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鵬飛 陳廣余
【摘 要】立體化、多維化是進一步提升中小學德育實效的重要策略。江蘇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緊緊圍繞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充分分析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地特色文化、校園文化等角度立體架構,通過目標、內容、實踐等多維度的項目引領,以及價值感悟、過程體驗等多維度的活動落實,在機制建設、隊伍建設、德育科研、學生發展等方面收獲立體多維實踐成效,實現文化育人。
【關鍵詞】立體架構;多維實踐;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43-0025-03
【作者簡介】1.袁鵬飛,江蘇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江蘇常州,213016)黨總支書記,高級教師,常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室領銜人;2.陳廣余,江蘇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江蘇常州,213016)副校長,高級教師,常州市中小學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校本落實離不開具體而有效的實踐,要提升實踐效果,就必須做到立體多維?!傲Ⅲw”讓立德樹人的架構更豐滿,更容易切合學生的個性需求;“多維”讓立德樹人的過程更充盈,更容易滿足學生的體驗需求。江蘇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以下簡稱“附中”)在充分分析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以文化浸染、項目引領、活動落實等方式開展立體多維的教育實踐。
一、文化育人,立德樹人的歷史積淀與氛圍浸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如何從民族、地方、學校等多個維度梳理文化、充分實踐、激發自信,這需要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附中在確定培養目標、分析學生現狀的基礎上,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地特色文化和以“一訓三風”為主體的校園文化等角度立體架構,開展教育實踐。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具有特殊的魅力與強大的感染力。在實踐層面,附中首先在全體教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成立團隊,研發與實施“經典有約”“唐風宋韻”“翰墨書香”等數十門活動課程,并通過國旗下講話、師生大會、沙龍演講、主題活動等平臺,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始終以實際行動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者。
2.本地特色文化涵養鄉土特質
附中地處常州西南隅,附近就是陽湖拳的發源地。陽湖拳是江蘇唯一的地方拳種,能幫助練拳者修身養性、修心養德,是具有本地特色且優秀的文化。因此,附中一直堅持開設陽湖拳課程,讓學生通過練習陽湖拳強身健體、提升修養,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附中在校園興建過程中出土了一件南宋名將韓世忠部隊所使用的汲水器——韓瓶。透過這個器皿,我們仿佛穿越歷史與南宋抗金名將進行對話,繼而聯想到岳飛精忠報國的民族氣節,并且了解當時軍民的生活習性等。于是,附中將其陳列于學校博物館,通過觀實物、講故事、踐精神等系列活動,感染一批又一批附中學子。
3.“一訓三風”校園文化彰顯學校主張
“一訓三風”是學校文化的歷史積淀,蘊含著學校對教育的基本思考與辦學主張,同時也是學校立德樹人實踐的重要資源。附中“為人以直,做事于細”的校訓、“求實開新”的教風、“敦美蓬勃”的學風、“篤行至臻”的校風,不只是掛在墻上、印在紙上,更是通過主題討論、過程實踐、推廣講演、標兵評選等多維實踐,在入腦、入心、踐行上下功夫,讓形式上的“活潑生動”與行為上的“敦美蓬勃”相得益彰。
二、項目育人,立德樹人的時代呼喚與校本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品格教育對于培養中小學生誠信、勇敢、善良等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抓實“品格提升工程項目”,是江蘇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附中以“紫荊五格”命名項目,持續開展立體多維的學校教育實踐。
1.目標多維,明確德育實踐的價值追求
附中以“跬步躬行,品端學粹”為培養目標,之所以用這八個字來界定培養目標,是因為它包含著多維的價值追求。其中“品端學粹”注重的是“到哪里去”這一目標指引性要求,既要在品德、品性、人品等方面做到端正、端莊、端厚,又要在學業、學問、學術等方面精粹、深粹、豐粹;而“跬步躬行”則注重的是“怎么去”的實踐過程性要求,提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過程積累,強調“身體力行,親身實行”。附中教育始終把過程,尤其是實踐的過程作為學校的教育主張,立體多維就是對教育過程的充分詮釋。
2.品格多維,解讀立德樹人的內涵定位
地處紫荊西路的附中人對紫荊花有著深厚的情感,紫荊花象征兄弟和睦、親子和諧、師生共進。只有更加深刻、切實地把握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地方特性、附中特質,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經過不斷的思考、探索與實踐,附中形成了“忠善”“健朗”“樂學”“雅藝”“創新”的育人品格,凝練成“紫荊五格”學生品格提升項目,并逐步發展為附中畢業生的成長導航與形象標準。附中通過思政課堂、課堂思政、主題實踐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育人實踐,幫助附中學子在思想上鑄魂、在實踐上鑄意。
3.實踐多維,豐富立德樹人的德育探索
傳承紅色基因,忠誠為黨為民,這是“忠善”品格最好的校本化解讀;中國航天器發射升空遨游天際的壯麗場景,“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積淀成的航天精神,正是“創新”品格所蘊含的時代價值;一代代女排姑娘艱苦訓練、頑強拼搏積淀成的女排精神,煥發出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有助于培養附中學子的“健朗”品格;豐富多彩的常州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附中學子走近錫劇、梳篦、常州吟誦、留青竹刻、龍泉印泥等地方特色非遺項目,用心感受“雅藝”之美;以鄧建軍為代表的常州普通工人,在平凡的實踐中詮釋“專注、標準、精準、創新、完美、人本”的大國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激發學生的“樂學”之情。
三、活動育人,立德樹人的價值感悟與過程體驗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具體到學校德育實踐,同樣需要強調“全過程”,因為沒有過程體驗就沒有價值體悟,沒有價值體悟就沒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真正落地。
1.做什么,指向附中德育的價值追求
要想學生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發展,必須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感悟,在真情實感中體悟。附中的德育活動始終堅持在過程實踐中“以愛動其心,以嚴動其行”,就是“讓每一朵紫荊都如其所是地綻放”這一育人理念的價值追求。學校以勤德勤勞、傳統文化、普法天地等模塊培育學生的公民意識,以體育運動、品質歷練、運動習慣等模塊磨礪身心,從激發學習動力、錘煉學習毅力、提升學習能力等方面培養學力,從接受藝術熏陶、進行藝術品鑒、嘗試藝術創造等方面培養審美力,以科創競賽、課題研究、活動課程等平臺提升學生科創探索能力。
2.怎么做,指向附中德育的過程體驗
突出過程、注重體驗、追求感悟是附中德育實踐的基本原則與要求。如在節約糧食的教育中,附中結合化學學科所學內容,設計并實施“繪營養食譜”的實踐類作業,學生在分析常見食材所含營養成分的基礎上,按照平衡膳食的多樣化、均衡化、適量化、個性化原則,動手設計并繪制出一份份營養比例均衡的食譜。學校食堂還依照學生設計的食譜烹飪餐食,當學生拿著自己設計的食譜與端上桌的餐食一起合影留念的時候,那種成為學校主人的強烈歸屬感油然而生。這種充分貼近學生真實生活情境、注重過程性、強調代入感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中理解,在實踐中成長。
3.怎么樣,指向附中德育的實踐成效
附中以“跬步躬行,品端學粹”的培養目標為導向,開展立體多維的德育實踐,并收獲了立體多維的實踐成效。在機制建設上,學校以“紫荊五格”為育人品格,構建目標明晰、導向清晰、過程辨析、結果昭晰的附中德育體系;在隊伍建設上,近3年,學校有3人獲省、市級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一等獎,6人被評為市特級班主任、市骨干班主任;在德育科研上,學校教師的多篇論文在《中國教育報》等媒體上發表;在學生發展上,學生在“紫荊五格”上收獲立體成長,在“忠善”“樂學”“健朗”“雅藝”“創新”等方面獲獎近100項,其中,全國比賽獲獎3項、江蘇省比賽獲獎11項。
多維立體的教育實踐更好地滋養了“敦美蓬勃”的附中學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責任編輯:湯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