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玲
[摘 要]文章從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信息技術專業部當前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部分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不濃、部分教師教法單一、文言文教學有所偏頗、教學評價單一等問題,提出高教版中職語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學實施策略:加強學習,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對標人才培養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目標;預習為先,優化文言文線上資源;轉變主體,增添文言文課堂活力;多元評價,助力師生共同成長;鞏固拓展,提升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教版;文言文;教學現狀;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7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21-0096-04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明確指出:“要提高信息素養,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給教育領域帶來的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努力實現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
文言文是我國文化瑰寶,具有超高的藝術魅力、深邃的思想內涵,對于立德樹人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既備受關注,又飽受爭議。如何提高中職生對淺易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讓中職生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文言文這顆璀璨明珠散發出時代的光芒,這是每一個中職語文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高教版中職語文文言文特點
目前,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信息技術與專業部(以下簡稱“我專業部”)所使用的語文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倪文錦、于黔勛主編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第四版)》。整套教材分為3個模塊,即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文言文(不含古詩詞)篇目共計14篇,其中基礎模塊5篇,分別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勸學》《廉頗藺相如列傳》《師說》和《促織》;拓展模塊8篇,分別是《過秦論》(上)《鴻門宴》《寡人之于國也》《蘭亭集序》《阿房宮賦》《六國論》《游褒禪山記》和《陳情表》;職業模塊1篇,即《張衡傳》。體裁以散文、人物傳記和政論文為主,多數是文言文經典篇目,篇幅較長,生僻字較多,古今語言文化差異大。這些篇目無論是思想內涵還是藝術特色,都是文言文中的精品,對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精神、讓中職生傳承中華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教版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現狀
(一)部分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不濃
首先,我專業部部分學生文言文基礎薄弱,加之文言文本身晦澀難懂,古今文化差異大,學生學習起來倍感吃力。其次,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學生重技能輕語文,導致語文學習缺乏自主性,只滿足于語文考試成績及格就行,有些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能讀會背都做不到,毫無學習興趣可言。
(二)部分教師教法單一
學生不重視是導致教師文言文教學被動的原因之一。由于語文課時緊張,部分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傳統,信息素養參差不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導致我專業部部分語文教師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學方法單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文言文課堂師生互動少,缺乏活力。教師教得無趣,學生學得乏味,一堂課下來,很難實現教學相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三)文言文教學有所偏頗
文言文作為古代文化的瑰寶,它像一瓶老酒,越陳越香。但在我專業部平時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或重言輕文,或重文輕言,忽視了文言文的藝術魅力和其蘊含的深邃思想;有的教師只關注字詞句,導致文言文的教學變成了機械的背誦,文言文的靈魂缺失;有的教師偏重對人物的分析,忽視了學生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學習;有的教師只停留在課本本身,拓展延伸不夠,無法使之與現實結合,散發出時代的光芒。
(四)教學評價單一
教學評價既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一時段的知識,又能鞏固所學。豐富多彩的教學評價甚至還能激發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在我專業部當前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評價以測試和教師評價為主。評價方式單調,尤其是后者,大多是對部分學生誦讀、翻譯、回答問題的點評,或是對全體學生的評價,無法兼顧到每位學生,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不足。由于語文課時緊張,授課方式傳統,部分文言文篇幅較長,我專業部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在趕教學進度,疲于奔命的做法無法兼顧學生對文言文教學的評價反饋,這不利于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改進。
三、改進措施:借助學習通平臺開展中職語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學
(一)有效利用學習通
學習通是超星集團研發的基于微服務架構打造的課程學習、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平臺。它以課程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教學:它利用移動網絡開展課外“線上”教學 ;利用平臺投屏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線下”教學,其功能齊全,操作快捷方便。教師可將平臺的簽到、選人、搶答、投票、隨堂練習、主題討論等直接投屏顯示,實現智慧課堂。它還有統計評分功能,可進行在線測試,能夠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進行數據統計,實現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
(二)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是近幾年教育的熱點。它是基于E-learning 的一種以“關聯、動態、合作、探究”為核心的新型教學形式,是一種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互聯網學習融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真實教學環境與網絡在線虛擬環境的混合。它集網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接受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為一體,融合了常規教學工具和新技術手段,實現了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班級與個體、集體與小組、紙質教材閱讀和交互式電子課件學習的完美結合,賦予學生個性化、自主化學習的空間與機會,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資源呈現形式,拓展了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四、我專業部實施文言文混合式教學的條件
我專業部位于南寧市青秀區桃源路64號,專業部開設有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網絡信息安全和計算機平面設計五大專業。我專業部實現無線網全網覆蓋,專業部各個教室皆配有多媒體設備,教師均配有專門電腦辦公。中職學生年齡在16~18歲,現在的中職學生基本上能保證人手一臺智能手機,他們喜歡網絡,熟悉基本網絡操作,具有借助學習通APP進行網絡學習的能力,基本滿足實施混合式教學的條件。
五、高教版中職語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學實施策略
(一)加強學習,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教師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我專業部文言文混合式教學能否順利開展。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和引導者,我專業部部分語文教師雖熟悉多媒體操作,但是自身的信息素養還有待提高。首先,這部分語文教師要走出文言文傳統教學的舒適區,與時俱進,注重混合式教學理論學習和文言文文本的研讀,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優秀的混合式教學案例,利用教研組集體備課、觀摩教學、送教下鄉、線上聽課等機會,加強與其他教師的交流與探討,借鑒其優秀做法。其次,這部分教師要積極參加有關信息技術的培訓,學以致用,不斷提升課件制作、視頻編輯、圖片美化、思維導圖制作的能力。再次,這部分教師要在學習中反思,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了解學情,關注時事動態,更新觀念,總結傳統文言文教學的不足,合全組語文教師之力,探索出一條利用信息技術服務于文言文混合式教學的康莊大道。
(二)對標人才培養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明確規定,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學生通過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及語文綜合實踐等活動,在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幾方面獲得持續發展,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涵養職業精神,為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提供支撐。這是文言文教學和專業學習的契合點。鑒于部分中職生重專輕文、不注重文言文學習的現實,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對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文言文學習對專業素養提升的宣傳;仔細研讀文言文文本,從中挖掘職業精神,精心設計教學目標,讓文言文古為今用,具有時代氣息,提高文言文學習的實用性。如學生通過對《寡人之于國也》的學習,體會“民唯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通過對《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學習,從“將相和”的角度,學習“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諧精神;通過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學習,體會“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通過對《師說》的學習,體會“尊師重道、不恥相師”的“師道精神”;通過對《勸學》的學習,領悟“終身學習,學以成人”的好學精神。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職文言文的特點和我專業部學情特點、人才培養方案,可將高教版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定為:“品文言經典揚文化精神,實現語文服務專業,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三)預習為先,優化文言文線上資源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但是網絡資源的質量良莠不齊。如何從中篩選出適合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優質資源,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做的功課。為此,筆者在學習通平臺創建了高教版中職語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學課程,在課程里添加了高教版教材里的14篇文言文,每篇文言文的學習分為3個階段:課前預習、課中資源、課后拓展。課前,教師針對中職生文言文學習的重難點,緊密結合時代氣息,整合、優化網絡資源并將其上傳至學習通平臺,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教師將這些內容設計成任務點,讓學生自主、反復學習,注重學生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課中,教師精心設計線下課堂,針對線上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學生分析探討,攻克教學難點;同時注重學生對文言文的品鑒、感悟和提升,上傳課件、課堂實錄等精彩片段至學習通,供學生再次學習。課后,教師進行文言文基礎知識整理、線上課堂測試以及拓展延伸。學習通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自動生成學習報告,方便教師隨時查看、反思從而改進教學方法,而且通過線上師生互動,教師能及時掌握學情,完善教學設計,優化在線資源建設。
(四)轉變主體,增添文言文課堂活力
如前所述,傳統的中職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教法單一,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學起來索然無味。混合式教學的引入使得文言文教學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就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
1.以學生為主體,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就要轉變觀念,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可結合學情設計簡單易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興趣,如通過配樂朗誦、翻譯接龍、游戲PK、頭腦風暴、古文翻唱等方式讓學生口、眼、手、心、神全方位動起來,活躍文言文課堂。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可設計搶答活動來進行預習檢測,通過字音PK、問題搶答和翻譯接龍三個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攻克難讀易錯詞語,明確人物之間的關系,掃清文言文閱讀障礙;可通過配樂+分角色朗讀的方法檢查學生的朗誦情況,通過“白話版侍坐”和“人物訪談”情境表演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個性化創新。這既檢查了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舒適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人物的性格及文言文思想的魅力。通過問志—言志—孔子評志—學生評志—學生言志—教師寄語等環節,讓學生與教師積極互動,暢談心中所想,感悟時代需求。這既給學生搭建了表現自我的舞臺,又攻克了教學重難點,營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教育氛圍。整個活動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注重學生對文言文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品鑒、領悟,活動提高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
2.搭建演繹平臺,提升文言文學習成就感
中職生在成長過程中內心敏感,他們渴望成功,期盼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認可。因此,教師要切實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搭建個性演繹平臺,將文言文學習與特長技能結合起來,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古為今用、文專融合,這既能增加文言文學習的實用性,又能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成就感。如教師可在線下組織學生開展題為“文言文過時了嗎?”的辯論賽,線上借助學習通平臺組織學生討論“文言文對專業學習有用嗎?”,以此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提高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尋訪文言文中的職業精神”“品讀經典文言文作品,弘揚傳統文化精神”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用專業技能或特長展現文言文魅力,以此提升職業素養和文言文學習成就感。如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品讀經典文言文作品,弘揚傳統文化精神”演繹經典環節中,教師可先在線上布置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專業或特長,選取自己喜歡的形式演繹經典,并將作品上傳至學習通平臺,教師利用學習通投票功能組織全體學生評選出優秀的演繹作品。線下課堂,由優秀演繹作品的代表進行現場表演,朗誦愛好組進行《論語》《孟子》《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首詩歌(節選)的配樂朗誦,經典傳唱組的代表深情款款地演唱《天降大任》,視頻剪輯組以“愛國主義”為主題,從央視文化紀錄片《典籍里的中國》中剪輯片段,并將其制作成一個視頻,很好地實現了文專結合。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多樣的表演,既發揮了學生的專業特長,又展現了文言文課堂的魅力,增進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堅定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五)多元評價,助力師生共同成長
混合式教學的引入促使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評價走向了多元化,并讓學習評價可視化、個性化成為可能。線下評價與線上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能全方位、多層次評價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效果,彌補了傳統評價的不足。如可通過學習通瀏覽次數、參與度、問卷調查等對學生的在線學習進行診斷性評價;可利用學習通記錄學生線上線下課堂表現和學習小組間的互評對學生課中情況做出形成性評價;可通過查看作業完成情況、在線測試、調查問卷和小組提交作品對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進行終結性評價。每種評價所占比例應依據學情而定。評價內容依據教學目標而定,可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的主體應多樣化,可選擇自評、生評、師評、師生互評、小組互評、小組內成員互評等。對教師而言,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教師可以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又注重學生作品、作業的質量和準確率。此外,學習通具有統計功能,通過學習通平臺師生評價的數據分析,教師能夠及時對文言文教學查漏補缺,改進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關注自身線上線下文言文學習數據的縱向變化,可以審視自我、發現自身價值,積累文言文學習的成功經驗,增強文言文學習的成就感。同時,混合式教學也為部分自信心不強、性格內向的中職生提供了一個與教師互動的平臺。總之,多元評價可以全面體現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全過程,助力師生共同成長。
(六)鞏固拓展,提升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
中職生之所以文言文學習能力不強,除文言文基礎知識薄弱外,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缺乏總結和提升。因此,課后的鞏固和拓展非常重要。首先,課堂學習結束之后,教師要布置課后作業,通過隨堂檢測、課后測試筆記整理,讓學生梳理文言文基礎知識并及時進行總結,將此習慣貫穿中職文言文學習的始終。如學完《寡人之于國也》后,教師可在學習通上進行在線測試,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其次,教師應注重拓展延伸,拓寬文言文學習的廣度,讓文言文學習由點及面、由表及里,讓學生既能舉一反三,提高鑒賞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學習的最后,教師可拓展延伸:《論語》作為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中體現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其對后世的影響深遠。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對世界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請同學們課后搜集相關資料分享到學習通平臺。這種借助信息化手段的做法既鞏固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拓展了文言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值得借鑒。
通過以上方法筆者發現,借助學習通開展中職語文文言文混合式教學可以有效改變我專業部文言文教學現狀,激發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增添課堂活力,提高教學實效。文言文混合式教學線上資源庫的建設既提高了教師文言文教學效率,可供師生學習、期末復習及對口高考升學考試文言文專題復習之用,又給其他子弟學校提供了借鑒。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文言文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同時加強監督和管理,完善資源庫建設,督促學生完成各項線上線下學習任務,最大限度發揮文言文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 ?參? ?考? ?文? ?獻? ?]
[1]? 韋怡.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6):99-100.
[2]? 王亞其.中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1):78-79.
[3]? 李婕.基于“言文合一”的初中文言文混合式教學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21.
[4]? 朱佳芳.“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職業學校語文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0(33):168-169.
[5]? 顧思驪.混合式教學背景下師生互動教學策略初探[J].現代教學,2021(S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