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
(韓國東義大學 韓國釜山 47340)
河北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西臨太行山、北接燕山,自古以來就起到鏈接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橋梁作用。作為京津冀城市群的副中心,河北省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具有強大的優勢。隨著第六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完美落幕,為后續河北省旅游業發展明確了方向,保證河北省旅游產業完整,對省內旅游資源實現深度挖掘。這不僅需要多方聯動,以政府、企業等主體來促進旅游資源融合,還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制定旅游發展路線。要充分結合“十四五”規劃內容推動河北省產業經濟調整,提高旅游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以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相結合的方式統籌旅游產業創新,為河北省旅游業的發展奠定深厚基礎,也為河北省旅游產業高質量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河北省總面積為19萬平方公里,省內人文資源豐富,歷史古跡眾多,是人們進行旅游活動的好去處。豐富的旅游資源使得河北省成為國內的旅游產業大省,特殊資源和民俗風情等內容為河北省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時可以進行濱海資源、山水自然和紅色文化的深度開發。河北省濱海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可以進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種類型開發,全國聞名的有碧海浴場、南北戴河等。山水自然資源開發離不開對百里峽景區的重點挖掘,主要以開發太行山脈為主,充分發揮太行山的地貌特征,以雄、奇、險、幻作為旅游賣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應結合革命精神,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實現內容創新。
旅游產業發展離不開旅游基礎設施的支持,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由住宿、餐飲和交通三方面所組成。住宿業和餐飲業作為相輔相成的產業結構,在河北省進行旅游產業升級過程中要實現調整與創新,以星級標準作為住宿業和餐飲業的評價標準,實現住宿業與餐飲業的精細化、多業態管理,改變傳統行業的單一發展趨勢。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要保證住宿業和餐飲業企業數量與產業發展的強關聯性,根據旅游產業情況進行數量、質量的調整,實現營業額和經營規模的正向增長。而交通運輸業作為鏈接省內旅游資源的關鍵因素,是決定旅游服務質量的重要條件,可以依托河北省的鐵路業發達優勢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為河北省旅游業發展提供便利。
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是基于國內旅游與入境旅游兩種類型實現經濟增長,2014年,河北省旅游總收入開始急速發展,呈現出巨大的旅游潛力。根據河北省統計年鑒顯示,2021年河北省游客總人數達到4.3億人次,比2020年同比增長12.9%。而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游客總數達到了7.8億人次,比2015年增長了109.9%。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建設,河北省的旅游產業能夠恢復生態并進一步發展。結合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機制可以實現河北省旅游產業的規模拓展,以區域旅游的形式推動河北省旅游業良性發展。疫情之前,國內旅游人次隨著旅游產業升級調整實現階梯式遞增,無論是旅游人次還是旅游收入都能夠作為旅游產業開發的支撐數據,為河北省旅游產業創新提供基礎條件。而入境旅游人次的提高為河北省創造了大量旅游外匯,不僅可以實現河北省文化內涵“走出去”,還能激發省內旅游資源價值,帶動旅游經濟增長,可謂一舉兩得。
產業供給潛力是影響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可分為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等。河北省旅游產業規模需要結合產業商品進行細化,以旅游產業內部各企業規模和經營狀況作為河北省旅游產業潛力的評估條件。產業規模通常受到資本、技術和管理等因素制約,所以旅游產業規模就是利用生產要素規模帶動旅游產業投入,保證產業物質基礎完善與穩定。產業結構受內部和外部因素的比例影響較大,可通過旅游彈性消費情況對產業結構進行資源配置,激發產業供給潛力。河北省產業供給潛力受規模與結構影響較深,通過產業供給潛力因子檢驗實現產業潛力評估,為河北省旅游產業制定明確的發展方向,最大化應用旅游產業資源。在潛力轉化過程中存在產業資源小、散、弱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產業供給需求,導致河北省旅游資源應用不夠深入,因此要利用潛力評估激發旅游產業潛力。
市場需求潛力是支撐旅游產業穩步發展的重要條件,旅游產品的不可轉移性和不可儲藏性決定了旅游產業應深度依托市場環境。由于旅游產業是各省份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所以旅游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較深,這就使得市場潛力需求成為旅游產業彰顯價值的重要渠道。河北省旅游產業的市場需求潛力主要體現在旅游產品開發、旅游資源調整與旅游產業創新三個方面。利用旅游市場需求潛力計算公式(P2=0.31407F1+0.2508F2+0.2324F3+0.2061F4)對河北省旅游產業市場需求潛力進行詳細計算,調整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路徑,確保旅游市場需求潛力數據的正向性與穩定性。同時,依托市場競爭優勢推動市場需求潛力評估,為旅游資源應用創新提供充足動力,保證河北省旅游產業具備競爭實力,能夠滿足不同旅游者的消費需求。
環境支撐潛力是旅游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潛力,只有實現環境支撐潛力轉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旅游產業的完整性,為后續產業進階奠定堅實基礎。河北省作為環境資源豐富的旅游大省,在環境支撐潛力轉化過程中需要完善優化生態環境、文化環境和區位條件等方面。生態環境潛力是旅游資源的根本與核心,依托不同的地質條件和水文條件可以打造出不同屬性的旅游品牌。河北省利用自然資源打造旅游產業就是環境支撐潛力得以轉變的主要方法,以優質生態自然環境推動各系統良性運轉。文化環境主要是文化行為與經濟行為的綜合體現,以旅游活動的方式推動文化內涵傳播,實現文化資源的稟賦優勢,打造全新的旅游產業動力。區位條件作為環境支撐潛力轉變的關鍵條件,與地理位置和信息化程度呈現正相關性,河北省區位條件優越、信息化程度高,能夠依托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高速發展有效保證旅游信息要素轉化,凸顯旅游經濟價值。
河北省旅游產業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之一,需要政府部門主動介入,結合市場環境變化制定相關政策,塑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以政策創新的形式保證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首先,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引導職能,以宏觀調控手段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河北省政府應結合全域旅游資源促進旅游一體化機制落地,將各市、縣、鄉等旅游資源進行串聯,實現省內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政府部門應以宏觀調控的方式確保旅游產業串聯的合理性,將文化、體育、信息等內容融入其中,維持旅游產業穩定。政府部門應利用政策引導的方式帶動旅游產業經營模式轉變,對不同規模和不同區域的省內旅游資源進行深度整合,促進旅游產業主動化、積極化發展,為旅游企業經營提供市場支持。打造全新的旅游計劃,將人文精神、紅色革命精神融入旅游產業中,構建河北省特色旅游體系,確保相關政策能夠最大化發揮作用。
其次,政府部門應以加強政策扶持、加大財政投入的形式塑造良好的產業經營環境。政府部門可適當放寬旅游產業經營標準,降低準入門檻,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旅游產業。通過財政撥款和社會投資的方法完善旅游項目建設,設立專項資金應用機制,為旅游產業資源調整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改變以往資金使用方法,將分散資金進行集中使用,實現精品旅游產品打造。還可以加大資金投入擴大產業規模,將旅游項目資金鏈拉長,實現旅游經濟與社會經濟的深度結合,確保利益最大化發展。政府部門應設置賞罰分明的獎懲制度,對經濟效益優異、經營規模完整的旅游產業進行獎勵,對經營不善、投訴較多的企業進行處罰,以保證旅游產業資金應用的有效性。此外,還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資金流向網站,保證產業資金公開化、透明化,接受內外部的雙重監督。
最后,政府部門應發揮服務職能,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旅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自駕游、自助游在現代社會旅游方式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進行自助游、自駕游過程中,旅游地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旅游效果有著深遠影響。所以河北省政府應秉持服務人民的基本原則完善基礎設施,解決可能出現的停車難、住宿難等問題。比如:政府部門可增加中低端住宿場所,通過完善的管理機制緩解旅游旺季住宿緊張的問題。政府部門可以深入研究淄博旅游發展模式,吸收其管理經驗,對旅游產業實施規范管理。同時還應重視旅游交通體系建設,完善旅游景區之間的交通網絡,締造出滿足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交通體系,維持河北省內路況信息穩定,提高旅游旺季的客流承載量,最大限度地避免堵車現象產生。
產業集群是相關產業發展到一定情況下的必然產物,是將零散的產業資源進行深度整合的關鍵方法。可以對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進行結構創新,以構建旅游產業集群的形式促進產業鏈發展,為經濟效益增長提供支持。
首先,注重市場導向,以市場發展規律為核心構建產業集群。旅游行業的發展受當地環境需求因素影響較深,因地制宜建設旅游項目是保證旅游產業全面落實的關鍵因素。所以河北省應注重市場導向,根據不同地緣環境創造旅游項目。例如:可以根據張家口的森林資源設計露營旅游項目,引導游客深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與活力,舒緩城市生活帶來的日常壓力;可以根據秦皇島海洋資源設計海水項目,確保游客體驗到“海濱型”旅游資源的樂趣;還可以工業遺址開發工業廢墟型旅游項目,向游客展現河北省工業體系建設的過程與結果。同時,還需要加大自然資源的開發力度,以此為基礎構建生態環境產業集群,實現自然資源旅游的全面應用,增強河北省旅游產業競爭潛力。
其次,結合城市化建設推動旅游產業集群發展。河北省作為京津冀都市圈的副中心,具備明顯的地緣優勢,能夠背靠北京的城市化建設資源帶動省內城市化發展。對城市信息、人流信息和資金應用等進行全面集聚,為省內城市建設和旅游產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持。河北省應借鑒周邊旅游強省的城市建設模式,打造出獨屬于河北省的旅游產業體系。例如:可以加強與山東省旅游產業的聯動性,將秦皇島市與青島市結成旅游對子城市,采用資源互助的形式完善旅游資源產業鏈,確保最大化發揮旅游產業功效。同時,應對省內不同資源情況的城市進行優勢互補,打造符合全局產業體系需求的產業集群,結合不同資源塑造不同的產業項目。結合農業資源塑造農旅產業走廊、結合文化資源塑造人文產業建筑等,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最后,應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旅游信息管理平臺”,全面對接省內旅游資源,以數據共享的形式為游客提供便利。通過信息平臺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更新,塑造網絡產業集群體系,優化旅游產業服務質量,簡化旅游項目參與流程,“一機在手”完成線上訂票、項目介紹和掃碼游玩等。將各景區納入管理平臺中,對不同景區制定專屬模塊,開發App軟件,方便游客在景區內實現自助旅游,落實旅游信息集中化管理。同時,河北省政府還應主動參與產業集群建設,以市場調控手段確保集群建設的有序性和穩定性,避免出現兩極分化情況,從而影響產業集群的應用效果。
旅游產業規模化發展是旅游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只要保證旅游資源開發合理,外部資金吸引到位,就能實現旅游產業規模化發展。河北省通過旅游產業規模化創新的方式推動“大旅游”市場落實,是旅游產業后續發展的關鍵,需結合多方因素積極落實產業規模建設。
首先,應加大規模化建設宣傳力度,以“合作共贏”的中心思想建立旅游產業脈絡。河北省應結合市場、經濟變動形勢對旅游產業經營思想進行優化,培養“大旅游”根本觀念,改變傳統旅游產業建設的思想桎梏。河北省應將合作共贏、旅游互助的理念貫徹到底,利用地緣優勢與京津冀都市圈建設架構激發旅游產業新活力。比如:可圍繞京津冀都市圈、雄安新區建設和冬奧會余韻開發全新旅游項目,推動省內旅游產業向好發展,縮小河北省與北京、天津等地的經濟差距。河北省應依托解放思想的方式構建特色旅游項目,推進多城市深度合作,形成多頭并舉的旅游產業形制,激發河北省旅游產業潛力,在提高整體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推動落實“大旅游”市場。
其次,應加大政府部門、旅游企業和旅游院校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構建符合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的合作機制。各參與方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政府部門應建立完整的行政合作機制,旅游企業應制定科學的市場合作機制,而旅游院校應建立聯合培養機制,以這三種機制為基礎推進合作協調,最大限度地保證三方在合作體制中的合法權益。政府部門應秉持“大旅游”思想推動落實合作協調能力,對旅游市場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為省內旅游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旅游企業應立足市場發展規律,提供完整的項目生產要素,保證旅游產業規模的擴大,實現全面共贏;而院校應充分發揮教育職能,為旅游產業建設提供大量高質量人才,形成三位一體的全面產業機制,保證旅游行業的創新優化。
最后,立足本省“大旅游”思想,拓展合作范圍,將北京、天津等周邊城市納入旅游產業開發體系。應加強旅游行業與各部門的合作力度,實現全新市場開發。例如:“旅游+工業”“旅游+商業”等,以新模式、新思想帶動旅游產業創新。引入多方主體塑造全新的省內旅游產業體系,實現傳統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為后續旅游經濟收益提高奠定基礎。結合北京和天津的旅游資源打造精品項目,促進多地旅游協同發展。還可以邀請其他毗鄰省份共同開發太行山脈,打造旅游產業品牌,擴大河北省旅游產業的影響力,達成吸引外部游客、外在投資的目的,塑造符合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的市場形制,實現全面資源開發。
旅游產業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內容上,只要保證產業內容豐富新穎,就能維持對游客的吸引力,為城市經濟創收。河北省旅游產業應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實現內容創新,以人文旅游作為賣點開發出全新的旅游產業項目。
首先,結合鄉村振興理念開發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項目。河北省作為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的大省,依托生態文化資源進行項目開發,不僅能夠有效迎合鄉村振興理念,實現鄉村現代化建設,還能打造出國家經典旅游景區。應系統性規劃鄉村旅游資源,推動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的全面融合,構建出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旅游項目,帶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例如:邯鄲市涉縣秉持“生態立縣、旅游強縣”的思想構建太行山綠色產業示范區,打造石崗連泉農旅產業項目,集旅游觀光、休閑養生等于一身。讓游客既能體驗到農漁休閑、田園度假,又能體驗到山水風光、慢節奏生活。
其次,河北省應深度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建立紅色旅游項目。河北省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革命文化傳統濃郁。具備168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7項。作為革命老區,河北省應因地制宜打造復合型旅游產品,依托地緣優勢構建京津冀紅色旅游區,將省內各個紅色資源景點進行串聯,提高紅色資源的利用率。如設立紅色文化體驗路線,從北京出發,途經保定、雄安新區和石家莊等地,完成對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狼牙山等耳熟能詳的紅色景點的參觀,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體驗革命時期的精神與內涵。同時,改善紅色景區的服務質量,以學習性、故事性與參與性作為紅色旅游項目的主旨,細化游客的整體參觀流程,加深游客對紅色文化的了解與掌握,增強旅游體驗。
最后,河北省應建立人文旅游項目,以優秀傳統文化作基底推動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河北省作為文化燦爛、歷史悠久的地區,早在8000年前就有文明活動的痕跡。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戰國時期的政治文化、漢代的“五都盛名”等,都是河北省文化傳承悠久的鐵證。因此,河北省應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脈絡優勢,構建出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項目,讓人們深切地感受燕趙大地的人文素養與歷史底蘊。既可推動國內旅游產業內容的多樣性演進,又能彰顯人文精神,提升地域文化的傳播效率,打造文化與旅游深度結合的產業體系,拓展河北省旅游產業規模,落實資源流動與共享,也為河北省創立體驗式、互動式文旅項目提供基礎條件,滿足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
綜上所述,河北省作為旅游資源大省,在進行旅游產業建設時應重視政策、結構、規模和人文等內容的全面應用,通過不同層面的創新方法推動旅游產業創新優化。激發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從產業供給潛力、市場需求潛力和環境支撐潛力等方面入手,推動文旅產業融合,在旅游產業中全面凸顯文化內涵,增強旅游產業價值底蘊,為傳播河北省旅游文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