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是我國教育領域、體育領域乃至文化領域的重要內容,隨著群眾的體育文化意識不斷增強,強身健體意識逐漸覺醒,加強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成為重要趨勢,不僅關系到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鍛煉,更是關系到青少年綜合素質、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本文基于體教融合背景,通過對于黔西南青少年文化建設的分析,找出突顯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而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改進策略,以期為黔西南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青少年體育;體育文化;黔西南;體教融合;策略
基金項目:興義民族師范學院2022年度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編號:S202210666353)。
202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明確了體教融合的深層內涵,明確了以文化育人、以體育育人以及“五育”的重要性,對我國青少年體育文化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正確認識到青少年體育文化的效用,使其充分發(fā)揮對體育發(fā)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增強青少年體育活力,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黔西南地區(qū)作為貴州省乃至全國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較為落后的地區(qū),通過對其進行分析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提出相關的改進策略,另一方面有助于為我國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發(fā)展做出理論貢獻。
一、黔西南州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現狀與滯后性分析
黔西南州作為貴州省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qū),本身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和少數民族因素在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上存在落后情況,再加上教育、財政等其他宏觀因素,導致黔西南州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與其他地區(qū)差異較大。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找和研究,分析黔西南州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現狀與問題如下:
(一)從體育資源分析
隨著貴州城市建設與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大量來自鄉(xiāng)村的務工人員將孩子一同帶入城市學校學習念書,城鎮(zhèn)學校生源急劇增加,原有的體育設備設施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大量的需求,此外隨著貴州扶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推進,在鄉(xiāng)村當中已經建設了很多義務教育學校,但是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這些學校只能滿足學生文化知識的教學教育,無法滿足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缺乏體育教學硬件,缺乏體育教學資源,影響了體育文化建設。再者,在學校的教育投入資金當中,通常優(yōu)先考慮新建和日常維護,對于科技型和多媒體相關體育設施設備的投入不夠[1]。
(二)從體育活動開展現狀分析
1、體育活動開展情況
大部分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存在主體錯位的情況,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往往都是傳統(tǒng)的觀念,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往往只是簡單參與體育,無法深入成為體育活動的主人翁,無法發(fā)掘學生體育潛力,很難實現體育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再加上師生雙方長期缺乏有效互動與溝通,缺乏良性反饋機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黔西南體育活動缺乏新意,形式傳統(tǒng)陳舊,缺乏新興體育產業(yè)元素融入。
2、從課程評價考核機制分析
黔西南州學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機制和考核機制嚴重缺位。首先是學校考核機制單一固定,有的甚至是為了考核而教學,而且教學形式單一,體育課程考核也只是簡單了事,考核項目固定傳統(tǒng)的跳遠、長跑、短跑等項目,缺乏差異化考核和教學,學生普遍缺少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其次是考核體系和考核指標不科學,大多數學校往往只對體育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做出評價,沒有綜合學生參與度、主觀態(tài)度等等,使得考核結果沒有起到應有的參考與借鑒效果[2]。
3、從體育育人理念分析
黔西南州體育教學理念比較傳統(tǒng)陳舊,課堂內容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另外,黔西南州體育育人理念滯后,沒有重視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體育興趣培養(yǎng),使得體育育人的功能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
(三)從發(fā)揚體育精神分析
體育具有獨特的魅力,展現出生命之美,詮釋拼搏向上之美,挑戰(zhàn)超越極限的人生之志,并且具有播撒人類希望、共創(chuàng)未來之力,因此體育精神是一筆特殊財富。但由于黔西南州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觀念缺失,對青少年體育建設僅停留在課程建設、活動開展方面,忽視了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精神的重要性,忽視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的價值與意義,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發(fā)揚體育精神造成了一定阻礙。
(四)從傳播體育文化分析
想要加強體育建設,必然需要從廣泛傳播體育文化開始,然而黔西南州在傳播體育文化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單純依靠校園傳播、學習教育是無法良好實現體育文化廣泛傳播,無法提升青少年體育文化意識,缺乏有效的途徑、渠道,必須加強社會的力量、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體育資源,以開展體育賽事、普及運動項目知識、培養(yǎng)體育愛好等多種方式為載體,拓寬傳播渠道,廣泛傳播體育文化。
二、影響黔西南州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因素分析
(一)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
黔西南是貴州省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財政收入有限,當地體育產業(yè)和體育市場發(fā)展水平不高,因此對于體育事業(yè)的投入也存在一定局限,建設相關體育場館緩慢,更新?lián)Q代體育設備設施頻率也相對較低,因此與發(fā)達城市典型建設青少年體育文化的優(yōu)勢相比,黔西南州缺乏良好的教育資源,體育的硬件和軟件設備配備大多不齊全。
(二)受到當地地形和少數民族實際情況影響
黔西南地區(qū)基本是山地地貌,加上少數民族聚居較多,因此無法開展非常全面的體育運動,通常只能開展山地或戶外的運動,而且有的地方主要以開展少數民族運動為主,將少數民族特有的一些體育運動融入到青少年體育課程之中。
(三)缺乏正確的體育教育和體育文化意識
黔西南地區(qū)缺乏先進的體育教育和體育文化意識,在對青少年的體育教育中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沒有樹立科學的育人理念,沒有將全面樹人育德與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科學有機融入,加上大部分學校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忽視了身體素質培養(yǎng),在這樣的主流大環(huán)境下,青少年體育文化事業(yè)得不到有效發(fā)展。而且也不重視對體育專業(yè)院校的創(chuàng)辦和投入,缺乏體育專業(yè)人才,影響了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發(fā)展。
(四)體育文化建設主體被動
青少年在這一時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但是無法完全自立,因此無法認知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無法認知到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對于體育文化的認知不全面而且普遍對于體育都抱有抵觸心態(tài),而且女生相較于男生更加不愛運動,體育測試成績也普遍不太理想,因此加劇了女生對于體育的消極心理,學生作為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反而呈現被動趨勢,極大地影響了體育教育的發(fā)展和青少年體育文化發(fā)展[3]。
(五)體育文化建設開展的體育活動形式單一
受到黔西南州經濟發(fā)展影響,當地無法開展大量的體育活動,青少年體育活動局限于校園和課堂當中,然而大多數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通常就是以校園運動會、年級比賽等形式開展體育活動,雖然常見的籃球、足球、羽毛球、田徑等體育項目都有涉及,但開展程度不夠深入、開展力度不到位,導致相關體育活動停留在表面上,而且體育課堂中也沒有積極開展趣味田徑、趣味競賽等教學內容,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育活動提不起興趣,單純的認為體育課就是強身健體而已。此外,當地也沒有重視青少年體育賽事、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的開設創(chuàng)辦,使得學生的體育活動顯得格外單一。
三、體教融合背景下黔西南州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發(fā)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體育文化建設管理體系
想要發(fā)展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首先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體育文化建設管理體系,才能保障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是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
第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相關政府部分牽頭,確立相關體育工作管理制度,關心支持青少年體育工作,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運轉機制。
第二是強化保障措施。黔西南各地政府應該將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納入專項財政資金,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且體育部門應該合理安排相應的專項資金來支持青少年體育建設,學校應該積極建設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障管理制度,加強對于體育教學、體育競賽等方面的風險防范,切實保障青少年運動安全。
第三是強化考核督查,由上至下成立青少年體育工作專項督查小組,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行動,考察相關職能部門、學校、社會機構推進青少年體育建設的落實程度,發(fā)現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立即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處理,加大對于相關職能部門、學校的工作成效考核力度,形成有效的考核管理機制[4]。
(二)加大體育文化建設資金物資投入
針對黔西南地區(qū)體育資源匱乏的情況,應該加大對于體育文化建設資金和物資的投入,地方政府應該加大對于體育文化建設的財政扶持和地方政策指導,各地學校應該加強對于體育設備設施的投入建設,做好體育設備設施的更新?lián)Q代與日常維護工作,滿足學生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的需求,保障體育文件建設的硬件完善。此外還應該加大投入創(chuàng)辦專業(yè)體育院校,發(fā)展體育產業(yè),為黔西南州乃至貴州地區(qū)輸送優(yōu)秀體育人才,推動貴州地區(qū)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推動黔西南州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發(fā)展。
(三)增強青少年體育主體地位
學校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必須留給學生充足豐富的時間去探索運動,探索既可以滿足學生運動需求,又可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實現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學相長,互相進步的科學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注意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內驅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來強化學生掌握多項體育技能,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5]。此外,必須加強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敢于拼搏,不怕吃苦的優(yōu)秀品質,樹立誠信比賽的正確體育意識,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培養(yǎng)具有中華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的高素養(yǎng)、高標準的青少年。
(四)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和育人觀念
學校和體育教師應當端正體育教學和育人的觀念,樹立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育人觀念,明確體育課和其他學科同樣重要,將體育課程與其他學科放到同等的位置上,從而保障體育課程的時長充足、內容豐富、教學質量好、教學效果明顯。體育教師應該積極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鉆研教育改革要求下的體育課程標準,把握新時代體育課程教學內涵,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體育核心素養(yǎng),重視學生的體育能力培養(yǎng)和體育能力發(fā)展。
(五)豐富青少年體育活動形式
為促進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發(fā)展,不單單需要從體系和宏觀上改變現狀,還需要重視實踐的落實。一方面,在學校的體育教育方面,需要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青少年體育教學開展形式和體育教學活動,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面,從而實現教學效果,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循環(huán)。此外,學校還應該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開設體育社團,通過社團的形式豐富體育活動,積極開展學校與學校、社團和社團之間的體育活動。另一方面,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積極建立起建立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通過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青少年體育賽事,針對黔西南地理環(huán)境情況,積極推進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和山地戶外體育運動項目,廣泛開展田徑、游泳、武術、體操、跳繩等運動項目,從省級到市級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開展青少年體育賽事,抓好備戰(zhàn)、參賽工作,規(guī)范競賽組織。
四、結語
黔西南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積極學習和借鑒發(fā)達地區(qū)的經驗,通過建立健全體育文化建設管理體系,做好體育文化頂層設計,加大體育文化建設資金物資投入力度,重視青少年體育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運動積極性,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和育人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體育素養(yǎng)為前提條件開展體育教學,同時注重青少年課后和日常的體育活動形式,積極推進各項青少年體育賽事的開展,積極開設青少年體育社團,豐富青少年體育活動形式,推動黔西南青少年體育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齊順發(fā),徐莉,趙藝然. “體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改革與體育后備力量建設的審思[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墻報交流(學校體育分會).2022:1378-1379.
[2]劉次琴,譚分全.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背景下青少年體育健康資源共享研究[J].內江科技,2021,42(11):141-142.
[3]陳少梅,宋淑華.云南省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建設現狀及構建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1):159-162.
[4]王占坤,李款,曲廣財,唐聞捷.日本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特征及借鑒[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01):20-28.
[5]歐陽斌,張仁卓.日本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對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的啟示[J].中國科技信息,2008(24):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