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連發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現階段,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不僅要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要確保教學質量。為此,為了更好地落實“雙減”,本文從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作業設計入手,并對其進行了詳細探討。通過對“雙減”政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作業設計的意義和目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探討了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作業整體設計的創新實踐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200-03
語文課程在小學教育中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只有把小學語文學好,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他科目的學習任務,而語文作業又是小學生學習中的重中之重。通過完成語文作業,既能使學生更好地實踐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又能使學生對各類重點知識有較深的了解。因此,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實踐作為教學的重點,探索在“雙減”背景下,怎樣才能更好地運用語文作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業減負增效的意義
(1)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過多的課后作業不但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會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課后作業過多,不但擠占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而且對他們的思維與創造力也有很大的影響。多項調查顯示,學習負荷較高的地區,學生睡眠不足、抵抗力下降和近視發生率較高,且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與作業量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關系。改善小學語文作業,旨在從根本上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應該從作業總量、作業內容、作業指導等幾個方面入手,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并對作業的效果進行鞏固。
(2)強化教育的基礎性作用
優質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動的根本目標,也是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期待。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傳統的教學任務繁重,以“題海戰術”的方式來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是一種過分強調自我約束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不利于創新的教學方法。通過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改革招生辦法,可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從宏觀角度看,減輕課業負擔,對作業設計進行整體規劃,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完善學生評價制度都有重大意義。從微觀的觀點來看,適量的課后作業可以減少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他們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3)強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雙減”以前,學生在課余時間不僅要做很多功課,而且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這種情況下,既占據了課余時間,對學生的學習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當前減負增效的形勢下,學校應大力提倡課外服務,也就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共同為學生提供課后服務。這一措施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生放學后到家長下班前無人接送、無人看護的問題,還可以對學生的課外輔導和培訓進行有效規范,讓他們在這段時間內可以進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藝術活動和勞動活動,以此滿足他們的個性學習需要,促進他們全面、健康發展。
2.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弊端
(1)以“量”為主地“做”
目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僅僅關注了作業的數量,想盡辦法去尋找題目,并一直對學生布置各種作業任務。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是用“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機械性的訓練。這種方法或許對優等生有作用,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卻是一種負擔,時間長了,反而會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反感,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思考。如此龐大的作業量,只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例如,很多語文作業題量過大,而且答案單一,缺少了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摸不到頭腦。而且課業負擔過重,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完成,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其他活動和休息,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另外,由于作業負擔太大,導致作業質量得不到保證。對教師來說,由于作業量過大,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仔細批改每份作業,導致學生的錯誤和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和指導,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難以對學生的學情做到正確判斷。
(2)作業設計形式單一
語文作業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一張手抄報,也可以是一個小故事,還可以是一個角色扮演活動。然而,目前的語文作業設計大多是傳統的選擇題、填空題、閱讀理解題等形式,往往都是書面的形式,學生只能在紙上寫下來,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主動設計作業的意識,他們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很隨意,拿其他教師設計的作業來給自己的學生布置任務。其他教師設計的作業或者是教科書上推薦的作業并不適用于每個學生。如果只是隨隨便便地拿來用,那只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得不到提升。長期以來,給學生布置單一的課后作業,實際上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這種單一形式的作業設計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減弱。毫無疑問,這種布置作業的方式只能機械化地增加學生的部分記憶,并不能發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而且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如果長時間地做同樣種類的作業,不僅會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還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甚至會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
(3)作業缺乏針對性
目前的語文作業設計往往是一刀切的,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的設計。這導致部分學生感到無法適應作業的難度或者覺得作業太簡單,難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一樣,他們的性格特征也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對語文的理解也就不一樣。特別是優等生和學困生,他們對作業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是天差地別。而在布置作業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之間的不同,不是布置了太簡單的作業,造成了天賦較高、接受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難以得到提升;就是布置了難度太大的作業,導致基礎比較薄弱、能力不足的學生得不到進步。這種布置作業的方法缺乏針對性,導致學生難以在作業中進行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影響了他們的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
3.“雙減”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策略
(1)減量增質
“雙減”是由“減”和“增”構成的,“減”指的是學生的課業負擔,“增”指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和效率。在降低學生課業負擔方面,合理安排課業總量,既是“雙減”政策實施的基礎,又是激勵學生主動完成課業任務的動力所在。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業設計時,應該將學生的發展特點、作業的完成情況、作業的難度和總量等因素考慮在內,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目標、有層次、有彈性、有實用性的作業設計。此外,教師要把握好作業的重點和難點,將核心素養融入小學語文作業中,并進行多種作業的設計。以《北京的春節》這一課的課后作業來說,文本主要介紹了北京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期間的各項春節傳統活動,描繪了老北京春節獨有的特色活動,展現了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節日習俗的贊美。在作業設計上,可以以“春節”為中心,設計出更加豐富和形式多樣的作業,并盡量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1~3個地區的春節風俗習慣、關于春節的古詩詞,并根據文本表達風格介紹某地區的春節風俗習慣等。這些作業都是關于春節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能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和我國各個地區的風土人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注重多元化作業設計
重復的課后作業會使學生覺得很無聊,也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動力。為了避免重復的作業,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依據,設計出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不同的語文知識和技能。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來設計作業,比如閱讀理解、作文、口語表達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上獲得鍛煉。此外,教師還可以以學生的實際學情和興趣愛好為基礎,對作業進行設計,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和收獲。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在線作業平臺、電子課本等網絡資源,對作業進行設計,使學生能夠更方便地完成作業。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之余還應關注并尊重學生,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比如,在《藏戲》這一課開始前,教師在給學生設計預習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簡單了解一下作者馬晨明的一些簡介,可以讓他們在課文中找出排比句,然后說出排比句在文章里起到的作用,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初步閱讀,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找到文中主要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故事中有什么樣的情節。用這種方法,學生就可以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自主探究學習,這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幫助,還有助于他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關注學生的狀態,發揮作業的引導功能,使學生能與他人合作互動,使不同階段、不同性格的學生均可參與做作業的過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希望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獲得他人的認可,且愿意與同齡人交流。因此,教師可設計互動性較強的作業,讓學生查漏補缺,迎合學生的喜好,使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完成作業。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通過合作來完成任務。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使其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與掌握。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小組協作學習中,學生能夠在一個小團體中進行交流與合作,并將自己的學習經驗與知識進行共享,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作業選擇
世上的每一片樹葉都不一樣,通過大量的教學實例,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在設計小學語文作業的時候,不能一視同仁,要有意設置多種類型的作業,根據學生的愛好和能力,選取適當的作業。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背誦和抄寫的方式來鞏固所學學習。而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則需要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課后作業。例如,設計《太陽》一課的課后作業,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制訂出相應的練習計劃。而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適當地減少作業的難度,著重于對文本的掌握和理解,可以對重點詞匯進行抄寫,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大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優等生而言,重點仍然是鞏固書本上的知識,但在作業上,可以適當加大難度。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抓住文中對太陽進行描述的關鍵詞,繪制出一幅思維導圖,體會到文中說明方法的妙處,進而對太陽在人類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并查閱有關的資料。又如,在教完《匆匆》這一課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他們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和好句,選一個喜歡的段落來背誦,聯系《匆匆》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閱讀朱自清其他著作,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由地選擇作業,這也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作業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對他們的發展更加有利。
4.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貫徹“雙減”政策的要求,圍繞“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方向,開展語文作業設計。教師要利用不同類型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基礎,把控作業難度,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均可在實踐中積累更多學習經驗,使學生的語文學習達到一個提質增效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他們的學習渠道,積累更多素材,使語文學習水平與核心素養得以全面提升。此外,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
參考文獻
[1]陳影.“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J].文理導航,2023(06).
[2]汪瑞.“雙減”背景下小學中高段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的現狀調查與策略研究[D].成都大學,2023.
[3]陳月蘭.減負增質,因材置業——基于“雙減”政策的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業設計[J].教師,2023(12).
[4]劉秀梅.“雙減”政策下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