推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實現財經類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緊密互動和無縫銜接,打通學生就業的“最后一公里”。

(二)助推財經類高校“雙一流”建設

隨著高校競爭的加劇,財經類高校在生源、就業等方面受到國外高校以及國內綜合性院校的擠壓,發展空間亟待拓展。財經類高校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切入點,以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為目標,助推包括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全方位育人、大學治理、評價和撥籌款機制等在內的整個高校管理體制的變革,為我國“雙一流”建設增光添彩。高校加強與多元育人主體之間的聯系,落實新發展理念,解放思想,實現開放式辦學,努力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具有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兼具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新財經人才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提升財經類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新財經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是打破人文社科領域與智能科學體系之間的藩籬,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為高校與所在城市、區域融合發展以及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落實輸送高素質新財經人才。推進高校協同育人機制建設,一方面可以拓寬高校與社會各方的聯系范圍,豐富和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實訓活動開展搭建平臺;另一方面可以強化高校與實務界的交流與深度合作,及時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升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為政府、企業、社會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

(四)立德樹人,培養新時代紅色財經人才

財經類院校人才培養以經、管、法等專業為特色,財經類專業畢業學生多在經濟部門或管理崗位就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三全育人”體系,培育可堪時代大任的具有家國情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與國際視野的復合性應用型新財經高素質人才。在新財經教育改革中,高校通過構建政產學研、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充分利用校內外、線下線上豐富的思政與課程思政資源,強化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學生堅定政治信仰,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法治素養,成為德才兼備的新時代財經卓越人才。

二、 協同育人視角下六所代表性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

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以及新經濟的發展,對新財經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賦予了高校推動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巨大動力。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已經成為新時代財經類高校協同育人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新技術也將助推新財經教育改革,從而實現協同育人模式創新。在此,筆者主要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的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進行分析。

(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為教育部與商務部共建院校。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外貿財經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直處于對外開放理論研究的前沿。立足全球、走開放辦學之路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立伊始就具有的文化特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以構建“開放型經濟學科群為引領的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為發展目標,致力于培養國際化、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1.與政府部門、行業結合度高,校際合作形式豐富。一方面,學校在“一帶一路”、自貿區、博鰲論壇、WTO、大國外交等領域積極對接、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推動貿易強國建設;另一方面,學校師生、校友通過跨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立體、多維、真實的中國。一是學校大力加強研究機構與智庫建設。學校建有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院、“一帶一路”PPP 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庫機構,建立了青島、深圳、成都、海南四大研究院,成立了全球價值鏈研究學科、“一帶一路”沿線中國企業海外治理風險研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二是促進校政、校地合作。學校在青島設立了國際校區,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建設。2023年,學校與海南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合作建立了首個北京市高校海南省引才工作站,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引才、育才。三是豐富校際合作的形式。學校對新疆財經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海南大學、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等京外院校開展對口支援和合作建設。學校與北京市屬高校合作開展“3+1”雙培計劃,招生由市屬高校負責,學生前三年在中央財經大學學習,第四年回學籍所在高校學習。目前學校已經為北京7所市屬高校培養人才近千名[4]。

2.進行專業提升改造,推進國際人才培養。一是強化交叉復合學科建設。在新文科、新財經教育改革中,學校著力強化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學科的交叉融合,推進數字貿易、互聯網與法律治理、低碳與能源經濟、全球價值鏈等交叉復合學科建設。二是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學校已經與全球3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與30 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學校在海外建有10所孔子學院,2021年建立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以色列分校。學校以“中國紅,貿大藍”為主色,構建了教學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四位一體”國際化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針對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特點,創新性開展留學生德育工作,培養了一大批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人才[5]。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進入聯合國、WTO、亞太經合組織、絲路基金、亞投行等國際機構工作。

3.優化校園育人環境,講好中國故事。一是推進校園文化育人建設。202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建成對外經貿博物館。一方面,博物館對于傳播絲路精神,促進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價值;另一方面,博物館也是對學生、教師、社會公眾開展校情、國情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二是挖掘校史資源,豐富育人資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友一直與改革開放的時代同行,活躍于經貿、外交領域前沿。學校通過校史館建設,編輯出版有關校訓校史、優秀師生、校友的宣傳資料[6],對姚曾蔭、沈達明、袁賢能、武堉干、張素我等大先生的育人資源進行了挖掘和宣傳。

(二)中央財經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

為了應對全球化與數字化的雙重變革,中央財經大學致力于培養具有廣闊國際視野、對中國國情深度了解,兼具專業知識和經濟金融文化等通識基礎的新財經人才。

1.推進文理貫通的新財經人才培養。一是推進人才多元化路徑培養,實現學生個人發展規劃與國家發展戰略之間的同步。在關注學生深造、就業等個人目標達成的基礎上,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終身職業規劃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如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科實施了一系列精英人才培養計劃,培育財稅國際化、財稅學術、財稅職場、財稅通才精英人才[7]。二是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如城市管理專業立足國家與首都治理需求,推動公共管理學與城鄉規劃學交叉融合發展,創新課程設置,強化第一、第二、第三課堂,旨在培養具有管理能力、財經素養與理工技能,同時能夠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挑戰的專業人才。三是多方位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高端財經人才。學校與聯合國人才培訓與科學研究中心、國際財稅文獻局等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設立國際財稅協會中國分部秘書處,開設外國財政、國際稅收等全英文課程,與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韓國、荷蘭、俄羅斯等國多所大學建立了對外交流關系。

2.培根鑄魂,開展“五全育人”。一是挖掘學校自身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教育。學校開展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讀書月系列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打造了高校原創經典文化品牌《姜維壯》并通過全媒體進行經典品牌推廣。二是創新學生關愛體系。以城市管理專業為例,建立“班主任—輔導員—班級助教—‘芮 +成長導師——班級心理委員”學生關愛體系[8]。中央財經大學推出的《“疫路伴學”互聯網+學業支持志愿服務項目》依托互聯網技術創新,滿足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三是利用校外資源開展國情教育與志愿服務活動,完善人格教育,提升學生的奉獻精神。學校與北京稅務博物館、今日美術館、老舍紀念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北京農機試驗站等諸多機構共建志愿服務基地。

3.開展社會服務,提升學校的學術影響力。一是開展綠色金融發展評價。中央財經大學建有全國首家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自主研發了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指數和中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指標體系,每年發布綠色金融發展報告[9]。二是建立全國性學術組織,提升高校的學術影響力。中央財經大學通過成立全國財政學教學研究會、全國政府預算研究會、中國稅收教育研究會等全國性學術團體,推進高校財稅教育標準研究與制定工作。此外,中央財經大學不斷加強與業界的聯系,在合作中實現了雙方共贏。如與用友公司共同成立了智慧稅務研究中心,通過推動項目落地開展深度合作。

(三)上海財經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

上海市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和金融中心,其優越的地理環境與社會環境為上海財經大學的新財經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擴大了發展空間。

1.開展多元化合作,實現高校與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一是推進科教融合。2017年,上海財經大學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合作成立了上海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合力打造高質量的全球治理課程與教材體系,推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聯合開展師資培育,強化了上海財經大學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多語種教學能力。二是立足國家重大戰略,推進校政合作。上海財經大學與中央部委以及上海市有關部門聯合成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將學術資源轉化為資政資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 聚焦上海 “五個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創新中心、消費者中心和全球化中心)的戰略定位,上海財經大學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共建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項目,培養臨港新片區金融人才。三是聚焦上海相關核心產業,精準定位研究與育人方向。學校建立了產業研究院、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等一系列智庫。阿里巴巴控股集團、阿里云智能集團等與數字經濟系合作成立上財—阿里聯合實驗室,共同打造“政產學研用”數實融合研究平臺。

2.推進人才培養體系創新 。一是創新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為了創新培養國際組織人才,上海財經大學構建了規模化定向選拔、派出、向國際組織輸送的全鏈條培養機制以及國內學業導師、國外學業導師、實習導師共同指導的聯合培養模式;在學校層面成立由主要校領導任組長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設立由國內外專家共同組成的咨詢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選拔委員會等指導機構;聚焦財經特色,創新設計了以“語言強化+專業復合+合作培養+國際實習”為特色的一體化培養方案[10]。二是大力開展專業升級改造。結合世界一流經濟學與商學學科群建設,上海財經大學設立了信息管理與金融實驗班、數學與金融實驗班、交叉科學實驗班、財經數學實驗班等,加強對數字經濟復合型財經拔尖人才的培養。三是開展通識教育閱讀,打造“書香校園”。 2019年,學校通識教育中心與多部門聯合成立了上海財經大學通識經典閱讀書目工作組,在綜合考慮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方法論、專業等因素的基礎上,遴選出100本“上海財經大學通識經典閱讀推薦書目”,面向全校學生開展閱讀推廣。以此項目為抓手,學校圖書館充分發揮資源與空間優勢,創建了“SUFE 領讀者”經典閱讀與寫作品牌[11]。

3.強化財經實驗人才隊伍對新財經教育改革的支撐作用。2018 年上海財經大學建成科研實驗中心大樓,將學校分散的實驗室資源進行集中配置與智能化管理。一方面設置了專業實驗室、共享空間、學生競賽基地、智慧教室等多功能空間;另一方面構建了專職實驗教學及科研隊伍、實驗管理與實驗技術人員隊伍、信息技術研發團隊等多支實驗人才隊伍[12]。實驗室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實驗人才隊伍建設為上海財經大學推進交叉學科理論研究、學生實訓實踐以及社會服務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四)西南財經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

以財經類學科群建設為基礎,西南財經大學大力推進與成都市兄弟院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現共贏。

1.推進專業改造與提升。一是增設適應時代和市場需要的新興專業。為了推進新財經建設,推動新型學科交叉與融合,立足市場與企業對金融大數據人才的龐大需求,西南財經大學開設了金融科技、智能金融與區塊鏈金融、供應鏈管理、數字經濟等專業。2022年,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突出重點優勢學科,將保險學院、證券與期貨學院、原金融學院合并組建成金融學院。二是立足學生就業和職業規劃導向,創設特色實驗班和雙語班。2009年,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所開始在新生中遴選并組建經濟與管理國際化創新人才班。實驗班采用全英文授課,大三開始分專業,學生可以在金融、會計、經濟、管理中自選兩項作為主、輔修專業。金融學院與中國金融研究院、工商管理學院、統計學院、經濟信息工程學院設有光華創新人才實驗班,開展小班授課,實施“通識教育+跨學科(專業)培養”模式、推行主輔修制,實行專業導師制,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2021年,經濟學院新增加經濟學拔尖人才基地班,選拔30人,全部保研。

2.聚焦特色優勢學科,構建全方位育人課程體系。一是聚焦財經類學科群建設。從西南財經大學的學科設置來看,專業聚焦度高,財經類特色突出,專業之間相互支撐,形成了一個緊密、嚴整的學科群。以金融學科為例,該校長期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之下,金融學是其王牌專業并以證券與期貨、保險等專業為支撐。二是構建由實踐課、實習課、實驗課、創業課等模塊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鼓勵和支持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參與國際組織實習項目的學生可以憑借實習證明獲得3 000元專項經費支持。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西南財經大學構建了包括通識教育基礎課、通識教育核心課、大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方向課、公共選修課等六大課程模塊,同時提高實踐教學的學分比重。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模塊涵蓋各學科近200門全校選修課程,學生至少修讀6個學分。一些公共選修課非常有特色,如“中醫養生”由成都中醫藥大學的老師授課,講解中醫診斷方法、常見中醫藥作用及原理、科學的作息及養生方法,豐富了課堂內容。

3.推進政企校社多元主體合作育人。一是整合優質專業資源,與同城高校開展合作育人。為了實現優質資源的最佳匹配,西南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服務成渝金融中心建設。2020年,西南財經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同開展“金融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聯合學士學位項目,這是“新文科+新工科”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二是推進家校社合作。目前,學校已經形成家校社共同參與的以國家重大慶典、各級各類獎學金、學生表彰大會等為載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的表彰嘉獎育人體系。三是加強校政、校企合作,實現合作共贏。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作為教育部唯一的國家級金融研究基地,與行業主管機構、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高校合作建有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國際政治與金融安全智庫、銀行與金融穩定研究中心。學校與自貢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西南財經大學自貢經濟發展研究院”,打造集學術研究、人才培訓及對外交流合作于一體的高端智庫。學校還建有非洲研究中心、孟加拉灣國家研究中心等國別研究中心。這些機構不僅是學校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而且也是科研教學一體化平臺,有力地支持了高層次新財經人才培養。

4.以高端學術交流推動學校國際化水平提升。

近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羅伯特·蒙代爾、萊茵哈德·澤爾騰、奧利弗·威廉姆森、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詹姆斯·莫里斯、羅伯特·恩格爾、邁倫·斯科爾斯、保羅·羅默、托馬斯·薩金特都曾先后到訪西南財經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提升了西南財經大學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的知名度。

(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

財經與政法融通、推進創新型和開放式人才培養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的突出特色。

1.法與經濟相互融合的新財經教育改革特色。立足新一輪科技革命以及新業態的升級迭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將“法與經濟”學科群與數據科學、計算科學、新實驗研究等相融合,成立了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法商應用研究中心、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院、長江綠色發展工程研究院、大數據研究院等,大力推進人文社科研究范式革新[13]。

2.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2011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為我國首批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傳統上主要培養英語、德語、法語、日語等國際化法律人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亞、非洲地區的法律類人才缺失問題比較突出[1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及時加強了對此區域人才的培養。2017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與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合作建立了國內高校首家中意法學研究中心,促進了傳統中華法律文化以及當代中國制度文明的國際傳播。

3.以智庫建設促進人才交流與學生培養。一是強化高校智庫服務社會功能,彰顯高校社會責任與擔當。學校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參與了《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多部法律法規的修訂。學校積極推進智庫與實務界的雙向交流與合作,推動青年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交流,聘請實務部門學者兼任智庫專家。二是將高校智庫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培養具有學術潛質的優秀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學校成立了財政金融高端人才培養基地——文瀾學院,實行學校與行業“雙導師”制度,將學生的短期實習、職業規劃與財政部門的實際需求有機結合,增強了高校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結合度。

4.夯實新財經教育改革的學科基礎,立足學校歷史資源和辦學特色為新財經教育改革提供支撐。一是強化基礎學科對特色學科的支撐作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通過整合經濟思想史、經濟史、法律史、會計史等學科優勢資源,建立了中南歷史研究院。通過對中華法律文明史、民國經濟思想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中國會計通史的研究,厚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與經濟學的根基。二是建設文博機構,開展公眾教育。學校建有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中國會計史文博館、中南監察文化與法治陳列室,這些機構已經成為學校開展學科研究、學生實習實踐和對公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

(六)東北財經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

東北財經大學為財政部、教育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立足“新經管”學科建設,學校通過對二級學院進行重組,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合作,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形成了“產學合作、專創融合、師生共創”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

1.整合資源,組建具有新財經特色的二級學院。2019年,東北財經大學成立科技金融學院。學院以金融學為理論內核,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科技技術為支撐進行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同時建設金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交叉學科研究平臺[15]。 2020年,東北財經大學在整合原數學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了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院,聚焦財經領域重大需求,開展數據科學、人工智能與經濟管理交叉學科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 推動學校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經管學科交叉融合,進而打造“新經管”創新平臺[16]。

2.校政合作深度融合,落地生效。東北財經大學于2016年開始與大連市人民政府共建遼寧(大連)自貿區研究院,學校與政府之間已經形成了緊密而長期穩定的訂單式科研合作模式,實現了科研創新與實踐操作的有效、精準對接。2018年,東北財經大學、青島市教育局、嶗山區政府三方共建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東北財經大學青島金融研究院。2021年,東北財經大學校友創新創業青島基地成立。

3.開展合作辦學,提升國際化水平。一是聚焦國際人才培養,推進合作辦學。東北財經大學與薩里大學合辦的薩里國際學院是東北地區最早開展中英合作辦學的二級學院。該學院在國內首設跨國公司管理方向、休閑與服務管理專業方向。東北財經大學與美國南緬因大學、荷蘭南方應用科技大學合作建立孔子學院,與斯洛伐克馬杰伊貝爾大學共建商務孔子學院。2017年,學校建立孔子學院績效評價與財務管理研修基地。二是加強專業國際認證。2015年,東北財經大學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認證的高校。東北財經大學是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大學項目合作伙伴,會計學專業通過澳洲會計師公會(CPA Australia)的全面認證,薩里國際學院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兩個雙學位專業獲得國際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財務管理雙學位專業通過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CIMA(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PFA(英國特許公共財務會計師公會)和ICAEW(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的認證。

三、六所代表性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的啟示

上述六所財經類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的實踐既有共性的元素也有差異的內容。在多元協同育人的背景下進行專業升級改造,推進交叉復合人才培養,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教育國際化,促進校內外教育、科研、人才等資源的整合等是六大代表性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的共同點。當然,受各學校的歷史淵源、學科基礎、區位條件、學科布局、發展定位等因素的影響,六所代表性高校的新財經教育改革也各有特色。分析六所代表性高校的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可為其他高校提供借鑒和啟示。

(一)立足國家和區域戰略的實現,提升高校社會服務能力

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中處于龍頭位置。財經類院校不僅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人才,而且可以為推進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1.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要與國家以及區域發展戰略目標緊密銜接。一是財經類高校需要立足國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務實推進新財經教育改革。財經類高校要充分發揮經、管、法等專業優勢,通過推進專業升級、課程體系優化,強化政產學研協同育人,對接社會需求,為國家經濟治理現代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復合型、高素質的財經人才。二是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加強對沿線國家的研究,讓中國故事“出圈出海”。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財經類高校在沿線國家國別研究方面的專業優勢,為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強化中國故事的國際化表達,提升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學術話語權。

2.在資源共享中提升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提高學校的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一是財經類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設備、場地、人才等資源稟賦反哺社會,促進文化傳播。高校可以通過進一步開放教學資源,開展教育推廣以及公益活動,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二是財經類高校要自覺推進校園資源與城市的融合、協調發展。大學要充分利用優美的校園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蘊,努力成為所在城市的重要文化名片和旅游資源。各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各類藝術節、文化節及慶典活動,向當地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和文化食糧。三是高校博物館、圖書館、校史館等機構在新財經教育改革和社會服務中需進一步釋放現有潛能。高校博物館、圖書館等具有特色的藏品以及圖書資源,這些場館不僅是大中小學學生開展研學活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廣大社會公眾休閑旅游及進行終身學習的場所。

(二)國際化是新財經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過程中,高等教育擔負著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艱巨而神圣的使命。財經類高校在推進國際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學科與專業優勢。從現實來看,我國大多數財經類高校的教育國際化程度有待提升。

1.深化國際教育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財經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提升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廣度與深度的關鍵在人才。目前,財經類高校尤其是地方財經高校還需不斷擴大開放性,通過開展聯合培養、交換生、短期訪學、暑期學校、海外實習實踐等形式,擴大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此外,高校要鼓勵教師到國內外名校進修學習、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全力鍛造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2.強化來華留學生培養。財經類院校在“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中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財經類院校要積極走出去,擴大海外孔子學院建設,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探索在海外設立分校,促進知華、愛華財經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來華留學生招生規模,提高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水平,為留學生在華就業提供更多支持,做強、做大“留學中國”品牌。

(三)構建立體化新財經教育改革實踐支持體系

實踐性不足是目前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重要短板。財經類高校需要有效整合校內外實踐資源,推進理實融合,為具備家國情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國際視野的新財經人才培養提供全方位支持。

1.整合校內資源,推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一是進一步構建全場景、個性化和智能化的實驗教學支持體系。要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提升實驗室教師隊伍素質,使實驗室成為支撐新財經教育改革創新的工具平臺。二是充分利用高校的物質和人力資源,大力支持高校志愿服務組織建設。這些志愿服務組織可以成為大學生開展服務學習、社會實踐的重要載體。財經類高校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全力打造金融知識普及、法律咨詢、基層治理服務等類型的志愿服務品牌。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深入城鄉社區、醫院、公共服務機構開展專業志愿服務,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之中。三是加大課程實踐教學的比例,進一步完善高校創新創業專業教育以及實訓教育體系。財經類高校及二級學院要以新財經教育改革為契機,搭建多元化的政產學研四方協同平臺,使學校理論培養和企業實踐培養深度融合,提升新財經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等也是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財經類高校博物館藏品多以貨幣、金融、票據、經濟史史料為特色,博物館可為財政稅務、工商管理、金融、公共管理等諸多學科專業開展實踐育人提供支持,也是進行愛黨、愛國、愛校教育的最好教材。

2.拓展校外資源,完善社會實踐體系。一是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提升實習基地的使用效率。要加大對高校所在地實習基地的開發利用,方便師生開展實習實踐。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要走深、走實,要進一步厘清權責關系,推進學校與實習基地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建設。二是通過“走企拓崗”,強化就業育人。高校、二級學院要積極與校友企業、用人單位建立長期聯系,為學生實習、就業提供更多支持。三是高校要加強與所在城市公共文化機構、文物保護單位、公益機構的合作,豐富學生實習的載體平臺。另外,財經類高校所在地的各類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烈士陵園等都可以成為學生開展實習實踐、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及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基地。

(四)主動吸納多元主體參與新財經教育改革

在協同育人格局構建中,學校要積極為校外育人主體參與學校治理提供現實條件和制度保障。

1.促進校外育人主體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學校新財經教育改革。高校要在專業升級改造、課程體系優化、培養方案制定、實習實訓等方面與政府、企業、社區、社會組織進行合作與交流,為多元主體全方位、全過程參與高校新財經教育改革提供更多渠道。同時,高校還要完善政企社校人才交流互動機制,構建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

2.通過開展校際合作、校院合作,共建共享教育資源。財經類院校尤其是地方財經類院校可以立足所在城市、區域的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推進院校之間課程共享、學分互認、專業互建。財經類院校可以通過與當地社會科學院、科學院、黨校(行政學院)、黨政部門研究機構合作,借助這些機構的人力與科研等資源為推進高校教育改革獲得更多外部支持。

(五)構建多元化的資金籌措與保障機制

由于絕大多數財經類院校為地方性院校,因此資金不足問題也比較突出。財經類高校應進一步推進開放辦學,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

1.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豐富學校增收渠道。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各類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支持資金,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通過與企業開展合作辦學、項目合作,爭取企業對高校的資金、設備、技術與人才支持。三是鼓勵師生員工發揮專業優勢創辦實體,提供社會服務,拓展學校收入渠道。

2.拓展公益募捐渠道,豐富學校資金來源。一是高校要成立教育基金會,對接各類社會資源。一方面,高校要積極聯絡杰出校友以及愛心企業家,爭取大額資金捐贈,提高社會捐贈量;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視師生、普通社會公眾等群體的小額公益捐贈,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募捐活動,提升社會捐贈率。二是高校基金會還需進一步在籌款及投資的市場化領域進行探索。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益捐贈方式越來越多元化,除了現金捐贈之外,還出現了慈善信托、股票捐贈等多種捐贈形式。高校基金會也需要創新投資模式以實現慈善資金的保值增值。當然,學校也需要為校友、捐贈企業、捐贈人、社會公眾等提供更豐富多元與溫馨的服務,提升學校的社會美譽度,培養潛在捐贈人。

新財經教育改革既是高校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挑戰的應對之策,也是高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高校要大力推進開放辦學,打破專業學科限制,促進二級學院內部、二級學院之間、學院與管理和服務部門之間資源優化,形成校內協同育人的新格局。當然,新財經教育改革的目標不可能僅僅通過學校內部改革來達成,而是需要政產學研等多元育人主體的大力支持,推進高校與多元主體之間合作共贏、共建共享,才能為新財經教育改革注入持續動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7(5):43-74.

[2]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3):34-41.

[3]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EB/OL].(2023-01-19) [2023-07-1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301 /t20230 119_1039748.html.

[4]夏秋,林政,衛東.北京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雙培計劃”教學及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基于中央財經大學的實證分析[J].高教學刊,2022 (13):34-37.

[5]陶好飛,童德毅.“中國紅 貿大藍”國際化人才培養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建構與創新[J].北京教育(德育),2018(3):85-88.

[6]喬雪竹,張小鋒.講好中國改革開放故事的高校實踐——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3(1):70-73.

[7]馬海濤.新文科背景下文理貫通的財稅人才培養實踐及其思考——以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科為例[J].新文科理論與實踐,2022(2):96-104+127-128.

[8]王偉,柴鐸,黃志基,等.中央財經大學:打造財經特色的一流城市管理專業實踐與探索[J].城市管理與科技,2022(3):64-66.

[9]黃宗彥.全球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2):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指數位居全球第四[N].每日經濟新聞,2023-02-27.

[10]姚玲珍,朱君萍,陳旭東.新文科視域下財經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基于上海財經大學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的實踐[J].新文科理論與實踐,2022(4): 83-91+122-123.

[11]石琳琳.大學生通識經典閱讀與寫作推廣實踐與探索——以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SUFE領讀者”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2(2): 88-91.

[12]譚惠靈,郭慶.經管類實驗教學模式研究與改革探索——以上海財經大學實驗中心為例[J].大學教育,2022(8):187-190.

[13]劉偉.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的戰略路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經驗和探索 [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4):39-41.

[14]古勇,周凌,王培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啟示——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J].高等教育評論,2019(1):31-38.

[15]東北財經大學金融科技學院[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23(1):98.

[16]東北財經大學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院[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23(2):98.

The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nspiration from Six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Li Miaoran1,Cao Yiwei2,Zhang Xia3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China;2.Center of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China;3.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the educational ecolog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can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o cultivate and deliver high-quality compound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alents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education reform in these six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include the multiple subjects cooperate to participate in the upgrading of majors,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majors and experimental classes,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education resources in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y. The important ways to promote the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reform in local universities are as follows: 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strategies, upgrade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build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 a practical teaching support system that integrates all-round, three-in-one education and five simultaneous education; create a new patter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which schools and multiple subjects support each other and cooperate for win-win results; reduce expenditure and increase source simultaneously, and raise school fund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Key words: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e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reform; fundraising mechanisms

猜你喜歡
高校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2:37
淺議高校儀器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8:56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2:12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新常態下高校檔案工作發展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6:22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9:43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6:34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成人在线天堂| 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黄色爱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美女91视频|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 免费毛片视频| a级毛片免费看| 伊人蕉久影院| 在线国产你懂的|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欧美精品在线看| 成人福利视频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在线网址|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色婷婷成人网|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久久青草热|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日韩精品毛片|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国产91色|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精品久久777|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精品视频3p|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9966国产精品视频|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天堂.com|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看| 色成人亚洲|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