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常贇 王 云 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

2020 年11 月11 日,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 公司)通過互聯網平臺在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 保險公司)為案涉車輛(混凝土攪拌車)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保險期間自2020 年11 月12 日00 時起至2021 年11 月11 日24 時止。保單的特別約定部分載明:“本保單僅承擔被保險人(貨物運輸企業)的營業貨車、自卸車、渣土車、混凝土攪拌車、危險品運輸車等納入安全生產監管要求的車輛在從事道路運輸許可證規定范圍內的營業活動時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責任……本保單作為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保障承擔被保險人所能獲得的、任何其他有效保險之上超出部分的賠償責任。”保險條款第七條第一項以加粗字體約定:“被保險人未依照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取得有效的生產經營資格許可,或超出許可經營范圍經營的,或從事與保險合同載明經營范圍不符的經營活動的,保險人不負責賠償。”
2021 年8 月10 日下午15 時23 分,A 公司駕駛員朱某駕駛案涉車輛與案外人葉某相撞,造成葉某死亡的交通事故。該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經法院審理,判決該案被告B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和商業三者險范圍內賠償受害人家屬各項損失118萬余元,A公司賠償受害人家屬65萬余元。判決生效后,A 公司多次聯系B 保險公司進行保險理賠,但B保險公司一直不予理會,故A公司提起訴訟,要求B 保險公司支付保險理賠款65萬余元。
B 保險公司辯稱,A 公司實際未取得道路運輸許可證,不符合保單特別約定條款第二項約定的承保范圍,且特別約定中的承保范圍條款不同于免責條款,保險人無提示說明義務。A 公司未依法獲得道路運輸許可證,且從事混凝土運輸明顯超出其自身經營范圍,符合保險條款第七條第一項約定的免賠情形。綜上,要求法院駁回A 公司全部訴訟請求。
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責任保險合同糾紛并作出一審判決,支持了A 公司全部訴訟請求。法院認為,案涉保單特別約定第二項系格式條款,應按格式條款的規則進行審查。保單及保險條款對被保險人必須具有道路運輸許可證這一資質要求未作明確約定,故B 保險公司以A 公司不具有道路運輸許可證為由將本案事故排除在系爭保險承保范圍外,缺乏依據。B 保險公司未對免責條款履行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故免責條款對A公司不發生效力,B保險公司不得以此拒賠。判決后,B 保險公司未提起上訴,判決生效。
互聯網保險業務模式中,投保、核保、繳費、出單等過程均在網上自助實現,其投保流程和方式與傳統柜面保險業務相比,存在顯著差異。網上投保缺乏傳統面對面溝通的直接性,保險條款尤其是免責條款的效力更易產生爭議。本案例中的投保人即是通過網上投保的方式購買案涉保險,事故發生后,投保人和保險人對特別約定條款及免責條款的效力問題產生分歧,在此類案件中具有典型性。本案主要爭議焦點有兩個:一是案涉事故是否屬于保單特別約定條款約定的承保范圍;二是保險條款中系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即B 保險公司是否盡到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結合以上兩個爭議焦點,筆者從特別約定條款效力的認定、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兩方面分析系爭保險條款的效力,并從中發現B 保險公司在互聯網展業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以促進保險公司合規展業,進而保護保單各相關方權益。
保險合同作為一種格式合同,對投保人與保險人的締約自由作了一定限制。為充分體現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保險法》在規定保險合同基本內容的同時,賦予了投保人和保險人進行特別約定的權利,即《保險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投保人和保險人可以約定與保險有關的其他事項。”
特別約定條款與基本條款共同構成保險合同的內容。基本條款是保險公司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投保人協商的條款,屬于典型的格式條款。特別約定條款是保險合同基本條款之外,當事人就基本條款的變更、補充達成的合意。實踐中,在保險人簽發的保單上,通常均印有特別約定欄,相關條款內容由保險公司打印。從特別約定條款的訂立過程來看,網絡投保中的特別約定條款通常是由保險人提出要約,由投保人就該要約進行承諾。那么,保單特別約定欄載明的條款不是格式條款嗎?
筆者認為,通常情況下,從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角度出發,在通過形式審查無明顯瑕疵的情況下,特別約定條款應當可以推定為當事人真實合意;但當保險人依據特別約定條款減輕或免除其保險責任時,法院應從特別約定條款的內容、形式、締約過程等方面甄別是否屬于格式條款,即需要確定特別約定條款對投保該險種是否具有普遍適用性、條款是由投保人還是保險人提出、是否經過保險人與投保人磋商。案例中,從特別約定條款內容來看,所有道路運輸行業的企業投保案涉保險均可適用,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難以得出該約定系僅僅針對本案投保所作的特別約定。條款內容由保險公司提供且保險公司未提供證據證明特別約定條款系其與投保人在保險合同締約過程中經磋商達成的合意,故該條款應當屬于格式條款,應按照格式條款的規則進行審查。B 保險公司認為,根據保單特別約定的第二項,被保險人具備道路運輸許可證是投保要求之一。A 公司則認為,該條款沒有明確要求被保險人必須具備道路運輸許可證。根據法律規定,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特別約定第二項系對承保范圍的約定,無法得出具備道路運輸許可證是B保險公司承保要求的結論,結合保單其他特別約定條款及基本保險條款對該要求亦未明確約定,B保險公司亦未提供證據證明在投保過程中就相關的投保要求向投保人進行過提示,故B保險公司以A公司不具有道路運輸許可證為由將本案事故排除在系爭保險承保范圍外,缺乏依據。
《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的內容。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關于免責條款的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規定:“保險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責任免除條款、免賠額、免賠率、比例賠付或者給付等免除或者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可以認定為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即“免除”或者“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為免責條款。根據以上規定,對于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保險人應當盡到提示和說明義務。保險人提示和說明義務的立法目的,是為“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使保險合同真正建立在相互了解各方的權利義務、根據平等互利原則經過公平協商的基礎之上”(烏通元,1995)。
履行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的前提是向投保人交付保險條款,從該項義務的立法目的可以看出,不論是交付保險條款,還是履行免責條款的提示和說明義務都應由保險人主動為之。傳統保險業務中,保險公司業務員或代理人通過邀約客戶當面溝通的方式,直接將紙質版保險條款交給投保人,并向投保人解釋各條款含義以及免責條款具體包含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履行提示和說明義務的方式簡單直觀,涉訴舉證時更為容易且充分。網絡投保方式下,保單、保險條款等主要合同資料均是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缺少業務人員協助提示,投保人需自行理解網頁中顯示的內容,因此,相較于傳統投保方式,保險公司開展網絡業務時履行提示和說明義務的主動性標準更加嚴格,同時在留存證據方面也面臨不同要求。若僅向投保人提供保險條款的網頁鏈接或者簡單地將條款呈現在網頁中,而不顧及投保人是否必然會閱看這些內容,則應當認定其交付保險條款及履行提示和說明義務的主動性不足。因此,在網絡投保過程中,保險公司在將投保須知、保險條款等保險合同資料通過網頁、彈窗等多種形式呈現給投保人閱讀的同時,還應通過設置強制閱讀時間或下拉至底部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等技術設置體現其履行義務的主動性。特別是對于免責條款,保險公司須以特殊字體、顏色或者符號等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方式作出提示,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如視頻、音頻等進行解釋說明,經投保人勾選確認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經過如此一番投保流程,保險公司方可被視為盡到了免責條款的提示和說明義務。需要強調的是,保單特別約定欄載明的條款亦應當在上述投保過程中予以體現,涉及免除或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同樣需要進行提示和明確說明,否則對投保人將不產生效力。
保險人交付保險條款和履行提示說明義務屬于先合同義務,應在訂立保險合同之前實施。實踐中,保險公司通常在投保過程中未將保險條款作為強制閱讀事項,而在締約后將保單及保險條款發送到投保人的指定郵箱,在此情形下,即便投保人能夠閱讀保險條款,但若存在足以影響投保人締約的情形,亦難以認定保險公司已經履行了提供保險條款的義務,免責條款的提示與說明義務更無從談起。

關于舉證責任之分配,保險人應當對交付保險條款和盡到免責條款的提示和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案例中,B 保險公司因未能提供證據證明系爭保單的形成流程及強制投保人閱讀條款及免責條款或已作提示說明的過程,而A 公司亦否認其在保單生成前看到過保險條款,包括免責條款,故法院認定B 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交付保險條款,遑論盡到免責條款的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公司負有依法合規展業的責任,在產品設計、投保、理賠等過程中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各類規定。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實踐中保險公司在開展網絡投保業務時仍存在一些疏漏,影響了被保險人等各方的利益。在此,筆者從司法實踐的角度提出建議,以期對促進保險公司依法依規展業有所幫助。
第一,在網絡投保過程中向投保人交付保險條款。保險公司應通過程序設置強制要求投保人下載并閱讀保險合同,以投保人對已下載并閱讀保險條款行為的確認作為合同締約的前提。第二,切實履行提示義務。對免責條款及投保須知、退保損失等需要特別提示的內容,保險公司在以字體加粗、加大的形式給予提示的基礎上,還應采用更豐富的提示方式,如符號、特殊顏色、重要告知等,以達到“足以區分”的標準。第三,以適應網絡投保場景的方式向投保人說明免責條款的內容。根據網絡投保的特性,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客服聯系等多種形式,對專業、復雜的條款及免責條款所涉的概念、內容、法律后果向投保人進行解釋說明;設置強制停留程序,確保投保人在合理時間內強制性地閱看,充分理解免責條款的內容及法律后果。
網絡投保中,保險人在通常情況下通過網絡系統自動核保,該網絡系統由保險人提供并掌控,自動核保產生的風險由保險人自行承擔。針對投保人提交的投保材料,尤其是被保險人的身份信息、相關資質要求的證明材料等,保險公司可以通過關鍵字識別比對技術、手持拍照等手段實現核驗精準化,對投保人上傳的不符合投保要求的材料,不予審核通過并加以提示,必要時可提供人工咨詢服務,以此杜絕投保人上傳的材料不符合投保要求的現象。
采用同步錄像方式對網絡投保全過程即自投保人進入投保系統開始至投保完成進行錄制,對網頁顯示的具體信息及投保人的操作包括點擊下載、閱讀、瀏覽時長等內容同步錄屏,同時網絡后臺自動保存人臉識別、閱讀確認條款、上傳材料等過程的錄像證據,確保全程留痕。保險公司應積極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舉證能力,降低訴訟風險。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作為保險經營主體的保險公司,在網絡展業中負有相關電子證據的保存義務,在涉訴時則負有依法提供相關證據予以證明的責任。保險公司一旦未能盡到存證義務和舉證責任,則極有可能承擔相關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