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欣 秦偉山 孫慈霞 王瑜 韓金燕





[摘 要]在地理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豐富高中地理課程思政的內容。文章將煙臺山與煙臺港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與教材思政元素進行整合,以“海洋權益與海洋發展戰略”為例進行教學設計,以期為高中地理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高中地理;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6-0080-04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價值觀、塑造學生人格、提升學生精神追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地理學科包含了家國情懷、哲學思維、文化自信、科學精神、生態文明等思政元素,這些是進行高中課程思政教學的良好載體,將二者融合能夠很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筆者通過中國知網,以“高中地理課程思政”為主題搜索從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19日的相關文獻,共搜索出64篇有效文獻。從搜索的結果來看,課程思政與高中地理教學結合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高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人格、提升精神追求的關鍵期,將課程思政與高中地理教學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在課程思政與地理教學融合的過程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能夠將真實的地理情境帶入課堂。從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不僅能拉近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本文以魯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冊中的“海洋權益與海洋發展戰略”為例,選取煙臺山與煙臺港的部分資源,探究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與高中地理課程思政融合的有效途徑。
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一)豐富地理教材課程思政資源
一方面,目前入選地理教材的課程思政資源有限、單一;另一方面,地理教材并不是每年都能更新,這導致課程思政資源更新速度慢,不利于開展教學。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具有生活性、真實性、實踐性和開放性[2]等特點,能夠豐富地理教材課程思政資源,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有利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提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拉近理論與實際的距離,讓學生通過學習家鄉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識提升自身的區域認知;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資源的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等,提升自身的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素養;讓學生通過開展實地調查活動、研學旅行等提升自身的地理實踐力。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問題、做出正確的抉擇,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讓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煙臺市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樣,與地理教材主題內容聯系密切。例如,“海洋權益與海洋發展戰略”一節涉及區域發展、國家戰略、國際形勢等內容,筆者通過搜集、篩選煙臺市相關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實施活動等引導學生學習,使其能在真實情境中感悟知識的同時,形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綜上所述,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課程思政的目標和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二、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課程思政的途徑
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價值觀體系龐大而復雜,鄉土地理的內容卻是有限且富有學科性的[3]。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選取符合思政內容要求的鄉土資源。煙臺山、煙臺港和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并且與“海洋權益與海洋發展戰略”一節內容息息相關。本文通過梳理相關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并將其與本節課程部分內容相融合(見表1),達到實現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哲學思維、文化自信、科學精神、生態文明等思政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
筆者通過對富含思政元素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進行梳理,以魯教版必修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三節“海洋權益與海洋發展戰略”為例,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課程思政實際教學中。本節內容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中的要求是“結合實例,說明國家海洋權益、海洋發展戰略及其重要意義”[4],筆者依據《課標》要求融入家國情懷、哲學思維、文化自信、科學精神、生態文明等思政元素,進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了解家鄉的煙臺港領事館,加深學生對家鄉開埠文化的認識,讓學生通過資料學習我國海洋政治權益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國家主權意識。教師可以結合煙臺港地理位置,給學生提供煙臺港物流規模統計圖等資料,讓學生分析煙臺港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哲學思維。教師還可以通過列舉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相關案例,使學生了解海洋文化權益以及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培養學生的海洋強國意識、科學精神、生態文明、人地協調觀理念,讓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二)學情分析
本節授課對象為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此時的學生已經具備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相關能力。但本節課涉及海洋權益與海洋戰略部分的內容概念較多,這部分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的內容與人類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通過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真實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經濟現象背后的地理原理,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5]。通過了解我國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培養學生時刻關注國家大政方針的習慣,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教學過程
本文運用多媒體輔助法、小組合作法、談話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將煙臺市部分鄉土資源以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形式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詳情見表2。
四、結語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為專業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學校可以通過顯、隱結合的方式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較多,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關于課程思政的研究側重于課程思政的融合發展和價值內涵等理論方面,對高中地理課程思政教學路徑的探討較少。鄉土地理課程資源作為地理教材課程資源的重要補充,能夠拉近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祖國的情感,在高中地理課程思政中具有較高的開發與應用價值。本文選取煙臺市部分鄉土地理資源,以“海洋權益與海洋發展戰略”一節為例,通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選取相對應的鄉土地理資源并將其整合成圖片、視頻、圖文資料等,借助談話法、小組合作法、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學方法,自然地將其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希望能為高中地理一線教師提供一些課程思政教學思路和案例支持。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22-09-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 208_291306.html.
[2] ?王雙,劉春艷,趙丹丹.基于鄉土課程資源的高中地理課程思政教學途徑探索:以東北三省為例[J].地理教學,2022(9):35-37.
[3] ?曾筱瑋,徐星,陳櫻敏,等.大思政背景下鄉土地理課程設計策略與實踐:以杭州市余杭區為例[J].地理教學,2022(9):27-3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 ?邊淑敏.問題式教學模式探究:以“海洋權益與我國海洋發展戰略”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20):57-59.
(責任編輯 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