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遙
【摘? 要】為持續增強學生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實踐技巧與溝通水平,著力營造更為高效的學習氛圍。文章立足服務學習目標定位,以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舉措,重構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課程形態,優化教學內容,旨在充分滿足新時期綜合實踐課程學習活動開展要求。
【關鍵詞】服務學習;自主合作;實踐探究;方法路徑
隨著教育改革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嘗試對現有的小學綜合實踐教學體系作出調整,圍繞學科特點,遵循服務學習理論,定向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完成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著眼服務學習的目標定位,立足學生主動合作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準確把握服務學習核心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有效設置準備、參與、反思、聯系、評估等環節,全方位增強服務學習效能,搭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服務學習概述
對服務學習概念進行全方位梳理,有助于引導教師形成正確的觀念認知,準確把握服務學習的定位與要求,圍繞教學目標,調整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流程,設置教學環節,最大程度地發揮服務學習的教育價值。
服務學習強調當學生在參與社會服務過程中,能夠主動地與同伴分享實踐經驗、觀點想法,在實現知識共享的同時,采取有效舉措,改善服務環境,在理論知識與服務實踐間搭建起聯動渠道,實現服務活動的有效反思。服務學習本質上屬于行動中的教育,通過服務與學習兩大路徑,構建起完整的學習閉環,具體來看,當學生參與社會服務,與周邊同學、老師分享實踐經驗,以實踐為基礎,靈活運用理論知識,采取系列舉措,逐步改善服務環境,充實服務內容,實現知識的內化,這一過程可以稱其為服務學習。學生將為社區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同時通過與同伴分享各自的想法,學會科學的分析、增強對社會服務的理解以及改進個人的溝通技能,這一過程可以稱其為反思學習。
二、服務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自主合作作為服務學習機制的重要組成,在提升溝通能力,實現知識共享、營造學習氛圍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系統梳理自主合作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自主合作實現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自主合作作為成熟的教學手段,教師遵循新課程標準有關要求,調整現有課程布局,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舉措,融洽課堂關系,形成高效和諧的學習氛圍。具體來看,自主合作提倡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手段,可以擺脫傳統思維認知的桎梏,將學生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束縛中解脫出來,實現師生單一化溝通向多元化交流方式的轉變。例如,在自主合作的框架下,學生主動性得到持續提升,學生在完成綜合實踐課程學習任務的同時,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提升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塑造正確的交流心態與交際技巧。學生時期是人價值觀念的關鍵形成期,基于這種學情,教師在進行知識性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從整體層面出發,自覺地訓練學生的合作精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調整心態,改變做法,夯實合作思維,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工作、學習、生活等不同場景中,有效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通過廣泛參與服務活動,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生活,加深與公眾的聯系程度,無形之中,激發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塑造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自主合作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常規教學過程中,更多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節奏,在問題設置、學生評價方面,往往傾向于選擇學習效率高、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回答相關問題。這種處理方式,使得部分學生難以獲得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影響總體課程教學質量。自主合作在服務學習中的應用,無疑扭轉了上述局面,借助不同類型的自主合作路徑,營造更為多元的課程學習路徑,引導不同學生有序完成服務學習任務,在積累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語言知識的應用以及個人情感的表達,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快速發展。例如,教師在服務前、服務中及服務后安排反思活動,幫助學生整合其課程學習與服務經驗,達到預設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不斷提升知識學習能力和運用水平。自主合作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組內學生在分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自發完成任務分工,開展平等交流,使得學生獲得充分展示自我能力以及情感的機會,確保共同教學目標順利達成。同時,自主合作賦予學生更多主動權,在良好的組內氛圍內,學生自由表達個人想法、訴求,使得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積累學習經驗,從而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自主合作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自主合作往往以學習任務作為驅動,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結合學情學況設置教學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任務的分析、梳理等活動,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水平與應用能力。具體來看,以自主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性。通過對知識的共享,使其對知識的認識由“表層”向“深層”跨越,使書籍的知識成為其自身的知識,學生經過廣泛的討論與深度的聯想,逐步搭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實現服務知識的有效化與合理化應用。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進行,教師更加注重發掘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當前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自主合作教會學生如何探究問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服務學習教學自主合作組織策劃路徑
服務學習教學在自主合作組織策劃環節,為保證教學活動組織水平,教師要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遵循基本教育規律,圍繞準備、參與、反思、聯系、評估合理等環節,完善教學舉措,搭建起完整的課程平臺。
(一)做好學習準備,整合教育資源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設計環節,教師著眼服務學習要求,為更好地調動教育資源,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降低學生潛在抵觸情緒,需要吸收過往經驗,認真做好調查,從社區服務需求和學生實踐需求等角度出發,發掘潛在的社區服務伙伴關系,初步判定社區是否能夠參與到服務學習之中,同時選定服務領域,便于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合作。立足組織開展社區小義工活動,將學習課堂轉移到社區,讓學生參與到照顧老人、垃圾清理等社區活動中,搭建新的綜合實踐學習氛圍。在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環節,教師需要圍繞現有課程,融入服務學習理念,發掘自主合作要素,實現課程學習內容的延伸和拓展,為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課程選擇。結合過往經驗,依托行之有效的服務學習課程設計,可以引入更多的知識,訓練學生判斷能力和合作能力,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社區作為服務學習重要參與者,與教師、學生進行全方位合作,發展良好的伙伴關系,在伙伴關系驅動下,社區逐步融入到服務學習活動中,搭建起相應學習場景,分擔教師教學壓力,確保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區系列服務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社區環境中積累實踐經驗,在課堂學習和社區學習之間形成穩定的聯系。
(二)搭建參與渠道,降低合作難度
為降低服務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合作的難度,教師要圍繞基本學情、教學內容,確定參與類型、持續時間、服務強度和效果監督,借助參與渠道的多元化和豐富化,逐步降低合作難度,提升總體合作水平。具體來看,服務學習參與類型的確定中,教師可以采取直接參與、間接參與、倡議和基于社區研究等四種方式,根據服務教育主題和內容的不同,針對性地選擇參與渠道,以確保學習資源和學習需求匹配度。例如直接參與要求學生與服務對象建立直接聯系,采取面對面的方式,提供相應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服務對象產生影響;間接參與要求學生作為建議者,利用所學知識,提出可行性意見建議,盡管不直接與服務對象進行互動,但能夠增強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倡議要求學生針對活動提出可行性的意見、建議,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實現學用聯動,避免對理論知識的機械化運用;基于社區的研究強調學生以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深入化研究。服務學習時長和強度需要統籌各類因素作出具體化安排,避免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發生沖突,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營造出穩定的服務學習場景,降低合作難度。為更好地鼓勵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主動開展學習合作,教師需要監督整個學習進度,通過學習進度監督,在社區、學生、教師之間搭建起交流渠道,為后續評價、展示等活動開展奠定基礎。
(三)實現自我反思,加速知識內化
在服務學習過程中,為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教師要設置反思環節,引導學生依據自身表現,開展自我反思,不斷實現知識內化。具體來看,針對學生實際,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性反思、輔導性反思、聯系性反思等方式,為學生搭建起更好的場景,例如在情境性反思過程中,學生在服務過程中,與教師、同學和社區工作人員,分享服務感受和知識收獲,在完成知識內化的同時,在交流過程中,學生溝通能力和表達技巧得到提升,合作意識得到養成,對于學生健康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四)加強合作聯系,創造協同空間
著眼于學生自主合作能力培養的要求,服務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將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納入到服務前、服務中和服務后,實現學習過程有效融合。為達到上述效果,保證自主合作和服務學習的融合度,教師應當做好學生分組,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組別,學生根據分組完成相應的服務學習任務,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得到培養,協作水平得到強化。例如,在綜合實踐課程設計中,教師在服務前,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在生活中有哪些破壞環境衛生的現象,應該怎樣保持周邊環境衛生。學生們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問題的思考與回答。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入社區整理環境衛生,服務活動結束后,由學生自發討論社區環保,提出自己的觀點,為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在服務學習進度監督的過程中,開展科學全面的評估,引導學生相互評價,實現正向反饋,形成服務學習自主合作閉環,使得學生對自身形成正確、全面、客觀的認知,在此基礎上,調整學習狀態,提升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自主合作在服務學習中的應用,對于課程教學體系的調整、教學方法的創新有著極大裨益。文章從實踐角度出發,遵循服務學習教學規律,借助必要舉措,做好課程組織籌劃工作,通過教學資源合理化配置,加強生生互動能力,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知識獲取需求,有效改善服務學習教學氛圍,不斷豐富課程教學組織形態。
【參考文獻】
[1]陳志忠.美國高校服務學習的組織與實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180-186.
[2]趙施施.服務學習:模式在提高中醫護理傳統實踐教學水平中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9):42-43.
[3]李樹文.服務學習:轉型背景下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21(4):80-84.
[4]陸海燕.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服務學習的實踐與思考——以“社區管理學”課程為例[J].大學:教學與教育,2021(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