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少平
摘 要: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思維能力、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能力以及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品格。為達成此目標,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該深化變革以及創新發展,教師應該注重把握好科學的教學目標,精準運用高效教學策略,整體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更好地促動學生多元高效發展。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109-03
學科核心素養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指明了科學的方向,也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把握好新課標的要求,科學把握好學科特征,充分立足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全面提升高中信息技術實效,更好地促進學生高質量發展。
1.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深入推進,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把握好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積極分析傳統課堂教學以及管理工作的不足,真正面向學科核心素養,全面推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明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一系列的發展實踐證明,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深化課堂改革,全面增強教學質量,不僅能真正打造高效化的信息技術課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發展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要求,全面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周圍到處充斥著紛繁復雜的信息內容,在這些信息內容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極容易被負面信息所影響,繼而出現錯誤的行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秉持課程特色,精準把握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每一個高中生必須具備的核心意識,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的學生,能夠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地篩選優質的信息內容,也能夠立足于自身發展更好地運用好信息技術,真正讓信息技術為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服務,真正引導學生成為信息技術的應用主體。
第二,科學優化學生的計算思維。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從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卓有成效地創新與變革課堂教學模式,精準運用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計算思維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技術的過程中運用的思維,其要求學生學會合理運用其處理計算問題。在高中生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他們面臨的信息問題或者數據問題越來越復雜。而具備較強計算思維的學生,能夠精準全面地把握好關鍵性的信息數據,也能夠切實提升信息數據的利用成效。
第三,整體提升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意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學生學習使用數字化工具,其要求學生具備創新思維,提高利用數字化有效性,并將數字化作用到學習過程及知識內容的有效管理過程中。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著力提升學生這方面的素養和意識,能夠引領學生深入把握好這一課程的核心內容以及關鍵立足點,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和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以及創新意識。對學生而言,他們在發展實踐中,若自身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自然能夠創造性地投身于學習實踐中,進而更好地把握以及利用好課程內容。相反,若學生不具備創新意識,或者學生不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他們的發展實效,也難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四,科學增強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才是關鍵性的學習主體。教師要注重將學生置于關鍵中心位置,全面培養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未來社會是信息社會,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實踐等,可能都需要借助于信息技術來實現。作為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以及發展力量,若學生不具備一定的信息意識,或者學生的信息思維明顯不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他們的發展實效,也難以提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而具備較高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學生在利用互聯網的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規范,不斷優化自身的行為,遵守網絡公約以及法律規定等。為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整體提升以及優化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2.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指明了科學的方向,同時也提供了明確的發展目標。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深入把握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目標,充分制訂科學的課堂管理制度體系,全方位創新和變革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構建和諧有序的師生關系,在整體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同時,注重優化學生的核心素養,確保高中生全面且持續發展。
(1)科學完善課堂教學制度體系
在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指導下,教師為著力打造高效課堂,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必須建立健全完善且精細化的課堂教學管理制度體系,以清晰化、明確化的課堂教學制度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發展。在課堂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全面地依托于新課改的要求,全方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將學生當作課堂學習的關鍵主體。尤其是在課堂管理制度的建設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改變傳統的“一刀切”強制管理方式,積極采用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理念。比如,在課堂管理制度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共同制訂課堂管理的“公約”,這樣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參與以及認可積極性。在課堂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創設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設自由成長的空間。比如,教師應注重課堂軟硬件的創設,既要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繼而為學生做好科學的示范,如要能規范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與回答問題。
(2)結合課程內容合理做好教學轉換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為引領學生科學全面投身于學習實踐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發展能力,應該注重深入結合課程內容做好科學的教學空間轉換,在盡可能降低學生課堂注意力分散問題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跟隨教師的引導全面且系統地投身于學習實踐中。教學空間的轉換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實踐情況,把握好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創新以及變革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教學空間的高效轉換的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實現直觀化教學,利用課堂板書引導等幫助學生快速梳理課程知識點。但在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在教學空間轉換的過程中,極容易引發學生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這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實效。如當教師從多媒體轉變到板書時,學生可能很難從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情境中掙脫出來,很難快速集中精神聽教師的講解以及分析等。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清晰且明確的分析與研判,要對課程內容進行高效化梳理,并做好過渡階段的有序銜接。
(3)精準把握好管理重點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管理細節,精準把握好管理重點。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把握好機房環境的特殊性,積極設計針對性強的管理方法。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進行機房操作的過程中,科學采用巡課的方式,快速查明學生所處的學習狀態。當教師通過巡課發現學生的不足時,可以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規范,以此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課程內容,精準把握好學習需要,更好地投身于學習實踐中。教師的巡課還能夠幫助學生隨堂進行知識能力的提升,當堂將所學的問題予以解決,不至于將學習漏洞或者不足遺留在課堂外,實現當堂消化吸收。比如,教師可以針對個別學生進行重點管理。每個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均存在較大的不通。對操作能力相對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著重提升他們的實踐素養以及操作能力,幫助他們快速掌握好計算機操作能力。對缺乏興趣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融入一些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或者任務,引導他們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進行高效學習。當然,教師可以讓這些個別學生集中坐在一起,然后教師則站在他們中間位置進行授課,這樣就能夠防范可能出現的開小差問題。此外,教師應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精準高效地采用分層教學法。分層教學法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整體素養進行全面摸排,為學生構建個性化的成長檔案,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工作。
(4)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管理的過程中,為深入有效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整體水平,有必要創設和諧有序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師,應該將學生當成是平等的主體,應該始終給予學生尊重,既要尊重他們的認知水平,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的不同看法。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參與課堂互動。此外,教師還應該充分關心關懷學生,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待遇。比如,針對學困生,教師要進行點對點的指導以及幫扶,在全面了解學困生成因后,適時給予他們以指導以及教育幫助。依托于這樣和諧互動的課堂管理模式,教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帶著濃厚的發展興趣,全面投身其中,能夠更好地認知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也能夠切實提升自身的學習發展實效。再如,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生活化的任務情境,盡可能將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認識等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從相對熟悉的內容入手,這樣他們在理解的過程中,就能更好地掌握好切入點。如在引導學生學習PPT等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照片或者旅游照片等做成一個PPT。在這樣的任務導向下,學生在PPT制作的過程中就能更積極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內容完成任務,也更有參與的動力。
(5)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導向下,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全面創新課堂教學組織模式,科學利用好項目式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項目式教學法的科學運用,能夠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關鍵主體,也利于全方位夯實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基礎。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運用實踐中,教師要做好精細化的教學準備,要以導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化的學習。學生是信息技術學習的關鍵主體,教師可以將導學案提供給學生,引導他們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為了保障學生的整體學習實效,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小組的具體人數以及人員分工等,然后要做好必要的示范,讓學生可以有方向地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進而提高課堂學習實效。導學案是明確的學習任務清單,是科學的學習任務方向。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立足于課程內容為學生設計明確的導學案,更要立足于不同學生的素養設計分層式的導學案。這樣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就能夠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全面系統投身于課后自主學習實踐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導學案的具體內容實現對學生的精細分層評價,精準把握與研判學生的學習情況。當然,在項目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可能在初期難以有效地把握好學習重點,也難以深入全面地理解學習關鍵之處,這無疑會影響項目的整體實施以及開展成效。為科學全面地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也為了真正夯實學生的信息應用技能,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情境進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引。
3.結語
在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導向下,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把握好學生的發展認識規律,科學運用精細化的教學策略,立足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全面快速促進學生的高質量發展。教師要明確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探索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以此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胡翠麗.高中信息技術課堂項目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15).
[2]黃速云.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思考[J].數碼設計,2021(04).
[3]馬喜音.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落實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