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如
摘要:素質拓展訓練是在自然環境下開展身體素質鍛煉的活動,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參與性等特征,與小學體育教學有很好的相容性?;诖耍疚膹男W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作用入手,探究兩者融合的注意要點,以實踐案例為基礎,總結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策略,為小學體育教師優化開展體育教學提供幫助,切實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素質拓展訓練;教學評價
新課標強調了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要求教師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素養發展。素質拓展訓練可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活動,讓學生在訓練中強化運動技能,發展綜合素養,有助于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此,在體育教學創新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可將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進行融合,滿足新時期對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
一、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作用
素質拓展訓練是在自然環境中,設定不同的情境,組織參與者參與各項活動項目,以達到磨煉意志、增強體質、發展團隊等目標。在素質拓展訓練中,參與者既能開展體能訓練,又能進行實踐操作,屬于綜合素質教育,與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將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融合,可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1]。具體而言,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作用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創新體育教學形式。素質拓展訓練的形式豐富,包括場地項目、情景項目等,和小學簡單的跑跳等運動項目相比,素質拓展訓練活動更為新穎,更易引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為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幫助[2]。
第二,強化體育教學成效。素質拓展訓練可組織學生進行個人或團隊的相關運動,和傳統體育教學內容相比,此類運動內容更豐富、形式更新穎,學生可在運動過程中強化體育技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同時,通過團隊合作,可發展學生的社交能力與合作能力,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化小學體育教學成效。
第三,達成體育教學目標。新課標拓展了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小學體育教師應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可將體育運動置于不同情境下,如動物情境、社會情境等,學生可在情境內更積極地進行體育運動,且在運動過程中獲得創新思維、合作能力等素養的發展,深化學生對自身、對社會等層面的感知,有助于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3]。
二、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要點
基于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重要作用,小學體育教師可結合小學體育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與素質拓展訓練進行有效融合。為了保障融合作用的切實發揮,小學體育教師應保障融合的深度與廣度,確保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素質拓展訓練。具體而言,教師在開展融合工作時,應注意如下要點:
第一,以生為本。通常情況下,素質拓展訓練的目標群體是成年人,在將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融合時,小學體育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理念,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將素質拓展訓練的相關要素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細化來說,教師應在課前開展學情分析,結合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及興趣愛好,選擇可以調動學生熱情的運動項目,并在學生運動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判斷學生的行為意識,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調整項目內容,保障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實施[4]。
第二,趣味性。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知識學習方面,對感興趣的內容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兩者銜接的趣味性,確保項目活動可引發學生興趣,并使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實現寓教于樂,發展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
第三,針對性。在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中,為了發揮融合作用,教師應保障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要素的針對性,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課程標準及學生發展需求,優化調整小學體育教學要素,提高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的質量,更貼合學生現狀,開展高質量小學體育教學[5]。
三、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策略
在明確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融合要點的基礎上,教師應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整個流程進行細化與優化,確保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融合,讓兩者的銜接與融合更加流暢,更好地發揮融合作用,切實落實教學改革,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一)設定完善教學目標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發揮引領作用,可為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提供依據。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的要求增多,教學目標覆蓋范圍更廣。在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融合的背景下,教師應從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著手,在教學目標設定中添加相關內容,為教師組織與學生參與素質拓展訓練項目提供指導。結合素質拓展訓練的特點,教師應設定以下幾項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學生通過素質拓展訓練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并在實踐中應用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身體健康目標,在素質拓展訓練項目中強化學生身體素質,要求學生通過訓練項目掌握科學的、準確的、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并在活動中學會如何正確、科學地處理運動損傷;第三,活動參與目標,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素質拓展訓練,培養學生對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及其他戶外活動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發展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第四,社會適應目標,要求學生在素質拓展訓練中發展合作意識、運動精神、社交能力,提升學生對抗挫折的能力;第五,心理健康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素質拓展訓練中學會面對困難,能夠合理調節自己的情緒,讓學生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學習及生活,并通過訓練項目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合理規劃教學內容
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具有形式多樣、支持不同人數、適合不同場地等特征,教師可根據學?,F有場地、學生身體素質、教學要求等要素,選擇合適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滿足不同教學目標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細化來說,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包括以下三類:破冰類,打破學生間的隔閡,讓學生更團結、快速地進入訓練狀態,訓練項目有解手鏈及殺人游戲等;個人類,注重參與者個人成長的項目,幫助參與者挑戰自我,激發參與者的潛力,訓練項目有高空斷橋、自信高臺等;團隊類,注重團隊成員間的協作、交流與信任,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責任感與社交能力,訓練項目有急速120秒、密碼破譯等。
結合素質拓展訓練項目的特點,小學體育教師可按照學生發展規律,按照個人發展、破冰、團隊發展的流程,規劃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個人素養發展的基礎上,獲得社會屬性的發展。以高學段小學體育教學為例,在課程前期,教師可在第一節課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為學生介紹素質拓展訓練相關理論,再組織學生開展自信高臺游戲,引導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為后續素質拓展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課程中期,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團隊訓練項目,如同心筑長城、同起同坐等,讓學生在素質拓展訓練中初步建立信任;在課程后期,教師可組織學生實施密碼破譯、信任背摔、急速120秒等背景復雜、運動豐富的項目,強化素質拓展訓練作用的發揮,讓學生的團隊素養及體育素養得到協同發展。
(三)靈活設計教學活動
在明確教學目標與內容的基礎上,小學體育教師應靈活設計教學活動,協調融合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項目。通常來說,小學體育教學的流程為課前導入、課堂練習與課后總結三個環節。在素質拓展訓練融合的背景下,教學流程應為課前導入、素質拓展訓練項目、歸納總結、課后評價。本節主要對課前導入、素質拓展訓練活動的實施及歸納總結三個環節開展研究,幫助教師靈活設計教學活動。
在課前導入環節中,教師應創設相關情境,為學生講解素質拓展訓練的背景與規則,為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實施素質拓展訓練。例如,某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急速120秒的活動,在課前進行場地布置,創設如下情境:同學們在城市里的生活很方便,但是在偏遠山區有很多像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上學時沒有嶄新的教材、多樣的體育器材,現在為了讓山區的小朋友也能上好體育課,同學們組成了挑戰隊,要在120秒內完成任務,每隊的用時越短,為山區小朋友爭取的福利就越多。通過上述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素質拓展項目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愛心,讓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然后,教師為學生介紹急速120秒中的四項任務,分別是孤島求生(所有隊員站在0.5m×0.5m的紙板上)、黃河之舞(每隊選出兩人搖繩,其他人跳繩,所有人連跳五個)、定點投籃(站在固定的位置投中兩個球)、急速沖擊(每隊選出一名學生完成100米跑),詳細講解各項任務的要求與規則,確保學生順利完成訓練活動。
在素質拓展訓練中,教師應做好觀察與巡視工作,引導學生安全、有效地進行素質拓展訓練活動,避免學生在活動中出現偏離主題、參與不到位的問題。例如,在急速120秒中,教師首先進行學生分組,再為學生介紹任務規則,組織學生在隊內進行討論與分析,選出一名隊長統籌,根據隊內學生的體育技能與身體素質,安排隊員在不同任務中負責哪個環節,確保隊內所有成員都能獲得體育鍛煉;在各隊完成任務時,教師負責控制流程,安排各隊有序進行比拼,避免素質拓展訓練活動中出現混亂,并在學生出現危險行為時,及時制止,保障活動安全實施。
在歸納總結環節,教師要總結學生的素質拓展訓練成果,并進行簡單的點評,讓學生對素質拓展訓練成果有初步認識,肯定自己的表現,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對活動持續保持熱情。然后,教師應對學生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進行延伸,指明活動項目對學生體育技能、體育能力、道德修養等層面的促進作用,并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對素質拓展訓練過程進行反思,在課后強化自己在活動中獲得的技能,完成知識內化。
(四)實施綜合教學評價
在課后評價環節中,為了保障評價的有效性,教師應開展綜合評價。根據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內容,合理規劃評價內容,制定完善的評價量表,并在教師評價的同時,組織學生開展評價,呈現出更全面的評價成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優化提供幫助。例如,在急速120秒的活動中,教師共開展以下三項教學評價:
第一,教師評價,教師在課后總結環節簡短評價的基礎上,拓展評價內容,并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具體的評語,肯定學生在素質拓展訓練中的優秀表現,對學生的不足部分,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為了給予學生信心,教師應注意不要在評語中直接指出學生的缺點,而是使用鼓勵性語言。如對于跳繩中協調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給出如下評語:你在活動中表現出較強的跑步能力,和小隊成員也合作愉快,要是能夠在跳繩中跳的更穩就更完美了,老師相信你可以的,繼續加油!
第二,小組評價,教師根據素質拓展項目內容,設定評價內容,如該隊員能夠積極參與討論、該隊員在人員安排時勇于推薦自己、該隊員可以妥善完成安排的任務、該隊員的體育技能較強等。評價結果有五個等級,學生根據評價量表的描述內容,給出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評價,五種評價對應的分數分別是5、4、3、2、1。
第三,自我評價,教師從學生的提升角度入手,設定評價內容,如我能夠在隊內表達我的看法、我在活動中用盡全力、我在活動中獲得體育技能的提升、我在活動中感到快樂等,評價標準與小組評價一致。評價分數越高,學生的表現越優秀。通過詳細的評價內容,學生可明確小隊成員及自身在素質拓展訓練中的表現,通過對比分析進行自省,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在后續體育課堂上發揮自身優勢,針對性改進自身不足,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進而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融合可創新教學形式,強化成效,促進目標達成。在兩者融合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以生為本,保障融合內容的趣味性及針對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素質拓展訓練相關要素納入教學目標,以此為基礎合理規劃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教學活動,以學生喜愛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并在課后實施綜合教學評價,對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進行反饋評估,進一步優化融合工作,強化融合效能。
參考文獻:
[1]陰闊.融入素質拓展,促進全面發展——探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3(03):37-39.
[2]李樹美.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入素質拓展訓練的可行性探討[J].教育藝術,2022(04):70.
[3]金珊丹.試析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21(96):94-96.
[4]尹倩,吳琪.將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必要性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18):50-51.
[5]張波.融入素質拓展訓練 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論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0(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