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揚陽 韋祖麗 鄧涵睿
【摘要】本文基于廣西民族地區兩所高校學生的調查,分析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無償獻血認知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提出提升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無償獻血認知水平的策略:采用有效的宣傳策略,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力度;共建無償獻血服務平臺,壯大無償獻血隊伍;堅持“一切以獻血者為中心”服務理念,提升無償獻血工作隊伍服務水平;完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促進獻血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 大學生 無償獻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1-0104-04
近年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深入實施,無償獻血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無償獻血的參與人群范圍不斷擴大,參與人數和獻血量也顯著增加。然而,目前仍存在采供矛盾日益凸顯、臨床用血難以供應等問題。大學生的人口基數大、文化素質高,且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與無償奉獻意識,是當前參與無償獻血的主要群體之一,對推動我國無償獻血工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已經成為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做好無償獻血工作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诖?,只有全面掌握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對無償獻血工作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才能進一步提升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在大學生無償獻血工作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進而推動大學生無償獻血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為了解廣西民族地區高校的大學生無償獻血工作情況、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筆者通過問卷星向A、B兩所廣西民族地區高校的學生發放了400份“大學生對無償獻血認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問卷,采用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大一年級至大四年級每個年級各100份),回收有效問卷400份。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圍繞大學生無償獻血基本信息(性別、年級、專業、獻血次數等)、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水平情況(無償獻血的時間、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國家對無償獻血的相關政策等)、大學生對血液生理知識的掌握情況(血液成分、血液比重等)、大學生對無償獻血安全知識的認知情況(無償獻血對個人身體健康影響、無償獻血適應情況等)四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無償獻血認知水平分析
調研結果顯示,76.75%的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程度處于較好水平。筆者從學生年級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的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分別為65%、81%、70%和79%,其中一年級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最低,僅占比65%,二年級大學生的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最高,占比達到81%。這說明一年級大學生對我國無償獻血事業缺乏充分的認識,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水平較低。因此,高校要加大對一年級大學生開展無償獻血相關知識宣傳教育的力度,如可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融入無償獻血相關知識教育。
從學生性別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男學生獻血的比例為63.29%,高于女學生獻血的比例。調研顯示,由于女學生存在生理特別時期,在某些時段不能參與無償獻血,同時由于女學生心理相對脆弱,其對無償獻血的恐懼感更強,部分女學生還存在“怕見血”等問題。因此,各地血站中心或采血機構應當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宣傳教育,并給予她們更多關愛,打消其對無償獻血的擔憂與顧慮。
從學生專業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醫學專業類、工學專業類和管理專業類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分別為84%、74%和70%,其中醫學專業類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最高,達到84%,管理專業類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相對較低,占比70%。醫學專業大學生在獻血認知方面高于其他非醫學專業類大學生,醫學專業類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的比例也高于其他非醫學專業類大學生。這說明,知識對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越充足、越廣泛,認知水平越高,參與無償獻血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應當針對大學生尤其是非醫學專業類大學生開展更多的無償獻血宣傳教育活動。
從獻血行為表現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80.25%的大學生沒有參與過無償獻血活動,僅有19.75%的大學生參與過獻血活動。盡管大學生對無償獻血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為76.75%,但無償獻血的人數占比與其相比存在顯著差異,僅為14.2%。這說明,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水平“較好”的比例較高,但對血液生理知識和無償獻血安全知識認知“一般”,其認知水平仍處于較低層面。因此,廣西民族地區高校要對無償獻血工作進行更深層面的宣傳,各地血站中心或采血機構還需要在硬件與軟件上不斷優化,不斷完善獻血設施、增設校園內無償獻血點、拓展獻血途徑,同時進一步研究和創新獻血宣傳模式和獻血者招募策略,以促使更多的大學生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二、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無償獻血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參與無償獻血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獲得他人贊譽”“學校加分政策”“幫助他人”等,其中“獲得他人贊譽”是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最大的影響因素,占比達到36.71%(n=29),選擇“幫助他人”“學校加分政策”“獻血對身體有益處”“其他原因”的學生占比分別為25.32%(n=20)、17.72%(n=14)、12.66%(n=10)、7.59%(n=6),這說明,多數參與無償獻血的大學生是出于奉獻愛心的目的,這與國家倡導的無償獻血精神是一致的。
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未參與無償獻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身體條件不允許”,占比35.82%(n=115);“家人不支持”,占比26.48%(n=85);“物質精神獎勵不夠”,占比16.51%(n=53)。其余原因包括“耽誤時間”“血液管理機制不透明”“對采供血機構不信任”等,共占比21.19%。這說明,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缺乏了解,甚至還存在一定的誤解,無償獻血的知識亟待普及,尤其是對無償獻血的價值、安全性、必要性等的認識還有待加深。盡管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的無償獻血認知情況較好,但處于較低層次,各地血站中心或采血機構仍需加強宣傳,使大學生的獻血認知逐漸趨于高層次。
三、提升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無償獻血認知水平的策略
只有讓大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無償獻血的政策與知識,意識到無償獻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參與無償獻血的積極性,才能深入推動廣西民族地區高校無償獻血工作有效開展。
(一)采用有效的宣傳策略,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力度
廣西民族地區高校以及各地血站中心要加大對無償獻血工作的宣傳力度,促使大學生經歷“知—信—行”的轉變過程,最終實現大學生無償獻血態度和行為的轉變。高校負責無償獻血工作的業務部門應當創新無償獻血宣傳教育模式,增加無償獻血宣傳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強化無償獻血科普教育,可依托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校園網、學校微信公眾號、校園論壇等媒介載體,并通過舉辦無償獻血主題講座、無償獻血知識擂臺賽等活動,積極宣傳無償獻血知識和相關政策。例如,廣西外國語學院舉辦“五合大學城高校公益知識擂臺賽”,通過大賽將無償獻血、醫學、志愿服務、慈善等方面的知識傳遞給大學生,讓大學生進一步認識無償獻血事業,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活動,進而促進大學生無償獻血行為向多次、固定獻血方向發展。各地血站中心或采血機構應提高無償獻血宣傳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充分把握廣西民族地區高校信息傳播渠道的受眾特點,通過成立高校無償獻血宣講服務團并開展無償獻血知識、獻血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等專項宣傳活動,從而提高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崇左市中心血站舉辦“健康知識送萬家”活動、“捐獻熱血 分享生命”血站開放日活動,通過參觀采供血環節工作流程和實地觀看血液采集、檢測和發放等全過程,增加血站的透明度,讓大學生零距離感受“一袋血液的愛心之旅”,促使大學生逐步認識無償獻血工作并樂于參與其中。
(二)共建無償獻血服務平臺,壯大無償獻血隊伍
廣西民族地區高校以及各地血站中心要積極宣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無償獻血理念,積極建設無償獻血服務平臺,穩固壯大無償獻血隊伍,實現高校和血站的雙贏,最終推動無償獻血事業可持續發展。高校要重視無償獻血工作,認真履行無償獻血工作的組織和宣傳職能,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主動與各地血站中心共建無償獻血服務平臺,依托高校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積極為無償獻血宣傳營造聲勢。例如,廣西外國語學院成立了校級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明確服務隊由南寧市中心血站和校團委雙重管理和指導,并通過定期舉辦無償獻血工作專項表彰會、主題培訓、無償獻血公益知識擂臺賽和無償獻血科普展等活動,讓大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校對無償獻血事業的重視和尊重。各地血站中心要以共建無償獻血服務平臺為契機,強化大學生無償獻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無償獻血的全過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獻血前教育主要是讓大學生認識國家無償獻血的相關政策和有關知識,使大學生明白無償獻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獻血中教育主要是引導大學生積極看待獻血反應,幫助大學生克服對獻血的恐懼心理;獻血后教育主要是激勵大學生將自己的獻血經歷告訴身邊的同學,實現無償獻血知識的有效傳播和無償獻血隊伍的穩固壯大,進而推動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地健康發展。
(三)堅持“一切以獻血者為中心”服務理念,提升無償獻血工作隊伍服務水平
廣西民族地區高校以及各地血站中心應該堅持“一切以獻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持續提高無償獻血工作隊伍的業務技能水平和服務水平,為大眾提供優質、高效﹑熱情的服務,促進無償獻血事業可持續發展。廣西民族地區高校應以打造制度完善、充滿活力、發展穩定、素質較高的特色無償獻血工作隊伍為目標,著力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和服務能力,可組建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專門負責學校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學校團委作為指導業務部門要積極聯合各地血站中心加強對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隊員的培訓和管理,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無償獻血相關政策法規、志愿服務理念、服務藝術等。例如,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聯合崇左市中心血站舉辦無償獻血暨應急救護知識講座,通過觀看視頻、講解課件、實際操作和有獎問答等方式,向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隊員深入淺出地講解無償獻血和應急救護的相關知識,促使其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和提高服務水平,做好高校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工作。各地血站中心要采取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定期組織無償獻血工作隊伍開展采血技術操作演練、工作方式方法交流活動及相關業務培訓。例如,崇左市中心血站每2周定期舉行集中業務學習培訓,每半年委派業務骨干到區內先進血站學習業務技能,進一步提升無償獻血工作隊伍的專業技能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各地血站中心可為大學生獻血者提供“一對一”的接待服務和心理疏導服務,打消大學生獻血者的心理顧慮,樹立血站中心良好的外部形象,推進采血優質服務常態化。
(四)完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促進獻血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各地政府和廣西民族地區高??梢约钫叽胧橐龑?,持續完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研究出臺范圍更廣、影響力更大的無償獻血激勵措施,進一步提高激勵政策的適應性和實效性,從而吸引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各地政府要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相應的無償獻血表彰獎勵辦法,明確無償獻血的表彰獎勵與優待內容、申請程序等,進一步完善無償獻血者優待激勵政策,保障政策范圍內人員的待遇,做好對無償獻血單位和個人的表彰和獎勵工作。例如,南寧市人民政府出臺《南寧市無償獻血獎勵辦法》,規定符合獎勵政策的獻血者和志愿者使用“南寧市無償獻血榮譽卡”可在“三免獎勵”的實施單位享受免費游玩景區、免交醫院診查費、免費乘坐公交和地鐵等待遇。廣西民族地區高校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出臺相應激勵獎勵政策,對參與無償獻血的大學生給予表彰肯定。例如,廣西外國語學院出臺《廣西外國語學院無償獻血星級志愿者評定實施辦法》,每年定期對無償獻血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專項表彰,并將無償獻血活動納入“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范圍,對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活動的大學生給予“志愿服務學分”認定,讓大學生在參與無償獻血工作過程中獲得激勵,并在內心形成對無償獻血的價值認同。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是文化層次較高的獻血群體,也是無償獻血隊伍的中堅力量,穩固壯大高校學生這支無償獻血主力軍隊伍,對我國無償獻血事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廣西民族地區高校和各地血站中心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獻血理念,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無償獻血工作,提高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使大學生無償獻血隊伍不斷壯大。
參考文獻
[1]應上云,張春,唐亞丁,等.南京市無償獻血者積分落戶政策實施效果及思考[J].中國輸血雜志,2023(1).
[2]周曉雯,蔡立柏.在校本科大學生無償獻血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國臨床護理,2023(1).
[3]張進,趙會霞,王爽.大學生無償獻血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22(10).
[4]石彩俠,樊晶,程雪,等.2012~2021年天津市大學生團體無償獻血情況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22(7).
[5]史可香,尤美,陳林一,等.北京市大學生無償獻血“知信行”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22(4).
[6]洪曉春,謝桂蕓,柯蓉蓉,等.廣州地區大學生群體重復獻血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21(9).
[7]陳婷婷,張興梅,景慎芹,等.不同獻血人群對無償獻血的認知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20(6).
[8]陳洋,李彬.我國無償獻血宣傳招募策略及方法文獻綜述[J].中國農村衛生,2020(15).
注:本文系崇左市中心血站2021年度委托自籌課題“廣西高校大學生無償獻血認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021XZCO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曾揚陽(1984— ),廣西賓陽人,泰國西北大學教育管理專業在讀博士,廣西外國語學院高等職業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韋祖麗(1991— ),廣西上林人,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護理學;鄧涵睿(1991— ),廣西德保人,碩士研究生,崇左幼兒師范??茖W校專職教師,講師,研究方向為聲樂及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