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凱 韋玉丹
摘要: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商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作用凸顯,電子商務已成為農產品銷售的一個重要渠道。當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與發展已趨于穩定成熟,但為了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專業建設仍需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實踐。本文結合實地調研,發現電子商務專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發展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建設;鄉村振興;數字經濟
引言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從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并擴大脫貧成果,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農村電商的興起,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有效推動了欠發達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新路徑,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賦予了新動能。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農村電商在鄉村振興征程中的作用不斷凸顯[1],電子商務已成為農產品銷售的一種重要方式。近年來,隨著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的興起,直播電商在農村發展迅速,“新農人”電商創業就業熱情不斷激發,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越發強勁。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1.99萬億元,同比增長4.9%。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2]。
1. 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
助力鄉村振興,高校大有可為。高校擁有系統的教育資源,且整合優勢明顯,參與鄉村振興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內在要求和高校實現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校充分發揮自身人才、科研、教育資源等特殊優勢,挖掘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促進高校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助力鄉村振興同向發力。在助力農村電商發展的道路上,各高校紛紛發揮了師資、專業等資源優勢,主要表現為:
1.1 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作用,教育培訓促發展
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組織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依托專業和理論優勢,成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幫扶小組,組建電子商務扶貧培訓班,專門制定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如“網絡營銷推廣”“農產品網絡營銷”等,為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白河縣的領導班子、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民企業家、村干部及農戶進行了多場專業知識講解和實際操作培訓。西北工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師生自發組織成立暑期社會實踐隊,每年赴廣西融水縣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活動,利用專業知識持續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西京學院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師生團隊走進延川縣、子洲縣,對接當地有關政府部門、農業合作社、農戶等,通過指定平臺開展特色農產品、文旅產品、鄉村宣傳等銷售或推廣活動。
1.2 捐資支持搭建電商平臺,科技扶貧奔小康
西安電子科技經濟與管理學院積極引進校友企業、合作企業為蒲城縣捐資幫扶電商平臺發展,支持其采購了電子商務相關設備及軟件,幫助搭建了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培訓基地。西安科技大學構建“信息幫扶電商服務平臺”,助力芋元村精準脫貧,通過捐資捐技術等方式與相公鎮青龍山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電子商務服務站共同構建“青龍山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直營店”,產品包括無公害核桃、紅棗、蜂蜜、蘋果、五谷雜糧、土雞蛋、黃粉蟲等農副產品及虎頭鞋、虎頭帽、肚兜、雙頭虎等手工藝品,進一步推廣貧困區域優質農副產品。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支持下,加之高校的精準幫扶措施,農產品銷售搭上了現代物流的“快車道”,打造了“蒲城酥梨”“蒲城金銀花”“蒲城西甜瓜”等特色品牌,創造了“山陽模式”“武功模式”“照金模式”。
1.3 深入實地調研找癥結,獻計獻策助脫貧
高校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深入鄉村開展實地調研,現場查找發展困境,及時提供解決思路,打開了村民與高校教授對話通道,為村民提供了專業指導。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每年組織學校教師數次深入白水、蒲城、韓城等陜西貧困縣市開展實地走訪調研工作,分析當地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并積極參與當地“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協助制定發展規劃,指導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管學院的相關調查研究報告《以現代產業體系為抓手的白水縣財源建設研究》《韓城市互聯網+旅游+扶貧實踐調研報告》提供的建設性建議等均被當地政府采納。依托西安郵電大學成立的陜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等,緊扣農村電子商務主題,成立專門調研團隊分赴寶雞陳倉、銅川照金等40余個市、縣,深入調研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指導當地科學規劃電子商務發展路徑等。
2. 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與鄉村振興結合的問題
2.1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需跟進時代要求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要求,尤其是當前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根據與部分電子商務專業的師生座談調研了解到,目前專業授課中課堂互動和案例分析還相對較少,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的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進。部分學生還建議開設更多選修課程,如編程類、經濟類課程,同時應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時長,深入企業、農村等發現問題,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部分學生建議在科研育人中,增加電子商務相關競賽、科研實踐機會,提升創新意識、競爭意識,拓寬眼界,提升抗壓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
此外,經調研目前多數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包含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工科課程等,屬于支撐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課程,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還須提升。學校還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如在相關課程中引入電子商務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典型案例,培育學子愛國主義情懷和為國奉獻精神。
2.2 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還需加強
通過調研渭南市蒲城縣高陽鎮、蘇坊鎮,探討鄉村振興與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結合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村民的專業知識體系不夠系統
農村經濟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制度建設不夠全面;當前村民對電子商務有了解,但是掌握的知識體系不夠系統,對產業鏈的概念認識不足,缺乏產業發展專業素質。相應的財務管理、行政管理等業務能力匱乏,在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用與管理上不成熟,依賴程度較低。
2.2.2 村民的創新意識和電商積極性不夠高
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主要群體是老人、婦女和兒童,這部分群體的知識相對缺乏,且由于長期習慣于傳統生產方式,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相對不易,創新能力不夠足,對現有產業提檔升級的愿望不強烈,使得產業難以快速轉型升級,難以提高生產效率。
2.2.3 農村電商人才較為緊缺
每年我國有大量電子商務專業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工作,但同時也有大量農村電商企業招聘不到專業人才,供需矛盾較為突出[3]。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缺少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缺乏電商運營的優秀人才,在農產品銷售方面,如高陽鎮目前僅僅通過“扶貧832網絡銷售平臺”靠關系銷售,缺少電商營銷人才幫助村民開拓銷售渠道、提升村民電商專業素質、維持村民參與電商的熱情。
2.2.4 村民的網絡安全意識有待加強
在當前數字化建設背景下,個人信息等隱私的管理尚不規范,尤其在電子商務、社區管理等涉及群眾較多信息的民生領域,一些不法分子和機構利用數字經濟發展的漏洞牟取暴利,滋生網絡詐騙。很多村民的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容易受到網絡詐騙,如網絡貸款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一旦村民發生被騙經歷,就會對電子商務等平臺產生抵抗情緒,存有保守思想,不利于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
3. 電子商務專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的主要對策和建議
服務鄉村振興要求高校主動深入了解鄉村的實際情況,積極對接鄉村的實際需求,掌握高校在鄉村振興服務過程中的現狀和不足,結合課程思政的新要求,將問題和案例滲入課程大綱修訂中,逐步完善人才培養內容和模式。同時要積極在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校地合作中,尋找校地結合的“契合點”,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貢獻高校力量。
3.1 有組織科研增強電商專業團隊凝聚力
結合電子商務專業師生座談訴求,建立電子商務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課題組,引導和動員教師以為國家效力為榮,以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為責,切實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使教師能夠積極深入農村基層,開發科研新方向、激發科研新動能,也有利于教師形成電子商務服務鄉村振興的團隊,凝聚專業優勢,助力專業建設發展。
組建鄉村振興教師幫扶團和研究生服務團,開展電商專家下鄉活動,鼓勵師生積極利用理論知識參與鄉村振興理論實踐,到農村田間地頭親眼看、親手干、親身悟,與農民群眾學在一起、干在一起,主動參與鄉村治理,開展科研幫扶、助推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深化高校優勢學科與學校鄉村振興對口點經濟社會發展融合[4]。
3.2 強化實踐課程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打造“校地雙元滲透、協同育人”特色育人模式。農村電商急需專業人才與電商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形成的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現象。助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學生在掌握電子商務理論基礎上,深入農村調研了解農村實際情況,掌握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困境和堵點。在實踐課程體系中要加入更多的農村電子商務實踐,充分利用“雙創周”、暑期、寒假等時間開展赴農村的電商實踐課程。同時,高校應與農村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個人等建立合作機制,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了解農村的情況,掌握突破農村電子商務困境的方法。此外,探索將鄉村振興與學院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相結合,給予學生參與創業項目方案制定、論證、路演、落地等各環節的機會,引導學生回鄉創業,為建設家鄉貢獻力量。
3.3 應時代要求優化發展新方向提升專業創新點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跨境電子商務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方向。很多高校積極嘗試,著力通過與跨境電商企業合作拓寬專業知識面。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商務專業與中國電子商會跨境電商工作委員會合作,簽署校企共建協議,使得電子商務課程體系加入了跨境電商相關理論。在下一步的專業發展中,電子商務積極與對方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溝通機制,深入探討合作契合點,充分利用對方在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案例,推進建立學生生產實習基地,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3.4 引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入課堂提振學生專業自信
在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某些企業如天朗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天朗”)聚焦城鄉產業發展,圍繞鄉村振興開創了“發展文化、提升產業、改善環境、保障民生”的新型城鄉產業創新路徑,整合農、數、文、旅、康五大產業資源優勢,為村莊植入文旅、康養、藝術、文博、文創、研學、親子等業態,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使得鄉村振興過程中產生的文創產品、農特產品、文化旅游景點等上線,打造了“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電商品牌,為提升就業、增加收入、推進區域美麗鄉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電子商務專業課堂上,引入天朗振興唐村的案例,并在唐村設立學生實踐基地,深入了解電子商務助力唐村振興的舉措,有利于提振學生專業自信心,強化專業吸引力。
3.5 強化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培養
隨著數字經濟的迅速普及,鄉村振興的創新發展不斷借助并依賴于網絡,網絡安全至關重要。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是網絡安全監管的重點領域。加強電子商務安全意識的培養,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備的重要技能和手段,應在電子商務專業大綱中設置電子商務網絡安全意識培養,增加一些網絡安全知識的培訓課程,選取典型案例,培養專業學子如何識別和應對網絡詐騙、如何防范網絡入侵、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等,提升自己的網絡安全素養。同時,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對村民加以宣傳和指導,提升村民在應對網絡詐騙方面的風險意識。
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應運而生,催生了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以滿足經濟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至今,已發展20余年。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不能僅依靠理論知識,更應該在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的過程中體現其價值。高校要充分結合國家政策和社會需要,從師資團隊建設、課程體系搭建、課堂設計、專業優化等方面加大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力度,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祥杰,柴方艷,姜威威.鄉村振興戰略下農產品電商人才培養路徑探究與實踐——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5(5):116-120.
[2]李維康.2022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N].南方農村報,2023-2-4(4).
[3]趙珂巍,劉宗盛,文莉菲.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專創融合培養模式研究——以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5):99-102.
[4]沈強,楊震,趙大虎.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開展科技幫扶工作路徑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2(1):125-129.
作者簡介:馬元凱,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創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