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胡建郭 王磊 董艷莎 馮靈 向艷
【摘 要】 湖南省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在15年培智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實踐探索中,緊緊抓住“評”這一核心,秉持教、學、評、研一致的原則,構建了“生命多彩”課程體系、“六步五維”課程實施機制、“評—調”循環課堂教學模式和“以評促研”校本研修范式,形成了“以評促學、點亮生命”的高質量培智義務教育課程育人體系。
【關鍵詞】 培智;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評估
【中圖分類號】 G764
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湖南省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著眼于更高質量推進國家課程的落實、實現“高質量育人”,經過15年培智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實踐探索,成功構建了“以評促學、點亮生命”的培智義務教育課程育人體系。
一、項目背景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發布在我國培智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培智學校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但培智學校教師如何根據學生障礙類型、障礙程度以及差異化需求,有針對性地根據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制定個別化的教學目標是一大挑戰。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課程評估工具,教師在教學實施中普遍存在教學目標制定不夠精準具體、缺乏系統性、通常依賴教材和個體經驗等問題,導致教學中目標導向意識不足,學生系統性發展不夠,學生多樣化需求被忽視。不少培智學校課堂是教師為全班設計一套課程,準備相同的教材和教具,學生的學習內容、要求、進度等基本一致。某些培智課堂教學以“想當然”為主,忽視學生實際能力水平,教學組織形式單一,規范性不足,教、學、評不一致,難以實現國家課程的育人目標。
二、研究路徑
學校認為“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每個生命都是美善的,學校課程是滋養生命多彩綻放的沃土”。學校秉承“全人教育、全面發展、適性發展”的課程理念,遵循學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個性發展需求,以校為本對培智義務教育課程進行創造性實施。
學校以“生活教育”“最近發展區”和“多元智力”為理論依據,開展培智義務教育課程校本化實踐探索。注重課程內容貼近生活,結合學校所在地域的環境優勢、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建設生活化的校本課程;重視課程目標的科學性、系統性、學科性和邏輯性,通過準備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最近發展區制定教學目標,讓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注意開啟學生的多元智力,既進行缺陷補償,也進行潛能開發,保證課程目標制定的針對性與課程內容選擇的有效性,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具體而言,圍繞“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樣”等問題進行實踐探索,將“評”的理念貫穿于整個實踐過程中。首先,對《課程標準》進行解構與重構,形成“生命多彩”課程體系,研制《培智義務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課程綱要》),初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使教師上課有了載體和依據,同時,建構“六步五維”課程實施機制,進一步規范課程實施流程,建立課程實施保障機制,確保課程有效實施。其次,研發課程評估工具,出版《培智義務教育課程評估手冊》(以下簡稱《評估手冊》),通過評估確定學生學習起點、學習目標,動態檢測教學效果,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與調整實現差異化教學,保證所有學生共同、充分、有效參與,形成“評估—教學—評估—調整—教學—評估……”循環上升的“評—調”循環課堂教學模式,解決培智學校課堂教學中“怎么教”的問題。另外,研制《培智課堂教學評價表》(以下簡稱《評價表》),開發課堂觀察量表,構建基于學生、立足課堂的“以評促研”校本研修范式,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立足評價來解決“教得怎么樣”的問題。
三、成果內容
(一)構建“生命多彩”課程體系
學校秉承“全人教育、全面發展、適性發展”的課程理念,遵循學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個性發展需求,以校為本對國家培智義務教育課程進行創造性實施,評估國家課程標準化實施的問題,評估校本實際與生本需求,構建了“生命多彩”課程體系(見圖1)。一是整合、優化了一般性課程。將生活適應與生活勞技課程整合為生活與勞技,信息技術調整為核心課程,生活適應、運動與保健課程中相關目標整合為生命與健康,構建了生活與勞技、語文、數學、生命與健康、運動與保健、唱游與律動、繪畫與手工、信息技術等八大核心課程模塊。二是拓展、補充了選擇性課程,構建外圍課程模塊。包含的語言、認知等缺陷補償康復課程,籃球、輪滑等潛能開發的優能課程,飲品制作、超市理貨等預職課程。學校以生為本創造性落實國家課程,將《課程標準》中目標和內容分解、重構、細化為四個層級,研發了《課程綱要》。
(二)構建“六步五維”課程實施機制
為了健全、完善學校課程的建設,保證“生命多彩”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學校構建了“六步五維”課程實施機制。“六步”,即以評估為抓手,遵循“教育評估—IEP制訂與調整—學科教學計劃制訂—課程發展或調整—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實施與調整”的循環流程,規范和高效運行課程,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不斷完善和優化課程實施。“五維”,指為保障“六步”程序高效運行構建的以制度、組織、師資、資源、環境為核心的課程實施支持體系。特別建立了《課程實施規范》,明確教師在課程實施的“六步”中應遵循的流程和標準,確保了課程實施的規范性、科學性和專業性。基于課程運行從穩定、靈活、創新三個維度實施學校組織變革,設立“一辦兩中心”的組織機構,尤其是將教育處、教務處、教研處、團委、少先隊等整合為課程管理中心,并設置黨政辦公室和后勤服務中心,促進了基于課程實施的組織協同。注重教師專業發展,基于課程引進與培養教師,創建“兩組三室”(協同教研組、學科教研組、學科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導師工作室)以及優能支援項目等專業發展共同體,引入專家駐校跟崗指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做中學、學中研提升教師課程運作能力。基于課程建設生態環境與開發運用豐富課程資源,為課程教學提供支持保障。
(三)構建“評—調”循環課堂教學模式
為更有效開展教學,找到學生各門課程的學習起點和最近發展區,學校根據《課程綱要》進一步細化出具體的評估項目,形成課程本位評估工具——《評估手冊》和《操作指南》,包括學習領域、五級目標、評估方法、評估標準等內容。根據《課程綱要》《評估手冊》找準教學起點,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啟高效的學習方式,建立“評—調”循環課堂教學模式(見圖2)。圍繞學習目標,依照“評估—教學—評估—調整—教學—評估……”的循環評調,遵循啟動、構建、鞏固、運用、總結五步展開教學。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體,基于個別化教育計劃為每位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具與作業等。2—3名教師全程圍繞學生學習開展協同教學,以差異化教學支持每一個學生以不同方式同步參與學習活動,提升活動參與度和目標達成度,用教學點亮學生生命。
(四)構建“以評促研”校本研修范式
為確保課堂教學模式有效運行,落實教、學、評、研一體,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學校研制《評價表》,將教學與教研深度融合,構建了一個基于學生、立足課堂、指向改進、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以評促研”校本研修范式。該范式由教師、專家、教研組長、校長等組成專業發展共同體,從課前討論、課中觀察、課后評研以及持續行為跟進四個環節,聚焦主題開發觀察量表,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結果等,審視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組織和實施,以學生的“學”評教師的“教”,促進教師同步反思和行為改進,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
學校緊緊抓住“評”這一核心,堅持教、學、評、研一致的原則,構建了“生命多彩”課程體系、“六步五維”課程實施機制、“評—調”循環課堂教學模式和“以評促研”校本研修范式,形成“以評促學、點亮生命”的高質量培智義務教育課程育人體系。
通過“評”,最大限度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個體發展水平及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適應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實現全人、全面、適性發展;通過“評”,引導教師以學習者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實施精準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學;通過“評”,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通過“評”點亮生命,實現立德樹人。歷經15年的實踐探索,學校辦學理念得以升華、發展內涵得以提升、育人質量得以提高,產生了良好的輻射示范效應,影響力顯著增強。
本文根據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項目“以評促學,點亮生命:培智義務教育課程校本化建設十五年實踐”整理撰寫。
(作者單位:王輝,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210000;胡建郭、王磊、董艷莎、馮靈、向艷,湖南省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