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雙芬 孔垂環
摘? 要:高中生物教師要想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主求知意識和實際競爭能力,就需要合理使用激勵策略,利用興趣激勵法、成功激勵法、暗示激勵法、競爭激勵法增強學生自主性求知的信心,激活他們內在的認知意識,從而真正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文章結合激勵策略的作用,探究生物教師應用此方法進行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激勵策略;高中教育;生物教學
一、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激勵策略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使用激勵策略,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真正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生物知識探索活動中。通過教師的表揚和鼓勵,高中生還能產生較為強烈的內在求知需求和主動獲取知識的信心,進而提升學習的動力。另外,激勵策略能滿足當前高中生的實際心理需求,使其在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之后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并借此找到探索知識原理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與質量。激勵策略還能促使學生和教師將以往的被動學習模式轉換成主動認知的模式,這不僅改變了學生學習的狀態,還能有效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升他們主動與教師交流的頻率,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激勵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注重學生興趣,激活內在求知意識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主動求知、積極學習的最大動力。興趣不僅僅是一個人呈現出來的對某種事物好奇的表象,它更是一種積極的、發自內心的、深刻的內在意識傾向,是每個人對外界事物或者事件所表現出來的高度關注和無比喜愛的狀態,而這也是支撐一個人做出某種自主性行為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見,高中生物教師如果想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知識探索的狀態中,就需要引導他們找到對知識感興趣的點,然后再結合這一關鍵點設計與之相關的探究問題和教學內容,以此來激活高中生內在求知的意識傾向。
在激勵教學策略中,興趣激勵法是大部分教師最常使用的一種鼓勵學生的方式,而這也是激活學生自主性求知意識的最有效手段,高中生物教師將此種方法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更快速地調動學生尋求生物學知識原理的內在意識傾向,還能更自然地將高中生傳統的被動求知式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求知式學習模式,進而讓他們能夠真正體驗到學習生物知識的樂趣,獲取到更加愉悅的認知體驗,從而提升高中生探究生物學原理的認知效率。高中生物教師在使用興趣激勵法之前,需要先了解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知道每個人對知識好奇的點在哪里,然后再結合這部分要素設計教學的內容,以此來激活高中生主動求知的意識。
例如,在教學高一生物必修2“DNA的復制”這節課時,教師要想提高學生自主性求知的動力,就需要先找到他們對“DNA的復制”這部分知識感興趣的點,然后再以此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比如,有的高中生好奇為什么子女和父母的長相會特別相像;有的學生對DNA分子的復制過程比較感興趣,他們更好奇分子是如何進行自我復制的;還有的高中生更想知道DNA分子要想成功地復刻,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如何才能順利地完成復刻。對此,生物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師可以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段顯微鏡下DNA分子復刻過程的視頻,然后引導學生思考“DNA分子在復刻時表現出了哪些特征?復刻的結果如何?能否在視頻中找到DNA分子復刻所需要的條件?”等。
生物教師利用興趣激勵法對學生進行知識引導式教學,這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還能有效提高高中生對生物學原理主動探索的動力,進而真正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效率。
(二)運用成功激勵,提高自主探究的成就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表示,當人們在某件事上取得成功時,其收獲到的快樂將會變成一種強大的情緒力量。由此可以推導出,對學生而言,當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針對某一知識或某個學科獲得較大的成功時,他們從中所得到的快樂將會轉化成更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積極的情緒力量,而這種力量又可以再一次調動起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動力,并有可能使他們不斷地取得成功,最終得到較高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
由此可見,高中生物教師要想提高學生自主求知的熱情,使其能夠用更加積極的狀態面對各項學習任務,就需要學會合理的運用成功激勵法進行教學指導。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或者創新設計身邊的各種條件,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教育資源,然后再借助這些資源幫助高中生生成高效的知識探究活動,使其在求知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突破學習難點的成就感,找到分析生物學原理、探究知識內涵的樂趣,從而真正改善他們的學習態度,提高求知的熱情。
生物教師在使用成功激勵法時,可以融合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讓高中生在分析任務、探索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擁有成功的體驗,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另外,這種任務驅動模式還符合當前高中生好勝心強、好奇心強的個性特點,同時又滿足了他們尋求挑戰、喜愛冒險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其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知識探索任務中去。除此之外,任務驅動學習模式還能鍛煉高中生的合作能力,使他們在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進而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成就感。
例如,在教學高一生物“細胞的生命歷程”這章節知識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什么是細胞的增殖,細胞表面積與體積是怎樣的關系,細胞的有絲分裂有哪些特點等知識點,可以創建實驗探究性任務,并借助任務模式提高他們的學習成就感。教師先把班級學生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將他們分成多個任務合作小組,然后讓每組成員自行設計實驗流程,通過實驗探索出“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實驗結果總結出實驗結論。高中生通過相互配合、相互輔助的方式更加快速地完成了實驗任務,也根據其結果得到了“細胞越小的物質,其運輸的效率也會越高”這樣的實驗結論,最后教師再利用這一結論引出與細胞增殖相關的知識點。
生物教師利用任務驅動式實驗活動,能夠有效激活學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意識,使其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收獲到更加巨大的成就感,并在這種成就感的推動下產生更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利用暗示激勵,提升探索生物科學的信心
對高中生來說,教師一直是最權威的存在,是他們尊敬的人。因此,大部分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認可,希望能夠通過良好的課堂表現收獲到教師表揚,同時,也希望自己所提出的認知觀點或認知方法能夠被教師所采納。而教師的這些認可行為也將對學生形成更加積極的鼓勵性暗示,使他們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較為強烈的喜悅情緒和更加堅定的學習信心,從而使其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提高認知的質量。
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暗示性激勵行為或者激勵語言,不僅能夠滿足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期待,增強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尋生物學知識的信心,還能利用這種肯定的、鼓勵的、贊揚的暗示方式調動起高中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產生生物思維的覺醒,從而能夠用更為正確的思維方式進行生物原理探究,提高主動求知的效率。
高中生物教師要想更加科學地使用暗示激勵法進行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尋班級學生在心理上最為需要的鼓勵性暗示成分,要深入了解他們內心最為真實的心理期待,然后再結合這些要素進行授課內容的制訂與鼓勵性話語的設計。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當前班級學生的心理期待,促使他們實現個性化的發展,還能增強學生對教師的崇敬之情,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和諧融洽。與此同時,這種鼓勵性暗示還能增強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其能夠更加自覺主動地投入重點探索、難點突破的學習活動中,從而有效提升生物綜合素養。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這種鼓勵性的暗示培養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勇于對知識原理或生物實驗提出疑問或質疑,并且在自主性釋疑的過程中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感悟。
例如,在教學“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這節課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暗示性激勵教學法開展生物實驗活動,教師讓學生探索“生長素類調節劑促進插條生根的最合適濃度”這一問題。首先,用暗示性語言鼓勵他們自行設計實驗的步驟,如“通過以往的學習活動,同學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經驗,那么,請大家結合自身的經驗嘗試設計一份科學嚴謹的實驗流程。”當學生完成實驗操作之后,教師可以開展總結討論活動,將優秀的實驗流程設計稿進行展示,針對高效完成實驗的小組提出表揚,用鼓勵性、贊揚性的語言使高中生感受到教師的認可,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
(四)使用競爭激勵,幫助學生形成競爭精神
物競天擇是人類在世界上生存的最本質規律,而競爭則是促進人類社會向更好方向發展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因此,培養高中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的社會競爭力,也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師最為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是核心素養教育中的重要目標。由此可見,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利用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征設計教學活動,采用競爭激勵法激活學生的求勝意識,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競爭實力,并借此使其形成良好的競爭精神。
對學生而言,競爭精神能夠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完成學習任務,也能夠通過對比的方式使高中生更加主動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生物教師在使用競爭激勵法時,需要先了解班級每名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然后再根據每個人的心理需求和真實能力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比如,有的學生適合在對比競爭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對此教師就可以設計組間競爭學習任務;有的高中生由于個人綜合水平較高,他們更希望能夠與比自己還要厲害的人進行對比競爭,對此教師就可以創建師生辯論式教學模式,鼓勵這類學生針對某一生物學觀點提出不同的見解,并與教師進行辯論式討論;還有的學生更喜歡挑戰自我,對此教師就可以創建任務驅動式學習模式,讓高中生將本次的任務完成情況與上一次的任務效果進行對比,以此來判斷每個人的個人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是否真正超越了以往的自己。
生物教師在使用競爭激勵方法時,還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正向引導。有競爭必然有輸贏,而高中生在這個年齡段還沒能形成較為平和的心態,所以對不好的結果,他們很有可能會產生不良的情緒。因此,生物教師就需要針對這類學生進行科學的心理疏導,要提出合理的鼓勵與表揚,同時還要帶領他們從客觀的角度出發,科學分析此次競爭活動,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并總結活動經驗,從而為下一次競爭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對獲勝方進行客觀的評價,在提出表揚的同時,也要讓這類學生明白“勝不驕”的道理。
例如,在教學高二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點設計搶答問題,如“牛吃草之后,草的能量會被牛全部吸收嗎?”“草的能力是如何得到的呢?”“生態系統中,能量是怎樣進行輸入的?”“在食物鏈傳遞過程中,能量是如何進行傳遞的?這些能量會自行消散嗎?”等,針對這些問題,高中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到答案,也可以自行研究教材內容,找尋問題的答案。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最先搶到回答機會,并且能夠回答正確的個人或小組,教師都需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表揚。而這種搶答競爭模式也能更好地調動高中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動力,從而有效提升課堂的認知效率,提高個人的競爭實力。
三、結語
高中生物教師在使用激勵教學策略時,需要根據班級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實際學習能力進行激勵方法的設計,這樣才能使鼓勵性話語和激勵性活動起到應有的作用,才能真正提升高中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強化他們主動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生物課堂的實際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臧偉娟. 激勵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困生的應用模式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2]劉寶國. 賞識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2020(46):82.
[3]卓月卿. 自主提問 讓高中生物教學更精彩[J]. 考試周刊,2019(50):173.
[4]張亞能. 高中生物課堂中小組合作評價機制的有效應用[J]. 學周刊,2021(02):99-100.
(責任編輯:鄭?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