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摘要: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市場競爭也在愈演愈烈,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需要以“變應變”,積極改善經營管理。但是長期以來,企業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相互分離,這種分離狀態一定程度上給企業決策與管理造成了不利,而要想改變這一局面,業財融合刻不容緩。加快業財融合,可以杜絕業財信息孤島局面發生,有效防范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營效益,推動企業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財務共享;業財融合模式;構建
財務共享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將繁瑣的財務業務剝離出來進行集中操作和統一處理,不僅保證財務信息的有效共享,同時也有效地降低了財務風險,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了便利。對于企業而言,財務信息反映了企業業務實況,同樣,財務活動的開展需要結合企業業務進行,兩者之間密不可分。但是在傳統經營模式下,企業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存在分離現象,這也使得企業無法全面把控自身經營實況。財務共享理念的實施,選擇業財融合發展道路已成為企業的必然趨勢,企業應當轉變觀念,加快業財融合模式的構建,以此為自身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一、財務共享概述
財務共享這一理念最早出現在美國,它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一種分布式管理模式,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來解決財務信息,優化財務業務流程,而在我國,第一個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就是中興通訊公司。構建財務共享平臺可以使企業業務流程變得更加清晰,對業財融合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首先,財務共享改變了財務管理方式。長期以來,企業經營數據大多由人工完成,這種方式不僅影響數據利用,而且工作效率低。共享中心下,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都可以由信息系統進行集中處理和分析,管理者可以通過財務共享中心來使用這些數據,不僅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數據的利用率。其次,財務共享有利于會計職能的轉變。財務共享下,財務信息化開始滲透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面,不僅將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從以往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也便利了企業業務活動的開展。通過財務共享中心,不僅保證了內部信息的高速流通,同時也有利于管理者更好地把握財務工作,防范財務風險。再者,財務共享模式下,財務工作也開始從原來的記賬、報賬、核賬向企業內控管理、投融資決策、價值鏈管理、戰略規劃等擴展,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把控財務風險。另外,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財務信息的精準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企業科學決策, 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推動企業的穩定發展。
二、業財融合模式構建的意義
業財融合就是業務發展與財務管理的結合,兩者融為一體,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業務,確認業務開展是否與企業長期戰略發展相符。從業務的角度來講,企業業務活動會受到市場干擾,容易出現一些風險,如果管理者不具備風險意識和經營思維,就容易導致業務風險發生,無法創造利潤和價值。從財務的角度來講,財務活動是業務活動開展的依據,為業務開展提供科學參考,這也要求企業必須將財務管理前移到業務前端,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和預測,將相關信息反饋給決策層,以便企業科學決策。當下,市場競爭愈演愈烈,這種競爭要求企業必須從傳統的經營模式中走出來,加快業財融合。業財融合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首先,業財融合有助于企業戰略轉型。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到來,企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而這種轉型升級也必然會引起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資源分配壓力不斷增加,在這樣的環境下,構建業財融合模式,可以促進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企業轉型升級更加專業,使得企業順利實現戰略轉型。
其次,業財融合有利于促進企業實現高效低成本。對于企業而言,其要想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就需要注重成本效益管理。傳統經營模式下,企業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忽略了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導致經營效益不理想。構建業財融合模式,企業可以融入管理會計,通過對業務活動的精準分析和評估,從而真實反映自身成本投向,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
最后,業財融合有利于企業科學決策。財務部門是企業發展最為重要的信息樞紐,其提供的財務信息完整、真實與否直接影響企業決策。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各項業務都必須以財務信息為依據,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保持高度一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科學決策,有效規避財務風險。
三、財務共享背景下業財融合模式構建面臨的問題
業財融合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必然趨勢,但是由于業財融合理念提出時間較短,企業對于業財融合的實踐還處于研究階段,這也導致企業在走業財融合道路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業財融合模式構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業財融合意識不強
市場競爭環境的加劇,迫切要求企業必須走業財融合發展道路。業財融合發展是企業財務工作轉型的重要實施路徑,不僅可以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同時也有利于把控業務成本,提高經營效益。所以,企業必須重視業財融合。但是業財融合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契合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企業并不能保持清醒頭腦,認為業財融合不能為自身創造客觀的效益和利潤,從而沒有投入相應的精力去支持和發展業財融合。
(二)制度的不完善
業財融合實質上就是業務與財務活動的結合,這種結合必然會引起管理上的沖突。但是就目前來看,雖然企業開始注重業財融合模式的構建,但是在管理制度上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是在沿襲傳統的財務管理制度,對業財融合中的相關事項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如,對于專項資金,現有的管理制度對專項資金的來源和出處要求并不明確。再如,監督制度的不完善,企業的監督制度主要集中在事中,沒有做到事前、事后全面跟蹤與管理,還有就是業財融合過程中的相關權責落實不嚴謹、不規范,嚴重阻礙了業財融合發展。
(三)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各自為政
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兩個部門,兩者的職能是不同的。業務部門的職能主要涉及實施經營責任指標、協助各業務主管開展必要的業務活動、控制庫存實現動態庫存零管理等,而財務部門的職能主要涉及財務管理規劃、財務資源的配置、會計核算、財務監督等。但是在傳統管理模式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存在著各自為政的現象。目前來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在具體業務開展中大多是關注各自部門領域內的事務,財務部門只關注財務,不關注業務,反過來,業務部門只關注自身業務,對業務中涉及的財務漠不關心,在這種情況下,業財融合就無法正常進行。
(四)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脫節
財務數據反映了企業業務經營狀況,財務數據真實與否直接影響到了企業決策。目前來看,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數據屬于獨立的系統,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存在脫節問題。對于財務人員而言,他們在導入基礎數據時,如原物料的單位、價格、產品的包裝、規格等,由于財務人員對業務的不熟悉,大多是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進行。由于市場的變化,原料的價格也會發生變動,如果財務人員不熟悉這些,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就很容易出現偏差,一旦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不一致,就會給企業決策造成困擾,因為財務數據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經營實況,容易導致企業錯誤決策,進而引發經營風險。
(五)缺乏專業的人才
業財融合模式下,財務人員既要懂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必須熟悉業務,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但是就目前來看,許多企業的財務人員專業性略顯不足。一方面,企業在招聘財務人員時,要求他們必須是財務專業出身,在引進人才后,培訓主要集中在財務方面,對業務方面的培訓甚少涉及,這也導致財務人員對業務層面不熟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財融合;另一方面,業財融合,財務人員的工作任務變得繁重,這也要求他們必須認真、負責,而一些財務人員在面對繁重的工作時表現得非常消極,常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工作,缺少責任心和風險防范意識,影響到業財融合發展。
(六)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時代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上信息化發展道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許多企業財務信息化水平偏低,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無法有效銜接。雖然企業引入了財務軟件,但是這些軟件僅限于財務管理方面的服務,軟件的數據接口與業務系統的數據沒有實現統一銜接和兼容,而且許多數據信息依然是靠人工統計和處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利用水平不高,以至于財務信息比較滯后,不利于業財融合。
四、基于財務共享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策略
現行社會形勢下,企業越來越注重管理會計的應用,以此防范財務風險,提高財務工作質量。業財融合是現代企業管理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必經之路。加快業財融合,可以大大提高財務會計工作質量,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進而方便企業科學決策,有效降低經營風險,實現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立足財務共享理念,企業業財融合模式的構建,具體內容如下。
(一)強化業財融合發展理念
業財融合發展是企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提高經營效益的重要手段。所以領導層要重視業財融合。首先,企業領導層需要明確業財融合發展戰略,將業財融合發展上升到戰略高度,明確業財融合發展目標、內容,有方向地推進業財融合;其次,加大業財融合的宣傳,提高各部門及職工對業財融合的認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業財融合活動中去;再者,建立業財融合管理部門,由該部門組織企業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交流和業務學習,進而推動業財融合更好發展。
(二)構建與業財融合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業財融合涉及各部門的權利分配與溝通,這也要求企業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適配的管理制度,為業財融合發展提供保障。首先,結合業財融合發展需要,企業需要重新劃分各部門的權責,尤其是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對其崗位責任作出明確規定,要求責任落實到崗位和個人身上,以此提高工作的嚴謹性和規范性,避免后期出現互推責任的現象;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監督機制,針對業財融合活動,既要做好事前分析、事中監督,還需要做好事后反思和總結,全面把控業財融合活動,確保業財融合活動順利進行;再者,企業需要建立獨立的審計部門,由該部門負責對業財活動的審計與考察,從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內部競爭環境。另外,企業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聯動機制,架起內部溝通橋梁,方便各部門之間有效溝通,確保業務及財務工作中相關信息可以共享,從而促進業財順利融合。
(三)工作模式的轉變
財務共享模式下,數據信息處于聯動狀態,這也要求企業必須適時調整、精準分析,以科學的數據為依據,優化業務活動。在業財融合過程中,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需要主動運用不同的方法,深入相關數據的挖掘,而要想提高數據的精準性,與大數據結合十分必要。大數據具有形式多樣、高速、量大等特征,依托大數據技術,可以解決許多常規工具和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提高數據的利用率。立足業財融合,企業應當積極融合大數據技術,依托大數據技術來挖掘業務有用的信息,以此實現業財融合。一般來講,財務部門不僅要與業務部門聯動,還需要主動向業務財務方向轉型,主動了解企業生產過程,結合企業業務實際,合理管控錢財、管理風險。在大數據的支持下,管理者可以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業務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尤其是與業務開展相關的市場數據,從中提取有價值的數據,為業財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四)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實質上就是一種整合性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改善經營效益、強化風險管控的重要手段。業財融合是當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業財融合也會導致企業各部門職責發生改變,而要想保證業財融合順利,企業應當推進全面預算管理。首先,企業需要建立預算管理系統,將該系統覆蓋企業發展的各個層面,全面落實預算管理;其次,從業務預算出發,立足業財融合,覆蓋包括投資、人力、固定資產管理、資金預算等業務預算,由業務預算形成財務預算,以此為依據,全面開展預算管理;再者,財務全面預算必須與企業戰略目標保持一致,在制定預算指標時,要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引領和導向,既要注重短期預算指標的分析與確定,也需要確保短期預算符合企業長期發展,從而全面把控風險。另外,在執行預算過程中,要注重預算執行全過程的監管,按照全面預算管理流程進行,既要注重業務前的預算評估,還需要注重業務執行過程中的管理,從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同時,企業需要優化財務管理流程,通過制定項目管理、資金管理、投資管理以及采購管理等制度,以健全的制度來約束各項工作,從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促進業務規范,夯實預算管理基礎。
(五)優化財務信息系統和業務信息系統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財務及業務系統需要處理的信息也越來越多,這也需要企業不斷以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升財務共享中心財務系統運行效率。首先,基于財務共享,企業需要建立聯動性強的業務信息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在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連接中,針對業務特點,對兩個系統的連接口進行優化,以標準化的財務流程和業務流程來約束和規范系統層面的鏈接;其次,基于業財融合需要,企業需要引進信息技術,打破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內部信息的共享,從而促進業財融合發展;再者,結合業財融合需要,積極推進業財一體化流程,建立起從近端到遠端的閉環式管理流程,實現信息系統自動掛賬、自動核銷、自動分析以及報賬自動處理。另外,在業財融合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完善財務信息化建設,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似ERP系統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企業范圍的業務、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將項目管理、物資采購、合同管理、會計核算、生產運營等業務流程通過信息化系統集成,從而將財務更順利地融入業務中,實現業務與財務的有效融合。
(六)整合財務資源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被打破,資源也得到了共享,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應當通過財務共享中心來整合財務資源,促進業財融合。首先,企業需要建立起財務共享中心,通過財務共享中心來實現企業內部治理機制的優化,保證內部信息的高速流通與共享;其次,企業需要優化財務共享中心功能,因為在財務共享中心下,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傳遞只需要通過共享平臺就可以完成大范圍的傳播,管理者隨時可以調用相關信息,所以只有不斷優化財務共享中心的功能,才能更好地為管理者、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務;再者,企業需要重視業財融合的相關信息維護與實時更新工作,需要針對財務信息特點來優化信息系統,尤其是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通過不斷的優化,確保系統能夠穩定、高效運行。
(七)強化專業人才的培養
業財融合發展對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及素養有著較高要求,因為業財融合后,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如果財務人員不具備相應的技能與素養,就會影響到業財融合。對此,企業需要加大專業財務人員的培養,為業財融合培養出一支專業的隊伍。首先,立足業財融合需要,注重業財融合的團隊建設,在財務人員選拔時,既要注重會計基礎能力的考核,也需要注重財務綜合能力考核,而且在財務人員上崗前,通過專業機構培訓,強化財務人員對企業管理、風險管控、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學習,從而提升其專業能力;其次,業財融合后,財務人員不僅要懂財務,還要熟悉業務,鑒于這一點,企業需要安排財務人員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熟悉企業各環節業務知識及流程,從而促使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數據分析時能夠結合企業經營實際進行,進而為領導層的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作為財務人員,要認清當前形勢,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積極拓展自己的業務范疇,使自己專業水平夠高,業務熟練,能夠滿足企業業財融合發展需要。
五、結語
綜上,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企業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大,財務風險也隨之增多,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要想穩定、健康地發展下去,走業財融合道路已成為必然選擇。但是業財融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業財融合過程中需要企業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財務共享下,企業財務信息共享程度隨之提高,運營成本也隨之降低,對促進業財融合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基于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企業需要樹立業財融合發展意識,不僅要完善財務管理系統,優化財務工作流程,還需要將財務與業務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企業財務的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英.基于財務共享平臺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J].今日財富,2022(16):100-102.
[2]趙雨晨.淺析基于財務共享平臺業財融合模式的構建[J].現代企業,2022(08):179-181.
[3]歐懿.基于財務共享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2(08):119-120.
[4]安娜.基于財務共享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03):195-196.
[5]史榮珍.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企業業財融合發展思路構建[J].財會學習,2021(19):25-27.
[6]呂智輝.大型工程建設企業財務共享下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思考[J].會計師,2021(05):54-55.
[7]仇海波.探析基于財務共享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J].財會學習,2021(03):66-67.
[8]陳德英.基于財務共享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1(01):79-80.
[9]馬鑫蕊,李昊蕓,王鈺朝,燕飛飛.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的業財融合研究——基于卓越中心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3):206-207.
[10]李愛民.基于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業財融合的構建與實施[J].當代會計,2020(19):50-51.
[11]羅喧喧,龍子午.構建財務共享下的企業業財融合模式——以中交二航局財務共享中心為例[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9,38(06):81-84+101.
[12]鐘露璐.基于財務共享平臺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J].商場現代化,2019(08):146-147.
[13]陳襯蘭.基于財務共享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與實施探析[J].中國市場,2019(12):190-191.
[14]宋芬.基于財務共享平臺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J].財會通訊,2019(02):75-78.
(作者單位:江蘇吉麥新能源車業有限公司)