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李樂

摘要:隨著教育的發展和教育理論的創新,實踐育人已成為高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章從實踐育人機制的內涵與要素、實踐育人機制的四個環節、實踐育人機制建設的對策與思考、實踐育人機制建設的實踐探索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對高校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和機制建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實踐育人機制;高校;教學改革
一、實踐育人機制的內涵與要素
(一)實踐育人機制的內涵
實踐育人是指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實踐育人的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實踐育人機制是指在高校實踐育人活動中,各個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運行模式和規律。實踐育人機制包括實踐育人活動的規劃、組織、實施和評價等環節。教師需要積極地發掘、培育和推廣各種實踐育人的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實踐育人的機制,提高育人效果。
(二)實踐育人機制的要素
實踐育人機制的要素主要包括組成要素、功能要素和運行要素,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二、實踐育人機制的四個環節
(一)實踐育人規劃
實踐育人規劃是實踐育人機制的第一環節,是為了明確實踐育人的目標、任務和計劃。高校應根據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學計劃、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制訂合理的實踐育人規劃。
(二)實踐育人組織
實踐育人組織是實踐育人機制的第二環節,是為了落實實踐育人規劃,組織和安排實踐育人的各項活動。高校應根據實踐育人規劃,落實實踐活動的時間、地點、人員等資源。
(三)實踐育人實施
實踐育人實施是實踐育人機制的第三環節,是實踐育人規劃和組織的具體實現。高校應遵循教學規律和實踐育人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實踐育人評價
實踐育人評價是實踐育人機制的第四環節,是為了檢驗實踐育人活動的成果和效果。高校應根據實踐育人的目標和任務,設計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三、實踐育人機制建設的對策與思考
(一)加強實踐育人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實踐育人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是實踐育人機制建設的基礎。高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社會和行業的需求,結合高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實踐育人規劃。同時,高校要加強對實踐育人規劃的前瞻性思考,為未來的實踐育人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強化實踐育人組織的協同配合
實踐育人活動需要跨學科、跨領域、跨專業的協同配合。高校要建立跨學科、跨領域的實踐育人組織機制,使不同學科、領域、專業之間的實踐育人活動協同配合,形成有機整體。
(三)提高實踐育人實施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實踐育人的實施過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高校要加強對實踐育人實施過程的監督和評估,確保實踐育人活動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四)創新實踐育人評價方法和手段
高校實踐育人的評價應該根據實踐育人的目標和任務,設計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標準。高校應該探索多元化評價手段,采用綜合評價、自我評價、同學互評等措施,鼓勵學生參與實踐育人評價。
(五)建立完善的實踐育人管理體系
實踐育人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是實踐育人機制建設的重要環節。高校應該建立完善的實踐育人管理體系,對實踐育人活動進行全程監督和管理,確保實踐育人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四、實踐育人機制建設的實踐探索
(一)建立實踐育人協同工作機制
高校應成立實踐育人協同工作機制,由校領導、教務處、學工處、各學院等部門組成,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針對實踐育人活動的規劃、組織、實施和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部署和協調。
(二)推廣“教育+”實踐育人模式
高校要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教育+”模式,將實踐育人活動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推動實踐育人活動與教學活動融合發展。在課程設置中,高校通過開展工程實踐課程、創新創業大賽、社會實踐、企業實習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實踐育人活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成長。例如,高??梢猿闪ⅰ皩W生實踐創新中心”,為學生提供實踐育人平臺,讓學生參與各種實踐育人活動,達到更好的實踐育人效果。
(三)建立實驗教學中心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校建立實驗教學中心是加強實踐育人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實驗教學中心要聚焦平臺和設備優勢,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和條件。高校還可以聘請專業實驗師和技術人員,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實驗指導和技術支持。
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優化課程設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真實的問題、實際的挑戰和完善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工程項目實踐、職業技能競賽和項目具體實施等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四)加強實習教育,發揮社會實踐的作用
實習教育是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實際工作環境,了解工作流程和實際工作需求,增強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高??梢耘c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進入實際工作場所,與專業人士交流、學習和實踐。在社會實踐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參加社區服務、義工項目、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和現場考察等方式,更好地了解社會狀況、社會需求和社會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提高社會參與度和社會責任感。
(五)推動實踐育人師資隊伍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高校要通過加強師資培訓、推動教師積極參與實踐育人活動、優化實踐育人活動設計、加強實踐育人效果的評價考核機制等措施,不斷探索實踐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以此提高教師的實踐育人水平,加強實踐育人教師團隊建設。實踐育人和創新創業教育有著天然的聯系與互補性,可以共同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因此,高校應推動實踐育人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通過開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支持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組織創新創業大賽等方式,將實踐育人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創造更多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多實用的經驗。
(六)加強實踐育人活動的資源整合和共享
高校各部門和外部社會資源都可以成為實踐育人活動的重要資源,高校應積極加強實踐育人活動的資源整合和共享,通過建立實踐育人資源庫、推動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提高實踐育人活動的效率。
(七)加強與企業、行業的合作與交流
企業和行業是實踐育人活動的重要參與方,也是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支撐。高校應積極與企業、行業開展合作和交流,通過開展實踐項目、舉辦實習招聘會、建立實踐基地等方式,將實踐育人活動與企業、行業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和市場適應性。
(八)加強實踐育人活動的評估反饋和監督管理
為不斷提高實踐育人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高校應建立實踐育人活動的質量評估和反饋機制,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對實踐育人活動進行評估反饋,發現問題并及時加以改進;通過加強對實踐育人活動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管理體系,確保實踐育人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實踐育人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只有不斷優化實踐育人體系和創新實踐育人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實踐育人機制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工程,高校需要全面加強各個環節的建設和協調,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高校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實踐育人機制,推動高校、企業、行業、社會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與深度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實踐育人工作的全面推進和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甘霖.高校實踐育人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2]劉曉敏.地方本科院校實踐育人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7.
[3]邢雅萍.“五育并舉”視域下院校學風建設體系架構與實踐[J].品位·經典,2023(2).
[4]白榮.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6).
[5]樊麗娜.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機械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青年,2023(3).
[6]鄭傳娟,毛玲朋,洪曉暢.高職院校協同實踐育人體系構建途徑分析[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
[7]王鑫.構建實踐育人體系,拓寬實踐育人途徑[J].中國德育,2018(15).
基金項目:2021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基于PDCA循環原理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評價標準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1GY047;漢中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教學研究與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實踐育人運行機制建設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HZZYJY20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