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李鳳廷 張艷
摘?要:新經濟呼喚新商科人才,新商科人才培養也必須與新經濟、新技術、新模式緊密銜接。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圍繞“產教融合、學研聯動、專創協同”三個維度,提煉了面向新商科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重點總結了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的創新路徑與成果應用,進而為服務新經濟、培養新商科人才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新文科;新經濟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43
在當今的數字經濟時代,社會的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商業模式、金融范式、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巨變,傳統商科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新實踐水平總是領先于商科教育水平,以會計、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為代表的傳統商科,如何應對商業新倫理、新技術、新需求、新實踐的挑戰,培養適合時代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是當前新商科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命題。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探索培養具有“持續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分析技能、人際溝通”五大能力的“新商科”人才。依據學校商科人才培養的專業優勢,面向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和糧食三大行業,以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三鏈協同”為總體目標,樹立符合河南特色、區域實際的新商科專業辦學理念和定位。
1?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1.1?新商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一是結合河南工業大學定位、學校和現有商科專業的特點,制定了“大數據分析+物流管理”“智能+會計”“數據挖掘+電子商務”的特色化、個性化的專業培養方案;二是根據社會對網絡營銷推廣、供應鏈建模和物流運營管理等緊缺崗位的狀況,與世界工廠網、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順豐快遞等企業聯合,共同制定新商科人才培養方案,充分融入了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要求。
1.2?新商科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根據“新商科”的特點,組建一支有較高教學科研水平、專業技術與社會服務能力的師資隊伍。首先,引進一批擁有跨學科教育背景的高層次自有教師,共引進大數據分析方向教師2人、數據挖掘方向教師1人、聯網+方向教師2人、系統控制方向教師2人。其次,升級改造傳統教研室,組建課程團隊。學院組建16個專業基礎課課程團隊,以課程為單位組織教學,選拔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召集同一門課的教師相互協作,提高課程的教學有效性,尋求課程教學的新發展。再次,對現有師資開展培訓,或組織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踐鍛煉,共派出4名青年博士教師到河南省發改委、河南省工信廳、鄭州市工商局等單位進行掛職,使師資隊伍從單一專業型向跨學科復合型轉變。另外,還從順豐速運、北京絡捷斯特、三全食品、鄭州良運等頭部企業聘用一批兼職產業教授,使得師資隊伍學科結構多樣化、高端化。
1.3?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構建
依據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基本理論,基于OBE教育理念,探索出基于產教融合—學研聯動—專創協同的“一核多能、層級遞進、三驅動、五融通”的新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1)“一核多能”:立德樹人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能”:數字分析素養、戰略思維能力、批判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意識、溝通協調能力,“五大”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
(2)“層級遞進”:貫徹“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強特色”理念,構建工商管理大類平臺、專業平臺(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會計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供應鏈管理)、個性化平臺(學術拔尖類、就業創業類)層級遞進人才培養方案。
(3)“三驅動”:遵循“產業需求—專業基礎—專業特色—個性化發展”的新商科人才培養邏輯,以產教融合為路徑,以學研聯動為內生推力,以專創協同為外部拉力,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學研聯動、專創協同的三重驅動效果。
(4)“五融通”:實現新商科人才“學(理論學習)、練(模擬演練)、賽(學科競賽)、訓(管理實訓)、創(創新創業實作)”五個維度相互融通,構建學校、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層次融通體系。
本成果經過精心建設,形成專業特色鮮明、專業與課程建設成果豐碩、高素質師資隊伍、能力導向的人才培養競爭優勢顯著,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大批優秀管理人才,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新商科人才培養基地。
2?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路徑
2.1?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內教學+校外實踐”聯動式教學
以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三鏈協同”為目標,先后與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4832)、順豐速運(湖北順和豐快運有限公司)、鄭州良運糧食口岸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產教融合協議,聚力打造了河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國物流學會優秀產學研基地、CSCMP供應鏈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等產教融合平臺。
與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獲批了河南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河南工業大學—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共建(Lamasoft)長風供應鏈建模工程創新基地、供應鏈建模工程創新實踐基地、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產學研合作基地,雙方在人才培養、課程開發、實驗室建設、培訓認證、師資能力、對外推廣等方面共同投入資源,探索建立以優化實踐教學體系、開發實踐教育資源、建設實踐教育師資、規范實踐教育管理、豐富實踐教育形式、共享實踐教育模式為內容的“六位一體”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育培養模式。
與順豐速運(湖北順和豐快運有限公司)簽署了校企深度合作協議,決定共同發起成立“順豐快運物流運營管理未來之星訓練營”,旨在瞄準企業緊缺的物流運營管理高端人才。通過嚴格的校內選拔和企業面試,25名入圍學生修讀了企業高管講授的16門課程(共計21個學分),17名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進入企業參加為期兩個月的頂崗實習。
與鄭州良運糧食口岸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產學研基地建設協議,建設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提升高校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合作雙方在共同研發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河南省和行業發展需求,有選擇地共同申請、承擔政府計劃項目。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聯合申報政府或行業的科技平臺、創新團隊、重點及新興交叉學科。
2.2?突出學研聯動,以創新成果產出為導向,實施“案例分析+學術研討”研究性教學
將國家相關政策、企業運營實踐、管理前沿成果、教師的學術研究課題等融入課堂教學,通過案例分析、學術研討等互動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利用前沿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撰寫報告、演講答辯、團隊合作等能力。
立項建設2個校級、2個院級創新實驗班,推行學業導師制,組建“高學歷+高職稱+高學術水平”導師團。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差異性,每位同學可以選擇一名具有博士學位或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國家級課題主持人為指導老師,一對一指導學生讀書、思考、寫作,每位導師指導在校學生原則上總數不超過8人。
通過講座、沙龍、讀書會等多途徑實現研究性學習,鼓勵并資助學生參與國內外各高校的學術交流活動。學生加入導師組建的科研創新團隊,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學術小論文,鼓勵參與科研課題,參與專業競賽。以科創項目、導師項目、企業導師項目、校企合作項目等為驅動,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應用能力。
2.3?強化專創協同,推進專業知識向“專業知識+創新創業”知識譜系有序拓展
以思政、專業+創業和科研等案例為線索,以教學和學習方法改革為驅動,以基層教學組織、一流課程建設為支撐,通過集體備課、教師互評、督導反饋等形式,將課程間的松耦合轉變為緊關聯,形成內容融通的課程譜系。
圍繞專創協同,建設河南省“專創融合”特色示范課程供應鏈管理、校級精品公選課創業訓練等一批特色課程。在第二課堂實踐/實訓中聚焦強基篤行,結合學生的學業/職業規劃和行業發展需求,變革傳統的實驗內容,適時適當的開發設計性、創新性、綜合性實驗,實現課內專業知識與雙創知識之間、課外與其他專業核心課之間的融通與滲透,推進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應用轉化能力。
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綜合創業比賽,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力。結合用人單位、地方政府的發展規劃,引入企業導師,在校內外實習實訓中強化學生創新方法的運用、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初步具備將學科競賽中呈現的各類優秀項目、作品適度適地轉化成創業項目、創業產品的意識,發揮專業課程所提供的技術和技能在創新創業中的作用。
2.4?堅持內外并舉,打造了學科交叉融合、校企聯合的教學團隊
在面向社會需求崗位的、以項目課程為載體,構建了以校外企業課程和教師為主的新商科教學團隊。建立“雙師制”,聘請企業導師參與制定課程教學目標、培養方案和考核標準,邀請企業導師參與課程教學,把企業運營實際納入課堂教學。通過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學院已聘任23位創業導師,結合物流運營管理未來之星訓練營、跨境電商與現代物流行業學院等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教學350人次,累計課時達400學時。
2.5?注重學以致用,實行連接社會崗位急需、校企聯合培養、職業資格認證的貫通式培養
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以行業需求和企業崗位能力為導向,結合用人單位招聘需求,開展“物流服務師”“電子商務師”“供應鏈建模工程師”“供應鏈管理師”共4個專業(職業)技能認證,擴展學生的跨學科視野和知識儲備,打通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有112名學生獲得“物流服務師”認證,67名學生獲得“電子商務師”認證,18名學生獲得“供應鏈建模工程師”認證。
3?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果應用
3.1?遵循成果導向教育的反向設計理念,課程體系日趨完善,專業建設邁上新臺階
以新商科建設理念為指導,在修訂5個商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重新制定了百余門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教研成果豐碩,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校級一流本科課程17門,省新文科項目1項,發表相關教改論文4篇。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會計學共3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商管理專業獲評省一流本科專業。
3.2?協同育人特色鮮明,實踐創新成效顯著
先后與國內行業龍頭或知名企業、世界工廠網、中鋼網、德邦物流、順豐物流等30余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協同開展多維度實踐創新教育。通過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打造本科生進導師科研項目的科研課堂、建立課外競賽指導教師團隊,指導學生參加綜合類和專業類課外科技競賽,以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依托學院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會計學、工商管理、供應鏈管理5個本科專業,承擔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學生近兩年來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項;在國家級、省級大學生科技競賽中獲獎35項,學生專業競賽參與率達到60%;1名學生被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在校生注冊公司15家,2名學生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100強。
3.3?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育校內外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團隊
通過新商科課程體系的建設,打造體現學科交叉特色的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團隊,健全課程教師評價制度,鼓勵教學團隊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的創新。以“順豐班”等實驗教學小組為抓手,打造“實務導師+專業教師”雙師型隊伍。其中,河南省教育廳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2人、秘書長1人、委員1人,獲省教學名師1人,省教學標兵1人,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和黃大年式教學團隊3個,校長教學質量獎3人,中國青年創業導師1人,挑戰杯國家級優秀指導教師2人。
參考文獻
[1]劉同超.循證視角下的新文科經管類專業改革路徑研究[J].林區教學,2023,(04):4548.
[2]陳琳,張希雅,樊莎莎,等.多維度打造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23,9(11):3034.
[3]田愛玄,姚波.新文科背景下本科經管類教師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成長研究[J].才智,2023,(09):133136.
[4]蔣紅蘭.新文科背景下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3,(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