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高新技術企業正在成為新興的高成長業務領域,然而也面臨著更多和更復雜的稅務風險。高新技術企業的涉稅風險主要包括稅收合規性風險、跨境交易風險、知識產權相關稅收風險、薪酬稅收風險等,對企業財務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在稅收管理和呈報過程中,高新技術企業必須采取適當的風險防范措施。本文旨在分析高新技術企業容易遇到的涉稅風險,探討對應的風險防控方法,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以便企業能夠合法、規范、有效地進行稅務管理,實現稅務管理與企業的長期穩健發展相適應。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涉稅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發展,稅收已成為企業經營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稅收管理與應對稅務風險已經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高新技術企業在獲得財務收益和推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面臨著稅務合規的天然難題和稅務風險的不斷膨脹。隨著稅務政策的不斷變化和逐步嚴格的稅收監管要求,高新科技企業必須重視并正確應對稅務風險,采取相應的納稅策略和風險防控措施,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實現穩健健康的發展。因此,開展高新科技企業涉稅風險及其防控方法研究具重要意義。
1 高新技術企業和稅務風險概述
1.1 高新技術企業的概念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有明顯優勢,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強,同時具備快速成長、高投入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企業。通常認為,高新技術企業應具備以下特征:一是產品擁有獨創性、尖端性或先進性,二是研發成果的類別、數量與組織形式具有較強的知識經濟特色,三是公司管理、組織及市場等都表現出異于傳統企業的特征。高新技術企業通常是新興產業中的翹楚,以高速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高獲利率為特征,是推動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泛指為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通過持續調研、研發同時構成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是主要業務,進行日常經營,在中國境內(除港、澳、臺地區)注冊滿一年的企業。
1.2 企業稅務風險的概念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因稅務法規的變化、企業自身經營環境的變化、人員操作不規范或欺詐等原因,導致企業涉稅行為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足額地履行納稅義務,可能面臨罰款、補稅、吊銷執照、刑事責任等風險的風險[1]。企業稅務風險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還會損害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稅務風險涵蓋范圍廣泛,為避免稅務風險和其帶來的損失,需要企業建立健全稅務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對稅務風險的防范和規避,并及時響應和處理稅務相關問題。
2 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特性和涉稅風險點
2.1 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特性
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特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技術含量高: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含量普遍較高,其所生產的產品往往具有知識產權等高附加值、高額利潤及長期生命周期等特征,因此在稅務申報和繳納過程中需要特別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稅收管理。二是研發投入大: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通常非常巨大,涉及研發費用、科研人員收入的稅收管理和申報,需要針對各種研發機構和成本進行分析和處理。三是跨境交易多:隨著全球化程度加深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新技術企業的跨境交易日益頻繁,涉及國際稅收調整和多邊稅務協定等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稅收合規并及時申報、公示相關交易。四是納稅減免政策多:為了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減免政策,企業需要及時了解和準確解釋政策,確保合規性而獲得優勢。五是稅務風險管理難度大: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環境多變,技術含量和知識產權的依賴度高,所以稅務風險管理的難度也較高,企業需要健全稅務內部控制機制,確保合規性并降低風險[2]。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的稅務特性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風險意識,密切跟蹤稅務政策的動態變化,遵守和執行相關稅收法規,以確保企業合法權益和長期可持續發展。
2.2 高新技術企業涉稅風險點
高新技術企業的涉稅風險點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稅務申報和繳納風險:高新技術企業通常具有高投資、高研發、高薪資等特點,稅務申報和繳納往往十分復雜,容易出現漏報、誤報、逃稅等問題;此外,新型技術和模式的應用也可能引起稅務機關對其定義和適用的爭議,進而對其納稅申報和繳納產生影響。二是知識產權稅務風險: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和研究成果大都涉及知識產權,如專利、商標、著作權、軟件等等,知識產權稅務風險的問題則更加復雜,如專利申報不正當或者專利使用權糾紛、專利的地理位置標記等問題,容易使企業在稅務環節中出現一些涉稅風險。三是跨區域納稅風險:高新技術企業通常具有較強的跨區域經營特點,難免會遇到不同地域的稅法規則不一致,從而出現納稅上的問題。四是稅務稽查風險: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經濟行為通常較為復雜,難以保證所有涉稅行為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如遇到稅務機關的稽查,涉及的范圍和問題通常較多,企業應做好備案和準備。五是國際稅務風險: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跨境投資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稅收問題逐漸變得復雜,如轉移定價、國際稅務協定等,而且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稅制結構和稅收政策都各具特色,因此跨國高新技術企業要披堅保若。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在涉稅過程中會面臨多種風險,因此企業在稅務籌劃和上報申報過程中要注重細節問題,保證申報的合規性和準確性,提高涉稅風險的管控和應對水平[3]。
3 高新技術企業防控稅務風險的意見和建議
3.1 建立稅務風險內控機制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內部管理工作為重中之重,需自意識層面給予強化,而且要針對稅務風險要點進行針對性內控機制建設。高新技術企業防控稅務風險需要建立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并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識別并評估稅務風險:企業應對重點涉稅領域、涉稅項目等進行全面梳理,建立涉稅風險管理機制,識別涉稅風險點,尤其是高風險所在,以制定有效化解方案。二是設計并完善稅務制度與流程:企業應根據識別出來的涉稅風險點制定稅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完備的稅務制度,避免管理漏洞造成的稅務風險。三是建立稽查關口并強化內部審計:企業應設立稅務稽查關口,并落實相應的內部審計措施,及時發現實施稅務違規行為,為防范和化解稅務風險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建立數據交互機制:企業應建立各部門間數據交互和共享機制,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及時排查風險點。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要建立完備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加強實際運行效果的監督,從而確保企業在涉稅過程中的合規性和穩定性。
3.2 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
加強高新技術企業財務人員的培訓,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稅務法規體系:加強財務人員對稅收法規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還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稅務法規體系,目的是為他們提供更全面和準確的稅務法規信息,同時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二是強化案例學習:通過案例學習和分析,讓財務人員深入了解典型的涉稅風險問題,實際操作中應該注意哪些風險點,加強風險防控能力。三是培訓會議和講座:可以通過開展稅務部門主題公開課等形式,提高財務人員的對涉稅問題的敏感度,讓他們理解稅務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四是實踐培訓:財務部門可以邀請稅務人員來開展專題講座,組織一些實操培訓,例如避稅、減稅、應稅項目計算規則和稅收稽查等方面的培訓、案例演練和知識測試等,切實提高財務人員的涉稅技能和知識積累。五是建立案例管理機制:建立涉稅案例管理機制,對企業內部涉稅案例進行系統匯總、分析和解決,為財務人員研究稅收問題提供依據,將實際問題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提高企業涉稅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綜上所述,通過建立健全的稅務法規體系,開展案例學習、講座和實踐培訓,以及建立案例管理機制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強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人員的稅收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減少稅務風險。
3.3 加強企業各部門間的聯動
高新技術企業為防控稅務風險,可以通過以下方面加強企業各部門間的聯動。一是建立涉稅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涉稅管理聯席會議是企業各部門間交流涉稅風險和信息的平臺,主要由企業負責人、稅務部門、財務部門和法務部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可以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與溝通,促進部門間協同防范稅務風險。二是加強涉稅風險預警機制:通過建立涉稅風險預警機制,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涉稅風險點和風險等級,各部門能夠及時進行應對和處理,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三是建立合理的涉稅信息共享機制:企業各部門之間應該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減少共同應對稅務風險工作中的重復和浪費。四是加強培訓和意識教育:為檢驗企業各部門知曉程度并共同努力,應制定不同級別的稅務風險防范培訓計劃,對各相關部門、財務、法務、市場等欠缺涉稅知識或了解不足的員工加強涉稅培訓和意識教育,增強并鞏固從業人員的稅務法律意識,減少不必要風險的發生。五是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各部門的負責人應定期召開涉稅風險聯席會,及時通報企業涉稅風險情況,對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案,增加聯動和協同任務。
3.4 研發費用涉稅風險控制
高新技術企業為了防控稅務風險,要做好研發費用涉稅風險控制,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了解政策和法規:深入了解政策和法規,特別是關于研發費用稅收政策方面的規定。建議企業在研發項目初期就咨詢稅務部門,確定可認定的研發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允許研發費用的支出在稅前加計扣除,但相關政策對此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通過了解各項科研項目及其他有關文件,可以避免繳納過多的稅款或面臨后續復核風險。二是對研發費用進行合理的分類:研發費用的分類應該合理,需要明確研發費用與其他費用、設備等項目的區別,確保相應科目不能出現混淆。這樣有利于節約企業的繳稅成本,降低稅務風險。三是做好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核算是控制研發費用涉稅風險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建立科學的會計核算制度,對研發費用進行詳細的會計核算,建立起研發費用的核算檔案,加強研發費用的透明度和可查性,以避免被稅務機關指責為偷漏稅。四是提高自查和內部審計的效率:企業應當增強自查和內部審計的意識,加強欠費核查和稅款繳納的監督,提高研發費用涉稅合規性的效率,降低稅務風險。五是加強團隊意識和合規意識:企業應該提高員工的稅法意識、風險意識和合規意識,加強內部宣傳和培訓工作,提高員工的敬業水平和服務質量,從而增強企業的合規性和風險防控能力。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費用涉稅風險控制方面,需要了解相關政策和法規,對研發費用進行合理分類,并加強會計核算工作和內部審計的效率,同時加強團隊意識和合規意識的培養,以實現有效控制研發費用涉稅風險的目的。
3.5 做好稅務風險評估數字化
高新技術企業為了防控稅務風險,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對稅務風險進行評估和控制,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數字化的風險預警系統:稅務風險預警是數字化風險控制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建立數字化的預警系統,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識別潛在的風險點,及時預警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二是進行數字化的風險評估:企業可以利用數據挖掘、AI等先進技術分析數據,對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數字化評估。對于高風險的領域,企業可以專門下發通知,加強監督和控制。三是實現數字化稅務合規:稅務合規是數字化稅務風險控制的重要環節。企業可以通過采用數字化智能化納稅服務,實現準確、高效的稅務申報與合規管理,保障稅務合規性[4]。四是建立數字化風險防范標準: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建立具體、系統的風險防范標準和企業納稅信用體系,以約束公司各個部門合理地通過數字化工具提高稅務合規水平和風險控制水平。五是增加專業技術人員的配備:企業可以加強技術團隊的建設,引入更多熟悉數據挖掘技術的專業人員,共同助力數字化稅務風險評估。同時,企業應不斷引進新型的數字化監控技術,提高數據處理和分析的能力,增強防控稅務風險的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新技術企業所面臨的涉稅風險及其防控方法進行了探討。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和措施可為高新技術企業應對稅務風險提供參考和借鑒,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風險防范能力,推動企業的穩定和發展。然而,稅務風險防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還應該不斷完善管理措施,加強內部協作,及時調整風險控制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稅務政策。
參考文獻
[1]謝秀玲.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策略研究[J]. 納稅,2019,13(23):42.
[2]羅海霞. 企業稅務籌劃風險類別分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例[J]. 營銷界,2020(8):181-183.
[3]崔茜,畢建蕾,周祥鳳. 淺析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稅務風險[J]. 商訊,2020(5):98,100.
[4]王曙光,郭純孜.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投資稅收籌劃研究[J]. 商業會計,2019(1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