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瑤
摘?要:伴隨高等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對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和綜合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由于學生自身、家庭環境、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對薄弱,需要立足大數據時代,從轉換視角、建構長效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探索發展型資助的新路徑,提高發展型資助育人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綜合素質;資助育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展型資助;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34
0?引言
教育部于2017年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全面推進資助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教育扶貧的重要意義,并要求將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從而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對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由于高職院校生源類別多樣,如對口單招生源、高考生源、中職生源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較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其成長環境、家庭條件等多方面影響,往往呈現缺乏自信、不善溝通、性格內向等特征,造成綜合素質能力不足。現階段,關于綜合素質提升的研究主要面向全體普通學生,沒有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一群體的細化指標,針對性不足;而且現有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方案等,理論成果多于實踐成果,定性多于定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展型資助體系仍有改善空間。而綜合素質內涵與發展型資助所提倡的理念高度契合,以此研究發展型資助問題,可以擺脫“知識本位”的禁錮,更能回歸資助育人本質。
1?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必要性
1.1?貫徹執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關政策的要求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中指出,“建設發展型資助體系,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力度”。
首先,應當加大力度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職業教育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具備專業的核心技能,不斷發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便于助力鄉村振興、社會發展。
其次,由于我國處于“后扶貧時代”,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關鍵。防止脫貧學生返貧需要激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內在個人發展動力,運用精準幫扶政策,不僅有助于阻斷貧困代際傳播,開放教育機會,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而且對于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促進深層次的教育公平。
1.2?保障型資助理念轉化為發展型資助理念的要求
近年來,伴隨國家、高校各項資助政策日趨完善,逐步將保障型資助過渡為發展型資助,發展型資助理念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及“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建立從國家、學校到社會以及學生四個層面的發展型資助體系,幫助貧困生實現“受助—自助—助人”的個人成長性發展,以期完成“扶困”“扶智”“扶志”的融合。基于上述資助育人工作面臨的新背景,有學者提出構建經濟資助、心理輔導、精神幫扶、學業指導、能力提升“五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體系。聚焦發展型資助這一理念的深刻內涵,制定多元、特色、有效的個性化發展型資助措施,積蓄發展力量,不斷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特別是逐步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長效培養與發展機制十分重要。
1.3?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本質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應在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進行人才培養。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視角對人的全面發展內涵和實現條件作出深刻解釋。教育是推動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他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迫切需要提高綜合能力、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學生群體,應當運用“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多層次、全方位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素質、開發其潛能,促使學生通過社會主義教育,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實現自己的身體、思想、能力、個性全面而豐富地發展。
2?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偏弱的原因
2.1?學生身心特點
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是未達到普通本科高校錄取分數線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以及中職和對口招生的學生,多數學生文化基礎較差,自我要求松懈,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與此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容易出現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制能力較差、膽小怯懦、人際關系敏感矛盾等常見心理,導致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少地參與校園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更難成為學生干部,難以進行綜合素質能力的鍛煉和培養,造成其綜合素質偏弱。
2.2?家庭環境影響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視野和認知能力相對不足。因長期經濟困難,往往關注能夠迅速變現的事宜,對外界其他事務興趣度較低,并且缺少了解新鮮事物、開闊視野的機遇,常常會出現信心不足、容易偏激、成就動機相對較強等性格特點。由于多數經濟困難學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或是單親、離異、低保、重病等家庭,面臨物質生活匱乏的窘境。這些父母往往無暇顧及孩子教育,造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和學習氛圍的制約,難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致使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偏弱。
2.3?資助工作不完備
目前,現有的高校資助工作基本上已經實現保障型資助,完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扶困,但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專業理論水平等方面來看,平均水平較低,距實現扶智與扶志、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人才培養體系還有一定差距。此外,資助工作者自身素質、對受助學生教育管理及其長期關注追蹤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資助工作的長效機制以及發展型資助工作的體系架構有待進一步完善。
2.4?教育資源不均衡
經統計,來自農村地區或者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較高,由于農村地區或者經濟欠發達地區人群平均受教育程度較低,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造成輟學現象頻發。由于地區經濟發展、師資力量、生源質量、學校硬件等方面參差不齊,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嚴重影響農村教育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致使城鄉差距加大。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的享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進一步阻礙農村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素質培養。
3?提升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路徑
3.1?數據賦能,實現精準監測幫扶
數據賦能,一方面,收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進行精準監測。基于大學生全面發展規劃的測評數據,主要包括包含德育、美育、勞育文明素質分值、以智育為核心的職業素養分值、包含體育和心理的身心發展分值,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診斷,利用大數據技術平臺反饋的診斷報告,及時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根據數據進行動態調整,并根據診斷報告逐個分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身特點,有助于發現學生在學習、心理、生活等不同維度的具體表現,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幫扶,挖掘學生潛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運用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教育,實現精準幫扶。如根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不同監測數據,針對性地進行網文、音視頻等推送,構筑線上資助咨詢平臺,讓資助觸手可及。
3.2?拓展途徑,提高資助育人實效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缺乏自信等,應通過采取多方面的舉措和途徑來幫助他們戰勝自我,全方位增強綜合素質,如擔任學生干部、參與各類團學活動、青志協活動、雙創教育、學科技能競賽等。為切實提高資助育人的實效有以下方面:
第一,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各類活動、競選和比賽等,幫助其走出去,逐步建立自信,努力實現零掉隊。
第二,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各類活動和比賽中的表現,通過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適時開展相關指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掌握多方面的技能,滿足個性需求,促進全面發展。
第三,在活動和比賽中,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校園生活,真正融入并享受校園生活;同時,在活動和比賽中,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將來能夠通過工作解決自身困難、服務社會。
3.3?全程陪伴,持續強化長效機制
全程的資助育人,強調在資助工作中,育人主體應當全程參與到學生的大學生涯之中,時刻關注資助對象的思想狀況,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求學過程中享受同樣的資源,并對其進行全程指導。在實際工作中有以下方面:
首先,自學生入學起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如大學生全面發展規劃冊等,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足跡,做好大學生涯指導。
其次,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扶檔案,實時記錄幫扶措施(如綠色通道、勤工助學、獎助學金等),不同措施的效果以及具體談心談話內容,談話過程做到換位思考、感情移入。
最后,通過多方互動、整體聯動,關注學生就業情況,并對其就業給予指導。通過全程陪伴、全程育人,有助于幫助發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有助于選擇合適的時機,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進行干預,進而強化長效育人機制。
3.4?凝聚力量,形成強大育人合力
強大的育人合力,需要全員的參與,即在政府的引導下,學校、家庭、政府和社會協同育人。
(1)學校方面,調動所有教師,整合多類教育資源,分別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引領、學科專業知識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同時加強學生干部和信息員工作培訓,輔導員適時進行宿舍和班級走訪,觀察學生日常表現,如遇特殊情況及時開展談心談話,從而班長學生在身心健康、思想積極向上的基礎上,掌握專業技能和培養個人特長,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2)家庭方面,密切進行家校聯系,了解學生家庭實際困難,做好溝通配合,更加用心負責,避免學生本人自尊心強,遇到困難不反饋的情況發生。
(3)政府方面,為學校辦學提供良好的資源支持,不斷完善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政策,做好服務工作。
(4)社會方面,通過就業實習拓展就業機會,設立企業獎助學金,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受助走向自助。在具體工作中,運用多方力量,有助于改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解決多個層面的困惑。
3.5?轉換視角,創新資助育人模式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往往會重點關注其經濟困難,忽略可能由此帶來的其他問題,只有全方位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情況,關注其學習、心理、生活等多個視角,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維度的指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如出現學業、心理、就業、人際、生活適應等各方面的問題,應當對應聘請各方面的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如課業指導、心理指導、就業指導等。此外,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感恩、勵志教育等資助主題類的活動,宣傳資助政策和獲助學生多元發展的優秀事跡,選聘資助大使,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歧視知覺,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彈性得分,增強其主觀幸福感,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在服務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探索“團學實踐+學工幫扶”創新模式,進而逐步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協同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緩解經濟困難,做到化“失”為“善”,精準幫扶,培養成為國家需要的職業教育體系下的全能型人才。
4?結語
發展型資助視角下,更加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成長時的特殊需求,量體裁衣,因材施教,真正保證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提升綜合素質助力全面發展,實現成才理想。探究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路徑,不僅凸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現實關懷,而且有助于優化資助舉措、深化發展型資助理論,推動發展型資助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此外,發展型資助與和綜合素質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助于細化綜合素質相關理論研究、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EB/OL].(201712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EB/OL].(2020042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3]謝元海,馬會勤,梁勝男,等.后扶貧時代的職業教育反貧困行動路向:人才,技術與文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5):7680.
[4]李義波.新時代高校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體系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4):6870.
[5]胡娟.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時代使命[EB/OL].(20170713).https://news.gmw.cn/2021-07/13/content_34988918.htm.
[6]平措達杰.淺談資源不均衡對基層教育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1):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