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林 高彩霞
摘要:目的 探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84例ICU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預防性護理,比較兩組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率、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以及心理狀態。結果 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7.62%,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6.19%,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為2.38%,對照組為19.05%,觀察組血流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預防性護理干預在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預防方面具有顯著臨床效果,可有效縮短患者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降低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護理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見性護理
中心靜脈導管臨床應用廣泛,特別是在ICU中,中心靜脈導管是ICU患者的生命線。伴隨中心靜脈導管出現的不良事件越來越多,其中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最為嚴重,可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因此,臨床針對ICU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患者需給予高質量的護理干預[1]。預見性護理干預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給患者提供預見性的護理服務,進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2]。本研究旨在探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84例ICU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24~57歲;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25~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入住ICU,且置管中心靜脈導管;臨床資料完整;依從性較高。
排除標準:臨時插管;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免疫抑制劑;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消毒,堅持無菌操作原則,且做好手衛生,進而有效控制疾病感染。
1.2.2 觀察組使用預防性護理
(1)利用無菌治療巾包裹導管的接頭,打開無菌治療巾,接觸導管前使用洗手液進行手部消毒工作且做好導管消毒工作,消毒時間15 s,待干15 s后再和無菌裝置進行連接[3]。
(2)針對連續輸液患者,如果輸注的是不容易促進細菌生長的液體,應注意定時更換輸液裝置,更換頻率控制在每72~96 h更換1次即可,包括二級裝置、連接器等,也需要進行更換。如果輸注的是丙泊酚、腸外營養液時,每6 h或每12 h需要對輸注裝置進行更換,或者是在對藥品進行更換時對輸注裝置也進行更換[4]。
(3)敷料更換。針對覆蓋穿刺部位的紗布和敷料,也需要定時進行更換,更換頻次控制在每2天更換1次;透明敷料需要每7天進行1次更換。如果出現松動、潮濕、臟污時,需要隨時進行更換。如果患者汗液較多,或者是穿刺處有滲血、滲液等情況,應使用無菌紗布敷料覆蓋。在更換敷料時,需要使用中心靜脈導管護理包,操作期間堅持無菌操作原則,且對敷料更換時間進行記錄[5]。
(4)每天評估患者的導管留置必要性。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時機情況,及時與主管醫師溝通,對不必要的導管進行拔除[6]。
(5)感染監測。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體溫、血象、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感染指標進行監測,如果發現異常應警惕感染問題,利用中心靜脈血、外周靜脈血標本分別進行厭氧、需氧培養,對導管間斷進行留取,做肉湯培養。如果確定是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上報,給予對應處理[7]。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率、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以及心理狀態。其中,心理狀態采用SAS、SDS量表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狀態不佳。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 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為2.38%,對照組為19.0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護理滿意率為97.62%,對照組為76.1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中心靜脈導管是ICU患者非常重要的生命通道,提供給患者搶救、治療捷徑,但是因為ICU患者病情較為危重,且其抵抗力較差、免疫功能受損,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風險更高。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會增加患者ICU住院時間,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同時給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最終影響患者預后。臨床需要給予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患者高質量護理干預,有效保證治療效果,減少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
預見性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提供給患者針對性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8]。在預見性護理中,護理人員堅持無菌操作原則,做好手部消毒,做到導管消毒;且針對患者輸注的藥液,及時更換輸液裝置。同時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做好敷料更換工作,如果輸注的是丙泊酚、腸外營養液,則每6 h或12 h更換1次;如果敷料松動、臟污、潮濕需隨時更換。若穿刺部位有滲血或滲液,需利用無菌紗布敷料覆蓋,并做好敷料更換時間的記錄。此外,護理人員需評估患者是否有必要繼續留置導管,對不必要的導管進行拔除,有效縮短患者置管時間,置管時間越長發生感染的風險越大。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7.62%,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6.19%,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為2.38%,對照組為19.05%,觀察組血流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干預在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預防方面具有顯著臨床效果,可有效縮短患者導管留置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降低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護理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江洋.集束化護理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2,37(11):145-147.
[2] 王道新,劉楠,師澤元,等.重癥監護室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現狀及危險因素meta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22,20(11):1954-1959,1964.
[3] 仇新娟,粟芳,俞小燕.優質護理對ICU住院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7):29-32.
[4] 劉來萍.集束化護理預防重癥監護病房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觀察[J].名醫,2022,128(5):120-122.
[5] 顏時麗,邢麗麗,高敏.綜合護理在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36):135-136.
[6] 閔美蘭,葉鳳林,周馨穎.基于品管圈的集束化護理在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防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36):5308-5310.
[7] 查麗玲,江榕,張潔,等.集束化護理在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循證實踐[J].中國臨床護理,2021,13(12):765-769.
[8] 袁海蓉,聶琴棋,奉玉蘭.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措施[J].臨床護理雜志,2021,2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