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現代城市的不斷建設,環境設計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高校“環境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內容豐富,育人功能強大。新文科背景下明確指出,學科建設要創新,要加強學科交叉融合。通過對“環境設計”課程與新文科建設的關系與背景進行分析,探索在環境設計專業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效契機,整合“環境設計”課程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制定科學的教育實踐策略。
[關鍵詞] 新文科;環境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
[基金項目] 2015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與創業新模式研究”(2014266)
[作者簡介] 戴菲(1979—),女,湖北武漢人,碩士,江漢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和環境設計科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3;G4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37-0181-04 [收稿日期] 2022-11-12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心理健康問題愈加明顯,大學生心理健康更值得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環境設計”雖然屬于技術類專業課程,但是在新文科背景下也應充分發揮專業課的教育指引功能,加強學科融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格修養,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大學生社會化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環境設計”課程與新文科建設的關系與背景
文科是日常語境下眾多學科形成的一個大學科分類,文科的內在邏輯主要聚焦于社會現象以及社會發展規律,強調學科的觀念、精神、情感及價值[1]。目前文科主要覆蓋文、史、經、法、管、藝等多個領域。“環境設計”課程又稱為環境藝術設計,屬于設計門類,具有一定的藝術性特點,專業采取文理科兼招模式,每年的文科招生量明顯高于理科,因此文科與“環境設計”課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文科促進人才建設,塑造學習者的思考與觀察能力,使其建立長期的學術發展,善于在專業課中利用文科知識的彌散性、非線性特征激勵學生的思想,塑造學生的價值理念。同時新文科也要求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強調中國傳統工匠精神,將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質與學科相互交融,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家國意識,以文科建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在文理相通、學科融合的基礎背景下培養一批基礎扎實、思想先進、人格強大的新時代高質量人才[2]。“環境設計”作為設計類學科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擁有設計、創新和發展能力的設計類人才,服務我國環境設計事業,提高我國環境設計的質量與價值,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應基于文理結合、學科融合等基本概念進行教學創新與教學改革。
二、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學習壓力
環境設計專業屬于設計類專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意識,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積極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創造性想法,但是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不愿交流,面對教師和學習內容具有較大的壓力和緊迫感。各項考核若沒有達到自身期望的理想成績,也會導致學生產生巨大的自我貶低感和學習焦慮問題。
(二)社交壓力
調查學生的社交情況后發現,很多學生在互聯網上善于交談,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愿與他人交流,主要表現為學生缺乏溝通能力,不懂交往的技巧和原則,在長期壓抑的學習生活環境下,部分學生甚至可能產生自閉傾向。另一部分學生雖然懂得交往的技巧和原則,但也僅是為了交際而交際,在社交中感受不到快樂,使學生產生極大的疲憊感。
(三)就業壓力
環境設計專業屬于一門新興學科,具有較大的就業前景,但是很多學生在畢業前夕都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就業焦慮情緒。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無法勝任實際工作,具有較強的自卑焦慮情緒;另一部分學生則因為現實工作場景與自己的想象存在落差,而長時間沉浸于自己的理想狀態中,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
(四)生活壓力
很多當代大學生生活在富足的社會環境中,缺乏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在陌生且獨立的校園環境里很多學生因為不善于獨立生活和與他人交流,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壓力。還有部分學生因為生活貧困,在學習和生活上與他人存在較大的落差,進而誘發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
三、“環境設計”課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一)專業教師師資力量充實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廣泛性、針對性和選擇性,在廣泛性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由于高校擁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有限,導致每學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次數屈指可數。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然而打造一支專業且龐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團隊也會給學校帶來負擔。“環境設計”課程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具有課時長、課程內容豐富的特點,并且專業師資力量充實,為“環境設計”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發展空間。
(二)學生對專業教師具有信賴基礎
調查研究發現,高校學生對專業課教師的認同感明顯高于其他副科教師,主要原因是專業課教師在專業能力上獲得了學生的信任,能夠成為學生職業技能發展的重要指導者,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學生更樂意接受專業課教師的指導。環境設計專業教師作為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教師群體,學生對其具備良好的信賴基礎。學生對教師十分信任,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問題也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這也為“環境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渠道。
(三)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校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來源于情感、生活、工作幾個方面,其中就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相比輔導員和心理健康咨詢師,專業教師對行業的了解更加全面透徹,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除了能疏導學生思想,緩解學生緊張情緒以外,還能為學生提供有效可靠的建議,幫助學生應對當前面臨的難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專業課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應對當前的困境,而且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四、“環境設計”課程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教師須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基礎
“環境設計”課程教師一般在教研工作中比較注重研究適合專業課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對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較少,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為了在“環境設計”課程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因此指導教師必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高心理健康基本素養和專業知識儲備,使教師能以豐富的心理健康專業知識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在此過程中不僅能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能讓教師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教研壓力,幫助教師消除各種悲觀消極的情緒,構建積極向上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
(二)加強心理學健康教育團隊建設
對于“環境設計”課程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屬于一個全新的教學方向,專業教師只能通過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學生進行輔導,很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準確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有效解決。因此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團隊建設,由專業課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師共同教學,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心理學健康分析,并由教師與學生進行課下交流,針對性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真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蓋,將各種心理健康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給予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獎勵
專業課教師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環境設計專業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屬于跨學科發展。建立良好的教育獎勵機制,不僅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環境設計”課程相互融合,發揮兩者優勢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工作氛圍,促進其他專業學科教師在工作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定期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統計
“環境設計”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應依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因此高校必須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數據與“環境設計”課程以及其他專業課程教師進行分享。使專業課教師能及時了解當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形成原因,依照問題及原因設計教學方案,整合教學資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學生消除面臨的心理健康隱患,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環境設計課程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利用教材內容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是開展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課堂授課時也會圍繞教材進行教學。環境設計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諸多隱性關聯,是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3]。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先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整合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并進行教學設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同步落實。如《專業設計》中加強了環境與社會的聯系,并指出環境設計會基于相關背景展開,良好的環境設計能在基于復雜的社會問題中產生并解決相關問題,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通過環境設計加強各種綠色生態環境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自然環境,促進了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建設,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時應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并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遇事不鉆牛角尖,進而改善學生解決問題的心態。
(二)用案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在“環境設計”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向學生講解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加強學生對就業形勢的了解。其中有很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來源于就業壓力,因為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甚至不知道如何進行職業規劃,所以基于就業層面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在“環境設計”課程中使用的各種教學案例通常與就業環境以及行業發展密切相關,使用案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加強學生對行業發展以及專業知識的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如某鄉鎮公園設計的教育案例,鄉鎮為加強環境建設,聘請設計師進行環境設計。設計師認為環境設計應更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突出特色,而鄉鎮管理者要求設計師跟隨潮流。設計師基于自身經驗以及對行業的了解明白一味跟隨潮流無法保障設計成果的長效性,因此多次與鄉鎮管理者進行溝通,通過各種案例和數據說服了鄉鎮管理者,在公園設計中突出了鄉鎮特色,最終將公園打造成為該地區的一個特色景點,提高了鄉鎮的知名度和特色形象。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被設計師不畏困難的精神所感染,并認識到自己未來工作的偉大之處,從而樹立強大的職業自信心,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
(三)通過激勵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和支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所學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雖然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獎勵,但是很少去發掘學生的潛能和閃光點,導致部分學生缺乏信心,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因此在專業課教學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進行鼓勵,讓學生獲得肯定,找到自信,將學生塑造成為積極向上的專業人才。例如在“環境設計”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雖然理論知識學習質量較差,但是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此時教師可以語言激勵學生,喚醒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如“理論知識理解起來確實有一定難度,但是你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非常強,在未來工作中一定會有很好的表現。相信只要你站在實踐的角度去理解理論知識,肯定會進步得很快。”在此過程中既指出了學生的不足,提到了學生的優點,也為學生提供了解決不足的辦法,同時做到了激勵和指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會嘗試用自己的優點去克服不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在學習時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
(四)用幽默的語言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幽默具有極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不僅能改善人的壓抑情緒,而且能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往往枯燥乏味,學生在專業課學習時缺乏積極性,如果長時間保持這樣的教學狀態必然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壓抑自我,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隱患。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幽默的語言和課程內容設計打造積極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課堂的輕松愉悅,主動投入課程學習中。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常帶微笑以外,還應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用學生喜歡的交流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讓學生感受教師的幽默。
(五)在交流和實踐中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讓學生積累知識打牢基礎,還需要讓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在遇到問題時不再畏難,不再害怕解決問題,心理健康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4]。如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實踐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入企學習,了解企業工作人員在現實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以及解決難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問題,首要任務是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苦惱,讓學生樹立正確和良好的心態。還可以多組織交流學習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面臨的苦惱,在分享中減輕壓力。教師也可以與心理健康導師一同為學生制定解決辦法,并提供心理疏導,讓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實質性的突破,最終明白所有問題都能找到解決辦法。
“環境設計”作為藝術設計專業一門重要的學科,其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終身發展密切相關。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屢屢出現,“環境設計”課程應發揮好自身優勢積極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并在課程中不斷向學生灌輸積極向上的情感意識,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減少大學生因心理素質較差而引發的極端事件,提高我國大學生整體健康水平,促進高校教育事業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華.“大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構建[J].大學,2021(36):73-75.
[2]石戀,仲楊梅.專業課教師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研究[J].大學,2021(29):146-148.
[3]呂文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創新提升策略[J].黑河學刊,2020(3):78-80.
[4]張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維參與[J].智庫時代,2018(39):260+26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DAI Fei
(School of Desig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ies in our coun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alen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content has strong comprehens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The course content is rich, and the education function is powerfu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it i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subject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nova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nd background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cour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explore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ntegrat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course, and formulat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practice strategies.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Environmental Desig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in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