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菊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小學教師也要充分領會“雙減”政策的精神內涵,響應國家的強烈號召,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進行不斷創新和優化,使小學語文的作業效果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減量不減效。本文首先介紹了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必要性,其次介紹了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現狀,最后對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進行了研究,旨在為其他小學農村語文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雙減;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022-03
“雙減”政策的目的在于為學生進行作業量上的減負,讓學生在放松愉快的環境下完成作業。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會對學生不斷施加壓力,通過增加作業量的方式彌補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短板,導致學生對語文逐漸失去熱情,甚至產生厭惡心理。因此,教師理應摒棄傳統教學思想,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發展規律,為學生設計出優秀的語文作業,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想更加高效地完成作業。
1.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必要性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國現代社會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學生作為國家的儲備力量,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學校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也要將改革目光更多地落到農村小學教育上。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多數是教師在課堂結束時隨意布置的,雖然與課程教學緊密聯系,但缺乏創造性,且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運用有很大程度的阻礙。同時對“雙減”政策具體分析可以發現,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要求“具有創新性”“科學合理”,以往的語文作業并沒有達到這些要求,由此看出,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優化設計是十分必要的。
2.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現狀
(1)作業形式單一,任務量重
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以書面作業為主、背誦作業為輔,形式單一并缺乏趣味性,并且絕大多數的教師期望以閱讀理解、寫作、默寫課文、做練習題等書面作業的形式來了解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在發現學生的薄弱之處后,通過加重學生的作業量來提高學生的短板。這種作業形式,忽視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繁重單一的課后作業導致學生抄作業的現象不斷出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影響了教師的正常判斷。
(2)作業目的偏離課程要求
現階段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內容枯燥無味,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對課本內容進行抄寫、背誦、默寫,從而磨滅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沒有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這與最初的目的逐漸偏離,從而違背了語文課程的教學要求。
(3)作業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的發展
在農村,多數家長認為語文學科只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相對簡單,這種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從而不重視語文的學習,并且處于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逐漸顯露出學生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可以進行高難度的閱讀理解和文言文翻譯,但有的學生還不能正確地書寫短語和句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為了方便評判,仍然安排統一的課后作業,而不是針對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作業的設計,導致基礎薄弱的學生不僅沒有通過作業提高語文能力,而且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愈發的不自信,從而厭惡語文。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作業內容簡單沒有挑戰性,因此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也受到了阻礙。
(4)作業評價方式欠佳
處于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經過了幾年語文知識的積累,可以獨立完成語文作業,在作業中通過自己的認知和語言邏輯進行作答,因此在寫作和閱讀理解這類作業中,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具有發散性。但在農村小學的作業設計中沒有重點設計作業的批改形式,多數教師仍依據統一的標準答案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判,沒有關注到學生呈現在作業中的內心想法和對知識點的理解方式,從而影響了對學生語文思維邏輯的培養。
3.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1)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狀態下完成作業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設計出充滿趣味性的語文作業,促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作業。比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利用農村的地理優勢,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寫作”。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在村里進行一到兩個小時的娛樂活動,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平時注意不到的事物或者現象,然后讓學生在紙上寫出不限題目不限內容的作文,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對優秀的作文進行朗讀并表揚。這種作文形式,使學生回歸生活,從自然中尋找素材,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
教師設計出通過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興趣的語文作業。例如,教師在教授《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邱少云主題表演比賽”任務。首先,教師可以尋找一個空教室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場景布置,其次,讓學生基于對課本的理解,自行選擇表演的角色進行模仿,注意讓每一名學生參與到表演中,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指導和評價。學生在表演前,需查閱更多有關邱少云的資料,對邱少云會有更為全面的了解,表演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配合、相互協作,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和同學情誼也得到了培養。通過表演的作業形式,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反應能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學生也了解了更多的歷史知識,其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
(2)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注重促進學生語言積累
許多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語文通俗易懂,但在遇到問題時常常一頭霧水,正是因為學生沒有形成語文積累的意識,導致自身的語文基礎薄弱。閱讀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在“雙減”背景下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作業形式,教師要充分把握閱讀這一作業形式,設計出優秀的語文作業,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教師要意識到,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基于自己的感悟,從人物、語言、故事情節等多個方面來獲得美感的體驗,進而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和審美品位,學生這種思想行為的轉變是獨立于教師以外的,但是產生的效果遠遠高于教師的直接說教。
例如,教師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結束后,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紅色書籍”的作業,使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對我國的發展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積累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每周固定的一天設為“讀書日”,每到這一天,教師不再布置額外的課后作業,而是讓學生對好字和好句子進行摘錄和積累,并將其應用于以后的寫作之中。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讀書好物”的分享,讓學生在講臺上為自己喜愛的書籍進行分享介紹,說出推薦的原因以及自己閱讀書籍產生的感受,通過這一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閱讀中種類,從而進行全方面知識的積累。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學生在收到其他學生的認同和肯定時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
(3)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業設計要注重訓練學生語言運用
語言的運用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的核心能力,并且學生發展思維、傳承文化、審美鑒賞等行為都是在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同時,語言要素作為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色,主要體現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中。“雙減”政策要求教師避免設計機械、枯燥、煩瑣的作業內容,并不意味著要教師徹底放棄為學生布置傳統的書面作業,而是在設計時進行靈活處理,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作業,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要想使基礎性作業以生活化和實踐化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師應該注意強化家庭作業與學生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比喻句的特點之后,可以向學生舉出幾個比喻句的例子,如:“學校圖書館那豐富的圖書,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時間艱澀地流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鼓勵學生從課本上找出三句自己喜愛的比喻句并抄寫下來,并通過自己的想象力結合生活中的事物寫出五個比喻句,教師要對學生完成的作業進行及時的評價,可以在黑板上書寫優秀的比喻句向學生展示和分析,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這種作業形式可以使學生在了解比喻的基礎上進行鞏固認識,最終落實到語言的運用上,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還可以進行熟練地運用。
(4)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創新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應只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還應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比如,引導學生進行詩歌的編曲演唱、改變課本故事結尾、扮演小記者進行采訪活動、根據調查情況書寫報告等,這些開放性作業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和一位學者的對話,小女孩扮演的是小記者的角色對學者進行采訪。因此教師可以在該課程講解結束后,向學生講述有關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為學生展示幾個簡單的采訪稿并進行介紹分析。待學生了解并掌握采訪流程和采訪稿的書寫后,讓學生自由組隊進行“小記者采訪活動”,一名學生負責擬定采訪的主體、采訪稿的書寫和扮演“小記者”的角色,另一名學生負責對“小記者”的提問進行回答,并將采訪過程按《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課本中的對化形式記錄下來。這種形式的作業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語文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可以很好地培養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使創新思維得到很好的開發。
(5)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注重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第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詞匯運用能力。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源源不斷的新生字,不過高年級的學生大多數都掌握了不少基礎詞匯,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因此教師布置的抄寫課文字詞、抄寫課本內容的作業都屬于無效的作業。教師可以為高年級學生設計一些能夠改善其寫作水平的家庭作業,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書寫相結合,促使學生掌握的字詞進行有效運用。例如,教師在學生學習新的生字和四字詞語后,可以為學生布置寫日記的作業,并向學生強調,在寫作時運用到上課所學的生字和四字詞語,從而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這種作業設計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的生字進行鞏固運用,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語文素養提升。
第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語言教學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教師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作業的設計。例如,教師在進行六年級名著單元的教學時,設計出綜合性作業,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首先是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規定時間完成名著的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其次是寫作能力,學生在完成第一項的閱讀作業后,根據閱讀內容,要對閱讀中出現的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并寫出對文章閱讀后的感受和看法,通過自己書寫的內容對名著進行粗略的復述。再次是表達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對人物的看法進行闡述,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最后是聽講能力,以上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在課堂上對該課文進行補充,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客觀評價,并組織學生認真聽講。這種作業形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符合“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
總之,“雙減”政策的落實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作業作為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腳步設計出優秀的語文作業,并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讓每名學生都能在作業中收獲成果,也使語文作業設計在“雙減”政策的落實中發揮真正的作用,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減量不減效。
參考文獻
[1]謝銳.“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有效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8).
[2]羅秉連.“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研究[J].家庭教育研究,2021(12).
[3]王清.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改進與評價的優化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
[4]高睿.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分析[J].新課程,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