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期立德樹人的創新實踐和根本遵循,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主力軍,是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力量。針對當前高校輔導員對標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挑戰及原因,提出推進高校輔導員課程思政建設的行動路徑,即提高站位,增強輔導員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強化擔當,提升輔導員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效果;整體推進,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協同育人機制。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輔導員;行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5.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9-0121-03
從上海實踐經驗到全國部署推廣,課程思政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和必然選擇,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新要求、新舉措和新方向[1]。高校輔導員工作在最前線,是鑄魂育人的排頭兵。新時期、新形勢下,推進輔導員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補充,是實現“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當前輔導員對標課程思政建設面臨多方面挑戰,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輔導員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有待提升、輔導員教學參與度和教學效果有待提高等。因此,要多措并舉大力推進輔導員參與課程思政建設,使輔導員助力課程思政建設成為新常態。
一、高校輔導員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力量
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是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之一,輔導員承擔著重要的育人責任,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2]。而課程思政則是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展開,在教育目標方面要實現個人發展與祖國命運相統一的育人效果,是解決高校人才培養問題的有效載體和重要舉措。這就要求輔導員牢記立德樹人使命,一切以學生為本,真正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樹立課程思政意識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積極參與到課程思政改革趨勢中。
輔導員工作直接面對學生,日常與學生談心談話、接觸交流最多,聯系最為緊密,大學四年陪伴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最了解。因此輔導員易于摸清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和生活等狀況,便于深入學生群體開展具體工作,潤物無聲地觸及學生內心,這也正是高校輔導員的先天優勢所在。很多時候,學生比較信任輔導員,當他們遇到問題和困難,也會第一時間向輔導員求助,并且愿意接受輔導員的教導和建議。在學生心目中,輔導員具有重要的地位,這些獨特的優勢都有助于輔導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因此,輔導員應持續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提升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吸引力,通過人格精神的感召激發理性、培育理想,以身立教、以情感化、以行促學,將思想價值引領工作做到實處。
二、高校輔導員對標課程思政建設的挑戰及原因
(一)輔導員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有待提升
課程思政常講常新、常抓常新,對輔導員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也有新的要求。目前,輔導員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現狀原因。一方面,從客觀上看,我國高校輔導員的入職條件一般沒有專業限制,專業背景不同使得輔導員隊伍的思想政治素養參差不齊,所具備的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知識和經驗方法不足,加之相應的培訓進修的機會匱乏,影響了實踐過程中的育德成效。另一方面,從主觀上看,很多輔導員自身不重視其發展,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不重視,甚至對自己的職業缺乏認同感,導致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此外不少輔導員疲于應付處理大學生繁雜而瑣碎的日常管理工作,無暇顧及自身能力素質的提高,從而制約了輔導員育德意識及能力的培養提升。
(二)輔導員教學參與度和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高校輔導員兼具學生日常事務管理者和教師的雙重身份,但對于輔導員基本上是作為管理者的身份對待,“有事就找輔導員”,而忽視輔導員是思政課教師中的一員,很少強調輔導員在教學方面的作用發揮。因此,輔導員參與第一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低早已成為客觀常態。“忙”是輔導員永恒不變的主題,很多輔導員也主觀上存在對課堂教學信心不足的問題,“他們雖被喚作老師,但并不上臺授課”,認為自己無法勝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活動。長期以來,高校輔導員作為一種特殊的存在,其“教師”身份得不到學生的廣泛認可,這都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部分參與教學的輔導員的教學效果。比如,輔導員照本宣科式教學為數不少,僅停留在對學生傳授書本知識層面,或多以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說教進行思政教育,教育教學環節缺乏思想價值引領,沒有正確認識到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通的重要性,因此輔導員教學過程中的育人成效也有待提高。
(三)輔導員與專職教師的育人合力有待增強
雖然“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的總體目標早已提出,但目前專職教師和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還處于“兩盤棋”狀態,基本上各自為戰、缺乏交集。究其原因,一是在主觀認識上,輔導員與專職教師對自身的定位成為二者協同育人的重要障礙,他們認為畢竟隸屬不同部門,職責分工也有明顯的差異,“術業有專攻”,尤其在課堂教學、思政育人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可能除了專職教師通過輔導員督促學生上課及催交作業等之外,再無別的交集。二是在管理機制上,高校普遍認為輔導員與專職教師是彼此獨立、截然分開的群體,對二者的協同育人不夠重視,由此缺少必要的工作交流平臺,缺乏成熟的制度保障。因此,輔導員與專職教師的育人合力有待加強,育人資源有待充分共享整合,二者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推進高校輔導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
(一)提高站位,增強輔導員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一要著力增強輔導員的育德意識。當前,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工作環境和越來越高的工作要求,基于輔導員工作的政治屬性,輔導員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自覺的育德意識。為此,一方面高校要嚴把選人用人關、師德師風關,積極組織政治理論學習活動和主題教育等活動,提高輔導員的政治站位,筑牢馬克思主義信仰,使輔導員勇擔崗位歷史新使命。另一方面,輔導員要堅持育人者先自育,以釘釘子的精神主動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加強黨史學習以及重要講話輔導報告的學習,使自身具備厚實的理論功底和過硬的政治品德,增強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自覺。
二要培養和提升輔導員的育德能力。為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輔導員進一步融入課程思政建設中,高校應高度重視對輔導員的培訓培養,為其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和管理服務,通過組織培訓講座、考察座談、進修訪學等各種方式,加強輔導員職業素質能力建設,幫助輔導員提高專業技能、學識素養和教學水平等全方位育人的本領[3]。
(二)強化擔當,提升輔導員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效果
作為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重要一員,輔導員教學參與度低和教學效果差的現狀長期存在。強化輔導員的責任擔當,提升輔導員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及教學效果,將輔導員行政、教師“雙肩挑”的“雙重身份”真正變為現實,才能為輔導員有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一要提升輔導員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學歷普遍較高、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精準地把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情況,又通過自我能力素養的提升,具備逐漸融入專業教師隊伍的條件。因此于高校而言,一方面高校應真正認識到輔導員直接參與第一課堂教學對于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具有較好的效果,并不斷增強輔導員對于課堂教學的認同感;另一方面,高校應通過配足崗位等舉措,確保輔導員有投入課堂教學的時間,并鼓勵輔導員在形勢與政策課、軍事理論課和就業指導課等課程中走上講臺、站穩講臺。于輔導員而言,要不忘教書育人的工作職責,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來,要對自己有信心,要敢于站上講臺、走進課堂,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來,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和使命擔當。
二要增強輔導員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第一,遵循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技能。輔導員需要將課程思政放在主要位置上,積極向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學習借鑒優秀教學經驗,主動參加相關培訓、教研活動和聽課活動,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和教育質量。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深入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大學生的價值、尊嚴、情感和成長需要,以學生關注的、鮮活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通過“講故事、舉實例、擺事實”的方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傳導給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話語習慣,采用“生活話語”提高親和力。第二,注重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方式。輔導員應根據學生的愛好與興趣,注重課程路徑設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育人經驗。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我們一次深刻的“教育”,它必將推動教育內部結構的變革,以“互聯網+教育”為主要形態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因此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輔導員還要學會創新教學方式,運用互聯網思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和空間。比如開發輔導員“微課”化思政教育模式,建立新的價值引導范式,進行科學合理的在線教學設計,在翻轉課堂等探索中引導學生參與對話、討論和思考,以“互聯網+課程思政”教育方式使學生實現認知、情感和行為認同,從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4]。
(三)整體推進,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協同育人機制
輔導員與學生群體關系最密,易于從學生日常工作中提煉和挖掘思政元素,也善于用學生喜愛的新話語、新平臺、新方式去引導教育學生成長成才。因此,通過與輔導員合力育人,專職教師能增進對學生各方面的了解,從而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反過來,與專職教師良性互動,也能提高輔導員的課程思政能力。由此,課程思政建設要真正落地落實、見功見效,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必須同向同行、共同發力,形成步調協調、整體推進的協同育人機制。
一要積極轉變觀念,做好頂層設計。要構建協同育人機制,首先要在理念上形成統一認識。學校、輔導員和專職教師等多元主體要達成共識,需要樹立全局意識,強化“一盤棋”的思想,認同彼此的作用,從而為共同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打牢思想認識基礎,凝聚工作合力。其次,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打破條塊分割,探索課程思政一體化管理路徑,將輔導員,包括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在內的專職教師、班主任、導師及其他教育教學管理系列人員打造成“育人共同體”,通過協同共創、凝聚力量來深化對課程思政的實施和探索。
二要創新合作機制,打造工作平臺。在高校現有的管理體制下,輔導員與專職教師由不同部門管理,被切割為兩塊,無法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科學化建設。學校可以通過嘗試在校級層面搭建由學校黨委直接領導的課程思政工作室等平臺,創新合作機制,加強交流溝通,打造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平臺,完善雙向互動教研活動平臺。充分發揮輔導員的協同作用,做好輔導員與專職教師在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對接工作,將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情況、面臨的新問題及時向專職教師進行反饋,使輔導員和專職教師職能互補、優勢疊加,有助于專職教師有針對性地在教學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此外,還要完善協同配合制度,促進輔導員、專職教師相關主體的深度參與,為兩支隊伍協同增強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做好組織保障和制度基礎。
三要健全考核指標,采取激勵措施。高校應通過機制體制探索,建立健全輔導員考核評價機制,深化和推進輔導員參與課程思政改革。通過制定定性定量的評價方案,加強對輔導員課程思政工作的評估考核,督促輔導員重視并積極參與其中。對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輔導員,采取績效考核評優等激勵措施,從而充分調動輔導員的參與熱情,推動協同育人的實效性。
輔導員與專職教師協同參與課程思政是一種工作理念的革新嘗試,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推進高校輔導員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和挑戰,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舉措,必須長效化、常態化推進,務實有效,久久為功。
參考文獻:
[1]? ?張大良.課程思政: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5-8.
[2]? ?教育部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EB/OL].(2017-09-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3]? ?邱柏生.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老議題和新意境[J].高校輔導員,2017(4):3-7.
[4]? ?劉雯瑋.輔導員“課程思政”能力建設的路徑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41-244.
[責任編輯?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