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愈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生邏輯思維形成與應用的重要學科之一,正確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具有積極意義。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受“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技能”教學思想束縛嚴重,學生大多數時間都在被動化接受教學,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既無法將零散雜亂數學知識點完整歸納,抽象知識得不到具象化梳理,又不利于自身數形結合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基于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當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給出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養成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獨立思考? 養成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0-0196-03
一、前言
隨著新課程教學標準出臺,對小學階段數學課程教學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強調小學生數學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重視從“教為先”轉變為“學為主”方式,教師充分發揮知識引導者地位,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眼光看待問題,運用數學思想分析問題、獨立思考,以數學技能解決問題,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自主探究分析素養,從根本上改變學生陳舊、古板、固化思維,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性。
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對小學數學教育重要性
1.有利于學生均衡發展
小學作為學生思維發展黃金時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對小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理解與審題分析具有幫助作用,有利于小學生將專業數學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綜合演繹、分析、類比、推理、歸納為一體,強化學生對數學空間、方位、變量、常量、圖形等數學詞匯轉化能力,促進學生精細化思考,全面性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增強數學概念、空間推理、運算解題思維,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小學生數學智能,實現多元化均衡發展。
2.有利于優化教學過程
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發展過程,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教師抓住學生主體差異性,開展因材施教對應性方法重要環節,循循誘導,將數學復雜多變且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編制成一個完整的教授課程鏈,以便于在教學與互動中勾起學生探索興趣,提高學習熱情,根據學生發展規律和學習水平,優化整個教學過程,適當調整教學結構,改變教學節奏,使小學生在養成獨立思考習慣基礎之上,將“發現—提問—質疑—總結”學習理念刻在心中,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深入感受數學符號、數學公式、數學解題學科本身魅力所在。
3.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和傳統教育不論是在教學思想還是在教學手段上都存在明顯差別,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有利于改變學生思維依賴性,降低自我分析不穩定性,發現并及時糾正教學過程中數學獨立思考限制性因素,打破沉悶、嚴肅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辨析問題、思考問題,在有限教學時間內能有更多收獲;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從另一角度而言是對灌輸填鴨式教學一項重大變革,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理念之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主要途徑,有利于學生找到自身不足與弱點,及時彌補,拓寬解題思路,體驗數學學科教學樂趣,高質高效開展教學。
三、現階段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教學而言,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角色定位存在一定誤差,教師主導地位無法輕易被撼動,長期“以教為主”思想滲透導致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思維發散能力發展受限,解題思路混亂,難題錯題頻發,精力不集中,嚴重者還會出現排斥心理;“唯成績論”教學風氣仍然盛行,落后教學模式與新時代教學方向、教學要求和教學效果產生割裂現象,過分注重教學結果,忽視獨立思考教學過程,影響學生數學知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接受和轉化應用能力,在無形中提高數學課程難度,降低教學質量;每位學生由于家庭教育背景、生活環境、經歷性格等因素不同,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發展存在差異,教師單一教學模式并不能適應所有學生,一部分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短,思辨能力發展不足。
四、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必要性
1.數學學科本身設計要求
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數學課程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分析、空間想象、類比分析等能力,熟練掌握并應用數形結合思想,激發學生數學題型探索欲望,以便于更加順利掌握數學知識課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小學數學課堂是培養數學綜合思維之陣地,獨立思考能力培養與數學課程教學本身設計目標相契合,同時也符合當前全新教育要求。
2.學生核心素質提升必要條件
小學生邏輯思維發展與觀察意識、理解能力有限,數學公式正向推導、反向推理、題型變化都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自主解題能力,在學習與生活中找準不同類型問題核心主旨,利用有效解題條件,實現數學課程、相關知識解題探究與解題思維提升,更加輕松自如應對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養成沉著冷靜教學習慣,讓學生熱愛學習、喜歡學習,最終適應整個學習過程。自此可以明顯展現出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是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發展必要條件,提高教學進度,增強教學有效性。
3.良好學習習慣養成需要
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其智力有著很大關系。對于剛接觸數學課程的小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生活經驗,沒有學習經驗,按照教師指導學習思考。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智力發展提升,但獨立思考能力依然不足,而這與教師日常教學指導有著直接關系。以往重教、重講,讓學生依賴教師,懶于學習,不僅獨立思考能力較低,且也形成了不良學習習慣。反之,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利用環境、問題、指導、引導,逐步擺脫灌輸教學,促使學生獨立、自主、主觀、進取。
五、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方法
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是小學數學教育中重點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數學應用思維能力發展主要基礎,而數學課程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增強“戰斗力”的重要載體,二者關系緊密,不可分割。要想切實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類比分析能力,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整合學生學習優勢與劣勢,主動找到獨立思考教學方法,養成良好數學習慣,明確教學目標,重新進行教學定位,增添教學趣味性、科學性與合理性,促使大腦思路得以釋放,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1.落實以人文本教學理念,激發學習興趣
獨立思考能力養成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配合,教師應當精細化踐行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標準,挖掘教學過程中有效環節,落實以人文本教學理念,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狀況、理解能力,為拓寬解題思維奠定基礎。都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想要加強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教師應當以教材作為基點,轉變教學理念,讓“學課堂”代替“教課堂”,利用科學性教學手段,將教材專業抽象化知識具象化,根據知識難易程度找到不同解題引導,幫助學生延伸解題思路,提高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能力。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為例,教師將獨立思考能力與課程內容相互滲透,以創設教學情景等思維模式,培養學生數學圖形空間轉化能力,找到課程規律,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比如,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模塊,教師創設“一百元逛超市”特定教學情景,讓學生根據自身想法,按照教學需要,去超市購物,在購物過程中,需要將物品價格進行對比、分析,經過獨立思考,將人民幣“100元”盡可能以最優組合消費,在消費完畢之后,對不同學生選擇結果進行對比,引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表達自己對數學課程的理解,多方互動學習,汲取優良邏輯思維,自動削弱學生學習難度,形成問題意識,調動學生情緒,以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減少學生對教師教學依賴心理,逐漸養成自主分析、獨立思考好習慣。
2.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培養思考能力
社會科學技術力量不斷發展進步,我國已經逐步進入到互聯網信息時代,為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理解能力,探究更多教學解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能力,以圖形、視頻、音頻、影視資料等形式提高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理解課程內容,激發內在課程潛力;教師利用先進教學設備,遵循一定教學原則,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結構,強化學生對待事物分析能力,通過現代化、趣味性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學生探究思維意識,對待重難點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慕課先進教學設備,深入應用到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與思考解題意識。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為例,學生要主動參與課程,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勢了然于心,提高互聯網思維,利用線下知識與線上相互融合。比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一部分數學想象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扇形等圖形的各種運動軌跡和運動結果識別不出來,為獨立思考解題能力提升造成阻礙。此時,教師將各種各樣圖形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合動態圖解、視頻分析形式,增強學生數學課程理解能力,讓其更加形象地理解知識點,真真切切感受多媒體的教學優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為學生養成良好獨立思考探究能力提供先決條件。
3.架構生活中數學問題,優化思考基礎
小學數學知識點來源于生活,并將生活化數學問題運用專業化概念知識進行優化,應用數學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教師應當結合小學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不同思維發展階段,選擇教學方式,將教材知識點與生活實際內容相互糅合,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之上產生興趣,從中激發學生數學知識探究潛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類比分析能力、邏輯歸納能力,從理論性知識引導轉換到生活化課程架構,鍛煉學生數學敏感程度,在循序漸進中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教學目的。
在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中,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模塊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教學優質題目,教師可以利用“年、月、日”相關題型,“小明上音樂培訓班,從8月11日開始,到11月19日結束,請問一共參加培訓多少天?小華步行速度為每小時3.5千米,他家距離籃球場15千米,小華從早上8:15從家出發,那么請問到達籃球場是什么時候?”或者設置一題多解、多題一解訓練,加強與生活實際之間黏度,引導學生經過篩選分析題干,找到多項題型中相似考點,從中自主探索題解思路和課程答案,整合教學錯題,在教師指導之下,進行二次分析,保證思考方向正確性。
4.注重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提高思考效率
一問一答、多問多答是數學課程教學特點,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想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師進行有效問題引導,結合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性,選擇設計有效課程問題,讓不同水平學生都能夠接觸針對性教學問題,查漏補缺,發揮個人優勢,彌補技能不足,為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做好鋪墊。此外,教師還應當全面掌握學生的數學興趣,以便于以學生為參考,提出多元化、豐富性、科學性的數學問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數學邏輯思維、反應能力、質疑精神,在教師引導之下達到課程教學與個人能力之間平衡。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是起承轉合關鍵時期,對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數形結合思維、問題思維等方面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推動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自主分析習慣養成,教師應當做好教育引導者,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以及更加準確、生動的數學語言進行解題表達,掌握課程教學規律,揭示數學課程教學本質,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潘熙彪.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88-89.
[2]劉麗.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途徑[J].赤子(上中旬),2016(18):257.
[3]呂貴山.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方法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152-154.
[4]王如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對策的相關探究[J].考試周刊,2019(26):104.
[5]劉聲桂.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