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艷艷
摘? 要:由于高校大學生所處時代背景及其思想認知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自主勞動能力、勞動意識有所缺乏。文章立足于新的社會發(fā)展時期研究高校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模式及實施路徑,意在結合現階段時代背景探討面向高校大學生實現勞動教育時需要把握的原則,并進一步提出優(yōu)化勞動教育質量的有效措施。文章通過實踐分析可知,新時期勞動教育工作開展,應通過有效樹立勞動教育目標、設置專項勞動教育課程、加強拓展型勞動實踐活動組織落實、提升教師在勞動教育中的思想引領力度等路徑,達到優(yōu)化勞動教育效果,提升勞動教育質量這一目標。
關鍵詞:勞動教育;高校大學生;實踐活動;思想引領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7-0161-04
高校大學生在落實勞動教育時,需結合實踐活動資源條件、實踐活動組織落實側重點進行綜合分析。教師也應通過與高校大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其對勞動教育的基礎認知和整體狀態(tài),以便最終提升勞動教育整體質量水平、解決學生在勞動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形成良好的自主勞動氛圍,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勞動實踐能力。此外,勞動教育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狀態(tài),促使大學生在參與實踐勞動時獲得主觀體驗和價值認同。
一、高校勞動教育基本模式分析
(一)依托思政教育滲透勞動教育內容
現階段高校勞動教育在實施時,大都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要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將勞動教育內容滲透進去。這種滲透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認識到勞動實現的重要性以及自主勞動的實際意義。但缺乏獨立的課程教學引導和實踐活動組織,會影響高校勞動教育的實際效果。另外,思政教育若只停留在理論引導方面,也不利于學生從根本上提升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這也是現階段需要對勞動教育模式進行優(yōu)化的內在動因。
(二)伴隨相應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勞動教育
高校的不同專業(yè)都會匹配一定的實踐教育內容,勞動教育在部分專業(yè)課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成為匹配實踐活動[1]。大部分教師在組織勞動教育時,都以這些為切入點,進行學生勞動實踐教育。此種實踐教育雖然能夠與學生專業(yè)學習高度匹配,但是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地位未能充分突出。且大部分教師對于勞動教育的實踐價值也缺乏認知,部分教師會伴隨專業(yè)課程學習隨機設置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不利于形成長效機制,難以保證高校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效果。因此,需要從針對性更強的角度進行勞動教育活動的組織實踐,并且加強思想認知引導。
二、高校大學生在新時期實施勞動教育的實踐原則
(一)保持大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勞動教育實踐性
保持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與大學生身心狀態(tài)發(fā)展特征相匹配的一項基本原則。大學生只有自主體會到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夠更好地認同勞動教育,更好地參與到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不同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體驗也才能夠得到優(yōu)化。從本質上說,這都是最終保障勞動教育實際效果的重要條件[2],更是體現教師教育引導思路合理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科學方法。大學生要在勞動教育中確立主體地位,高校教師應結合大學生的基礎勞動能力以及思想認知進行充分了解,并且積極與大學生溝通,為后續(xù)的勞動教育規(guī)劃提供參考。只有讓大學生處在主體地位,才能更加充分全面地體會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并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參與度,真正達到提升勞動能力這一目標。另外,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也能使大學生感受到勞動教育形式的靈活性與多元性,能夠更好地激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相關實踐活動,避免過于固定或理論性過強的勞動教育給大學生帶來思想上的負擔,最終影響勞動教育實踐效果。除此之外,保持大學生主體地位還能從思想認知和價值取向上為學生提供積極引導,從學生完成勞動任務后的情感滿足和精神滿足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鼓勵,這也是人性化教育特征的重要體現[3]。
(二)拓展勞動教育內涵,提升勞動教育深刻性
內涵拓展是體現勞動教育時代性的重要切入點,只有將基礎勞動教育逐步向現代化勞動教育的角度進行拓展延伸,才能促使大學生勞動教育在現代社會中具備實踐價值。從大學生自身角度而言,現代化勞動教育也是體現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優(yōu)化質量的關鍵切入點。因此,教師需結合實際針對性做好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為提升大學生勞動教育實際效果、滿足現階段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主觀需求提供支持和保障。另外,內涵拓展也考驗著教師的主觀教育引導能力,是現階段對勞動教育教師能力考核的重要切入點。從本質上來說,勞動教育具有綜合性特征[4]。因此,教師需要在實踐工作中滲透勞動教育,承擔部分勞動教育責任。可見,在勞動教育內涵拓展的基礎上,教師的專業(yè)教育能力和教育思想認知也會實現優(yōu)化與提升。具體來說,在面向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時,其勞動教育的本質包括提升家務勞動、自主勞動、自我服務等方面的能力。為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達到實踐能力鍛煉這一目標,大學生群體背景下的勞動教育,教師更應將勞動教育向學生能力教育這一方向進行延伸拓展,豐富勞動教育內涵,大學生應當通過自主實踐勞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付諸實踐,從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勞動教育的內涵從基礎的家務勞動基礎勞動轉變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現階段新時期的勞動更側重技術性,更加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責任心和整體積極態(tài)度。因此,教師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形式,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只有合理選擇技術手段,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不同類型的勞動實踐任務,這種勞動實踐教育拓展和創(chuàng)新的方式方法,也更能適應現階段的時代背景,使勞動教育在新時期發(fā)揮其重要價值。
(三)注重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對于大學生而言,勞動教育既是其實踐能力方面的薄弱點,也是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契機。現階段的大學教師,應認識到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對于其個人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積極以勞動教育為契機,將勞動教育中應具備的能力、具備的精神和思維狀態(tài)延伸拓展到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層面。通過勞動教育這一契機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層次,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5]。基礎勞動教育作為一個宏觀概念,更應與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各個維度實現有效滲透。只有以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開展勞動教育,才能更加精準地體現出勞動教育的價值,也才能提升大學生自身對勞動教育價格意義的認同感。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促使勞動教育內涵更豐富的重要切入點,勞動素養(yǎng)從本質上而言,不僅包括參與勞動過程中學生的主觀狀態(tài)和思想認知,也包括了一部分勞動能力方面的內容。對于大學生而言,其全面發(fā)展即思想認知、實踐能力方面的全方位發(fā)展。因此,基于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進行勞動教育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結合學生思想認知、實踐行動中的具體問題,為取得勞動教育實際效果奠定基礎。對于現階段的大學生來說,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是符合立德樹人宏觀目標要求的一項重要的實踐創(chuàng)新嘗試。
三、面向高校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優(yōu)化實踐路徑
(一)有效樹立勞動教育目標,保障勞動教育效果
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勞動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學生勞動能力的提升,應更進一步地實現勞動教育、勞動能力培養(yǎng)的拓展和完善。為達到更好的勞動教育效果,教師首先應充分重視目標樹立。通過基礎溝通交流,首先了解學生的勞動教育認知勞動實踐能力。以便在進一步制訂勞動教育目標時更加有針對性和實踐性。具體而言,樹立勞動教育目標時,教師需要了解大學生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如何理解勞動的意義價值,勞動實踐的類型應包括哪些大類,大學生認同性更高的應是哪種勞動組織形式。只有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認知和基礎情況,才能把握好目標定位,取得更好的勞動教育效果。具體而言,面向高校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時,教師應樹立的目標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應當注重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解決部分學生基礎勞動能力,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的現象[6]。二是提升勞動教育的整體層次,是勞動教育從基礎的體育勞動轉變到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這方面體現出勞動的宏觀性和時代性。另外,制定目標也便于教師在實踐中進行針對性觀察了解。明確學生勞動教育階段性效果,提升勞動教育整體質量。從學生角度而言,有目標的勞動教育也能夠起到一定激勵作用,雖然大學生自主意識逐步增強,但主觀的感受仍然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狀態(tài)產生著重要影響。因此,只有通過激勵的方式優(yōu)化學生學習的主觀感受,才能真正保證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設專項勞動教育課程,提升勞動教育針對性
除了依托常規(guī)思想政治教育和相關專業(yè)教學開展勞動教育外,為提升教育工作針對性,保障教育工作質量,高校還應結合學生實際有效設置專項課程。具體而言,勞動教育課程應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基于勞動教育的傳統理論課程。二是基于勞動教育的實踐指導課程。其中,理論學習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從基礎課程教學和勞動教育基本概念等入手,對學生進行基本概念教育和思想觀念教育。尤其對大學生而言,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引領進行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勞動精神教育、勞動科學知識教育是理論教育應明確的基準起點,也是確保理論教育與大學生基礎狀態(tài)實踐要求相符合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勞動教育在理論部分還應包括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工作從業(yè)能力等。教師可結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理論內容模塊,豐富和完善勞動教育專題課程的理論結構。以學生未來就業(yè)創(chuàng)造勞動成果能力等切入點,納入一部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中的相關課程。通過融合基礎課程創(chuàng)新應用專業(yè)課程的方式,為構建合理的勞動教育理論課體系奠定基礎。而對于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應把握的要點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針對現代化勞動技術、勞動工具、勞動實踐要求,面向學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認識到現代社會環(huán)境下的勞動與傳統勞動存在的典型差異。促使學生在勞動實踐課教學中更加精準地把握學習切入點和側重點[7]。在實踐活動組織落實中,還應以綜合性更強的社會實踐為主要載體,確保社會實踐中不同類型的勞動產生不同類型的主觀體驗,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實現勞動教育多元性和深刻性。在具體社會實踐活動方面,教師可選擇一些幫扶性勞動實踐活動,還可選擇讓學生參與與大學生年齡身份更匹配的技術性勞動實踐活動,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發(fā)揮勞動教育實際作用。
(三)加強拓展型勞動實踐活動組織落實
除了結合課程教學中的社會實踐和主題性實踐活動進行勞動實踐教育外,專項拓展型勞動實踐活動也應同步落實。例如,基于不同專業(yè)學生其勞動能力的側重點和基礎定義都有所差別。教師可結合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專項性勞動實踐活動。并且注重先進技術及先進思路的有效融合,為體現勞動實踐活動價值、發(fā)揮勞動實踐活動作用提供幫助和支持。例如,農業(yè)專業(yè)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組織時,可以將到田間去體驗基層勞動作為主題。此時,勞動教育更加具有基礎性、更加具有實際性。但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還應滲透一部分先進技術工具、先進多種方法以及栽培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細節(jié)內容。使勞動實踐活動的內涵得到充分豐富,這也是體現現代化農業(yè)勞動特征的重要方面。當學生通過基礎實踐勞動體會到勞動的重要性、勞動的科學方法后,其會在思想和精神上意識到基礎勞動對人們的成長發(fā)展以及社會的成長發(fā)展具備的重要作用。而當學生了解現代農業(yè)先進技術,并且對先進技術有了更加深刻的應用能力后,也會從根本上認識到技術思路對勞動質量效果提升的重要意義。這種綜合性的教育效果正是現代背景下勞動教育實踐所追求的目標。
(四)提升教師在勞動教育中的思想引領力度,營造良好勞動教育氛圍
整體氛圍營造雖然具有抽象性特征,但氛圍營造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也可潛移默化地體現出來。尤其是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其自主意識逐步增強,只有通過外部干預進行引領教育,才能確保獲得一定程度的實踐效果。相比于直觀進行針對性教育引導或理論引導,這種教育方式更加柔和、更加靈活,更適宜于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階段。
作為大學老師,一方面應以身作則,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積極參與做好表率作用[8]。另一方面,也應匹配滲透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勞動對于實踐成長和個人發(fā)展具備的重要意義。匹配主題性勞動實踐活動,提升勞動教育基礎層次,體現勞動教育實踐價值。使學生能夠在勞動教育組織落實的過程中獲得同步的思想引領,這是勞動教育層次、質量效果提升的重點表現,也是勞動教育在實踐中更進一步體現出價值的科學方法。教師還應聯動思政教育專項教師或高校輔導員,通過協同引領教育和日常生活觀察,對學生勞動教育實際效果進行了解和分析。營造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通過滲透性作用,提升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實際效果。
四、結語
綜合本研究實踐分析可知,高校勞動教育組織落實時,基本模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問題。需要結合基本模式的框架結構實現針對性優(yōu)化。分別從理論教育實踐教育、教師教育引導思想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找到創(chuàng)新優(yōu)化路徑。為最終取得勞動教育良好效果奠定基礎。此外,新時期的勞動教育還應當注重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實踐方法的融合應用,幫助大學生體會到勞動教育的先進性和時代性。
參考文獻:
[1] 左延彬,付靜.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和實踐探索——評《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論綱》[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6):230.
[2] 張猛持. 高校后勤融入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以集美大學柚子林勞動教育基地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22,(10):78-80.
[3] 童飛,高鳳儀. “五育融合”視野下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機制探析[J]. 知識窗(教師版),2022(09):117-119.
[4] 葉超.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方案設計、實施路徑及保障機制研究[J]. 科教文匯,2022(18):11-14.
[5] 魏雪. 應用型本科高校勞動教育與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路徑分析——以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為例[J]. 理論觀察,2022,(09):170-173.
[6] 胡芳,楊月榮. 習近平勞動觀融入高校勞動教育全過程的價值意蘊、現實困頓及路徑突破[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2,22(04):43-48.
[7] 湯罡輝. 借力目錄學發(fā)展高校圖書館場景的勞動教育——再反哺目錄學教育的發(fā)展[J]. 山東圖書館學刊,2022(04):48-52.
[8] 古越. 新時代高校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制度建設探析——基于NVivo12的制度文本分析[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22,43(08):124-127.
(薦稿人:張永花,文華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