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瓊
摘? 要:自教育部提出“核心素養”概念后,“核心素養”一詞便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這直接推動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使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發生了改變:愈加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想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便要以數學的學科教學為途徑,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發揮引導作用,并開展實踐活動訓練。教師需要摒棄應試教育理念,使用新型教育方法,以學生的眼光、發展的態度對待教學。基于此,文章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與方法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實踐活動
當前,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在新課標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了更新,愈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推動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數學的概念、定理和法則等,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適應自身與社會的發展。初中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學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直觀想象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經教學后,學生的認識、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將得到提升,能夠運用適合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處理問題。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未深入考慮教學的本質,反而注重的是教學形式,也就是重視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記憶、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公式等,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缺乏靈活性,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提升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
相較于其他教學科目,數學學科具有復雜性與綜合性。要想學好數學,需要學生擁有邏輯分析能力與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當前的數學教材涵蓋的知識內容難度偏大,學生可能僅理解其表面意思,但達不到深刻認知的程度。數學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密切關聯,數學中有生活現象,生活中有數學問題,如路程問題、買賣問題等。當然,有時候兩者之間可能不具有特別明顯的關系,如果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數學素養,就可以用數學的眼光、思維去看待、分析問題,靈活應對,解決問題將會變得容易。以此來看,提升核心素養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提升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一)數學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
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是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數學核心素養也是一種能力,可以考驗學生是否能用數學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做到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如今,發達國家格外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如美國、英國等相繼出臺了政策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改革教學方式,推動教育發展。
(二)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需求
從教育本質上而言,數學教育亦是一種文化教育,通過教學,學生能夠獲得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在這兩者的加持下,更好地看待外界事物,具有了積極、樂觀的心態,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利的。所以在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數學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社會發展的進程來看,數學與社會生產之間也存在關系,數學思維與數學應用能力能夠提高社會的生產力。綜上可以發現,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必要的,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及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是有利的。
(三)數學教學發展的內在需求
數學可以反映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等,是一種表達手段。而核心素養是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實現了對傳統理念的超越,在促進學生的發展方面有重要作用。數學核心素養最重要的特點便是綜合性強,包含了數學理論、個人價值觀和學習技能等因素,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采取科學的方式,才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升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途徑與方法
(一)設計多樣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數學教學不可忽略的考慮因素。是否擁有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可通過多樣化的數學問題來解決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以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形式給學生不同的感覺,這能夠強化數學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樣化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思考方向與學習方向,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加強對實際物體的觀察,提高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直觀想象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一次函數”時,可以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融入教學中,將抽象內容具象化,引導學生直觀想象、加強理解:村東一水池的蓄水量為2000L,放水的流速為200L/min,如果用y表示水池的剩水量,用x表示放水時間,則y與x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即哪個量是自變量,哪個量是因變量,如果用函數的形式表示,應怎樣列式。經過思考,學生得出了正確的函數關系;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可以無限時間放水嗎?”引導學生考慮時間的取值范圍。教師利用多樣化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函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直觀想象力。
(二)開展自主數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要想解決數學問題,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而學生思考、推理復雜的數學問題是一個枯燥的過程。為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講究教學的豐富性與趣味性,融入數學活動,為學生搭建探究平臺,由學生自主探究、決策問題,并在平臺上記錄自己的思維方式、邏輯步驟,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例如,在講解“隨機事件與概率”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列舉三個例子,幫助學生理解三個事件的意義:第一,太陽東升西落;第二,向上拋擲骰子,得到3點;第三,小狗長了一只大象的耳朵。然后告知學生可以將這三個事例理解為必然事件、隨機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此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組相關的練習題,由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數學知識來判別這些事件的所屬類型,以及自己的思考方向、推理步驟,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挖掘身邊事例,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建模思想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數學與社會聯系的途徑,即學生需要參與數學教學活動,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理解數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簡單地說,就是學生依據實際問題的特點,抽象出特定的數學關系,運用數學理論來反映其中的關系。這便要求教師從數學教材出發,將與學生相關、經常接觸的生活化問題引入課堂,建立模型,以解決與學生自身相關的問題,這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學生感興趣的例子:某超市的芒果進價為8元,按每斤10元的價格出售,將有100斤的銷售量。經調查發現,超市將芒果的出售價提高1元,銷售量就會少10斤。問:“如果芒果的定價減少3元,則銷售量有多少?超市會有利潤嗎?如果超市需要保證每天獲利350元,則芒果應定價為多少元?當芒果的定價為多少元時,超市會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又是多少呢?”此問題為學生建立了利潤數學模型,問題復雜程度層層深入。為便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適當點撥:該問題的解決,需要考慮算式、方程和函數三種模型。當學生遇見了日常生活中常遇的購物問題時,就會產生極大的探究興趣,并進行積極思考、探究,明確此類數學模型問題的解決方式,從而提升數學建模能力。
(四)營造探究數學情境,提升學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要考慮、遵從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思維活躍是初中生最大的心理特點,在創新教學方式時,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想學生所想,做學生想做,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出具有探究精神的數學課堂;要依據教材內容,發揮好引導作用,使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思考、想象、探究,以及彼此交流意見,合作探討內容,培養學生的抽象、創新精神。開放、趣味的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升學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例如,在講解“三視圖”時,教師需要學生想象不同方位投影下的圖形形狀。各學生的抽象想象力不盡相同,部分想象力弱的學生,不能正確想象出圖形的三視圖。就此,教師可先講解基礎內容,然后開展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組成小組,從上向下、左向右、前向后等三個方向觀察身邊的實物,接著讓學生分享個人看法,畫出該物體的三視圖,共同探究三視圖的知識。隨后,教師分發積木,各小組自主搭建圖形、畫三視圖。在學生熟悉以后,教師提問:“是否可以根據一組三視圖還原該圖形?”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主思考、想象、探究的能力。
(五)重視運算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正確的運算需要有算理基礎知識的支撐,牢固的基礎知識對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升學生運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運算基礎知識,觀察學生出現運算錯誤的原因。學生運算錯誤有多個因素,如基礎知識差、運算步驟不規范、粗心抄錯數據等,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基礎知識差。運算算理,包括運算概念、公式和法則等內容,學生只有夯實運算基礎,才能提升運算能力,快速、正確地解答算式。
例如,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此前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回憶其概念、性質等;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二元一次方程,以類比的方式理解、認識與二元一次方程相關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保證學生能夠對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有更清晰的認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兩者進行對比分析,區分同異之處,加深學生的記憶。隨后教師可以展示練習題,以練習題的形式讓學生鞏固運算基礎,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運算比賽,讓學生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組,以此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六)加強數據推斷訓練,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要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教師需要靈活地教學,不能僅依據教材按部就班地講解,可以將教學延伸至書本外,引導并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維度觀察生活中出現的數據,以及合理分析這些數據,根據分析結果嘗試做出推斷,以鍛煉學生的數據推斷能力。這個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喚醒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推斷的意識,加深對數學教材理論知識的認知,同時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數據分析實踐鍛煉,以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使學生懂得運用數學的眼光、思維看待問題。
例如,在講解“數據的集中趨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搜集的本校為開展籃球運動會準備的10雙運動鞋的鞋碼數據,分別是40碼1雙,41碼2雙,42碼3雙,43碼2雙,44碼2雙,讓學生按照鞋碼數據制作條形統計圖,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自己的統計圖。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得到本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都是42碼,然后教師為學生設置假定條件:“假如本班級的所有男生都報名參加運動會,如何購買運動鞋呢?”通過鍛煉,學生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提升了數據分析的能力。
四、結語
初中階段的數學銜接了簡易數學與復雜數學。在此階段,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與核心素養的提升,對傳統教學進行創新,以多元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通過設計多樣的數學問題、開展自主數學活動、挖掘身邊的實際事例、營造探究數學情境、重視運算基礎知識、加強數據推斷訓練,來提升學生的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抽象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建紅. 初中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途徑[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2):110-112.
[2]鄭令利. 聚焦核心素養,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 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10):46-47.
[3]鄧春艷. 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初中數學核心素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6):111-112.
[4]楊學貴. 初中數學課堂中利用合作學習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 天津教育,2021(16):74-75.
[5]陳建雙.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解題能力提升[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0):74-75.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