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雅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抗阻力運動護理干預對肌少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0月- 2022年10月來醫院治療的76例MHD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性別、年齡、透析齡組間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抗阻力運動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最大握力與步速、腎臟病生活質量及肌少癥相關指標。結果?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體力活動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重度活動水平人數比例高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最大握力、步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最大握力、步速皆升高,而對照組皆降低,且觀察組最大握力、步速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腎臟病生活質量量表的癥狀與不適、腎病影響、腎病負擔、認知狀態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肌少癥相關指標中的骨骼肌質量指數(SMI)、上臂肌圍、小腿圍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阻力運動應用于MHD患者肌少癥干預中,能夠改善患者各項指標,降低肌少癥發病率,促進患者疾病轉歸。
【關鍵詞】? 抗阻力運動;維持性血液透析;肌少癥;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21--04
肌少癥是一種以肌肉萎縮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由于飲食限制、體力活動減少、炎癥因子刺激及透析藥物對機體代謝的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出現肌少癥的概率高達3.9%~68.0%。肌少癥是導致患者跌倒、癱瘓、住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運動干預能有效地延緩或逆轉這一進程[1]。在透析過程中,鍛煉對維持患者身體健康有良好的效果。抗阻力運動是肌肉克服外界阻力進行的主動運動,與有氧運動相比,抗阻力運動可以提升肌肉質量、力量、功能[2],因此,它更加適合改善肌少癥的相關癥狀。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抗阻訓練,不但能增加患者的身體活動,而且能增加食欲,改善營養狀況,減輕患者的骨量損失,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3]。本研究在MHD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抗阻力運動干預,對控制患者肌少癥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0月- 2022年10月來醫院治療的76例MH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MHD治療的適應證;②可獨立行走,未發生軀體殘疾;③穩定透析時間超過3個月;④臨床資料齊全者。排除標準:①孕婦與妊娠期婦女;②3個月內存在出血或感染記錄;③有心血管支架植入術、人工關節置換術、截肢術者;④合并嚴重感染、惡性腫瘤者;⑤精神失常、意識障礙者。按照性別、年齡、透析齡組間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其中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47~76歲,平均59.45±5.54歲;透析齡3~37個月,平均19.81±6.64月。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46~75歲,平均59.32±5.21歲;透析齡3~36個月,平均19.35±6.78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透析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自愿參與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前,聯合化驗檢查,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態,選擇合理的透析及透析防治,做好透析準備。透析期間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包括血壓、心率、呼吸等等,觀察患者意識狀態是否存在異常,記錄患者的血壓、脈搏。加強對血管通路的監護,觀察是否存在船資處腫脹滲血等問題并及時處理。及時發現低血壓等緊急并發癥,如若發生要立即通知主治醫師。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抗阻力運動,在透析治療前1~2小時進行抗阻力運動,一周三次,具體內容如下。
(1)下肢腳踝負重聯合上肢彈力球:在第1周訓練階段,腳踝負重為0千克,主要訓練內容為進行低強度的抗阻訓練,如使用股四頭肌訓練板輔助訓練,并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每間隔一周單腳腳踝負重增加0.5千克,最高5千克,并逐漸縮小訓練板的角度,直至完全去除訓練板。在訓練過程中,可指導患者用未治療的手握彈力球練習,進行上肢抗阻運動,并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循序漸進地施壓彈力球。
(2)監測患者體征:在運動過程中要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變化;監測患者的耐受程度,如果患者感受到吃力,要立即停止,避免疲勞感加重,對患者的肌肉造成損傷。要注意,如果患者在運動開始前出現血壓高于200/110或者低于110/50、干體重增加超過5%、存在影響運動的癥狀、心率低于60均不可進行抗阻力運動;如若患者出現低血壓/高血壓發作、低血糖、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等情況時,也要立即停止運動。
1.3? 觀察指標
(1)體力活動水平:采用國際體力活動問卷(IPAQ)評估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并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等級越低代表活動能力越差。
(2)最大握力與步速:通過握力(HGS法)評估患者的肌肉力量;使用6min步行試驗,計算患者的日常步速。
(3)腎臟病生活質量評分:采用腎臟病生活質量量表(KDTA)對患者的癥狀與不適、腎病影響、腎病負擔、認知狀態等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4)肌少癥相關指標:評估與測量患者的骨骼肌質量指數(SMI)、上臂肌圍、小腿圍。
1.4? 數據分析處理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體力活動水平比較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體力活動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重度活動水平人數比重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2.2? 兩組患者最大握力、步速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最大握力、步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最大握力、步速皆升高,對照組皆降低,且觀察組最大握力、步速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腎臟病生活質量(KDTA)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KDTA各維度(癥狀與不適、腎病影響、腎病負擔、認知狀態)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肌少癥相關指標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肌少癥相關指標中的SMI、上臂肌圍、小腿圍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抗阻力運動指的是肌肉克服外在阻力進行的主動運動,其阻力的大小是由四肢的肌力決定的,以在用力后能夠克服阻力完成運動為度[4]。在血液透析中,通常采用的上肢抗阻動作包括:①上肢舉啞鈴練習;②適合下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上肢彈性肌腱鍛煉;需要做的是:進行性的腳踝承重;下肢的阻力帶訓練;膝蓋的伸展運動。采用坐、躺兩種姿勢進行抗阻訓練,都不會對血液透析造成干擾,操作簡單。在具體的訓練中,可以采取有氧運動和抗阻力運動相結合的方法,即在血液透析的間歇性地進行有氧和抗阻力運動;還可以在下肢進行有氧、健側上肢同時進行舉啞鈴等抗阻力運動,這些運動適合沒有嚴重透析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青壯年使用,對短期內回歸社會、參加工作有很好的效果。但也要考慮到患者的耐受程度[5]。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全,重癥血液透析患者呈上升趨勢。血液透析患者因病情變化及血液透析等原因,出現肌少癥的概率高達68.0%,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因此,如何有效地處理血液透析患者的肌肉萎縮現象,是目前臨床護理工作面臨的一個難題。在透析過程中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改善血透患者的肌少癥。然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國內血液透析患者的總體運動狀況不佳,只有5.5%的患者處于活動期或保持期。目前,我國已有的運動干預方案均基于臨床實踐,沒有統一的方法[6]。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案費用低廉、操作簡便,能實現資源與效果的最佳化,適用于多學科協作的模式,能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復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在對MHD患者進行運動干預時,可以參考這一計劃,并結合各個血站的具體條件,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達到預防和改善MHD患者肌少癥的效果,降低其不良后果[7]。
以靜坐為代表的MHD患者,無論是生理功能還是心理功能都比正常人群差,尤其是伴有肌少癥的MHD患者,其生活質量亟待提升。據報道,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較易出現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癥、抑郁癥等,進而影響其生活品質。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長期接受血液透析,其生活、工作的空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可能會出現負性心理;此外,由于長期應用動靜脈內瘺,會引起瘺口凸出,血管硬化,同時還會引起血透引起的營養不良、肌少癥等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的工作功能。血液透析伴肌少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其中運動干預和肌力的提高在工作狀態、軀體疼痛和整體健康上有明顯的提高;運動干預可以使患者產生積極的情緒,增強活力,改善心理消極思想,提高睡眠質量[8]。此外,抗阻力運動干預還能夠改善患者的身體活動,其原因可能在于:在本研究中,對MHD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進行漸進式的、中高強度的運動,并充分利用患者的治療時間,這對患者參與運動的依從性有幫助;在透析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和復健師可以隨時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監測,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運動強度,在保證運動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運動療法的個性化[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體力活動水平更高,說明在抗阻力運動的干預下,患者的體力活動提升,可適當的展開各項體育活動,恢復正常生活。在運動功能方面,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的最大握力更高,日常步速更快,說明抗阻力運動對患者肌肉力量與肌肉功能的改善十分顯著,能夠有效避免患者發生肌少癥,恢復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同時,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腎臟病生活質量評分更高,證實采取抗阻力運動的應用價值較高,能夠降低腎臟疾病對患者帶來的影響,緩解MHD帶來的不適癥狀,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骨骼肌質量指數、上臂肌圍、小腿圍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隨著抗阻力運動的有序開展,患者的肌肉質量逐漸得到恢復。肌少癥得到了有效預防,臨床應用價值高[10]。
綜上所述,給予MDH患者抗阻力運動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骨骼肌質量,恢復患者的肌肉力量與肌肉功能,有效控制肌少癥的發生。在實施抗阻力運動前,需要對患者展開疾病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抗阻力運動的優勢,以此不斷提高患者鍛煉的依從性與主動性,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4? 參考文獻
[1] 孫潤潤.有氧運動結合抗阻訓練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及軀體功能的影響效果[J].現代養生,2023,23(7):538-541.
[2] 方孟,戴敏,楊文娟,等.有氧聯合抗阻運動對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癥患者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3,38(5):95-100.
[3] 朱麗芳.血液透析中遞增式抗阻運動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J].透析與人工器官,2022,33(3):85-88.
[4] 郭珊珊,劉梅,鄭夢蕾.血液透析期間低血壓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及有氧-抗阻運動的干預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2,42(11):2763-2768.
[5] 黎明,楊海川,馬軼坡,等.營養指導聯合HAPA模式個性化抗阻運動對維持性血液透析肌少癥患者營養指標及生存質量改善作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2, 34(10):62-67.
[6] 王凱選,于鵬飛,劉志梅,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癥發生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22,36(7):1270-1275.
[7] 陳管潔,張海林,尹麗霞,等.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癥患者運動干預方案的構建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7):798-806.
[8] 吳茜,劉澤萍,郭德久.八段錦運動對血液透析并發肌少癥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36):97-101.
[9] 劉文霞,李靜.運動康復對維持性血液透析肌少癥患者身體機能的影響[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21,30(2):185-188.
[10] 丁妍,常立陽,羅月,等.不同強度運動對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癥康復效果的研究進展[J].中國血液凈化,2021,20(4):221-223.
[2023-05-19收稿]
作者單位:215600?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血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